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彙編六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彙編六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請幼兒把故事中的一個情節畫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讓幼兒注意畫面安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對故事內容要很熟悉,語言要生動、形象,特別是講到動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時,更要仔細具體)

2、每個一盒蠟筆、油畫棒、彩色鉛筆和一張紙。

活動過程:

1、啓發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要畫“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圖畫,怎樣畫呢?不是看着老師的畫再畫,而是聽了老師講的故事以後再畫。小朋友,你們會畫嗎?認真聽老師講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會畫。現在聽老師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小池塘邊,長着許多水草,在草叢裏,青蛙媽媽生了許多小寶寶。小寶寶長大了,變成了大腦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許多小蝌蚪你追我趕地遊呀遊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媽媽呢?媽媽不見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媽媽,游到西,游到東,游到荷花旁邊,看見一條金魚,眼睛圓又大,忙叫:“媽媽!媽媽!”金魚說:“你們認錯了,我是金魚,白肚皮的纔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問問這個,這個說“不是”,問問那個,那個也說“不是”。“呱呱呱”,青蛙媽媽游過來了,說:“孩子,好孩子!我是你們的媽媽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樣子怎麼跟我們一點兒也不像呢?青蛙媽媽說:“好孩子,你們還小呢,等你們長大了,就像媽媽了。”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

小朋友,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把故事裏的事畫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嗎?不要忘記故事裏講到的地方,是哪裏?(在池塘裏)那裏有什麼呀?(有水草、荷葉、荷花,還有各種小魚……)更不要忘記小蝌蚪是去幹什麼呀?(找媽媽)……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安排好畫面,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3、講評:結束後,將幼兒的圖畫張貼起來,讓幼兒觀看和相互學習。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課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啓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着課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祕地告訴學生,剛纔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啓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

《尋人啓事》: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裏?聽說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願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麼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貼、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後,隨即拋出問題。a.課件播放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徵。學生在讀中瞭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着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量。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教師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a.讀這兩小節,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較句子。

(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見烏龜在水裏遊,就追上去。c.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d.分角色朗讀並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2)說內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後,要求他們在尋人啓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徵。把學到的內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貼——據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爲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後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鬆自如,毫不吃力。

4.討論——形式多樣,深入引導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爲:

“任何學校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多方面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所以,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課堂教學尤需如此。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烏龜卻說蝌蚪媽媽長着大眼睛,披着綠衣裳,到底蝌蚪媽媽長什麼樣呢?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問題一拋出,立即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爲主動。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蝌蚪媽媽的樣子,並加以引申。通過學生課前資料的尋找以及課上資料的交流,學生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並且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的措施。增強了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不明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通過感悟、聯想兩個支點,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活動,全程活動,成爲學習的主人。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引導幼兒運用多種花紋與圖案裝飾向日葵的花盤、莖葉。

2、學會用相似色進行背景色的塗色,鼓勵幼兒用不同規律的色塊來塗色。

活動準備:

花紋範例、範圖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複習:有個大畫家叫凡高,他畫了一幅美麗的畫,是什麼?

2、請幼兒描述一下向日葵是什麼樣的?

二、欣賞範畫

1、瞭解不同的作畫方式:凡高的《向日葵》是油畫,這幅《向日葵》是用什麼方法畫的呢?(線條裝飾畫)

2、欣賞不同的花紋和圖案:除了這些花紋,你還會其它漂亮的花紋嗎?(請個別幼兒畫一畫)

三、提出作畫要求。

1、構圖時要大膽、流暢,向日葵的花盤畫得圓又大。(教師示範,引導幼兒畫出不同的花瓣)

2、進行裝飾時注意花紋要畫得整齊而密集。

3、背景色選用相似色,運用不同形狀的色塊排列來進行塗色。

四、幼兒作畫 五、作品展示。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根據自己的想法制作不同的扇面,瞭解扇子的功能。

2.在做做、畫畫的過程中體驗自己製作扇子的快樂。

教學準備:ppt,教師自制扇子、蠟筆、扭扭棒等。

重點:製作扇子

難點: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夏天,天氣熱)那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我們感覺涼快點?那你們知道以前我們古代的中國人有什麼好方法嗎?(引出扇子)

出示各種各樣的扇子,請幼兒觀察。

提問:說說看你覺得各種扇子有什麼特徵?

過渡:想不想擁有一把只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扇子?我們今天一起來做做扇子吧!

二、操作

1、製作扇面

教師提供自制扇子樣張及圖片,供幼兒欣賞

指導語:想想你心目中夏天是什麼樣子的,用記號筆把它畫在你的扇面上。幼兒自己創作,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難點)

2、動手做扇子

幼兒將自己已經裝飾好的扇子用一正一反着的方法,摺疊成一把小摺扇,提醒幼兒之間可以互相幫助。

3、幼兒用蠟筆塗色裝飾扇面

4、用扭扭棒繞成扇柄

三、交流展示

製作完扇子後,幼兒互相欣賞,扇一扇,說一說有什麼感覺。

四.活動延伸

除了小摺扇,你還會做其他類型的扇子嗎?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工藝的審美特色與美好寓意。

2、能自主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鼠菊餈刻印,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之前的系列活動中瞭解家鄉的鼠菊餈。

材料準備:麪粉、鼠菊餈模具、刻印工具(挖耳勺、牙籤、筆蓋、釦子、彩泥工具等)顏料、牡丹圖等;背景音樂《高山流水》。

活動過程:

1.欣賞模具導入活動,引導幼兒分享鼠菊餈的審美特色與美好寓意

師:小朋友你們好!這是什麼你們還記的嗎?(出示鼠菊餈模具)

師:在我們的家鄉代表着什麼意義,你們能說一說嗎?

:刻在鼠菊餈模具上的圖案古典精美,都有一些不同的圖案,不同的圖案富有各不同的美好寓意,製作出的鼠菊餈就像一件件藝術品,真好看!

2.介紹工具材料,支持幼兒大膽想象

(1)介紹工具。

(2)根據幼兒經驗,交代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選擇需要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刻出喜歡的圖案,刷上漂亮的顏色,在宣紙上找個合適的地方進行印畫;操作完後,請把工具收好,放回原處。

(3)幼兒刻印,教師指導。

師:請你們來選擇你們自己需要的材料來操作吧!(播放背景音樂)

3.師幼相互欣賞

:讓我們一起和自己的作品合個影吧,把你們的成功,快樂永遠留下來!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大(1)班走進練湖牛奶活動方案

一、活動設計:

學校準備讓我們到奶牛場參觀,對大班的孩子來說,參觀什麼?瞭解什麼?主題是什麼?如何分解主題?一週來一直困惑着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通過了解奶牛的生活習性,瞭解飼養奶牛應該注意的事項,瞭解奶牛的經濟效益,瞭解奶牛場的投資以及國家對奶牛場的輔助措施四個方面,使孩子對奶牛場進行全面的瞭解。進而引導幼兒感受到奶牛場的發展,會帶動乳業、包裝業、運輸業等的`發展,它可以給下崗工人創造再就業的機會,這一切更會促使丹陽經濟的發展,我們應當爲自己是丹陽人兒感到自豪,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感情。以上就是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的思路與想法。

二、 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

2.培養學生知家鄉愛家鄉的感情。

3.深刻了解環境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

4.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學會主動與人交流。

5.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6.初步瞭解有關奶牛的生活習性方面的有關知識。

三、活動時間:20xx年11月15日

四、活動過程:

1. 瞭解奶牛的生活習性。

2. 瞭解飼養奶牛應該注意的事項。(吃、住、環境)

3. 瞭解奶牛的經濟效益。

4. 奶擠出後怎樣變成牛奶。

5. 牛糞的妙用。

五、活動後交流經驗。

六、整理資料,畫出參觀日記。

訪信息:

奶牛一天產奶量:多的70斤,少的50斤。

奶牛一天產奶價:多的100元,少的70元。(每斤鮮奶價1.4元)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艾瑪的體色和大森林的關係。

2、獲得動物體色是保護色的經驗。

3、萌發對動物的興趣,樂意親近小動物。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每人一張大象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興趣。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什麼禮物呢?

2、什麼是捉迷藏?

師:今天艾瑪和小動物一起捉迷藏,你們看看艾瑪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怎麼玩遊戲的。

二、觀看課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瑪可能會躲在什麼地方呢?小鳥找到艾瑪了嗎?

2、小鳥發現了誰?它爲什麼一下就發現了熊貓和七星瓢蟲?

小結:原來我們發現一個祕密,這些小動物都找了一個顏色跟自己身體很接近的地方躲起來,這樣就不容易被發現了。小動物們也就是利用這個本領來保護自己,躲避天敵。

4、故事中的艾瑪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當中,艾瑪還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觀看圖片中有誰躲起來來了?他們躲的好嗎?

2、小結:原來解放軍叔叔也是向動物學來的本領,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也是從動物那學到的本領,我們回去再發現發現。

四、幫助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1、出示大象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你喜歡哪隻大象?爲什麼喜歡它?它們身上的顏色怎麼樣?

小結:原來這些大象身上的顏色都是相近色。

2、請你們去想辦法,讓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3、展示幼兒作品。說說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發現?爲什麼?

活動反思:

聽到捉迷藏,孩子們可開心了,但對於怎樣藏才安全?怎樣藏纔不容易被找到?幼兒的經驗明顯不足。在閱讀圖書環節中,幼兒能夠通過畫面信息,很清楚的知道艾瑪躲在什麼地方,並說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彩色樹的後面等等。圖畫中的地方都是幼兒能直觀感受的,因而幼兒比較容易理解,學習的興趣也比較濃,課堂氣氛較爲活躍。故事的結局也頗有幽默感,孩子們對這個結局興趣盎然,津津樂道。整個活動中,幼兒積極性強,但是孩子們都搶着說,想第一個公佈答案,顯得課堂秩序有些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