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彙編七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彙編七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眼睛的結構,知道眼睛的功能。

2、通過看眼睛、說眼睛,增進互相瞭解和交流。

3、初步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注意用眼衛生。

活動準備:

每人一面小鏡子,“大大的眼睛”畫面兩幅。

活動過程:

一、老師出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讓幼兒猜一猜這是小朋友身上的一樣什麼東西?

二、讓幼兒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是什麼形狀的?引導幼兒在鏡子裏仔細

看看,或用手輕輕摸摸自己的眼睛,知道眼睛像一個小圓球。

三、提問:眼睛什麼地方會動?幼兒邊摸邊感知眼球會動。

眼睛裏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眼睛長在哪裏?

四、讓幼兒互相觀察眼睛,並進行比較。進一步感知眼睛的結構。

五、引導幼兒討論眼睛有什麼用?(幼兒互相討論、交流)

六、出示畫面並提問:

1、眼睛有什麼用?

2、我們怎樣愛護、關心自己的眼睛?

讓幼兒知道畫畫時要坐端正,不用髒手揉眼睛,要用乾淨手帕擦眼淚等。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學會許多的東西的。

2、通過看圖的方式,學習折錢包並明白自己的學習策略。

3、通過與同伴的交流,體驗學會本領後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一張正方形的蠟光紙

活動過程:

1、談話:我會…

◎教師:雖然我們是小班的小朋友,但是已經會做許多的事情啦!你知道自己會做哪些事情嗎?

◎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回答,教師在肯定幼兒的同時,幫助幼兒分析,讓他們較明確的、真實的知道自己的能力。

2、嘗試學習看圖折錢包。

◎理解摺紙步驟圖的含義。

教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的蠟光紙,告訴大家:我們今天要學習折錢包。啓發幼兒看摺紙步驟示意圖,折出小錢包。教師引導幼兒看圖中的虛線、箭頭等,幫助幼兒理解圖式的意思,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摺紙活動。

◎學習看圖折錢包。

幼兒嘗試摺紙,教師注意在過程中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幫助他們理解步驟圖的含義,但是儘量不要代替他們摺紙。

◎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3、展示幼兒作品,體會其中的快樂。

◎向同伴展示並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師:我們今天看圖學會了折錢包,下面,我們去小×班給他們看看我們的錢包,告訴他們是我們自己折出來的,好嗎?教師與幼兒共同到鄰班去展示並介紹自己的作品。

◎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師:你們給同伴看自己的錢包,心裏有什麼樣的感覺?你們很開心很高興是因爲什麼呢?教師:你學會了摺紙,你很快樂,你還學會什麼?你快樂嗎?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會獨立地塗抹護膚用品。

2、瞭解一些簡單的冬季護膚常識。

活動準備:

兒童護膚用品。

活動重點:

會獨立地塗抹護膚用品。

活動過程:

1、聞聞說說:

教師出示一盒護膚用品,請幼兒閉上眼睛,用鼻子聞。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你在家裏用它抹過臉和手嗎?”

幼兒相互交流各自的生活經驗。

小結:冬天的時候塗抹護膚用品可以保護我們的臉和手不開裂。

2、抹抹嗅嗅:

提供幼兒幾種兒童護膚品,邊照鏡子邊抹在自己的臉上和手上。

教師與幼兒一起試着塗抹,給幼兒平行式示範。

同伴之間相互看看、照照鏡子裏的自己是否抹得均勻。

教師與幼兒之間相互親親對方的臉,嗅嗅對方的手。

教師一邊來回親幼兒,一邊念歌謠:“塗一塗,抹一抹,小臉、小手香又滑。”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早餐很重要,喜歡吃早餐。

2、體驗爲自己配早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朵拉玩偶一個。

2、牛奶、三明治、饅頭、大餅等早餐食物的大圖片或包裝若干份,小圖片若干(由幼兒蒐集)。

3、配餐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瞧,這是誰呀?(朵拉),朵拉來上幼兒園嘍!哎呦呦,哎呦呦,朵拉告訴我她今天好難受,頭暈忽忽的,一點力氣也沒有,怎麼回事?(幼兒猜測)恩,你們猜得都有可能,讓我來問問她。哦!原來朵拉沒吃早飯!

二、交流,討論

(一)交流:今天早餐吃了什麼?

朵拉沒吃早飯,所以會難受、不舒服了!

提問:你今天吃過早飯了嗎?吃了些什麼?(前幾天呢?你還喜歡早餐吃些什麼東西?引導幼兒說說豐富的早餐食物)

幼兒說說自己早餐吃了什麼,教師出示自己的早餐。

重點:

1)早餐品種很多

2)早餐吃水果很有營養

——(麪包)哦,這個我喜歡;(大米粥),你也吃了粥啊?程老師也喝了粥;(三明治)恩,這個味道也不錯……

——想不想知道程老師今天早餐吃了什麼?

小結:我們的早餐真豐富,有那麼多好吃的東西啊!不過,程老師今天還吃了一樣東西,瞧,就是它(蘋果)。你們喜歡吃水果嗎?(蘋果,梨,橘子,獼猴桃,香蕉),早餐吃一個水果,對身體很有好處哦!

(二)爲朵拉配早餐

提問:早餐有那麼多好東西可以吃,你們知道爲什麼老師只吃了這3樣?(幼兒討論、交流)

重點:

1)早飯要豐富,搭配均勻

2)不能吃得太多

——朵拉還沒有吃早飯呢!我們一起來給她配份早餐,好嗎?

提問:你想給朵拉挑些什麼做早餐?這麼多東西都給朵拉吃,行嗎?

小結:朵拉說謝謝小朋友們,爲她配了那麼好吃的早餐。大家想不想也給自己配一份早餐呢?

三、幼兒操作

1、幼兒爲自己配早餐

2、引導個別交流

延伸:帶回家請爸爸媽媽幫你明天準備一份有營養的美味早餐。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5

[主題的生成]小班階段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興趣,探索世界不妨從幼兒最貼近的自身開始。當幼兒在討論“奇妙的身體”題目時,許多幼兒充滿了好奇,發表了不同的意見和引發了疑問:“爲什麼我們人有手、腳丫、眼睛、嘴巴呢?”“爲什麼會有大便和小便,還有‘放屁’呢?”“爲什麼我們要穿上衣服呢?”“爲什麼身體會發出很多不同的聲音呢?”“爲什麼爸爸的手比我的大呀?”……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奇妙的身體》,通過“蒐集資料----認識外形----感知用途----學習保護”的步驟,讓幼兒逐步認識自己的身體。通過各門學科的整合:融合了繪畫、常識、歌表演、兒歌、遊戲等形式讓幼兒初步瞭解身體的構造,知道五官、消化系統等的外型特徵以及其用途,並教育幼兒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主題的的實施]

1、子題一:認識身體器官名稱和作用

從一起蒐集回校的書籍,認識到眼眉、鼻毛、指甲、耳廓、胃、大腸、小腸等的名稱和功用。

藉着書本解釋消化系統的運作過程,知道大、小便是怎樣形成的,和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2、子題二:嘗一嘗

大家合上眼睛,用舌頭試試這些是什麼?甜?酸?苦?辣?鹹?

3、子題三:嗅一嗅

嗅嗅這些是什麼?原來我們的鼻子能夠辨別出很多東西呢!

4、子題四:身體也能說話

身體中有很多器官都會“說話”的,以表達出身體的機能狀況,如“打嗝”代表氧氣不夠,胃發出“咕咕”聲代表肚子餓等。

嘗試利用自己的身體做出不同動作表達出一些友善和不友善的表情。

5、子題五:動動手

利用不同的材料如:羽毛、絨線、粉筆、紙……集合在一起造成一個大巨人!

小朋友自選身體其中一部分,例如將鼻子塗上水彩來畫畫。

6、子題六:保護自己身體

從書本、錄像帶和經驗分享,知道怎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如:睡眠充足、適量運動、少發脾氣。並認識到怎樣去保護身體,如:在猛烈陽光下要戴上太陽眼鏡和在乾燥時塗上潤膚露等。

通過角色扮演故事“多多告訴你”,小朋友知道怎樣保護自己,免受騷擾。

小朋友將帶回來的相片和圖片加以分類,從而認識一些多身體有益和無益的食物。

7、子題七:小小詩歌創作家通過兒歌表達對身體奇妙的讚美。[家長工作]這個主題開展以來得到了許多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家長們都積極地配合,如:幫助我們蒐集有關的書記、錄象與大家分享。我們還請家長利用平時的時間引導幼兒觀察人的身體部分的外型特徵,每個人的異同等。並且,請家長平時引導、督促幼兒應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通過《家教園地》以及離園時間與家長密切溝通,使每個家長了解到孩子們最近在學什麼,我們的主題開展的程度,家長需要做些什麼等。

[活動剪影]

1、剪影一:今天小一班怎麼這麼熱鬧?原來,是小朋友在和小手玩遊戲呢!有的小朋友用小手疊被子,有的小朋友用小手搓橡皮泥,有的小朋友用小手給娃娃扎辮子,還有的小朋友用小手畫了很漂亮的畫,有的小朋友用小手拼了一輛汽車……原來,我們的小手有5個指頭呀!這5個小指頭可真能幹!幫了我們好多忙!

2、剪影二:看!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老師在塑膠跑道上快樂地做着什麼呢?大家都光着腳丫跑來跑去,這踩一踩,那跳一跳,玩得可真高興!“哇!老師的腳可真大,爲什麼我的腳這麼小呢?”不過,別看我們小朋友的小腳不大,它可棒了,我還用小腳印畫了好多張漂亮的畫呢!我們的小腳還會撕報紙、夾珠子呢!

3、剪影三:“三八”婦女節到了!這可是媽媽們的節日,該送媽媽點什麼呢?我們小朋友可要把我們的本領獻給媽媽了。瞧!教室的牆上貼得都是我的畫《媽媽的臉》。對啦!媽媽的臉和我們小朋友一樣:有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眉毛……

[活動反思]

《奇妙的身體》是反映小班幼兒認識自我的教育內容。由於認識、探索的對象來自於認識主體的自身,這對小班幼兒來講無疑是件神祕又充滿情趣的樂事,因此全體幼兒始終情趣盎然地投入活動。在目標的定位上,我們將認識、技能、情感三要素有機地結合,立足於讓幼兒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下,通過感知-觀察-比較-推理,提升其以有的經驗,將“事物是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滲透到教育過程中。

通過各門學科的整合:融合了繪畫、常識、歌表演、兒歌、遊戲等形式讓幼兒初步瞭解身體的構造,知道五官、消化系統等的外型特徵以及其用途,並教育幼兒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整個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的基本情節,能說出感冒的一些症狀。

2.瞭解感冒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感冒的方法。

3.增強團隊意識和良好地對待輸嬴的心態,提高合作意識。

4.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5.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難點分析:

重點:瞭解故事的基本情節,能說出感冒的一些症狀

難點:知道預防感冒的方法

活動方式: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

活動準備:

1.小河馬、大熊醫生、小兔、小鹿、小羊、一個小松鼠圖片。

2.故事掛圖《小河馬的大口罩》、自制小書;音樂磁帶:《健康快樂動起來》。

教法

遵循感受理解,體驗遷移,想象創造的閱讀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視聽說等多種感官分析器。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本課我主要採用了猜測討論法,直觀展示法,情感體驗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1.猜測討論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的基本手段。運用這種方法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2.直觀展示法:直觀展示教具具體形象,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幼兒期的閱讀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動的畫面爲主。直觀的畫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閱讀的內容,爲突破活動重點服務。

3.情感體驗法:幼兒的思維是以直觀形象爲主的,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在課堂上,幼兒作爲主導性主題的課堂地位,要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去,運用多種感官系統,使學習在積極主動中進行,從而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目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口罩,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這是什麼啊?它可以用來幹什麼用呢?你見過誰戴過口罩嗎?(幼兒自由回答)

(二)展開。

1.今天呀,小河馬也用到了大口罩,我們來猜猜它要用大口罩做什麼呢?(幼兒猜猜、想想、說說)

2.分段欣賞故事掛圖,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課件第一段,說說小河馬怎麼了?

小河馬得了什麼病?醫生給它戴什麼了?

小河馬戴口罩發生了什麼事?(幼兒猜測)

(2)欣賞掛圖第二段,猜猜“口罩不見了”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小河馬的口罩怎麼了?怎麼會不見的?

想想誰會撿到小河馬的大口罩?他們又會用口罩做什麼事呢?

幼兒猜想,教師出示相關小動物的圖片。

(3)幼兒閱讀自制小書,猜測故事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4)欣賞掛圖,說說“口罩不見了”後發生的事情。

第二天,這些小動物都感冒了,是怎麼回事呢?

3.說說怎樣預防感冒、治療感冒。

(1)請幼兒做醫生,幫感冒的小動物治病。

教師:如果你是醫生,你會怎樣給小動物們治療感冒呢?

(2)幼兒幫助小動物,一起預防感冒。

指導語:小動物們說感冒了很不舒服,鼻子塞得緊緊的,呼吸都困難,真是不想感冒啊!請我們小朋友一起來想辦法,幫助小動物,告訴他們可以怎樣來預防感冒,讓小河馬的感冒不會傳染給他們?

4.引導幼兒交流秋季還有哪些多發病,說說預防疾病的方法。

(三)結束。

5.播放音樂《健康快樂動起來》,教師帶領幼兒做健身操,增強體質“趕走”感冒。

活動延伸

幼兒獨立閱讀幼兒用書第2冊第8—9頁中故事。

小百科: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污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樂意聽信號按一定方向跑和在一定範圍內躲閃跑,練習動作的靈敏性。

2、培養幼兒初步具備機智勇敢、互相幫助的品德。

3、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呼啦圈若干

2、小朋友戴上胸飾扮小鴨子,教師戴上掛胸飾扮鴨媽媽、另請一位教師戴上頭飾扮狐狸、趕鴨棒一根。

3、錄音機、磁帶(音樂四段:老母鴨音樂、小鴨律動音樂、小鴨玩耍音樂、狐狸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鴨媽媽帶幼兒在“老母鴨”音樂的伴隨下進入活動場地,音樂停止,鴨媽媽說:“鴨媽媽我真能幹,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個蛋寶寶!”幼兒隨即蹲下做蛋寶寶,老師巡視。

2、鴨媽媽邊巡視邊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伸出小腦袋!”( 帶幼兒活動頭部)

3、鴨媽媽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幼兒答:“我們伸出小翅膀!”(帶幼兒活動肩、臂部)

4、鴨媽媽又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跳出蛋殼了!”(帶幼兒活動腰、腿部)

5、鴨媽媽(微笑着張開雙臂做擁抱狀):我的鴨寶寶,媽媽好喜歡你們呀,快來和媽媽抱抱。

6、鴨媽媽“現在寶寶跟媽媽一起來學本領吧!”(聽音樂來到草地上做鴨走、鴨叫、撲翅膀、游泳、喝水等動作)。

(二)、基本部分:

(1)遊戲:"小鴨找家",練習聽信號按一定方向跑。

①第一次找家:聽信號找家。

師:"孩子們,你們跟着媽媽出來玩高興嗎?讓我們先來看看家在那裏呀?"幼兒興奮地指着家的方向。

師:"媽媽要看那隻小鴨先找到家。"教師發出信號,幼兒飛快地去找家。教師看到沒有找到家的幼兒:"喲!還有兩隻小鴨還沒找到家,看看有沒有空房子了。"教師幫他們一起找,可是沒找到。

師:"他們多可憐呀!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呢?"

幼A:我們幫他們造家。

幼B:請他們和我一起住吧……(許多幼兒就大聲地招呼沒有找到家的幼兒和自己一起住。師:"啊!現在小鴨子們都有家了,真好!"

②第二次找家:找家時要意識到互相幫助。

師:"孩子們,玩時要注意安全,因爲附近住着一隻狡猾的狐狸,如果狐狸來了,該怎麼辦呢?"

幼A:我們一起用石頭砸它。

幼B:我們馬上跑回家躲好……

師:"回家會比較安全,記住要互相幫助。現在,先和媽媽一起做遊戲:小鴨小鴨真可愛,扁扁嘴巴呷呷呷,搖搖擺擺來走路,跟着媽媽一起玩。"(狐狸音樂響起,狐狸來了。幼兒爭相迅速地找家,還會互相招呼同伴一起住。狐狸沒捉到小鴨,只好走了。

師:"狐狸走了,我們可以出去玩了。來跟媽媽一起把我們的房子變成一個大池塘。(幼兒拿起呼啦圈念兒歌走成圓圈。小小鴨,扁扁嘴,愛吃魚,愛吃蝦,走起路來搖搖搖,唱起歌來嘎嘎嘎。)

(2)遊戲:"小鴨躲狐狸",練習在一定範圍(半徑爲5―6米的圓圈)內躲閃跑。

教師和幼兒一起站在圈裏,一起跳入池塘中。

師:"啊!池塘水真清呀!池塘水,清又清,小鴨小鴨愛游泳;東遊遊,西遊遊,撲撲翅膀真高興。"(狐狸音樂響起,狐狸拿着趕鴨棒走到池塘邊。有個別幼兒顯得有些緊張。)

師:"孩子們!水裏也很安全,只要你們在池塘裏靈活、勇敢地躲來躲去,不要被狐狸趕到岸上去,媽媽也會保護你們的!"(幼兒在圓圈內躲閃跑,教師適時地保護躲閃能力弱的幼兒。)

三、結束部分:

師:"哦!狐狸走了,我們戰勝狐狸了,可以快樂地游泳、捉魚吃了!”(教師和幼兒一起在池塘裏做游水、吃魚、撲翅膀等動作。)

師:"天快黑了,孩子們,我們該回家了。"聽音樂,小鴨和媽媽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