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數學教案比長短4篇

幼兒園數學教案比長短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教案比長短,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數學教案比長短4篇

幼兒園數學教案比長短1

活動設計背景

雖是學前大班的學生,但學生的書本學具時常亂放,小書包裏的東西也是亂糟糟的;通過此課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愛護學具,按書本學具的大小、長短,有序地整理自己小書包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2.通過學生操作學會一般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知道長和短是比出來的。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愛護學具的良好習慣,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5.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比較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長短。

活動準備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兩支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鉛筆。

活動過程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小朋友,你們每組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的什麼東西嗎?現在你們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麼?

2.交流、彙報

(1)問:能告訴老師,你發現什麼了嗎?

(2)小組交流。

(3)學生彙報。

(4)引導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彙報。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

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並板書長、短。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遊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麼就比什麼,願意比什麼就比什麼。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四、鞏固練習。

做書中的練習題。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裏;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裏。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裏。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結。

教學反思

1、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大多學生能夠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並能動手正確的比較物體的長短。

2、多數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整理好自己的小書包,但幼兒行爲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一日就能成的,還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加大練習力度,反覆訓練。

2、大班數學活動長短、寬窄、厚薄排序教案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案比長短2

任何事物都會有長短,胖瘦,大小等等。幼兒園數學教案比長短,我們一同來看看下文。

比 粗 細

1、建立粗細概念,學會比較物體的粗細,知道哪個粗哪個細或是一樣粗。

2、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及積極思維能力學會比較粗細

第四幅圖

講解法、實踐法

圖片、投影、自制學具。

一、導入:

提問:(引導學生回憶)誰來把上幾次課我們已學習了哪些知識?

回答:比大小、比高矮、比長短。

談話: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個新知識——比粗細(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藉助圖示學習——比粗細。

1)請仔細觀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麼?

2)比一比,互相說說,誰比誰粗?誰比誰細?

3)鼓勵自己說再指名說。

2、分小組活動:

小組同學相互說一說:下面圖中什麼比什麼粗?什麼比什麼細?

小組彙報:說說每幅圖是怎樣比的?

3、比一比:【最粗的畫√,最大的畫×】

仔細觀察圖:想一想,哪個最粗?哪個最細?(讓學生感受大(小)

中有大(小))

要求:1)仔細觀察它們的形狀,比一比,互相說說。

2)提問:哪個粗?哪最細?(毛衣針最粗、縫衣服的針最細)

3)認識“√”、“×”,然後再最粗的上打“√”。最細的上打“×”

三、練習。(請在粗的上打“√”,在細的上打“×”)

1、鋼筆與圓珠筆、鉛筆比較。 2、樹幹與樹枝比。 3、教室裏的實物比一比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生活中怎樣用。

五、練習冊第4頁:比粗細

幼兒園數學教案比長短3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中能用目測和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長短,體驗自己發現結果的成功感。

2、學習按照遊戲規則進行活動。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二、活動準備

1.籃子(人手一隻)、吸管、綵帶、(每人兩件,一件長的,一件短的)

2.錄音機、音樂《小鳥飛》《娃哈哈》《小兔跳》

3.小兔、小猴頭飾(都帶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長的尾巴)

三、活動過程

1、出示物品,引起幼兒興趣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但是請你們玩之前呢,老師有個要求,就是你們在玩的時候仔細看看這些東西有什麼特點,你覺得它們是怎樣的?

2、每人一個袋子,裏面裝着準備好的物品,幼兒自由嘗試發現問題。

3、2分鐘後請幼兒討論發現的問題。

4、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再次嘗試現在請小朋友從你們的袋子裏拿出相同的東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這次聰明的你們又能發現什麼?

5、幼兒把發現結果說出來。

四、出示帶子剛纔小朋友都很聰明,說出了自己發現的問題。現在看看老師袋子裏面又有什麼東西呢?。

看棍子,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情況。

教師小結:多出來的這裏是長的,出示字:長。幼兒唱讀。

這邊沒有的是短,出示字:短。幼兒唱讀。

五、結束活動

1、遊戲:聽信號做動作教師說長,幼兒用兩隻手比長,開始時帶着幼兒做。教師說短,幼兒用手比短。

2、遊戲:看錶演現在呢,有兩隻小動物要給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嗎?幼兒聽音樂《娃哈哈》離開位置,到前面。

老師有個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來的小動物誰的尾巴是短的?現在請小朋友準備好啦,小動物要表演了。

教師帶上頭飾扮演小兔小猴。

幼兒回答是小兔後,放音樂《小兔跳》帶領幼兒學小兔跳。

小朋友都很棒,現在我們一起做小兔去拔蘿蔔啦。

課後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並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準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中開始、遊戲中結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儘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幼兒園數學教案比長短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區別長短、寬窄、厚薄,並能用詞表達。

2.讓幼兒學習按照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3.鼓勵幼兒完成多種活動內容,並大膽講述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按照物體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不受物體顏色、形狀、材料的干擾,進行長短、寬窄、厚薄差異的排序,並在選擇的過程中強化幼兒對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活動室佈置:擺放一些寬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圍巾、毛巾、皮帶、桌子、凳子、積木、書、毛衣、襯衫等。

2.教具:寬窄的紙條若干(同顏色、同長度;同顏色、不同長度);按長短、寬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異排序好的材料紙各一張(如圖1-圖7);錄音機、磁帶。

3.學具:每人一個信封,信封內有兩張形狀相同、厚薄不同的紙片;每人兩張寬窄、顏色各不同的紙條:黃色的寬,綠色的窄;墊板若干;寬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組:寬窄排序材料(同顏色、同長度、寬窄不同);數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質料、不同厚薄);長短排序材料(同顏色、同寬窄、不同長度)。

第二組:寬窄排序材料(不同顏色、同長度、不同寬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厚薄);長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長度)。

第三組:寬窄排序材料(顏色、長度、寬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顏色、質料、厚薄均不同);長短排序材料(顏色、質料、長短均不  同)。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遊戲:說相反。

2.區別寬窄:老師啓發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別寬窄。

3.一找屏幕中或教室裏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

4.幼兒練習按寬窄排序。(老師重點指導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分紙條的寬窄。)幼兒操作,老師檢查。(幼兒邊操作邊講述:從怎樣排到怎樣。)

5.教師在幼兒摸索按寬窄排序的基礎上概括按寬窄排序的方法。(再讓幼兒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6.區別厚薄:

1.摸一摸信封裏哪一塊片片厚,哪一塊片片薄。

2.玩踩墊遊戲。(體驗哪塊墊厚,哪塊墊薄)

3.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厚,哪些東西寶。

小組活動:按不同難度分成三個小組。(要求邊操作邊講述)(爭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種活動)

1.活動評價在實物投影儀中出示幼兒的操作結果,幼兒集體檢查。

2.小結。遊戲活動彩布排序。

活動結束:音樂起,小朋友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