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合集十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合集十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使用繪畫、剪貼的方法制作書籤。

2.瞭解書籤的作用,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實物書籤。

2.鉛畫紙、彩筆等。

活動過程:

1.欣賞各種漂亮的書籤,初步瞭解書籤的作用。

(1)出事一個書籤,瞭解書籤的作用。

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它是做什麼用的?

(2)原來書籤可以幫我們愛護書籍,記下書看到哪裏。

2.討論書籤的製作方法。

小朋友,上學以後你們也會用到許多的書,讓我們來做一張漂亮的書籤吧!

(1)大膽暢談自己的創意。

3.幼兒操作,鼓勵幼兒選用不同的材料及製作方法。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學畫幾種海魚的動態特徵。

2.培養幼兒大膽創作的意識,把海底景物比較合理地安排到畫面上。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大洋海底世界 ,ppt課件:貝類海鮮

2.課件-動畫片:海底世界(我真幸運!)

3.幻燈片海底背景圖:裝飾海底

4.繪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動畫片:海底世界

小朋友想去參觀海底世界嗎?海底世界有什麼呢?

二、展開

1.觀察討論

課件演示:大洋海底世界

(1)澳大利亞海龍

(2)鯊魚

(3)美麗的熱帶魚

(4)黃刺尾魚

(5)鯨魚

(6)漂亮的魚

幼兒逐一觀察各種魚,討論這些魚的名稱、形象特徵及生活習性。

它們都喜歡海水,最愛吃海里的水草及微生物。

3.觀看——海底世界

課件:貝類海鮮

海底世界除了有許許多多漂亮的魚,還有美麗的貝類海鮮

螃蟹

龍蝦

鮑魚

蝦夷扇貝

海膽

海虹

鼓勵他們互相討論自己喜歡哪種魚?喜歡哪種貝類?

4.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小朋友把自己看到魚或貝類畫出來,比一比誰畫的魚的種類最多?貝類的種類多。

啓發幼兒幼兒要注意整個畫面的結構要合理

近處的海魚、景物畫大些,遠處的畫小些

畫面要豐富,但不能零亂

三、結束

將幼兒的作品佈置到展覽角,讓參觀者相互欣賞。

活動延伸

邀請其他班的老師及小朋友前來參觀“海底世界”展覽。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3

一、設計依據

《綱要》中指出5至6歲的幼兒知識經驗相對豐富。他們獲取知識、動手的慾望比較強烈。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各種美術方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想。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促進身心發展。我們班幼兒有畫線描畫的經驗,但不能很好的去設計,因此,我根據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設計線描畫爲目的,從而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線條裝飾盤子。

(二)鼓勵幼兒大膽裝飾,提高幼兒表現美的能力。

三、重難點

(一)重點:用不同線裝飾盤子。

(二)難點:引導幼兒設計不同的圖案。

四、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喜歡畫畫、會使用線條裝飾。

(二)物質資料準備:紙盤子若干、水彩筆、範例畫。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語言導入:以提問的方式進入主題。

老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兩個盤子,你們看,我的兩個盤子有什麼不同呀?哪個更漂亮呢?

2。引導幼兒說出:一個畫畫了、一個是空的。畫畫的最漂亮。

3。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老師:我這還有好多空盤子呢?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幫老師一起來裝飾盤子呀?

(二)基本部分

1。讓幼兒先欣賞一些優秀的線描作品,感受線的不同變化。

教師提問:大家看看從這些線描畫中,你們發現線都有什麼不同。

(1)觀察線條的形狀,有直線、曲線、波浪線。

2。教師示範線描畫中常用的線條運用。

(1)小朋友在繪畫是注意線條的組合,粗與細、直線與曲線的使用。

(2) 線與線之間的空細,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幾何形來豐富,如圓形、三角形等。

3。發給幼兒紙盤,教師輔導,幼兒操作。

(1)鼓勵幼兒大膽畫線描畫,老師適時指導個別幼兒。

(三)結束本分展示幼兒作品,體會畫畫的樂趣。

老師請幾位幼兒到前邊展示,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畫的是什麼,用到了哪些線條。老師:咱們小朋友們畫的都很好,把你們的作品放到美工區來展示,讓大家都來欣賞,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運用泥工的多種技能,表現海洋中的動物與植物,並學會用小棒雕刻的方法來表現細小的部分。

2、發展觀察力,初步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3、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透明的金魚缸或造型各異的瓶子,泥塊,小棒,海底世界的錄像。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看海底世界的錄像,導入主題。

教師:小朋友,我們在電視中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動物和植物?

教師再放錄像一次,觀察海底的動物是什麼樣子的:重點觀察各種畫類、烏龜、蝦的外形特徵。

2、教師講解制作要求,重點講解雕刻方法。

教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塑造出海底世界的景象,請小朋友將你想做的動物及植物用泥雕在魚缸表面,做完後爲了讓小動物做的更加形象。小朋友還可以利用這些小棒在動物或植物的表面雕刻出相應的花紋。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指導能力較差的幼兒首先確定主要內容。製作出簡單的動物形象,利用小棒,簡單雕刻。

指導能力強的幼兒表現出有情節的性的畫面。通過製作,水紋波及草等畫面更加完整。

4、評價。

活動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因此我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前後照應讓學生抓住文章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來寫的,接着讓學生去找哪些段落寫了景色奇異,哪些段落又寫的是物產豐富,先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發現課文描寫了海底動物、植物、礦產,既是物產豐富又構成了海底奇異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異美麗,但學生真正見過的不多,因此我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互聯網上找到、截取並製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頻錄象,播放海底裏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學生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歎。利用視頻的播放創設情境,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課文二、三自然段描寫課海底的動物,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瞭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動物的活動,課上我通過分析語句的說明方面,讓學生通過列數字的方面瞭解海蔘速度的慢和梭子魚速度的快,瞭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進一步體會梭子魚的快等。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設計出造型新穎的紙袋。

2、引導幼兒用學過的花紋、創作花紋,裝飾紙袋,要求色彩鮮豔。

3、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紙袋樣品、製作圖解、掛曆紙、剪刀、膠棒、油畫棒、粘畫

活動過程:

1、欣賞美麗的春天風光,感受家鄉的美麗。

2、激發幼兒愛家鄉愛聊城的情感,讓家鄉的春天更美麗,啓迪幼兒環保意識。

3、如何使家鄉更美麗?

4、消滅污染,消滅最可怕的白色污染——塑料袋。找出代替塑料袋的最好材料。

5、激發幼兒製作的願望,使幼兒積極的投入。

6、欣賞紙袋,啓發幼兒觀察它們外形特點,裝飾上表現的不同風格。

7、引導幼兒進行設計,提醒幼兒在提包外形設計上進行大膽的突破,製作出新、奇、特與衆不同的紙袋。

8、分組設計製作紙袋,提供半成品,成品及其製作圖解,供幼兒參考。教師巡迴指導,針對幼兒情況給予提示和幫助。

9、展示幼兒作品,集體評出創造獎、精品獎、時尚獎。說出獲獎幼兒在設計製作上的優點,併爲幼兒祝賀。

10、做一名環境保護宣傳員,宣傳紙袋給人們帶來的益處。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玩角色遊戲,《紙袋商店》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6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學習用泥塑材料做平面花的技巧。

2、發展想象力與動手能力。

準備:

各色泥塑材料、塑料墊板。

活動與指導:

1、請幼兒和老師一起用彩泥揉小圓球,將小圓球在墊板上壓平做花瓣,拼擺成花朵。

2、用搓的技能,搓出綠色的花莖和葉子,組成美麗的花。

3、引導幼兒用泥條擺成花朵或其他圖案,鼓勵幼兒的創造性。

4、用幼兒作品,美化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7

本活動案例獲得20xx年度蘇州市教育學會案例評比一等獎。幼兒進入大班以後,抽象思維萌芽發展,他們開始接觸一些美術基本線條,能夠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理解一些生活中出現的符號元素。米羅的星空抽象畫中,幾乎包含了所有的美術點、線、形等基本藝術元素。每一顆不同造型的星星就是一個基本點,星星運動過程中留下的運動軌跡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線條。

米羅星空畫中的星星點經過各種線條的連接,就形成了星空中的各種星星串和星座。因此教師在引導幼兒欣賞米羅星空名畫的時候,需要藉助各種教學輔助手段與生動、形象的語言去引導幼兒主動發現抽象符號背後的“真實原型”,引領幼兒正確“解讀”名畫,認同與接納米羅誇張、獨特的想象,理解米羅眼中絢麗多變的星空。

活動目標:

1、欣賞米羅名畫,理解各種點、線元素及鮮明色彩組合而成的抽象畫面內容。

2、感受米羅抽象畫中似是而非、誇張幽默的繪畫風格特點。

活動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學習運用符號解讀、對比欣賞等方法,集體欣賞並解讀米羅星空名畫。

2、難點:通過視覺感受、討論交流等形式,感受米羅抽象畫中似是而非、誇張幽默的繪畫形式與風格特點。

活動準備:

1、知識鋪墊:豐富幼兒關於宇宙、星球、星座等粗淺知識。

2、《米羅名畫欣賞》教學PPT課件一套,班德瑞輕音樂《雪之夢》。

3、米羅星空名畫《詩人》、《太陽前面的女人》;幼兒繪畫用底版。

活動過程:

師: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位畫家,他就是西班牙著名的大畫家米羅。米羅特別喜歡看星星,喜歡畫各種各樣的星星,在米羅47歲的時候,開始畫有名的星空系列畫,一口氣畫了幾十幅星空名畫,是個特別了不起的大畫家。

二、欣賞米羅名畫《詩人》:初步感受米羅抽象畫的特殊表現手法。

1、師:我帶來了其中的二幅米羅的星空名畫。先來看第一幅名畫,請你一邊看一邊想,米羅在這一幅畫中,到底畫了些什麼?(評析:在幼兒自主欣賞環節中,我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去主動觀察、捕捉米羅抽象畫中豐富的藝術元素:比如關於各種似是而非、誇張幽默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比如關於各種星星的造型與各種豐富線條的理解等等,爲後面欣賞並領會米羅抽象畫的`繪畫形式與藝術風格特點做好鋪墊。)

2、幼兒整體感知作品,辨認畫面中誇張、變形的抽象人物形象。

1)經驗分享:您看到米羅在這幅畫中畫了些什麼?

2)集體解讀:米羅畫的這個人,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覺得這個人什麼地方很好玩、很有趣?你覺得他是一個男人,還是一個女人?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3)歸納提升:這幅畫的畫名是《詩人》,米羅畫的這個詩人,給你什麼感覺?這幅畫是一幅世界名畫,請你來說一說,這幅畫爲什麼會成爲世界名畫?爲什麼大家會喜歡它?它好在什麼地方呢?

3、介紹米羅抽象畫的特點:誇張和變形。(評析:雖然是借班上課,而且孩子根本沒有任何欣賞經驗,但是他們也能從《詩人》這幅畫中看出許多特別有趣的符號與標記,比如關於誇張、變形的抽象人物形象的理解,關於抽象人的“男性”特徵符號的理解,以及關於四周色彩的暈染效果等等。孩子能夠從簡潔的畫面及變形的人物形象中捕捉到米羅抽象畫的特點:誇張與幽默。)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8

一、感謝

非常感謝我們××市教育局幼兒園教研這個團隊,給了我這次與各位專家、同行面對面交流、學習的機會。今天與其說是和大家分享,還不如說是請幼教專家和同行來幫助我們團隊來解疑答惑。

二、產生的背景

爲什麼會選擇一個這樣的主題呢?近段時間我們班一直在進行“拜訪大樹”的主題,《指南》藝術領域中“感受與欣賞”目標1中提到的“喜歡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創造與表現”裏目標2“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作力”“能用自己製作的美術作品佈置環境、美化生活”。於是我們帶孩子走進社區,有意識的感受、發現、收集與樹有關的美的事物,如樹上掉落的樹葉,修剪的樹枝、藤條等。鼓勵孩子用這些樹身上美的事物大膽的、創造性的進行組合拼貼、編織、拓印、繪畫等。用這些物品創作出具有個性化的作品,來佈置我們的教室、美化我們的環境,提高孩子的成功感和成就感。所以,我選擇了這個主題並設計了這個活動,引導孩子發現、收集生活中、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既而用這些美的事物進行藝術的提升和創造,使我們的環境更加的美化。

三、材料投放方式的調整

這一次的活動我們是圍繞《指南》中藝術領域的一種初步嘗試。這堂課我們試教了很多次,嘗試了很多的方法,美工類的活動課前材料的準備非常的重要,最開始??每一組投放一種樹身上的材料,如有的是樹枝??都是是原生態的材料。我們發現孩子粘貼很難固定,製作出的作品也很相似。這樣更多的是老師在牽引孩子,沒有體現指南中“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後來我們做了大的調整,四組每一組都投放相同的材料除了樹身上原生態的材料還有毛毛球、扭扭棒、彩色鈕釦等,色彩豔麗便於造型的其他輔材給孩子,材料更多更豐富,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和條件,更多的體現了孩子們的想法和創意。

四、遵循實施《指南》的四大基本原則

1、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

本次活動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活動前面的引導部分,教師引導幼兒清楚完整的表述自己創作的想法(圖片),同時集體交流環節也給了所有

孩子交流的機會(圖片),滿足他們表達的慾望,這是與語言領域的有機整合。在孩子進行創作教師指導的環節,有孩子用彩色毛球裝扮自己作品時,教師引導孩子在注重顏色搭配的同時還融入了數學領域的按顏色的規律排序的方法來裝扮自己的作品(圖片),(圖片:試教中樹葉裝飾木板畫的舉例:對稱、數量)。幼兒在自主操作中,(圖片)在用彩條纏繞樹枝時候,孩子一個人他不能很好的完成,知道主動尋求他人幫助,旁邊的小朋友溝通交流。一個人抓住底部一個人纏繞,共同合作解決問題,在活動中他的社會交往也無處不在。

這個活動看起來是一個純藝術領域的活動,但是我們依靠“以幼兒爲本”的理念與教育能力,也能整體的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2、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

本次活動也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所以在第一課時製作半成品的作品時,完全是幼兒自主的選擇(圖片),可以組合粘貼畫框、纏繞花環、製作小樹、木板上畫畫,尊重幼兒的同時也考慮到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在幼兒動手操作的環節,特別注重幼兒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不急於求成,讓每一個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節奏在完成自己的作品。老師也因勢利導(圖片),有時等一等,有時推一推、有時冷靜的觀察分析,提供必要的支持。評價環節,對每個幼兒的作品都給予及時的肯定,全部展示(圖片),滿足了每個幼兒獲得表揚和承認的需要,讓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3、尊重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滿足幼兒認知的需要

在本次活動中,從設計到各個環節的實施我們充分的尊重了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活動前期,在“拜訪大樹’的主題中我們帶幼兒走進社區,拾落葉、揀樹枝,觀察、發現、收集樹身上美的事物(圖片),幼兒能與周圍環境互動,並通過自己創作想象製作出的美作品打扮我們的教室。使藝術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今天的活動,給每一桌幼兒都提供了具有選擇性的材料(圖片),爲幼兒創作的興趣,參與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幼兒能夠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主動裝扮自己的作品。(圖片:一小朋友努力的想用樹枝來裝扮自己作品,但是用膠水怎麼也粘不牢,努力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他認真的看着旁邊的小朋友用創意泥固定樹枝成功了,模仿着也粘牢了)幼兒積極的進行自我學習,並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想辦法——主動模仿——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圖片:這一張圖片是來自於試教時,我用的是其他班的孩子,平時對於纏繞這種技巧幾乎沒有這樣的經驗,一開始怎麼也不能把彩條纏繞到樹枝上,總是鬆動。於是教師採用介入式指導,它爲什麼總是纏不緊?可以怎麼辦?引導孩子可以兩兩合作,一人抓住纏繞的下端,另一人繼續纏繞,這樣很快就成功了)。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9

大家還記得幼兒園哪些好玩的活動的呢,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春雨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活動前思考

1、教材分析

春暖花開的季節,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周圍都披上了綠的春衣,紅的春袖。讓我們感到了一股濃濃的春意。我班幼兒心中也下了一顆種子,他們渴望春雨快快落下來,滋潤種子發芽、長大。就如詩歌“春雨”裏描寫的“下吧!下吧!我要發芽。”無論是大自然的植物還是動物或者說我們人類,都急切地盼望着春雨的到來。我設計的“春雨”這一教學活動就是讓幼兒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重點:用擬人化的方式有規律地畫春雨。

難點:運用多種技能表現地面上的人物、動物或植物等在迎接雨點的快樂場面。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擬人化的方法有規律地排列雨點。

2、能運用遮蓋、連體等方法讓地面上的物體變得豐滿。

3、體驗春雨帶給人們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幼兒作品範例畫幾幅。勾線筆、蠟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討論與思考。

*集體朗誦詩歌《春雨》。

*提問:

師:春雨給誰帶來好處?還有誰也喜歡春雨?

(評析:讓幼兒回憶詩歌內容,說說春雨給大自然的作用,逐步分析概括事物的情感。發展幼兒的想象思維。)

2、嘗試與排列。

*嘗試。讓幼兒用小的長條紙嘗試畫出自己心目中“喜歡春雨的角色”。

*排列。幼兒將嘗試作品有規律地排列在展示板上。然後說說雨點降落是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

3、觀賞範例。

展示2—3件平行班幼兒的作品。

提問:

*還有誰也喜歡春雨?它們是怎樣迎接春雨的?

*你覺得這些畫面上的春雨怎麼樣?爲什麼可愛?你還喜歡畫面上的什麼東西

(評析:讓幼兒觀賞孩子的作品,拓寬創作思路,激發幼兒的繪畫慾望。)

4、討論重疊

滴嗒!滴嗒!下春雨啦!植物娃娃和動物娃娃們都擠在一起出來迎接春雨的降落。瞧!下面的娃娃又大又多,都擠在一起了,怎樣畫出又多有大的植物娃娃和動物娃娃?

(評析:教師及時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討論遮蓋、連體等方法技法,使

畫面得以充實和豐富。)

5、操作要求:

*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小雨點的動態。

*提醒幼兒把雨點畫小一些,並要按照一定規律排列。雨點的四肢可用線條

表示。

*聯繫已有的技能和經驗,表現歡迎春雨的各種娃娃的動態。

(評析:在每次練習中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幼兒通過每次

練習都有新的進步。)

6、講評作品

*幼兒將作品貼在展示板上,講講自己的作品中所表現的想法。

*大家說說你最滿意的地方是什麼。你認爲哪張畫得好,爲什麼?

(評析:評價幼兒作品應立足於孩子的自我展示,聽一聽他們的描述,看一看他們的妙趣。這樣才能激起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0

美術活動:陽光下的樹林

目標通過觀察、擺放感知物體的遠近關係,並能嘗試用水粉表現陽光下的樹林,初步積累寫生經驗,美術活動:陽光下的樹林-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重點:表現陽光下的樹林

難點:理解近的物體清晰,遠的物體模糊,能初步表現。

 準備:

1.各種樹模板(清晰和模糊兩種)

2.深綠、淺綠、黃色、橘黃、咖啡、黑色皺紙碎片

過程:

一.觀察:感知各種樹,初步感知物體遠近關係。

師:你們看見了哪些樹?它們有什麼不同?爲什麼?

二.擺放:理解遠近關係。

1.實物擺放BR P/P(1)師:這裏有許多樹,請你們來擺擺看,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後面,爲什麼?

(2)幼兒分組擺放,教案《美術活動:陽光下的樹林-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3)師總結:近的樹葉子清晰放在前面,遠的樹模糊放在後面。

2.皺紙表現樹

(1)師:樹有哪些顏色?(幼兒邊回答,教師邊出示皺紙。)這麼多顏色呀,那麼我們先用皺紙來試試看,做一幅陽光下的樹林。

(2)師生共同撒皺紙

邊撒邊小結:近的樹顏色對比強烈、筆觸小,遠的樹顏色相近、筆觸大。

 三.自由創作

師:你想畫哪些樹?哪些在前,哪些在後?還有些什麼?

這些樹可以用什麼筆觸來畫?

四.欣賞交流

師:誰的樹林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