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彙編5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彙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彙編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過程:

1、播放圖片,讓幼兒觀。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幼兒:坐輪椅的小孩、沒有手的小孩……

(看不出的圖片,教師點撥如:聾啞兒童、智障兒童)

教師:剛纔我們大家看到的是一組殘疾兒童的圖片。

提問:看見了這些殘疾兒童,你們心裏有什麼感受?

幼兒:我心裏很難過、我很傷心、我很同情他們……

2、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這些殘疾兒童和我們健康的兒童相比在生活中會遇到什麼困難或是痛苦的事情?

幼兒:眼睛不好的小朋友看不到美麗的世界。

聾啞兒童聽不到美妙的聲音。

手腳不好的兒童不能自己穿衣服,褲子不能和我們一樣跳舞,遊戲。

………………

3、如果你在生活中看到了殘疾兒童,你會怎麼樣幫助他?

幼兒:他們坐輪椅我會推他們去玩、我會扶他們上樓梯、我長大有錢一定會給他們些讓他們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教師:我們小朋友說的太好了,社會上的人也在關注這些殘疾兒童。

4、播放社會關注殘疾兒童的圖片。

5、幼兒作捐愛心、放音樂、請個別幼兒講述。

教師:社會上的人有的捐錢有的捐物,老師幫小朋友想了一個好辦法,用我們的雙手畫一幅最喜愛的畫送給他們吧。

6、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爲殘疾兒童送上了這麼美好的禮物。他們收到了一定會很開心,我們知道,殘疾兒童有一部分是先天的,還有許多是由於外界的侵害所造成的,所以我們小朋友在關心他人的同時,也要學會關愛自己,保護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處理突發事件的一些簡單的應急方法。

2.學會關愛自己和周圍的人。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編排好情境表演(見"教學材料")。

2.幼兒用書:《應該怎麼做》。

活動過程:

1.師幼觀看情境表演。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遇到突發事件時應該怎麼做。

教師:如果你遇到了這些事,你會怎麼做?

幼兒討論,同伴間相互交流自己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當奶奶突然生病時,可打電話告訴爸爸、媽媽;如果找不到爸爸、媽媽,可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在外面和家人走散了,可以在原地不動等候;也可以找工作人員通過廣播尋找。一個人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時不能開。

2.討論常用的緊急電話號碼。

教師:如果我們遇到一些緊急事情時,可以使用哪些電話號碼?

幼兒交流,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號碼。

師幼討論:打緊急電話時應該說什麼?

師幼共同小結:打緊急電話時要說清自己家的地址及所發生的事情。

幼兒完成幼兒用書《應該怎麼做》上的操作。

3.玩模擬遊戲"撥打緊急電話"。

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做緊急電話的接線員,一組做報警的人,學習如何撥打緊急電話。交互進行遊戲。

幼兒交流遊戲中的感受,如報警的人是否說清自己的地址以及發生的事情等。

教師(提醒、強調):緊急電話不能隨便撥打,在遇到緊急事情時纔可以撥打。

教學材料:

1、小朋友和奶奶在家,奶奶突然發病。

2、小朋友和媽媽在遊樂場玩,由於人多,找不到媽媽。

3、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門。

小百科:做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zuò,漢語中的常用動詞,使用範圍非常廣泛,由沒有到存在之間的過程;做就是造,產生這個東西的意思—做生意、做飯、做工、做鬼臉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特徵分類後,再按另一特徵重新分類,或對已分的兩類物品再次分類。

2、提高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參照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6頁上的圖樣,繪製12張實物卡片,製作成貼絨或磁性教具。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小件商品的包裝,並貼上標籤,如:飲料(2元),牛奶(3元),洗潔精(3元)……。活動前將以上商品陳列在一個貨架上,並用布蓋好。

3、在活動前一日,請幼兒完成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6頁上的操作任務。

活動過程:

一、會飛和不會飛。

1、我們已經認識了許多會飛的東西,老師這裏有許多卡片,要請小朋友看一看是些什麼東西,然後把他們分成兩個部分。

2、教師逐一出示卡片,幼兒指認後進行第一次分類,並說明分類的標準(會飛的和不會飛的)。

二、天生的和人造的。

1、這12張卡片還可以換一種分的辦法。怎樣分的呢?

2、啓發幼兒注意這些物體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人們製造的,按此標準重新進行分類。

3、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集體檢驗,明確分類的標準。

三、超市管理員。

1、小朋友學會了分卡片的本領,超市裏的叔叔阿姨要請你們幫忙整理商品。

2、揭示貨架。超市裏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

3、按物體的一個特徵分類。這些商品一樣嗎?請把一樣的放在一起。

4、幼兒進行第一次分類活動,並說明分類標準。

5、再按另一特徵給已分的物體進行第二次分類。這些分好的商品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能給他們再分一次嗎?

6、請兩名幼兒操作,並相互交流分類標準。(價格)

7、全體幼兒檢驗分類結果,再次明確分類標準。

大班社會活動――迷路的孩子(何義英)

目標:讓幼兒知道自己及家庭的簡單情況,增強幼兒的自我意識。

材料:用積木搭幾條街道,十字路口搭一個民亭;用椅子搭幾個家;已佈置好的兒童商場一個。

過程與指導:

1、分配角色。老師扮演大姐姐,幼兒扮演小夥伴,助教扮演民警。

2、創設情景。大姐姐和小夥伴一起到很遠的商場去玩,回家時,走到十字路口迷路了。

3、姐姐啓發幼兒想辦法,誘導幼兒去請民警叔叔幫忙,提醒幼兒詢問民警時要有禮貌。

4、民警叔叔向幼兒瞭解情況,指導幼兒大膽回答民警叔叔的問話。

5、小朋友謝謝民警叔叔幫助他們找到了回家的路,結束活動。

建議:

1、在組織此活動前應與家長聯繫,請家長告訴幼兒有關家庭的簡單情況。

2、民警瞭解情況時,應一一詢問幼兒的姓名、家庭住址、家裏的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姓名及工作單位等情況。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讓幼兒知道江陰有哪些食用的`特產和日用的特色製品。

2、品嚐江陰特產:馬蹄酥,讓幼兒體驗江陰特產的味美特點,並回憶其他的特色製品。

3、引導幼兒更深地瞭解江陰,增進熱愛江陰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可吃的特產:如馬蹄酥等實物。

2、其他的特色製品。

活動過程:

1、出示江陰特產的實物,提問:

“這是什麼?平時見過嗎?吃過嗎?什麼味道?好吃嗎?(通過討論,引導幼兒回憶平時吃時的美味。)

2、小結:這些東西是我們江陰的特產。

3、請幼兒品嚐江陰特產:

“現在,要請我們小朋友來嘗一嘗江陰的特產,吃完了告訴我是什麼味道?在我們的家鄉江陰有那麼多好吃的特產,你心裏有什麼感受,請告訴大家?”(幼兒品嚐特產,並且討論)

4、請幼兒說說除了這些,還吃過哪些江陰特產?(幼兒自由討論,如蘿蔔乾、****糕、花生糖、芝麻片等等)

5、教師小結:這些好吃的東西,是我們江陰的特色,特別是江陰蘿蔔乾聞名各地,很多外地的遊客到我們江陰來旅遊時都要帶一些回家,我們江陰的特產在全國可有名啦!

6、幼兒討論:江陰除了這些有特色的食品外,還有哪些日用的特色製品?(如:梳篦等)

7、活動延伸:畫特產

“請小朋友把自己吃過的、用過的江陰有名的特產都畫下來,我們送去給廣告公司,爲我們江陰這麼有名的特產做做廣告,請更多的外地客人來吃、來購買吧!”

活動反思:

具有代表性的江陰特產有馬蹄酥、杜酒、刀魚等,在原來,這些特產聞名全國,但隨着生活水平的變化,這些特產經歷了一個由盛到衰的過程。鎦在,說起江陰特產,全國人民並沒有忘記,而我們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卻並不知道。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這次活動的設計主要是針對本學期幼兒課題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之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來設計的。這次活動,旨在讓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手語,能說說這些手語所表達的含義,並知道在別人休息或者工作等時,不要大聲說話,以免影響他人。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手語,能說說這些手語所表達的含義,體驗用手說話的樂趣。

2.學習傾聽的習慣,讓幼兒知道在別人休息或者工作等時,不要大聲說話,以免影響他人。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可愛頌》歌曲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熟悉生活中常見的手語,知道表示的含義

1.直接導入活動。

教師用食指在嘴前作出“噓——”的表情

師:“聽,我的手在說什麼話?”(請大家靜下來)。

2.師幼瞭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手語。

(1)等幼兒都安靜下來後,教師:“聽,我的手兒又在說話了。”做出“豎大拇指”的動作。師:“知道手語的意思,並且能夠安靜下來聽老師上課的小朋友你們真棒!”

(2)教師用手在胸前比劃出“OK”的樣子,幼兒說說這是什麼意思。(OK表示“好的,行”的意思)

(3)教師用食指和中指比劃“耶”動作,幼兒說說什麼時候我們會用到這個手勢?它表示什麼意思?(我們勝利了)

(4)教師走上前,跟下面的任一個幼兒握手說:“我的手還會說‘你好’,請你也跟你邊上的小朋友說聲‘你好’吧。”請幼兒同旁邊的幼兒表演一下。

(5)大家一起來說說這些動作表示的意思。

播放PPT課件中“停、歡迎(拍手),舉手,恭喜的動作”。

3.學習手語表達的情緒。

師:“我們的手的本領可真大,能說這麼多的話,可一點也不比我們的嘴巴差呢。有的時候,我們的手還可以表現我們的一些情緒呢。你們想知道嗎?咱們一起看一看學一學好嗎?”

(1)他怎麼了?(很生氣。)生氣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學一學吧。

(2)他在做什麼?(小朋友在思考該怎麼辦。)我們一起學一學思考的動作。

4.幼兒表演手語,邊表演,邊說說手語表現的意義。

(1)師:“我們的手會說這麼多話,那麼小朋友你們的手呢?肯定也會說很多話,來,咱們一起試試用手語表示想要說的話一起來說給大家聽聽。”幼兒自由表演,並讓幼兒說一說動作表達的意思。

有出示手指表現數數;豎起手指表現小兔子;張開手掌學小貓叫表示“貓來了”;“石頭”“剪刀”“布”,蒙起雙眼表示“躲好了嗎?”等等。

教師小結:“我們在用手說話的時候要注意,你的動作要讓別人明白你表演的是什麼,否則,大家就‘聽’不懂了。”

(2)學習簡單的數字手語。

二、表演手指操:可愛頌

1.“手還可以跟別人交流,瞧——”教師邊表演“我愛你”的動作,邊說“我愛你”。

師:“你會對誰說‘我愛你’呢?”幼兒說說自己愛的人,並用手語表示。

2.幼兒集體用跟着音樂表演手指操《可愛頌》。

師:“手還可以唱歌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播放音樂。

三、學習傾聽,讓幼兒學習在哪些場合下不要大聲說話

1.幼兒討論:什麼時候,我們要用手來說話?

2.教師小結:在別人休息或者工作的時候,爲了不影響他人,我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手勢,來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小朋友在活動時,要注意看看別人在幹什麼,如果他們需要安靜,那麼就請小朋友安靜的活動,不要大聲的叫喊。有時候,用你的雙手,也可以說話。

四、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試試用手語講故事,繼續體驗學習手語的樂趣。

活動反思:

富於好奇心是幼兒的一大心理特徵,當幼兒對某件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的時候,孩子的專注力甚至可以超越所有。在活動中好的提問能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幼兒的思維、想象、創造力。

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在於活動的時間設置不是很合理。雖然各環節活動開展比較有序,孩子們對於手語的印象也比較深刻。但是如果在自由說手語的這一環節再充分的深入挖掘的話,則更能夠保證幼兒有交流和調動反應的機會,這環節沒有很好的實現師幼互動。因此,我會從這節有許多遺憾的活動中,反思經驗教訓,讓同樣的遺憾不再發生!

小百科:說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爲shuō huà,一般指“用語言表述事實或表達態度”,也有指責、非議;閒談;說理;交涉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