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山的教案幼兒園15篇

山的教案幼兒園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山的教案幼兒園,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的教案幼兒園15篇

山的教案幼兒園1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節奏X X X O

2、學會看圖譜,隨着節奏的變化做相應的動作。

3、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看圖譜,隨着節奏的變化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圖譜4條,腳掌、腳尖、腳後跟圖片若干。鑼一面,凳子一個。

經驗準備:舞蹈欣賞;樂器帶來的節奏。

活動過程:

一、複習節奏。X X X O|X X X O

二、用腳跟着節奏做動作。

1、前奏X X X O

2、幼兒自由嘗試用腳跟着節奏做動作。

教師發現問題:

(1)、幼兒用腳掌做動作;(教師將腳掌圖片粘貼圖譜)

( 2)、統一用一隻腳做動作,幼兒一起決定用右腳來做動作。

(幼兒隨節奏練習第一條圖譜前半部分。)

3、教師提問:我們的右腳上,除了用腳掌,還有其他地方能做動作嗎?

幼兒自由回答:腳後跟、腳尖。

(粘貼腳尖腳跟圖片在第一條圖譜後半部分)

4、幼兒按第一條圖譜順序隨節奏自己做動作。

5、教師帶領幼兒練習,注意腳尖腳跟的變換。

6、再一次跟節奏做第一條圖譜動作。

三、遊戲:大王帶我們巡山嘍!

師幼談話,引出動物大王。

1、棕熊大王。

特點:身材胖,體重很重,走起路來速度慢,腳步重。

練兵:師:熊大王帶我們巡山嘍!幼:巡山嘍!

第二條圖譜與第一條圖譜動作相同。不帶伴奏練習一遍。

提醒幼兒:

1、要做一隻自信的小熊。

2、熊的腳步重,要有氣勢。(練習一遍)

2、老虎大王。

特點:速度快,腳步輕。

出示第三第四條圖譜。

幼兒發現不同之處,教師找幼兒來做不同之處的動作。

(第四條圖譜最後拍手跺腳同時做。)

(1)巡山任務完成,用拍手舉過頭頂來表達高興的情緒。

(2)圖一圖二是X X X O,圖三圖四是XX XX X O,節奏變快。

教師幼兒一起放圖片到圖譜上,幼兒自由嘗試做動作。

練兵:師:虎大王帶我們巡山嘍!幼:巡山嘍!

提醒幼兒:虎比熊快、腳步輕。

幼兒想辦法:腳可以擡的低一些。

練習:

(1)、找個別幼兒師範動作。

(2)、全體幼兒練習。

3、豹子大王。

特點:速度快,要求高。

圖譜一和圖譜三變換位置。

練兵:師:豹子大王帶我們巡山嘍!師:巡山嘍!

幼兒看圖譜,做動作。

幼兒起立練習一遍。

請小朋友們邀請客人老師來一起巡山。

巡山任務完成。

活動結束:教師帶幼兒巡山離開教室。

山的教案幼兒園2

活動目標:

1. 通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 培養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音樂,圖卡。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古詩

1.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麼?

2. 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你想到了什麼。?

3. 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4. 教師朗誦古詩。

二、結合圖片理解古詩

1. 你聽到了什麼?(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圖片)

2.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師解釋難解詞。

三、學習古詩

1. 跟着圖片,變換多種形式朗誦古詩。

2. 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3. 老師想考考小朋友,教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4. 變換形式,可以找個好朋友玩這個遊戲。

四、聽音樂吟唱古詩,結束活動。

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着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中有三個環節我都運用到了圖片,因爲幼兒都是形象思維佔主導。活動開始我運用圖片導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把幼兒導入到古詩的教學中去。

在幼兒理解詩歌的環節中,我利用四幅圖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古詩內容,讓幼兒能比較輕鬆的理解了古詩的含義,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最後加入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藉助於圖片讓幼兒鞏固朗誦詩歌,爲最後的古詩吟唱打好基礎。

山的教案幼兒園3

活動目標:

1.續編故事,發展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2.培養大膽嘗試、勇於表現的精神。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學具準備:孫悟空的頭飾、圖片。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孫悟空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運用清晰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兒能根據情節的需要,合理的、創造性的續編故事,並準確、流暢、大膽地表述出來。

活動過程:

1.出示孫悟空頭飾,引起幼兒的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花果山的改變》。

3.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續編故事。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4.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續編的故事。

5.教師小結,表揚大膽發言的小朋友。

活動滲透:

各領域滲透 藝術領域的美術活動:幼兒把自己續編的故事情節畫下來。

健康領域的體育遊戲:“孫悟空七十二變”。

環境中滲透 在活動區設置相關主題的內容,比如圖書區放置有關孫悟空的書籍等。

生活中滲透 教育幼兒注意保護環境。

家庭中滲透 讓家長在家給幼兒講《西遊記》中的小故事。

花果山的改變

孫悟空從西天取經回來,天天無所事事,四處遊玩。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好久沒回家了,就想回去看看他的花果山變得怎樣了。他一個筋斗就到了花果山。一看,花果山上的花沒了,樹也快死了,地上都是垃圾。他氣得大喝一聲:“是誰把我的花果山變成這樣的?孩兒們,快告訴我!”花果山的小猴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原來是有人把花果山開發成了旅遊勝地。可是,遊人們在遊覽花果山時卻隨地亂丟垃圾,看到漂亮的花就摘,並折斷小樹的枝條……所以花果山就變成現在這樣了。孫悟空一聽,馬上叫小猴子把花果山的門關了,不讓別人進來。孫悟空把小猴子都集中起來,一起商量怎樣把花果山變回來……

活動拓展:

(1)製作電腦課件。教師製作電腦課件分別表現花果山環境被破壞前後的情景,用對比鮮明的圖片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並深入開展環保活動。

(2)舉辦“故事大王擂臺賽”,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用聲情並茂的語言講述自己續編的故事。

(3)閱讀活動。鼓勵幼兒閱讀《西遊記》的連環畫,並在班級中開展閱讀競賽,激發幼兒閱讀名著的興趣。

注意事項:

1.在幼兒講述續編故事的環節,能照顧到能力較差和發言不積極的幼兒,請他們擔任l臨時評委,鼓勵他們用簡單的語言對主講幼兒的表現做出評價,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2.在內容創新方面,幼兒有趨同傾向,教師可以加以提示,防止續編的故事千篇一律。

活動反思 :

此活動選取幼兒喜聞樂見的孫悟空作爲故事的中心人物,把環境保護教育和創新教育融合在不完整的故事情節中,引導幼兒續編故事。這種將學習與參與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既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激情,又鍛鍊了幼兒動腦筋的好習慣。在語言運用方面,啓發幼兒結合情節的發展趨勢大膽續編故事,並用清晰、合理的語言表達出來,既符合大班幼兒的以知水平,又能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

山的教案幼兒園4

活動背景

《大熊山》是主題“熊的故事”中提供的一個故事,講述的內容是:一隻老鼠在遠處發現一座山,就想過去看看,當它越走越近時才發現自己看見的“山”原來是隻大熊。《大熊山》的故事很短,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卻把“近大遠小”的原理以一種有趣易懂的方式生動地呈現出來。教材中提供了四幅圖片,並附有簡短的文字解說。但對教材和這一故事進行分析和思考後,我覺得這個故事並不像我最初想象的那麼簡單,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裏面蘊藏着值得挖掘的內涵。比如,可以在原故

事的基礎上改進其中的問題,儘可能多方面展現本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近大遠小”的現象,提高集體學習活動的效果。因此我對原圖片進行了兩點修改:

1.把教材中的四幅圖合成一幅圖,並且可以操作,以便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小老鼠在走近熊的過程中不同的視覺變化,從而更好地體現目標。

2.把教材上熊和鼠的顏色分別換成白和黑。目的是在故事的角色身上做些文章,並改變幼兒對物體形狀、顏色的經驗定勢。

活動目標

1.感受物體遠近變化帶來的不同視覺感受並進行想象,體驗故事裏動物友愛的美好情感。

2.安靜欣賞,積極地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可以操作、變化的“大熊山”背景圖一幅、一隻黑色的小老鼠的剪影。(見附圖)活動過程

(一)幼兒經驗與故事情節互動

關鍵問題一:(取出剪好的一隻黑色的側面小老鼠問幼兒)這是誰?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老鼠?幼:這是一隻很開心的老鼠。/這是一隻正在跑的老鼠。/這是一隻只有一隻眼晴的老鼠。/這隻老鼠的尾巴很奇怪,是這樣的。(幼兒用手比劃)/這隻老鼠是黑色的。

分析: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發現,他們對這隻特別改進過的老鼠觀察得非常仔細,分別就老鼠的表情、肢體動作、身體、臉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在肯定他們的同時分別給予了不同的引導。比如,老鼠要跑到哪裏?它另外一隻眼睛哪裏去了,爲何只看見一隻?尾巴像什麼?黑色還可以用什麼詞說?這些追問打開了幼兒的思維,讓我和他們都感受到了來自同伴的智慧。例如對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膽想象,從只看到一隻眼睛引發幼兒思考側面與正面的不同視角,用相近的詞彙表達同一種意思等,都是對幼兒思維與經驗的挑戰。關鍵問題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麼?

幼:月亮。/太陽。/恐龍蛋。/山坡。/小球。/烏龜殼。

師:哦,如果你的眼前也出現了那麼有趣的東西,你會怎樣?

幼:過去看看。

師:你們喜歡探險,真勇敢。小老鼠和你們一樣,也想過去看看。走着走着,小老鼠發現它看到的東西變了,變得大一點了,變成了——(將背景板上大熊的身體拉上來一點。)

幼:大山。/大的恐龍蛋。/大太陽。/大皮球。/大概是鍋蓋吧。/很大的圓頂房子。/是大月亮又爬上來了。

分析:物體的變化吸引着幼兒的眼球,也促使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調整自己的思維。一些幼兒堅持着自己的觀點,只是在自己認定的答案上加了個“大”字。也許他們有這方面的經驗和感受,但是卻模糊不清。最精彩的要數祺祺說的“是大月亮又爬上來了”,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在動畫片裏看過月亮漸漸升上來又落下去的鏡頭,他還告訴我太陽下山也是這樣一點點變小的。我幫助幼兒小結了他們的想法,既肯定了堅持己見的幼兒,也表揚了因爲看到視覺對象的變化而重新思考的幼兒,因爲幼兒都表現出積極的思維狀態,說明了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態度。師:小老鼠會怎麼想呢?它會說些什麼?

幼:??(基本和前面的回答雷同,略)

師:小老鼠又走近些,結果發現它看見的是——(將背景板上大熊的身體再拉上來一點。)幼:啊,一隻熊。原來是熊哦!(幼兒的聲音一下子響了起來。)

師:沒有想到吧。小老鼠剛纔看到的是熊身體的哪一部分?熊背拱起來的時候是什麼樣的?這隻熊正在做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幼:它在睡覺,眼睛閉着呢。/它不動的。/它頭趴着在睡覺。(幼兒聲音很響,因爲結果是一頭熊讓他們感到很驚奇。)

師:(很小聲地)噓,熊在做什麼?

幼:正在睡覺。

師:別吵醒它,它睡得好香呀,正呼嚕呼嚕打鼾呢。(幼兒聲音轉輕,尤其是剛纔聲音最大的卿卿和樺樺、)

關鍵問題三:小老鼠發現草地上睡着熊,它會怎麼做呢?

幼:逃走。(爲什麼?)因爲它很害怕。/它爬上去睡在熊身上。/它會繞過去,從熊身邊走開。師:老鼠到底會怎麼做呢?(將剩下的故事講完,結尾改成:大熊呼嚕呼嚕打着響響的呼嚕,小老鼠呼嚕呼嚕打着輕輕的呼嚕,兩個動物相互依偎着,甜甜地睡着了。)

分析:熊的出現大大出乎幼兒的意料,我想,這樣的體驗會豐富幼兒的視覺經驗。另一方面,驚訝的幼兒也在思考龐大的熊和瘦小的老鼠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有趣的是,幼兒對結果的推測和幼兒平時的個性很吻合,膽小的幼兒認爲小老鼠會因爲害怕逃走;膽大點的幼兒會想到“爬上去睡在熊身上”;比較沉穩的幼兒則會想到“繞過去”,故事美好的結尾讓幼兒爲之緊張的心放鬆下來,友好、甜蜜的溫馨氣氛讓每一個幼兒的心情都特別舒暢。

(二)完整欣賞故事《大熊山》

關鍵問題四:(完整欣賞前向幼兒提出)一邊聽一邊給故事想個名字。想一想,小老鼠最先看到的很小的東西,爲什麼會慢慢變大,最後才發現是一隻熊呢?

幼:因爲它越走越近,所以看到是熊。

師:原來距離遠近不同看到的東西大小也不同。走得越近,越能看得清楚。現在,我躲在黑板後面,你們看看可以看到我的什麼?

幼:你的頭。/我看見你的腳了。

師:哦,你們看到的都是我身體的一部分。請大家走近一些看,這下能看到什麼?

幼:看見你了。/看見你的手了。/我看到你的衣服了。/你還揹着包。/我全看見了。師:哦,走上來就發現看到的東西多了是嗎?你們走到哪裏纔看見我這麼多東西的?幼:(走到)你這裏。/走得越近,越能看清。

分析:先前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只是幾個幼兒,估計有的幼兒可能沒有弄懂這個道理,我就演示給幼兒看,幫助他們逐漸理解。後來的自由活動裏,我還和一些幼兒玩起了猜一猜的遊戲,尤其是平時比較內向的幾個幼兒。反覆幾次演示、操作後,幼兒逐漸體會到了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

活動反思

1.幼兒參與度。本次活動中,全班幼兒的參與、投入程度較好。活動後我仔細做了統計,一次都沒發言的幼兒有7人,在自由活動時我和這7名幼兒進行了互動。

2.幼兒的觀點。本次活動中,好幾個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這種大面積改觀的現象第一次出現,我對此大力讚揚。

3.活動環節整體感覺較豐滿。改動後的故事內容和材料在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圖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思考,更便於幼兒直觀地感知近大遠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達成目標,效果較好。

4.不足與調整。(1)事先設計一些環境,可以攝像,可以實景體驗,讓幼兒一起漸漸靠近,感受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變化。(2)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腦海裏,問題四也許還可以這樣問幼兒:小老鼠幾次看到的東西是同一樣東西嗎?怎麼看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呢?當然,哪種提問效果更好還需要在嘗試後總結。

山的教案幼兒園5

教學目標: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詩的意思。

2、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大膽參與討論。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背誦,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幅畫面,豎起小耳朵聽聽——(是什麼聲音?)風呼呼地颳着,天上飄着鵝毛般的大雪,這時一條鋪滿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個人,顯得十分疲憊,此時夜幕已經降臨,他望望四周,隱隱約約看見離他不遠處有一戶人家,這是一戶怎樣的人家,答案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的詩中。詩的題目叫:------全班齊讀課題。

1、理解課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學生回答完後,老師說:“那誰能說說課題是什麼意思?”

例:哪個詞是遇到的意思?

(對,從詩的題目中我們知道,詩人出門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裏。)師:這首詩是誰寫?(唐劉長卿)過渡:同學們預習得真好,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唐代詩人劉長卿。

2、(出示課件)介紹作者背景劉長卿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兩次被皇帝發放到又貧窮又偏遠的地方,還曾經被人誣陷而進了監獄。他所寫的詩往往和他自己不被重用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因一生不得志,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首詩就是他當時心境的寫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好了,咱們對詩人劉長卿有了一定的瞭解,相信從他的詩中你們一定也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請欣賞古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聽的時候,注意詩中生字的讀音。

1、聽範讀。(出示課件)師:同學們剛纔聽得可認真啦,現在請你們打開課本119頁,大聲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師巡視。(課件出示古詩)

3、同學們的讀書聲真好聽,看看大屏幕,紅色的字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看看放在古詩當中,大家是否還認得的它,誰來讀一讀這首古詩。指名讀,評議(主要是字音)預設1師:(點評:讀得字正腔圓,真好!)誰還想來讀?這兩位同學表現得真不錯,現在請全班像他們那樣讀一讀,能做得到嗎?齊讀古詩預設2師:誰來讀?(點評:讀得非常認真,但不知同學們發現了沒有,她有一個字讀錯了,誰來幫他讀正確。)真不愧是個小老師。指名讀:誰再來讀一讀?

師:全班齊讀(參照預設1)【第一層次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三、抓住詩眼“貧”“寒”,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圖)同學們讀得非常流利。現在我們來仔細看看這幅圖,想一想,你從這幅圖中感受到了什麼?

預設1生:我覺得很冷—“寒”(詩中的哪個句子或哪個字表達了這個意思呢?)(師板書:寒請同學們看老師怎麼寫“寒”字的)師:除了寒冷,你還從這幅圖中感受到了什麼?(引導:看看這屋子你感受到了什麼?)預設2生:我覺得這戶人家很窮。—“貧(師:詩中的哪個字表達了這個意思)(師板書:貧)從哪兒看出這戶人家很貧窮?

(學生可能回答:從“白屋、柴門、風雪夜歸人”看出貧窮。)預設3:學生結合“白屋”“柴門”談自己的理解。

①師:爲什麼從白屋、柴門看出這戶人家很貧窮?(引導想象:在我們的想象中“白屋”是什麼樣的呢?用什麼搭建成的?)生:因爲白屋是簡陋的屋子,柴門是用木頭做的門,從這裏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活不好。

②師:沒錯,在古時候白屋指的就是茅草屋,再看看插圖,貧苦人家的門都是用樹枝做的門。(看圖理解“柴門”。樹枝做的門。)③指名讀,齊讀“天寒白屋貧”。

師:可想而知,由於天氣的寒冷這間茅草屋顯得更加的貧窮,誰來讀讀這句詩?

生…..師點評:嗯,我感覺到了一些寒冷,誰再來?(師:我是真的太冷了。全班一起感受這種刺骨的寒冷,讀……)或:你真瞭解詩人的內心。

師:全班齊讀,帶上你的理解,讀出寒冷、貧窮的感覺。

2、藉助註釋插圖理解第一句“日暮蒼山遠”

過渡:再看看插圖,詩人是什麼時間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學生回答後接着問:“你是從哪句詩知道的?”你能讀讀這句嗎?

生:……師:真好,我彷彿已經感受到了這蒼山的遙遠,誰能向他一樣讀。(個別讀)師: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夜幕已經降臨,山路上只有詩人一個人,同學們,想想詩人劉長卿會覺得自己……(讓學生說出心中的感受)師:現在請同學們帶着詩人孤獨的情感再讀“日暮蒼山遠”(齊讀)過渡:這麼寒冷的天氣裏,詩人終於找到了住的地方。慢慢地,夜已經深了,周圍靜極了。突然,一聲接一聲的狗叫聲從柴門邊傳來,怎麼回事?請同學們從詩中找找答案。

3、結合第四句“風雪夜歸人”理解貧窮。“夜歸人”是指誰?投宿的旅人,還是屋子的主人?

師引導:誰找到答案了?請你來告訴大家。(詩中哪句話提到了?)①“夜歸人”這是指誰回來了?

生:屋子的主人回來了。

師:爲什麼這麼晚纔回來?

生:打獵、砍柴賣柴,也可能是出去借、賺生活費/養家餬口,爲生活奔波。

師:(爲什麼那麼急着趕回來?家裏還有誰在等着他?)生:他的孩子,妻子、年歲以高的父母。

師:此時此刻,假如你是詩人,當你遇到這樣的下雪天,當你看到這些貧苦的人民爲生活而奔波的時候,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從同學們的話語中,老師聽出了你們對貧苦人民生活的同情,這樣的情感也正是詩人劉長卿當時的情感,誰能帶着這樣的情感讀一讀最後兩句。

②指名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點評:讀得多好啊!誰還想再來讀讀?

③(全班讀)師:同學們,此時的你們就詩人劉長卿,現在請你們帶着詩人的情感,帶着對貧苦人民的同情,一起來讀讀這首古詩吧。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第二層次的朗讀】

四、情感昇華熟讀成誦

1、師範讀,學生想象是的畫面。

師:聽着同學們朗讀,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了,好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詩的畫面。師範讀。(課件出示)師:隨着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麼樣的畫面,怎麼樣的情景?

2、分男女讀(課件出示古詩)師:同學們請想一想,當詩人出遠門,遇到這樣的下雪天時;當他一個人走在這上路上時,難道他的內心就不孤獨寂寞嗎?(老師指着屏幕說,請男生齊讀古詩。)師;當詩人一次又一次的被貶,當他被誣陷時,難道只是身體上的寒冷嗎?不,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寒冷,更是“心寒”。(老師指着屏幕說,女生讀)師:當詩人看到這簡陋的茅屋,當他看到所有貧苦人民爲生活而奔波時,難道不爲他們而感到悲傷與同情嗎?全班讀過渡:聽着你們的朗讀,我知道,我們和詩人的心已經緊緊的連在了一起。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重點圍繞“寒”“貧’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體會作者內心的孤寂與對貧苦人們生活的同情。】

3、配樂背誦古詩師:請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古詩,不能背誦的,沒關係,你可以看看投影,帶着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帶着你的情感,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古詩。

【情感昇華,進行第三次層次的朗讀】

五、拓展導言:何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首有雪的詩,看看詩裏的感情有什麼不同。

1、出示《絕句》,齊讀一遍。討論:作者是什麼心情?(高興、開心)作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2、同是一片白雪皚皚,詩人抒發的心情爲什麼不一樣?

(師:因爲生活經歷不同,所以他們的心境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寫下的詩所表達的感情自然就不同。)六、課後探討師:最後,留給同學們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其實一直以來,人們對“夜歸人”一直都有很多爭議,到底“夜歸人”指的是投宿的詩人還是屋子的主人,大家可以課後查閱資料或上網搜索,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活動反思: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濛,暗示跋涉的艱辛,急於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的情景。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讓學生孤立地去理解詩句會比較乏味。所以,課題引入後,我就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讓學生自主去發現問題。教學設計中表現爲“這些都是古詩裏面所寫到的,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來嗎?”。老師在放的過程中,學生所進行的是具有創新性質的發散思維。在學生短暫的發散思維後,有探討意義的問題果然在學生中產生了:圖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是誰?當時,有幾個耍小聰明的同學就認爲:既然古詩是詩人寫的,那麼最有可能圖中的老人是詩人了。

對於這個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質疑,大部分同學都持觀望的態度。此時此刻,我就以這個爲突破口,引導學生自己去理解古詩,從古詩中尋找答案。當時學生的探究興趣就十分濃厚。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看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說話的能力,培養了學生交際能力,又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學生的參與面廣了,學習興趣濃厚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儘管課堂上學生的紀律沒有了,但是興趣有了,學生有了自主發表看法的機會,有了自我評價的機會,有了自我比較的機會。我認爲,在這樣放的課堂上,學生纔算是走進了課堂,是真正的主人。但是,給我啓迪最深的是: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說出了精彩!

山的教案幼兒園6

 活動目標:

1、瞭解古代書籍的閱讀方式,對古詩誦讀活動有興趣。

2、會有表情地朗誦七言絕句,初步有順序地擺放詩句。

活動準備:

1、大圖書一本,《山行》音樂磁帶,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兒大拇指上畫紅娃娃(綠娃娃),大號字四份。

活動過程:

1、小朋友,這兒有本有趣的書。我們一起來看!

你覺得什麼地方有趣呢?

教師小結:古時候的書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書時從後面一頁頁往前翻。

2、告訴你們,這本書裏還藏了一首古詩呢!我們再來看一遍。教師翻書並念古詩《山行》。

這首古詩的名字叫什麼?是哪一個大詩人寫的?描寫了哪個季節的景色?

3、你們想來學這首古詩嗎?

出示大號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聽的聲音來念。(第二遍)

我們連起來念,會念的小朋友聲音響亮一點。(第三遍)

我們再來一遍。

4、這張紙上還有幾幅圖畫。你們猜猜看,這些圖畫裏藏的是哪個字寶寶?(認識“山、石、白雲、車、花”)

5、現在我們來做個遊戲,看顏色標記念。

我是黃娃娃,黃顏色畫的字寶寶我來念。那紅顏色的字寶寶誰來念?綠顏色畫的字寶寶呢?(四張紙)

6、紅娃娃、綠娃娃真能幹!

這兒還有字卡,你們會把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詩嗎?那請你來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給後面的老師聽。擺對了,念得好,老師還會獎你一個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將字卡收起來,坐在椅子上,跟着錄音機一起唱《山行》這首詩。(放音樂磁帶)

附: 古詩《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的教案幼兒園7

活動目標

突現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宜於通過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爲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能簡單複述故事《大熊山》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

使 幼兒形成良好的傾聽態度、習慣和技能

活動準備

故事 圖片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經驗與故事情節互動

關鍵問題一:(取出剪好的一隻黑色的側面小老鼠問幼兒)這是誰?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老鼠?

分析: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發現,他們對這隻特別改進過的老鼠觀察得非常仔細,分別就老鼠的表情、肢體動作、身體、臉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在肯定他們的同時分別給予了不同的引導。比如,老鼠要跑到哪裏?它另外一隻眼睛哪裏去了,爲何只看見一隻?尾巴像什麼?黑色還可以用什麼詞說?這些追問打開了幼兒的思維,讓我和他們都感受到了來自同伴的智慧。例如對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膽想象,從只看到一隻眼睛引發幼兒思考側面與正面的不同視角,用相近的詞彙表達同一種意思等,都是對幼兒思維與經驗的挑戰。

關鍵問題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麼?

分析:物體的變化吸引着幼兒的眼球,也促使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調整自己的思維。一些幼兒堅持着自己的觀點,只是在自己認定的答案上加了個字。也許他們有這方面的經驗和感受,但是卻模糊不清。最精彩的要數祺祺說的“是大月亮又爬上來了”,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在動畫片裏看過月亮漸漸升上來又落下去的鏡頭,他還告訴我太陽下山也是這樣一點點變小的。我幫助幼兒小結了他們的想法,既肯定了堅持己見的幼兒,也表揚了因爲看到視覺對象的變化而重新思考的幼兒,因爲幼兒都表現出積極的思維狀態,說明了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態度。

師:小老鼠會怎麼想呢?它會說些什麼?

關鍵問題三:小老鼠發現草地上睡着熊,它會怎麼做呢?

分析:熊的出現大大出乎幼兒的意料,我想,這樣的體驗會豐富幼兒的視覺經驗。另一方面,驚訝的幼兒也在思考龐大的熊和瘦小的老鼠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有趣的是,幼兒對結果的推測和幼兒平時的個性很吻合,膽小的幼兒認爲小老鼠會因爲害怕逃走;膽大點的幼兒會想到“爬上去睡在熊身上”;比較沉穩的幼兒則會想到“繞過去”,故事美好的結尾讓幼兒爲之緊張的心放鬆下來,友好、甜蜜的溫馨氣氛讓每一個幼兒的心情都特別舒暢。

(二)完整欣賞故事《大熊山》

關鍵問題四:(完整欣賞前向幼兒提出)一邊聽一邊給故事想個名字。想一想,小老鼠最先看到的很小的東西,爲什麼會慢慢變大,最後才發現是一隻熊呢?

分析:先前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只是幾個幼兒,估計有的幼兒可能沒有弄懂這個道理,我就演示給幼兒看,幫助他們逐漸理解。後來的自由活動裏,我還和一些幼兒玩起了猜一猜的遊戲,尤其是平時比較內向的幾個幼兒。反覆幾次演示、操作後,幼兒逐漸體會到了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

教學反思

1.幼兒參與度。本次活動中,全班幼兒的參與、投入程度較好。活動後我仔細做了統計,一次都沒發言的幼兒有7人,在自由活動時我和這7名幼兒進行了互動。

2.幼兒的觀點。本次活動中,好幾個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這種大面積改觀的現象第一次出現,我對此大力讚揚。

3.活動環節整體感覺較豐滿。改動後的故事內容和材料在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圖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思考,更便於幼兒直觀地感知近大遠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達成目標,效果較好。

4.不足與調整。(1)事先設計一些環境,可以攝像,可以實景體驗,讓幼兒一起漸漸靠近,感受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變化。(2)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腦海裏,問題四也許還可以這樣問幼兒:小老鼠幾次看到的東西是同一樣東西嗎?怎麼看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呢?當然,哪種提問效果更好還需要在嘗試後總結。

山的教案幼兒園8

活動目標:

1、學念古詩《夜宿山寺》,瞭解古詩大意。

2、大膽對圖片內容進行描述,敢於在集體中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掌握基本的表演禮儀。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學會念古詩《夜宿山寺》,基本掌握大意。

根據圖片內容,用孩子們自己的語言表述古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