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8篇

【推薦】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8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課題來源

活動的靈感來源於“超級瑪麗”電玩遊戲,這個遊戲情節明瞭,人物的善惡清晰,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音樂原曲名《胡西爾?休西波爾卡》,是手風琴樂曲,曲風較歡快、詼諧,樂段清晰,稍作剪輯,便呈現出ABA結構特點。我將“超級瑪麗”的遊戲情境與樂曲結合,設計出打擊樂遊戲“瑪麗波爾卡”,以“闖關”的遊戲情境吸引幼兒積極參與。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瑪麗波爾卡》,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隨樂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長大”的律動,能看指揮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

2.在圖譜和口令動作的暗示下,大膽匹配樂器,嘗試根據B段音樂的變化奏出“由弱變強”的音響效果.能在遊戲情節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並進行合樂演奏。

3.體驗多次闖關和升級所帶來的挑戰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玩過遊戲“超級瑪麗”;圖譜和音樂;鈴鼓、圓舞板、小鈴各6副,大鼓一套。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的段落結構,學做各角色身體模仿動作

1.提問引出超級瑪麗的話題。

師:你們玩過“超級瑪麗"的遊戲嗎?裏面有哪些好玩的?

2.出示圖譜,介紹內容,說說簡單的口令。

師:這裏有一幅圖,圖裏的瑪麗正在闖關.看看他遇到了誰?(特別強調烏龜的特徵與應對的方法)

3.傾聽音樂,匹配圖譜,感受音樂ABA的結構。

師:瑪麗闖關的時候還有音樂,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看瑪麗是按什麼路線闖關的。

4.創編瑪麗的動作,逐步完整表現音樂。

(1)師幼創編A段“走、跳、定住”動作,並隨樂練習。

師:我們清楚了瑪麗是怎麼闖關的,誰來試一試?大家坐在椅子上學一學。(合樂練習A段)

(2)師幼創編B段“吃一個蘑菇,慢慢長大”的動作,並隨樂練習。

師:瑪麗會怎麼吃蘑菇、怎麼長大呢?誰來試試?大家向他學一學。(合樂練習B+A段)

師:我們合着音樂,把吃蘑菇和後面的走跳、放鞭炮動作試一試。

(3)完整練習(指圖+動作)。

師:跟着音樂把你們剛剛編的動作完整做一次。(合樂完整練習)

(評析:活動開始教師通過簡潔的提問將幼兒的思維喚醒,回憶出電玩遊戲中瑪麗闖關的情境。隨後教師出示相關圖譜,啓發幼兒觀察其中的事物,並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幫助幼兒熟知動作模型和節奏模型。最後,強調音樂的ABA結構,爲後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隨樂進行“超級瑪麗”律動遊戲,再次感受遊戲的樂趣

師:我們要進行闖關遊戲了,記住,烏龜來了千萬不能動哦!小瑪麗們準備好了嗎?

師:聽!闖關成功了嗎?(尾音顯示成功)

(評析:教師賦予幼兒“超級瑪麗”的角色身份進行闖關遊戲,幫助幼兒再次欣賞了音樂,並在玩中對音樂、角色、情節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和理解。結尾處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讓幼兒自己辨別成功與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爲樂曲匹配合適的“武器”,看指揮大膽地進行闖關遊戲

1.根據身體動作的暗示,探索用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B段音樂,用圓舞板和小鈴匹配A段音樂並分段演奏。

2.看指揮完整隨樂演奏.初步感受用樂器當武器闖關的樂趣。(第一關)

3.在遊戲情節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進行合樂演奏。(第二關)

4.交換“武器”,體驗用不同的“武器”闖關的樂趣。(第三關)

(評析:此環節的遊戲性更加明顯,幼兒完全置身於闖關、挑戰的情境中)

四、完整隨樂闖關表演(終極挑戰)

1.部分幼兒做律動遊戲,部分幼兒用樂器伴奏做掩護,進行終極闖關。

師:我們要進行最後的終極挑戰了,只要你們闖過這一關就能變成超級瑪麗!請每隊的前四位小瑪麗先上來闖關,其他超級瑪麗在座位上用“武器”爲他們做掩護。如果他們過關了,一會兒再掩護你們闖關。

2.表演與演奏的幼兒交換,繼續闖關。

(評析:部分幼兒在場地中間表演律動遊戲,部分幼兒用樂器當武器演奏,雙方協助闖關,增強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聲音的輕重和音樂強弱的對比。

2.體驗玩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貓、小貓的圖片。

2.《大貓小貓》音樂CD。

活動過程:

1.話題導入。“老師帶來了一位神祕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誰呀?”(帶領幼兒學說喵喵喵喵喵。)

2.聽辨兩段音樂。

他們想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呢,聽一聽,是大貓來了還是小貓來了?(教師分別彈奏兩段音樂。)

你是怎麼知道的?大貓的聲音怎麼樣?小貓的聲音又怎麼樣?

我們來學學他們的聲音好嗎?

3.學唱歌曲

大貓想認識你們,和你們做朋友。和你們做朋友。大貓先要介紹自己,聽!

“我是一隻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喵。”這是誰的聲音?聽起來怎麼樣?

小貓也想來介紹自己呢!小貓的聲音怎麼樣?

一起學一學大貓和小貓。(視幼兒的學習情況唱2-3遍。)

4.請幼兒分別扮演“大貓”和“小貓”,教師彈前奏,幼兒聽音樂,根據強弱的不同,判斷是大貓還是小貓,然後邊唱歌邊做動作跑到老師的跟前。

5.音樂遊戲“找小貓”。

遊戲規則:大家跟着音樂一起走下座位邊表演邊唱歌,唱到小貓“喵喵喵喵”部分時,扮貓寶寶的小朋友就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音樂結束後扮貓媽媽的幼兒來找小貓。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感受音樂的詼諧有趣,發現音樂兒歌遞增歌詞的韻律。

2、能積極愉快地參與仿編活動,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活動準備:音樂 小丑圖片 紅和綠的貼紙(每人一份) 大鼓和小鼓

活動重點:快樂的感受音樂中詼諧、有趣的兒歌韻律。

 活動過程:

一、鼓聲敲敲

S:大鼓小鼓來唱歌,考考我們的小耳朵

(教師敲大鼓和小鼓,讓孩子邊聽邊用小手舞動起來)

S:我們小朋友也會唱大鼓和小鼓的歌對嗎?

複習歌曲:大鼓小鼓

二:欣賞感知

故事引導:今天老師請來了小丑先生來我們這裏演出,他帶來的節目是:小丑先生吹泡泡糖,小丑先生最喜歡吹泡泡糖了,每當他要演出的時候都要吹泡泡糖,可是這泡泡糖很調皮的,我們聽聽小丑先生的泡泡糖吹到哪兒去了好嗎?

1、教師用鼓點伴奏,把兒歌第一段唱出來。

提問:小丑先生的泡泡糖貼到哪兒去了?變得顏色了?

2、教師引導幼兒打着節奏,學念兒歌。X XX X

S:我們現在聽小丑先生給我們唱歌吧。

(讓我們聽聽小丑先生的泡泡糖還粘到哪兒去了?)

3、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完整欣賞音樂。

S:幼兒聽聽音樂中的泡泡糖還貼到我們身體的什麼地方?

4、引導幼兒再次完整的傾聽音樂。

S:我們小朋友聽到泡泡糖第一次粘到哪裏?第二次又多了哪裏?第三次又多了哪裏?

5、老師用鼓點把孩子說出來的歌詞進行梳理、總結。

第一段,貼到小臉旁;第二段,貼到小臉旁和小屁股;第三段,貼到小臉旁、小屁股和小肚子。

6、以分段欣賞的形式,引導幼兒感知逐段遞增歌詞的規律。

三、節奏舞動

故事引導:小丑先生吹泡泡糖演出時,還要一些鼓手來幫忙呢,讓我們一起爲小丑先生敲起鼓、唱起歌好嗎?

1、 師生共同討論:在什麼地方敲起鼓?教師引導幼兒把自己想象成大鼓,在身體的每個地方都可以敲起鼓。

2、 我們現在自己來做小丑先生參加演出。教師用紅和綠的貼紙戴手上進行第一段的示範演出。

3、 幼兒隨音樂進行演出。

四、續編歌詞

S:小丑先生,我們的演出怎麼快就沒有詞了,還想演出,我們自己想想歌詞好嗎?

1、老師把孩子們的歌詞放進節奏中唱出來。

2、邀請大家一起按節奏表現創編的歌詞。

帶着小丑先生出去演出。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一不小心粘到小屁股,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一不小心粘到小屁股,一不小心粘到小肚子,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歌曲瞭解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學會唱歌曲,瞭解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紅、綠兩色圓形卡紙

課前事先錄好的歌曲旋律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歌曲,瞭解歌曲內容

1、今天朱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地歌曲,叫《小小交通警》,請你們聽一聽歌曲裏都講了些什麼?

2、幼兒欣賞歌曲一遍,並按節奏拍拍小手。

3、提問:①紅燈閃應該怎麼樣?(快停下)

②綠燈亮應該怎麼樣?(請出發)

③是誰在指揮交通?(交通警察)

④誰聽警察叔叔的話?(汽車、人)

二、幼兒熟悉歌曲內容

1、幼兒按節奏念歌詞一遍;

2、幼兒與教師一起跟着旋律念歌詞兩遍;

三、幼兒學習歌曲

1、幼兒聽旋律跟唱歌曲一遍;

2、教師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幼兒模仿,加深對歌詞內容的印象;

3、幼兒跟音樂反覆模仿動作2~3遍;

四、遊戲:小小交通警

教師出示紅、綠燈

1、現有,朱老師要和你們來玩一個遊戲;

2、交待遊戲規則;

3、幼兒遊戲;

遊戲規則:

1、幼兒邊唱歌曲、邊做動作,看到紅燈停、綠燈行;

2、教師根據歌曲內容出示紅、綠燈。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歡快,體驗與朋友一起跳舞、交往的愉快情緒。

2、初步學會跳邀請舞。

  重點難點

能根據歌詞創編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錄音磁帶;活動場地用筆畫好一個大圓圈。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磁帶《認識你呀真高興》,引導幼兒一起跟着唱。

二、啓發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三、指導幼兒隨音樂邊唱邊練習表演,要求動作合拍、優美。

四、幼兒自己隨音樂一起表演。

五、幼兒集體討論,確定邀請舞動作。

六、指導幼兒學習邀請舞

前奏時被邀請者站在圈上按節奏拍手。邀請者在圈內做小跑步動作,最後一拍停在一個被邀請者的面前表演。

第二遍時,幼兒進行交換角色。

七、幼兒跟着音樂集體表演。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幽默滑稽的風格,伴隨音樂學習小丑得意、走、看和選菜的動作。

2、在瞭解4/4X X XX XO/這個節奏的基礎上,伴隨音樂創編出與該節奏相匹配的切菜動作。

3、體驗當廚師進行遊戲的快樂。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已經用該音樂玩過找朋友的遊戲。

【活動過程】

(一)瞭解故事情節,模仿學習情節所匹配的動作。(幼兒圍圈坐)1、在教師動作、語言的引導下初步學習基本動作。

①師完整講述故事師:看看我是誰?(教師戴上小丑的紅鼻頭)肚子好餓呀,我要去廚房做一頓香噴噴大餐,(做得意的動作),進了廚房,我走走走走走 /左看看右看看/(3遍)。哇,發現了我最喜歡的菜(做指菜動作),我,拿呀拿呀拿呀拿。準備切,切切切切切0/……看看我切的菜。

②配樂,教師完整示範動作兩遍。

③幼兒完整模仿學習兩遍

2、幼兒在教師引導下初步有節奏的隨音樂做動作。

①重點練習有節奏的切的動作

②連續完整遊戲(兩遍)第一遍遊戲:教師重點用語言提示切菜的節奏第二遍遊戲:教師重點關注能力較弱的幼兒在做切的動作時候的節奏

(二)用4/4X X XX XO/節奏創編不同的切菜方法

1、在教師引導下,學習用替換的方法創編片和拍的動作①重點練習有節奏的片魚的動作,幼兒在圈上按順時針的方向移動,完整玩片魚片的遊戲(關注幼兒在移動時候的.節奏和空間距離的調整,教師重點用語言提示走走,走走走,的節奏,以及片魚片的節奏。)②重點練習有節奏的拍姜的動作,完整玩拍姜的遊戲

2、幼兒自由創編切菜的動作①幼兒創編不同菜的切法②教師引入魔法菜板,進一步激發孩子創編的興趣③配樂完整遊戲三遍

3、結束 師:現在,端上我們切好的菜吧,跟着老師走,咱們炒菜去吧。(幼兒假裝端菜狀,離開)

【友情提示】

活動延伸:

1、魔法菜板放置位置的不同變化:高、低、左、右、前、後

2、可增加魔法菜板的數量。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小班新生剛入園,很多幼兒會表現出與親人的分離焦慮。爲了讓孩子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創設了對幼兒園環境也同樣陌生的小兔子形象,通過兔子塗塗和妮妮的視角讓孩子們感受他們是怎麼融入這個環境的。

《指南》中指出3-4歲幼兒“能模仿學唱短小歌曲”、“能跟隨熟悉的音樂做身體動作”,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樂句短小、簡單,內容淺顯易懂,它主要描寫了孩子們在幼兒園裏有很多好朋友朋友,在幼兒園裏唱歌、跳舞非常快樂的一個場景,通過小故事引入,再加入節奏、動作,幫助了孩子學習歌曲,最後孩子們也能感受到“哇!原來幼兒園是有很多有趣的、開心的事情的”,從而也減輕了他們的分離焦慮,讓他們更快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活動目標

1. 能借助老師的動作和圖譜理解歌詞,並學唱歌曲。

2. 會隨音樂做身體動作,萌發愛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重點

能借助老師的動作和圖譜理解歌詞,並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

初步學習聽前奏演唱歌曲。會隨音樂做身體動作。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孩子們已經參觀並熟悉幼兒園

2. 物質準備:幼兒園的環境照片、孩子們唱歌跳舞的視頻、圖譜

活動過程

教學反思

一、觀看課件,引起興趣

師:今天,小兔子塗塗和妮妮來到了他們不認識的地方,請你們仔細看看這是哪裏呀?

師:原來,這是你們的幼兒園呀!塗塗妮妮剛來到這個地方,它們覺得有點陌生、有點害怕,這個時候出現了小朋友們,他們在幹什麼呀?

師:原來小朋友們在唱歌跳舞呢!塗塗妮妮問:“哥哥姐姐,什麼事情讓你們這麼開心呀?”小朋友們回答:“(教師清唱)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園裏朋友多,又唱歌來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樂。”

二、欣賞歌曲,學習演唱

1. 熟悉圖譜

師:小朋友剛剛你們聽到了什麼?他們爲什麼這麼開心呢?

師:(出示圖譜)老師把小朋友們說的話畫在這裏了。(支架一般可以提前準備畫好,不需要現場畫;如果孩子第一遍聽出的歌詞不多,可以在聆聽一遍,儘量將整個音樂的框架按照歌詞搭建好,整個歌曲中如果有比較難理解的歌詞,教師可以拋問題,引導幼兒理解)

師:這麼好聽的歌曲,那請你們也跟着老師一起來唱一唱吧。

2. 教師彈唱,孩子跟隨節奏拍手(建議教師帶着孩子看着圖譜清唱,2-3遍後,教師可以彈唱,孩子試着拍手做簡單的節奏輔助

3. 教師伴奏,孩子學習演唱歌曲 一般小班孩子5-6遍後基本可以

4. 在孩子基本會唱後,教師後期也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撤離部分支架,比如某個句子中的一個圖片。慢慢增多,甚至到全部撤離,達到本次活動重點理解歌曲、學唱歌曲。

師:現在請你們跟着老師一起來唱一唱,要注意哦,唱的時候,我們要聽鋼琴先唱一句,然後再開始唱哦。

三、鞏固歌曲

1. 請幼兒進行表演(可以請動作比較有創意的孩子進行同伴展示,每個孩子也可以自由發揮)

2. 請幾對好朋友一起表演

現在塗塗妮妮特別想看小朋友們表演,你們誰願意帶着你的好朋友一起來表演給塗塗妮妮看呢,老師給你們伴奏哦。

四、活動延伸,總結師:你們覺得來幼兒園是什麼心情呢?你們喜歡來幼兒園嗎?那你們明天可以唱着這首歌曲來幼兒園哦!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享受情節表演帶來的樂趣,體驗同伴互助與合作獲得的快樂。

2、能根據樂曲的結構、情緒、形象,創造性地用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

3、學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並表演律動。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活動前聽過《三個小和尚》的故事,理解"挑水"、"擡水"等動作。

3、活動前看過幼兒用書,瞭解了小和尚快樂、生氣、難受等不同的情緒。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三個小和尚不同的個性化動作。

(一)師幼共同回憶故事,並說出故事主要情節及人物情緒。

(二)啓發幼兒創造性地表現快樂、生氣、難受三種個性化表情與動作。

(三)教師選出同伴榜樣,讓幼兒相互影響、相互學習。

二、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和圖片,結合音樂結構和形象進行動作創編並表演。

(一)欣賞A段音樂,感受樂曲結構。

1.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1段,一個和尚挑水、玩水、喝水時快樂的動作和表情。

2.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2段,兩個和尚擡水喝、搶水、生氣的動作和表情。

3.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3段,三個和尚裝病不去挑水、沒水喝、難受的動作和表情。

4.幼兒聽A段音樂,完整地表演"三個和尚挑水、擡水、沒水喝"(A1、A2、A3)等動作。

(二)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小和尚們動腦筋、握手言和的動作(B段音樂)。

(三)教師通過提問啓發幼兒動腦筋想出各種取水的方法,來表現小和尚團結協作共同取水的情節,幼兒三人一組,用組合動作進行表現(A'段音樂)。

三、幼兒隨音樂根據故事情節完整、合拍地進行表演

(一)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完整地表演。

(二)幼兒集體創編結尾造型並進行表演。

(三)教師採取"退出"的方法,讓幼兒完整地、主動地練習動作,享受表演的樂趣。

四、啓發幼兒思考教師:爲什麼到最後三個和尚沒水喝?在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家應該怎麼做?

(懂得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將事情做好的道理)

活動延伸:

結合社會活動"我會交朋友",學習和朋友交往的簡單方法,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活動反思:

首先要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題材,歌曲遊戲《三個和尚》原本是學前班的內容,此曲簡單有趣、幼兒不管是唱還是念都能朗朗上口。本次活動,最大的優點在於爲幼兒營造了一個輕鬆,愉悅的活動氣氛,孩子們對這個活潑、歡快的音樂也很感興趣,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非常急切地表現出自己的感受。我也提供給了孩子自由表現的機會,就是根據歌詞進行歌表演,尊重了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較好地調動了其參與活動的積極和主動性,使其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而我爲了更好體現出歌詞中的內容,在活動前,我準備了一根扁擔,一個小桶,讓幼兒利用道具大膽運用誇張、豐富的身體語言來表現自己。這樣幼兒纔會學得輕鬆、有趣,也加深了幼兒對歌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