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總6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總6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瞭解生活中各種各樣鞋子的基礎上,學習按照鞋子的不同特徵從多種角度進行分類。

2、嘗試與同伴協商合作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各種鞋子圖片、鞋架圖。

學具:每組各種鞋子圖片,鞋架圖,鉛筆,橡皮。

活動過程:

(一)看鞋、說鞋。瞭解各種鞋,體驗生活中離不開鞋子。

1、通過赤腳,體驗鞋子的作用。

"沒穿鞋子有什麼感覺?""能不能一直不穿鞋子?爲什麼?"小結:鞋子可以禦寒、可以保護我們的腳,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離不開鞋子。

穿鞋。"穿上鞋子以後感覺怎樣?"

2、說說各種各樣的鞋子。

"你現在穿的是什麼鞋?"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鞋子。

"你以前還穿過什麼鞋?你在什麼時候穿過這種鞋?"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鞋子。

"你還知道什麼鞋子?(你還看見過什麼鞋子?)它是什麼樣的?"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鞋子。

(二)分鞋。嘗試從不同角度給鞋子分類。

1、感受把鞋子擺整齊並分類擺放的重要性。

"這麼多的鞋子,都可以開一個鞋店啦!如果你來開鞋店,你怎樣放這些鞋子?"個別幼兒擺放。

體驗需要按類擺放。教師當顧客,讓幼兒幫忙找鞋子,在此過程中體驗不分類擺的話找鞋子就不容易。

2、討論從什麼角度分鞋子。

"哎,買一雙鞋子,找得可真累。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讓我們更快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買的鞋子呢?""你想把什麼樣的鞋子歸類放在一起?"(同伴間商量討論)集中,根據幼兒商量情況引導幼兒討論用什麼簡單的標記表示。

3、幼兒嘗試合作操作給鞋子分類。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與同伴商量設計標記。

用多種方法分類。

4、交流、講評。

請個別幼兒組合介紹自己的分法和自己設計的標記的含義。

給"最佳合作獎""最佳設計獎"等發獎。

(三)結束:

"經過小朋友們一起動腦想辦法,我們把鞋店的鞋子擺放得又整齊又清楚,方便了顧客。現在,我們可以去鞋店買鞋子啦!"回教室。

教學反思:

在整個說課的過程中,從一開始準備我覺得自己還是挺認真的,我沒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設計這節課,我以爲這會是好的,沒想到這卻成了偏題,說實話有一點兒傷心,不過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覺得應該是我在設計的課中並不能體現我的想法,所以老師們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會覺得我設計的課偏題了,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經驗教訓:在還沒有把課說好的情況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講究新穎,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本意可能還會很亂。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爲集體的成功感到高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力

活動準備

1、雪花片2、五種顏色的獎牌若干

活動建議

一、 導入方法

教師身披綵帶,手拿五種顏色的獎牌,隨音樂走進教室。教師向幼兒講解五種獎項:作品造型獎、作品色彩獎、操作速度獎、助認爲樂獎、努力認真獎。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活動過程

1、照圖拼擺,教師多角度評價

(1)教師將幼兒分成五組。講清哪組獲得獎牌多哪組就是勝利者。(強調集體合作精神)。

(2)教師出示圖1,用雪花片示範拼擺三角形並進行評價。然後請幼兒拼擺圖中的“飛機”。

(3)幼兒動手操作,照圖拼擺“飛機”。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發現每個幼兒活動中的特點。

(4)教師請幼兒對照圖1進行檢查。看拼擺是否正確。並對幼兒的活動進行多角度的評價。根據幼兒小組完成的情況頒發集體獎牌。

(5)教師依次出示圖2、圖3、圖4,讓幼兒照圖拼擺完成後教師進行多角度評價,爲幼兒頒發小組集體獎牌。

2、自由拼擺,教師多角度評價

(1)教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雪花片自由拼擺一種物品,並說出其名稱。教師巡迴指導,因人施教。

(2)教師爲創作新穎,命名準確,造型優美的幼兒小組頒發獎牌。

三、結束方法

幼兒相互展示自己小組的獎牌,講講得獎牌的感受。教師通過幼兒小組的獎牌的多少評出優勝組,分享集體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植物生長記錄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籤。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

3.啓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範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塗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後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彙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在商店裏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理解禮貌不僅是會使用文明用語,還要態度和氣。

2.學習用和藹、熱情的態度辦事。

準備: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個。

活動與指導:

1.觀看情境表演:在商店裏內容大意:甲售貨員說話和氣、辦事主動。例如,當她看見老奶奶來了主動詢問: “您買點什麼呀?”“我要買牙膏”。“我們這兒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華牙膏、藍天六必治、還有高露潔,你要哪一種呀?”當顧客買完東西,她還會說: “您慢走!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而乙售貨員則正相反,他態度不好,從不關注顧客的需要。見人來了也不問要什麼,顧客所要的東西沒有,他也不主動介紹商品,一直站在那裏沒事幹。即便顧客走,他也不說再見。結果顧客一來就愛找甲,而乙則沒人搭理,他很奇怪爲什麼賣不出東西?

2.討論:

(1)你喜歡哪個售貨員?爲什麼?

(2)爲什麼甲能賣出東西,顧客盈門,而乙則冷冷清清呢?他該怎樣做纔是好售貨員。

3.小結禮貌待客的方式是態度主動又和氣。

4.請五至六名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扮演顧客玩商店購物遊戲,練習正確禮貌交往。根據情況,遊戲可輪換角色。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元宵節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花燈節。瞭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麼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麼。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徵着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爲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爲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複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麼樣的花燈,吃過什麼餡的元宵。

備註: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恆爲帝,即漢文帝。因爲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瞭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鳥和牽牛花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學習同情別人的疾病痛苦,知道病中的人需要關心和幫助。

2.瞭解給病人送溫暖的方式。

準備:故事、及圖片。

活動與指導:

1.看圖聽教師講故事《小鳥和牽牛花》。(故事見附錄)

2.提問:

(1)故事叫什麼名字?有誰?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鳥生病時心裏怎麼想?它對風仙花、小草說了什麼?小草和鳳仙花又是怎麼做的?

(3)爲什麼小鳥哭了?如果你生病時,沒人看你、陪你玩,你會不會難過?

(4)誰給小鳥送來了溫暖?牽牛花是怎樣關心生病的小鳥的?它的關心有什麼用處?

3.請幼兒聯想自己說一說生病時的心情和痛苦的經歷,渴望得到哪些關懷,是誰給予了關懷,自己的心裏怎樣想。

4.啓發:小朋友生病是很痛苦的事,得到關心愛護和幫助會感覺很幸福、溫暖。如果,小朋友、老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病時,我們該怎樣讓他們也感到溫暖呢?我們應該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事?

5.小結並肯定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付諸行動。

附故事:

小鳥和牽牛花

在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樹上,搭着一個鳥窩,裏面住着一隻小鳥。

小鳥每天飛到大樹下邊來,跟小花、小草一塊玩,在草地上捉蟲吃。

有一天,小鳥生病了。它孤單單地躲在窩裏,心裏很悶。小鳥想:“跟大樹下面的花兒、草兒玩玩多好!”可是它飛不下去了,只好慢慢地從窩裏伸出頭來,對大樹下邊的鳳仙花說: “鳳仙花姐姐,我生病了,不能下來找你,請你上來跟我玩一會兒好嗎?”鳳仙花聽了,紅着臉兒說:“對不起,小鳥,我長得不夠高,也不會爬樹,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鳥又對大樹下面的小草說:“小草弟弟,我生病了,不能飛下來找你,請你上來跟我玩一會好嗎?”

小草聽了,搖了搖頭,說:“對不起,小鳥,我長得不夠高,也不會爬樹,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鳥看着鳳仙花和小草都不能上來跟它玩,嘆了口氣慢慢地把頭縮回去,躺在窩裏哭起來了。

大樹下面的牽牛花聽見了,就繞着大樹用力往上爬。牽牛花爬呀,爬呀,爬到了鳥窩旁。

這時,小鳥已經睡着了。

牽牛花想讓小鳥知道朋友來看它,就輕輕的吹起它的小喇叭來:“嗒滴嗒滴,嗒嗒滴嗒……”一會兒,小鳥醒了,它睜開眼一看,咦?牽牛花站在旁邊吹喇叭呢。小鳥心裏一高興,病就好多了。牽牛花看見小鳥的病好多了,就大聲吹起喇叭來:“嗒嗒滴滴嗒,滴滴嗒嗒嗒……”

小鳥隨着喇叭的聲音在樹枝上高興地跳起舞來了。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我家有誰

有益的學習經驗:

1.通過互相介紹家庭成員的情況,增近小朋友之間的個人情況瞭解。

2.認識家庭成員的勞動和家居生活,產生尊敬熱愛他們的情感。

準備:

幼兒自帶全家福照片,教師準備一塊展板或教室牆壁一角小房子數座。

活動與指導:

1.請幼兒觀察展板或牆飾一角帶有空白窗戶的幾座小房子。告訴幼兒,這是新建的房子還未有人入住。詢問幼兒是否樂於讓全家住進來?

2.入住新房、佈置牆飾。請幼兒按小組爲單位,每組幼兒將自己的全家福嵌入其中一座房屋。佈置好後,互相欣賞。

3.教師請新住戶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以增近相互間瞭解。方式以一座房子―小組爲單位,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是準?叫什麼名字?做什麼工作?是否和自己住在一起?每天在家做什麼事情?

4.結束時,教師把座座小房子佈置在準備開設的娃娃家的牆壁上方,告訴幼兒剛纔大家通過介紹互相作了家庭情況的初步瞭解,希望小朋友回家各自觀察家人的勞動和家居生活,在即將開設的娃娃家遊戲中扮演他們。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參觀超市,感受超市購物的樂趣。

2、 掌握在超市購物時應遵守的文明規則。

3、 能遵守外出參觀的安全禮儀。

活動準備

教師提前與超市聯繫,爭取參觀活動能夠得到超市的支持。家長給幼兒帶2到5元錢。

活動過程

一、參觀、購物前文明禮儀教育。

——師:今天,我們要去超市參觀購物,請大家說說在參觀過程中要注意什麼?(鼓勵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在參觀過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聽從指揮。超市是公共場所,是購物的地方,不能亂動貨架上的東西;看到想要的東西要問一問多少錢,看看自己的錢是否可以買到,要有計劃地選取物品。

二、參觀超市。(幼兒在教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分成若干小組參觀超市,教師隨時解答幼兒的提問)

——引導幼兒觀察超市貨物的擺放,有什麼規律。

——幼兒觀察瞭解超市工作人員的工作。教師巡迴觀察,提醒幼兒不打擾別人購物,不亂動東西。

——引導觀察超市收款的過程,比較和在商店購物時有什麼不同,瞭解超市購物的流程。

——教師引導幼兒選擇商品,然後拿着商品到收銀臺交費。

三、參觀、購物後的感受。

1、教師引導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介紹超市的特點和超市購物的流程。

2、鼓勵互相分享討論:買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困難?怎麼解決的?你在超市參觀過程中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教師小結:參觀超市的過程,歸納超市的特點以及超市購物的注意事項,幫助幼兒瞭解超市爲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超市購物了。

活動應變

1、外出參觀對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是非常有效的活動,可請家長委員會的家長提供幫助,提前通知家長,請家長給幼兒準備零錢。

2、爲了避免人過於集中,可以分組參觀,如每組觀察不同區域的貨物、工作人員、購物流程等。

活動延伸

活動後可以開展角色遊戲:娃娃超市。

區角活動

角色區:將角色區佈置成超市,讓幼兒分角色扮演超市購物的情景。

環境創設

主題牆內張貼幼兒超市購物的照片,鼓勵幼兒學習有計劃地購物,能遵守公共秩序。

家園互動

請家長帶幼兒一起去超市購物,感受超市爲人們生活帶來便利,感受超市購物的樂趣。

隨機教育

超市是一個公共場所,引導幼兒在公共場所要注意個人安全。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讓幼兒之間找到更合適的相處方式,每個人都能融入集體。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萌生與同伴分享玩具的意識,學習各種與同伴合作分享的方法,並能樂意分享,在嘗試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

2、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3、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主動和同伴分享玩具

活動準備

1、幼兒圍坐成半圓形。

2、各種各樣幼兒自帶的玩具。

3、人數安排:沒帶玩具的幼兒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4、合作分享方法圖例:一起玩交換玩等着玩。

活動過程

一、在自主玩耍中重溫玩具帶來的快樂

二、在與同伴的玩樂中探究一起玩的方法

三、在再次的嘗試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

1、師:原來一起玩有這麼多好方法,那就請小朋友再來試一試,和你的好朋友玩得更快樂些,好嗎?

1、老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玩得快樂嗎?

2、老師:真奇怪,一個玩具兩個人玩,能告訴我你們是怎麼一起玩的嗎?

1、老師:小朋友,今天你們帶玩具來了嗎?是什麼玩具,能告訴大家嗎?

2、老師:你們的玩具都很好玩,現在我們都來玩玩吧。

教學反思

1、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2、強化幼兒的合作情感體驗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2、培養幼兒大膽說話的能力,並通過此活動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工作人員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配合瞭解一些電臺、電視臺、報紙的名稱,有目的地觀察或瞭解記者的工作。

2.收集本園部分工作人員的照片並對他們發出邀請,自制的簡易話筒、照相機、字卡、音樂、小卡片、筆等,“會議”場地及佈置物品。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引入主題。“小朋友,你們聽說過記者嗎?”(引導幼兒回憶日常經驗)“你們知道記者有什麼本領嗎?他們去採訪的時候,通常要帶上什麼用具?”引導幼兒瞭解如何做一名“小記者”。“你們想當小記者嗎?”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照片,你們去看看他們是誰?在幹什麼?”讓幼兒自由觀看。

3.提問: “小朋友,你們都看到了誰呀?在幹什麼?誰先來說說?”

4.“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把照片上的一些園長、老師、阿姨請來了,你們都想當小記者,那麼想問些什麼問題呢?”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5.“哦!小記者,你們想採訪的事可真多呀,這樣吧,等一下,你們商量決定,願意採訪誰,就和他說說,問問你們想知道的事。不過,怎樣才能讓別人願意接受我們的採訪呢?”請幼兒學習記者使用禮貌用語:我可以問你問題嗎?你能接受我的採訪嗎?謝謝你的合作。

6.“如果你真的是一位記者,你喜歡在什麼電臺、電視臺或報社工作呢?等一會兒,有禮貌地告訴你要採訪的人。”

7.“採訪完後,我們開個‘新聞發佈會’把採訪到的事告訴大家。小記者們記住啦:主辦單位是 ,地點是 ,時間是 ,請準時參加。”

8.“爲了工作和聯繫方便,麻煩各位記者先登記一下單位,再帶上採訪用具去採訪。”請幼兒自報自己的服務單位,工作人員即時登記,****。老師和幼兒一起,自由去找自己的採訪對象談話。

9.師生共同採訪時,“工作人員”佈置會議場地,音樂響後,集中幼兒開“新聞發佈會”。

(1)開場白:老師代表“主辦單位”歡迎各位的到來並宣佈“新聞發佈會”開始。

(2)請幼兒自由發言,把採訪的事告訴大家。

(3)老師小結。

10.請幼兒代表“主辦單位”向幼兒園工作人員送上一份簡單的

禮物,謝謝他們對採訪工作的支持,並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

11.讓小記者們與各位“大合照”結束。

四、各領域滲透

語言:開展多種語言遊戲,遊戲中重點加強禮貌用語的訓練並提高小朋友大膽說話的能力。

健康:通過讓幼兒玩一些體育遊戲,向幼兒滲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懂得我們的工作人員、社會上真正的記者爲了工作都在辛勤勞動。

科學:認識攝影機、照相機、錄音機、話筒等的特點、用途。

美術:學習一些自制玩具的技能,嘗試自己製作話筒,照相機等。

五、生活中滲透

讓幼兒聽一些新聞廣播,給幼兒讀報,注意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主動和幼兒園工作人員接觸。

六、環境中滲透

張貼一些記者採訪過程的照片,幼兒園工作人員的照片,剪報等。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在家有目的地引導幼兒收看電視新聞,收聽廣播、讀報,並引導幼兒嘗試大膽地和身邊人交往。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讓幼兒體驗互相謙讓的重要性。

2.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也能主動讓一讓別人,作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教學方法:體驗遊戲 圖片分析 兒歌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 繫有細繩的小球 礦泉水瓶子

活動過程:

1.遊戲“逛公園”

1)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五個幼兒。

2)教師向幼兒說明不同顏色的小球代表誰。(紅色代表媽媽,綠色代表爸爸,藍色代表哥哥,白色代表爺爺,粉色代表小妹妹。)

3)幼兒將小球放入瓶子(公園)中,教師引導幼兒:公園裏有什麼,你們在公園裏玩得開心嗎?

(鈴聲響起)教師:“公園裏着火了,大家快跑!”

(鈴聲結束)幼兒鬆開手,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你們從公園跑出來沒有?爲什麼沒有跑出來?結果怎麼樣?你們又是怎麼跑出來的?

小結:公園裏着火了,大家都趕緊往外跑。有的人互相擁擠,只顧着自己,結果誰也沒有跑出來。都受傷了,有的人互相照顧,一個一個地跑,就全都跑出來了,誰也沒有受傷。

2.討論:大家應該讓誰先跑,誰最後跑?爲什麼?

3.第二次玩“逛公園”的遊戲,鼓勵幼兒按照大家討論的順序從公園裏出來。

4.看圖講述:這些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做得對不對?我們應該向誰學習?

5.兒歌:“拍手歌”。結束活動。

附 兒歌《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世界有我也有你。

你拍二,我拍二,大家生活在一起。

你拍三,我拍三,互相謙讓很簡單。

你讓我來我讓你,和諧社會更美麗。

活動延伸:

在幼兒園放學回家的時候,組織幼兒觀察幼兒園樓道的擁擠情況,讓幼兒瞭解擁擠的害處,在實際生活中知道要讓老人和小孩先走,走的時候靠樓梯的右邊,不能擁擠。同時號召家長也一同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教育幼兒養成互相謙讓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