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熱門】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1

1、畫五官

遊戲準備:黑板一塊,上面畫有娃娃頭兩個;粉筆;眼罩兩個。

遊戲玩法:幼兒在間隔黑板適合的位置,戴上眼罩,由教師或家長引領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的娃娃頭中填畫上娃娃的五官。畫得好的嘉獎小粘貼或在其手臂上蓋一個小印章

2、我是小小領路人

遊戲目標:培養幼兒與成人的合作能力。

遊戲準備:雪碧瓶或鮮橙多瓶10個,給瓶子罐好水,間隔着擺成兩條,紅綢帶兩條。

遊戲玩法:爸爸或媽媽和小朋友站在起點處,遊戲開始,爸爸或媽媽用綢帶蒙好眼睛,小朋友牽着爸爸或媽媽的手繞着瓶子走S路線。走到終點後瓶子不倒下爲勝。

3、袋鼠跳跳跳

遊戲規則:腳不能碰倒瓶子,途中碰倒均爲無效。

遊戲玩法:幼兒當小袋鼠套進老師準備的袋子了,袋鼠爸爸或袋鼠媽媽站在"小袋鼠"後面捏住袋子兩角與孩子一起從起點跳到終點,五隊爲一組進行比賽,前三名得五角星。

4、寶寶爭奪賽

遊戲規則:寶寶必須在圈內,出圈者犯規。

遊戲玩法:每組選4--5名家長,站入繩圈內。孩子站在家長對有一定距離處。聽令後,家長去爭奪自己的寶寶,先奪到的家長爲勝。

5、全家樂翻天

遊戲規則:一次活動後如沒有家庭出局的,則對摺一次報紙,再繼續遊戲,直到有家庭出局爲止。

遊戲玩法:參賽的家庭進場後,找到一張報紙在旁邊站好,遊戲開始後聽音樂踏步,音樂停止時馬上站到報紙上待老師來檢查,如果腳在報紙外的家庭則被出局。

6、搬家樂

遊戲玩法:家長和孩子兩人執一張平鋪報紙,上面放若干海洋球,用報紙運海洋球至籮筐處,在規定的1分鐘內搬得最多的爲勝。

遊戲注意:1、搬運途中報紙破損則淘汰。2、報紙必須平展。

7、夾球跳

遊戲玩法:孩子將刺球夾在膝蓋處往前跳,跳至家長處,將球交給家長,家長將球夾在膝蓋處往回跳,完成任務且球不掉下的家庭優勝。

8、大地福娃拼圖

遊戲目標:培養幼兒對物體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遊戲材料:5幅100cm*120cm印有福娃的KT版,自由分割成10-12塊拼圖

遊戲規則(玩法):參賽者在規定時間內,將打亂的福娃圖片拼好,以正確率高和速度快爲勝。

9、騎馬揪尾巴

遊戲目標:發展幼兒四散追、捉、跑及快速反應的能力

遊戲材料:竹竿10根當馬(竹竿頂部裝飾上馬頭),布條10條當尾巴。

遊戲規則:每次遊戲10人一組。遊戲開始前,每人身後繫上"尾巴",騎上"馬",聽到"開始"口令,在規定範圍和時間內騎馬走動去揪他人的"尾巴",同時又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遊戲結束時揪的"尾巴"最多的幼兒獲勝。

注意事項:必須騎在"馬"上去揪別人的尾巴。

10、我爲奧運贏獎牌

遊戲目標:培養幼兒的平衡能力和方向感。

遊戲材料:黑板一塊,上貼有奧運五環,每個五環中間有一枚金牌(銀牌或銅牌);矇眼布(或面具)若干。

遊戲規則(玩法):幼兒蒙上眼睛,轉三圈,到達指定地點(黑板)後,摸到金牌爲滿分,摸到銀牌8分,摸到銅牌5分。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2

小老鼠鑽洞

主要目標:練習雙手雙膝爬行動作。體驗與同伴遊戲的樂趣。

活動材料:地毯、頭飾、玩具。

指導要點:家長們面對面蹲着或跪在場地上,互相手拉着手當做老鼠洞,讓寶寶們練習鑽、爬。教師說完兒歌后,孩子們開始鑽、爬老鼠洞,一個跟着一個鑽、爬,避免互相碰撞。.

小熊鑽山洞

主要目標:練習手膝着地爬行,同時鍛鍊膽量。

活動材料:鑽桶兩個,小熊胸飾、手鈴若干個。

指導要點:教師引導寶寶手膝着地並爬進鑽桶中,家長在鑽桶的另一端搖手鈴,吸引寶寶向前爬行。

自編兒歌:鑽呀鑽,鑽山洞,鑽出山洞看見誰?“媽媽,媽媽!”

建議:在家中,家長可利用電動小玩具(如會走的小狗)等吸引寶寶爬行,當寶寶爬一段距離後,讓他拿起玩具玩一會兒,加強興趣。之後,可反覆練習此遊戲。

注意:在寶寶爬行時。家中容易破碎的東西和危險的物品要遠離寶寶。

鑽洞洞

主要目標:①練習爬過四面圍合的洞。②鍛鍊孩子的膽量並滿足其肢體動作發展的需要。

活動材料:廢舊的長方形空紙箱2―3個(如電視、冰箱等盒子),當做要鑽的洞洞。

指導要點:①將紙箱兩頭打開,一個個接好,引導孩子從一個洞口爬到另一個洞口。②將紙箱一個與另一個錯開擺放,引導孩子從一個洞口爬到另一個洞口。

家庭小遊戲推薦:①鑽牀單:爸爸媽媽分別坐在兩邊的牀頭,用牀單圍成隧道,讓寶寶從爸爸那邊鑽爬到媽媽這邊,可以反覆來回鑽爬。②在小桌子底下鑽爬:從桌子的四面鑽進鑽出,在鑽的過程中可以推擋寶寶,鍛鍊寶寶用頭頂,用手拉,想辦法,找出口。③枕頭隧道:用枕頭做隧道兩壁,用布或牀單閉合,父母各在一頭,讓寶寶在隧道里鑽來鑽去。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3

適宜年齡:25~30個月

適宜人數:

14人以內(成人、孩子各半)家長學習目標

1.知道25~30個月齡段的寶寶認知裏外的三個等級及相應的指導方法。

第一等級:能用自己的身體感知裏外方位。

第二等級:能指認實物的裏面和外面。

第三等級:能指認圖片上物體的裏面和外面。

2.學會觀察寶寶的行爲,瞭解寶寶對裏外的現有認知水平,學會在家裏開展相關遊戲。

寶寶發展目標

1.能在三種不同等級的活動中認知裏外。

2.願意並嘗試用各種材料進行探索。

活動準備

呼啦圈、手套和襪套(寶寶人手一雙)、糖果罐(寶寶人手一隻)、各式糖果若干、黑色水粉顏料(人手一盤)、畫有盤子的圖片(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按目標難度層層遞進,家長可以選擇最適合寶寶的遊戲,進行裏外概念的認知。

1.問候環節(等級一)

(1)將一隻呼啦圈放在地上,教師站在呼啦圈裏向大家打招呼。

(2)每個寶寶依次上前,走進呼啦圈裏向大家打招呼,然後跨出來回到原位。

2.小手小腳躲貓貓(等級一)

(1)教師示範戴手套、穿襪套,再把手和腳拿出來。

師:我把手和腳藏到手套和襪套裏去了,看不見了;又拿出來了,能看見了。

(2)寶寶自己嘗試戴手套,穿襪套,再脫去。

師:寶寶們趕快把小手小腳都藏到手套和襪套裏面。

3.調皮的糖果(等級二)

(1)教師示範,剝開糖果紙,把糖果裝進罐裏。

師:看,調皮的糖果藏在衣服裏面呢,衣服在外面把它包起來了。

(2)寶寶嘗試自己剝糖果,並裝進罐裏。

(3)完成後請寶寶將糖紙放進垃圾桶裏。

4.點點樂(等級三)

(1)出示畫有盤子的圖片,教師示範用一根手指蘸顏料,在畫面中的盤子裏點一點。

師:我們一起來點點點,把黑黑的瓜子都點在盤子裏面。寶寶注意不要把瓜子掉到盤子外面。

(2)請寶寶在畫面上玩點瓜子的遊戲。

家長指導語

裏外概念是空間方位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寶寶日後行爲習慣的養成、數學中的幾何學習、美術繪畫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基礎作用。25~30個月是寶寶裏外方位認知發展的關鍵期。本次活動我們就提供了三個難度等級的活動來發展寶寶對於裏外方位的認知。

等級一的兩個活動都是用身體去感知裏外方位,家長可以用語言告訴寶寶身體在什麼的裏面或外面,幫助寶寶在感知的同時更好地理解裏外方位。等級二和等級三的活動需要按要求指認事物的裏外。當寶寶沒能正確指認時,家長不要急於糾正或代替,可以用遊戲化的語言,如“瓜子掉到盤子外面去了,小花貓要吃掉了”來鼓勵寶寶嘗試。

家長需要認真觀察記錄寶寶的認知水平,根據寶寶的認知水平選擇相應等級的活動並進行指導。

家庭活動延伸

嬰幼兒首先是用自己的身體感知裏外,然後能指認實物的裏外,再能指認抽象畫面上物體的裏外。爲了讓寶寶循序漸進地掌握裏外概念,在家裏可以這麼做:

1.用大紙箱、大傘等做道具,和寶寶玩躲貓貓、火車過山洞等遊戲,讓寶寶用整個身體感知裏外;在穿脫衣褲、鞋襪、手套時,讓寶寶用身體的局部感知裏外。

2.結合日常生活爲寶寶提供認知裏外的機會,如把玩具放進筐裏、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裏、把勺子放進碗裏、把吸管插進飲料瓶裏等,或是把水果放到盤子外面、把筆放到盒子外面等;還可提供俄羅斯套娃、套杯等玩具。

3.爲寶寶提供紙、筆、膠棒、剪刀、顏料等工具,嘗試在一定輪廓範圍裏塗鴉、粘貼等。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4

目標:

初步模仿成人動作,促進寶寶動作協調發展。

準備:

《幸福拍手歌》、《去郊遊》音樂或者節奏感強的音樂。

過程:

1.播放《幸福拍手歌》,迎接寶寶的到來,教師帶着大家一起手拉手走一走,一邊調動寶寶的情緒。到寶寶基本到齊後,開始做模仿操。

2.老師帶着寶寶跟着音樂一起做操。

二.哈羅時間

目標:

讓寶寶熟悉同伴的名字,培養寶寶樂意主動、大膽與人交往的性格。

過程:

1.教師熟悉每個寶寶的名字。

2.教師:“××寶寶你在哪裏?”問完後家長鼓勵寶寶站起來大聲回答:“老師,在這裏。”有的寶寶面對陌生人不願回答,這時家長應主動替寶寶回答,給寶寶引導和示範。

3.教師一一找每個寶寶,對能主動站起來的寶寶教師請大家一起爲他鼓掌,

三.智慧時間——《我愛漱口》

1.學會觀察圖片,願意漱口,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

2.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大圖小魚蘑菇蘋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進來有個寶寶要和我們一起遊戲,他是個大嘴巴的孩子。

二、發現問題

1、提問:丁丁吃了些什麼?

2、丁丁爲什麼會牙疼?

3、丁丁漱口。

讓我們來漱漱口,漱口的時候要輕輕的不要吐到外面去,漱口時發現了什麼?哪來的?

小結:原來吃完東西,看起來都好像嚥下去了,其實還有一些小小的、碎碎的東西粘在我們的牙齒上,留在我們的牙縫裏,時間長了,會怎麼樣?

四、學習漱口

兒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閉上嘴,擡起頭、咕嚕咕嚕吐出水。

總結:今天寶寶學會了漱口幫助我們保護牙齒,你們知道還有哪些辦法也能保護我們的牙齒,使牙齒變白變健康?

——對呀,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睡覺前不吃甜食、不咬硬的東西都能使我們的牙齒白白的、亮亮的,吃東西來香香的,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長得棒棒的。

四.放鬆時間——大家睡覺了

目標:

訓練寶寶的手指靈活,使小手動作更加協調。

過程:

1.(接上面活動)教師:大家,有點累了,讓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好玩的手指遊戲,‘大家睡覺了。’

2.教師,請寶寶像老師一樣,打開雙手,伸出手指,大拇指是爸爸,爸爸要睡覺了,大拇指彎曲收攏。食指是媽媽,媽媽也要睡覺了,食指彎曲收攏。中指哥哥,無名指大象姐姐,小手指是弟弟,一一收攏睡覺了。

3.過了一會兒,教師說:“爸爸起牀了,打開拇指。”接着,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一一打開起牀了。

4.家長和寶寶一起玩我。

建議家庭指導:寶寶剛開始玩時,如無法單獨曲指,可指導寶寶另一手幫忙。興趣點是寶寶漸漸熟悉後可兩手一起玩,還可不按順序玩。

五.親情互動——小螞蟻搬豆

目標:練習走平衡木,發展平衡能力。

六.彩虹傘——找顏色

寶寶們隨意的坐在大傘上,老師說歌謠,歌謠一停就喊出一種顏色,寶寶們要立即辨認出這個顏色然後坐到這個顏色的彩虹傘布條上。自己辨認顏色要大一些的寶寶才能坐到,小寶寶們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一起玩耍。

七、結束活動——我太棒了。

大家豎起大拇指,先對着自己說:“我太棒了,我太棒了!”然後再豎起大拇指對別的小朋友說:“你太棒了,你太棒了。”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5

目標:

1.嘗試與同伴組成臨時家庭,協商、分工、合作製作一份披薩。

2.在共同製作披薩的過程中感受家庭的幸福快樂需要全家人的相互合作和體諒。

準備:

1.大任務單,製作披薩的視頻及流程圖。

2.小任務單和筆各4份,工具盒(安全刀具、砧板、毛刷、毛巾)4套,分隔盤4個,夾子若干。

3.披薩餅皮、披薩醬、芝士各4份;小番茄、彩椒(青、紅、黃)、蘑菇、玉米粒等蔬菜若干;香腸、培根、蝦(焯過水)等葷菜若干。

過程:

一、談話導入。產生興趣

1.回憶《朱家故事》的內容。

(教師出示繪本第26~27頁,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進一步意識到家庭的幸福快樂需要家人共同努力。)

師:我們都已經看過《朱家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師(小結):《朱家故事》告訴我們,家裏的事要共同分擔,這樣全家人才會幸福快樂。

2.瞭解活動要求,萌發參與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組成4個臨時家庭,進行“家庭披薩大比拼”的活動,比比哪個家庭做披薩又快又好。

師:你們覺得怎樣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教師引導幼兒遷移《朱家故事》中的經驗,瞭解合作的重要性。)

師(小結):全家人一起分工合作才能幹得又快又好。

二、解讀製作流程和任務單,瞭解如何分工合作

1.觀看視頻,瞭解做披薩的流程和方法。

師:我們先看一段視頻。(幼兒觀看製作披薩的視頻。)

師:披薩是怎麼做的?

2.共同解讀製作流程圖和任務單。

師:①今天做披薩前要完成幾個步驟?②第一步幹什麼?任務單上的圖片和文字是什麼意思?③這麼多事情,大家可以怎麼做?哪些食材是必選的?哪些是可挑選的?挑選時有什麼要求?(3素2葷。)

師:如果一家人喜歡吃的東西不一樣怎麼辦?

師(小結):全家人商量好各自做什麼,理清做事的順序,就一定會成功。

三、組織臨時家庭製作披薩,體驗分工合作的重要

1.瞭解要求。

師:大家制作的時間爲10分鐘,最後2分鐘時大屏幕上會有倒計時提醒大家。先製作好的家庭把披薩放在前面的桌上,並把任務單掛在掛鉤上。

2.幼兒自由組成臨時家庭進行製作,教師巡迴觀察。

(教師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①提醒幼兒注意成功合作的要點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媽媽的協助下,學習雙手配合反方向擰毛巾的正確動作,進一步鍛鍊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能力。

2.感受“三八”婦女節帶來的歡樂氣氛,體驗勞動的樂趣和爲媽媽服務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內容爲媽媽教紅紅擰毛巾、紅紅自己擦臉和爲媽媽擦臉),幼兒每人一塊小方毛巾,一隻小面盆,製作紅花的材料,佈置親子游戲場地,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胸牌。

活動過程

一、結合PPT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直接出示小毛巾提問:這是什麼?有什麼用處?(擦嘴、擦臉)

2.在家裏一直是誰幫你擰毛巾擦臉的?(媽媽、奶奶)

3.媽媽辛苦嗎?爲什麼?(媽媽要上班又要照顧寶寶,真辛苦。)

4.那我們應該爲媽媽做些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5.我們看看隔壁中(2)班的紅紅是怎麼做的?(教師引導幼兒觀看PPT後講述)

6.教師小結:紅紅真懂事,在媽媽的幫助下學會了擰毛巾。你瞧:紅紅不但自己會洗臉、擦臉,還會幫助媽媽擦臉呢,媽媽好開心。

二、媽媽教寶寶學習擰毛巾

1.提問:今天是什麼節日?是誰的節日?

2.平時,媽媽、奶奶一直爲我們擰毛巾擦臉,辛苦了。現在寶寶長大了,要向紅紅學習,學會自己擰毛巾,也爲媽媽、奶奶擦擦臉,好嗎?

3.現在請寶寶向媽媽學習擰毛巾的本領,看哪個聰明寶寶學得快。

4.請最快的一組寶寶和媽媽上來示範擰毛巾的動作,媽媽在旁邊解說。

5.多請幾名寶寶上來表演。

6.教師小結:我們先把溼過水的毛巾一折二,雙手捏緊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擰,直到沒有水滴下就行了。

三、親子游戲“我爲媽媽擰毛巾”

1.讓幼兒帶上不同顏色的胸牌分成四組站在起點,媽媽坐在中間,爸爸在終點做紅花。

師:今天是媽媽的節日,寶寶和爸爸要爲媽媽服務、送禮物,讓媽媽過個開心的節日。

2.瞭解親子游戲合作的要求:A.寶寶在起點擰乾一塊毛巾,小心地走過一段獨木橋;B.來到媽媽身邊,爲媽媽擦臉;C.小跑步到爸爸處拿禮物;D.爸爸抱着寶寶跑步來到媽媽處爲媽媽獻上大紅花;E.爸爸、媽媽再搭成轎子,擡着寶寶回到起點,第二個孩子開始遊戲。

3.親子游戲在《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聲中開始、進行、結束。

四、頒獎

1.在歌曲《我的好媽媽》音樂中按獲勝順序頒獎。

2.爸爸爲媽媽戴上親手做的大紅花,寶寶在旁邊說祝福話:祝媽媽節日快樂。媽媽給寶寶貼個五角星並給寶寶一個吻。活動在愉快的歌聲中結束。

幼兒園評價

整個活動在環境創設與材料提供上體現了豐富性和綜合性,活動的遊戲性也比較強,突出了擰毛巾的學習重點。教師改變了傳統的親子活動模式,讓父母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僅體驗到給孩子教學的不簡單,也體驗到了與孩子同樂的快樂。對於幼兒來講,與爸媽一起學習、一起遊戲,他們感到無比的新奇和興奮。例如:教學由教師的教變爲媽媽的教,遊戲由與同伴玩變爲與父母玩,頒獎由教師發變爲由媽媽發,獎品由原來的.星星變爲媽媽的吻。種種的不同使得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保持高漲。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7

一、運動主題:大手牽小手,一路來加油!

二、運動目標:

1、動力目的:體驗活動的快活,競爭的興趣以及法則意識及協作精力;

2.本領目的:在與怙恃遊戲中生長幼兒的走、扔擲和跑的本領;

3、常識目的:進修走、投準和助跑跨欄等根基行動;

4、親子目的:督促家長存眷孩子的體能生長,和孩子一路造就對體育運動的喜好,爲孩子的未來創建精良的活動習性。

三、運動情勢:體操演出、親子體能角逐。

四、運動時候和所在:

4、5月份幼兒園大操場或體育館

五、運動原則:

1、平安第一。不管在園裏舉辦照舊在表面租園地舉辦,必需包管每一個孩子的平安。

2、幼兒手工製作家長和孩子齊到場。讓每一位家長和孩子都到場到我們運動中來,家長不再是純真的不雅衆和觀賞者,要努力到場做一個讓孩子高傲自滿的爸爸媽媽!

3、公正、泛愛原則。運動中表現公正競爭,公正角逐原則,讓孩子們建立精良的比賽氣勢派頭,體驗樂成的快活,同時要給每個孩子預備一份獎品,嘉獎孩子和家長們的經心投入。

六、物品預備

1.主席臺部署

2.衝氣拱形門、條幅

3.音響(國歌、運發動舉行曲音樂)

4.拍照機、攝像機

5.飲水處、醫療處、領獎處

6.活潑氛圍的小喇叭,叫子

7.各個方隊的班級牌和手持物(購置塑料花多少、製造三角小彩旗多少、綢帕多少)。

8、幼兒園教案國旗、園旗

9、遊戲道具(皮筋、沙包、小塑料筐、接力棒、小紅旗多少、小黃旗多少)、號碼牌。

10、獎品(冠軍獎狀、小獎品多少)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8

1、套圈

玩法:每人手裏拿一個圈,站在指定位置上。把手裏的套圈套向前面的瓶子裏。誰套得多誰就獲勝。

2、二人三足跑

規則:爸爸雙手必須背後,媽媽必須將帶子繫緊。

玩法:在場地兩端畫一條起跑線和一條終點線,請幾對父子站在起跑線上,媽媽用一根長帶子將爸爸和孩子相鄰的一條腿綁在一起,爸爸雙手背後,聽到口令後,爸爸和孩子一起出發向關跑,到終點線後反回,以先反回到起跑線者爲勝。媽媽爲爸爸和孩子解開帶子。

3、踩氣球

玩法:幼兒在腳上系四個氣球,家長去踩其他幼兒的氣球(一分鐘),最後看誰剩下的氣球多爲勝利,得星。

4、吹球進筐

規則:桌沿下放只塑料筐,桌上放幾隻乒乓球。爸爸、媽媽和寶寶輪流吹球進筐。看誰進球多。

建議: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吹球時,要掌握方向和力度。

5、過小河

玩法:家長與孩子利用三塊紙板,以最快的速度過小河,家長與孩子的腳不能接觸地面。三個家庭爲一組,先過小河的勝利,得星。

6、趕小豬

準備:自制高爾夫球棍4條,小皮球2只,拱門兩個。

玩法:家長和幼兒各拿一條棍子,互相交替趕小球向前走。可以是寶寶把小豬趕給家長,家長再把小豬趕給寶寶;也可以家長、寶寶並列一起趕小豬向前走,最快穿過拱門的那組爲勝。

7、快活呼啦圈

準備:小動物木偶若干、呼啦圈玩法:地上擺放若干小動物木偶,每個木偶之間的間隔爲20釐米,遊戲者站在規定的地方,才幹向木偶扔圈圈,以扔中多少獲得不同的禮物。

8、玩報紙

準備:報紙

玩法:親子站在起點,遊戲開端家長把兩張報紙依次展在地上,讓幼兒從報紙上走到對面,以速度快慢獲得不同的禮物。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9

摘香蕉

主要目標:

發展孩子爬上爬下的動作,訓練動作的協調能力及做事的膽量。

活動材料:

香蕉,氣球,長方形軟積木與地板塊捆在一起成爲腳墊(高度爲20~30釐米)。

指導要點:

①教師在活動室內拉一條繩子,在繩子上掛香蕉,吸引孩子去摘取。孩子摘不到時,教師可提示孩子爬到墊子上去摘。如果孩子害怕,家長可適當扶一下,孩子抓到香蕉時,家長可以幫孩子把香蕉從繩上取下。

②孩子摘到香蕉後,可引導孩子和家長一起吃。

③第二次活動,老師掛上氣球,要求寶寶用相同的方法去拿。家長只在旁邊保護並鼓勵孩子自己爬上墊子摘氣球。

建議:

家長用孩子喜歡的物品(如氣球或玩具),把它拿在手中,讓寶寶去夠取。

聽聽找找爬爬’

主要目標:

①訓練手和膝着地爬行。

②學習聽辨聲音,發展寶寶的聽覺。

活動材料:

鈴鼓或串鈴、孩子熟悉的各種絨毛動物玩具。

指導要點:

①在活動場地上,教師引導孩子手膝並用地爬行,同時尋找發出不同聲音的動物,如貓、狗、雞。

②根據孩子游戲情況,逐漸增加玩具的數量。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10

設計思路:

親子游戲是家長和孩子之間進行的一種寓教於樂的活動。它不受時間,場地,材料的限制。和媽媽一起遊戲,更能讓孩子感受到母性的溫柔和親切,讓整個活動,在不缺乏活躍、熱烈的基礎上,增加了溫馨和柔美。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跑、鑽、爬、滾的動作非常感興趣。利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得的材料——大毛巾展開親子游戲,更符合了親子游戲的特點。

活動目標:

1、練習跑、鑽、爬、滾的動作。

2、喜歡參加遊戲,體驗和媽媽一起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毛巾 、皮球(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熱身操:

幼兒和家長一起跟着音樂做律動。(da da da )

二、沙灘樂:

1.捕魚:

(1)小魚遊:兩位媽媽合作,拿起大毛巾當魚網,幼兒變成小魚,跟着音樂學小魚遊。

家長指導語:媽媽的魚網不要太高,也不要太底,幼兒能從魚網下跑過就可以了。

(2)小魚鑽:媽媽們將魚網拼起來,高度降低,幼兒學小魚鑽過去。

家長指導語:請媽媽們把魚網和並起來,,小魚要鑽過來了,隧道不要太高,讓我們的小魚鑽過去就性了。

(3)小魚爬:媽媽蹲下來,魚網高度再降低,幼兒爬過隧道。

家長指導語:我們的魚網越來越低,媽媽蹲下來,讓孩子爬過去。

2.小魚休息:

(1)小魚睡覺: 每位幼兒找一塊毛巾躺到上面睡覺,媽媽唱《搖籃曲》哄魚寶寶睡覺。

(2)換個方法睡覺:

幼兒毛巾上滾,把自己裹在裏面。(媽媽推着孩子滾、媽媽拉住毛巾的一端孩子滾、孩子自己滾)等魚寶寶裹在毯子裏的時候,媽媽繼續唱《搖籃曲》哄魚寶寶睡覺。

3.小魚玩球:

小魚休息好了,要出去玩了,每個人拿一個球和媽媽一起用毛巾玩球,邊完邊念兒歌。

三、律動:《跟着媽媽走走》結束活動

附: 小魚遊

小魚小魚真淘氣,

游來游去不停息,

挺起身子跳一跳,

落在水裏漂一漂。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11

一、禮貌寶寶:網小魚

(一)活動目標:

在家長的幫助下嘗試與別人交往,願意揮手與別人打招呼。

(二)活動準備:用地墊鋪好的活動場地、呼拉圈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家長帶寶寶面向教師席地而坐成一個半圓。

2、教師自我介紹,與寶寶揮手問好。

3、介紹點名遊戲“網小魚”。

玩法:老師用呼啦圈當漁網,邊走邊唱“許多小魚游來了”,當唱到最後一句“快快抓住”時,被漁網套住的寶寶就向同伴揮手問好,介紹自己。(也可請家長一起介紹)然後大家一起拍手說:“xx x|xx x|歡迎你!”

4、集體遊戲“網小魚”,介紹每位寶寶。家長要鼓勵寶寶起立揮手,不退縮。

二、快樂寶寶:小魚遊

(一)活動目標:學習跟隨兒歌做動作,體驗語言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音樂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示範表演,導入活動。

2、引導寶寶學做“小魚遊”。

家長指導:第一遍家長握住寶寶的手腕,隨教師一起帶寶寶做動作。家長要以誇張的語調和動作來激發寶寶的遊戲興趣。

3、家長念兒歌,寶寶自己站起來表演。

小魚遊

河裏小魚遊呀遊,

搖搖尾巴點點頭。

一會兒上,

一會兒下。

好像快樂的小朋友。

三、智慧寶寶:玩嵌板

(一)活動目標:

練習二紙捏的能力,感知一一對應的關係,嘗試玩圖形鑲嵌。

(二)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長方形嵌板,收玩具音樂。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取出工作毯,並介紹如何拿、卷、擺放工作毯。

2、取出裝有嵌板的托盤,念兒歌,幫助寶寶理解端托盤的動作。

兒歌:兩手端住大托盤,小肚子上靠一靠。

3、取出嵌板讓寶寶分別認識嵌板上的圖案。

提示家長:耐心引導寶寶感知每個圖形的不同;如寶寶一時不能將動物圖形放入嵌板中,要鼓勵寶寶慢慢嘗試。

4、教師完成後,收回托盤及工作毯。

5、寶寶自主操作,教師觀察寶寶及家長的操作情況。

提示家長:操作前要先取工作毯再取托盤,每次只取一份玩具,玩好後必須先送回玩具架再取另一份。

6、放收玩具音樂,提醒家長和寶寶一起收回玩具及工作毯。

四、健康寶寶:網小魚

(一)活動目標:

學習朝一定的方向跑,感受集體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紗巾一塊。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遊戲玩法,兩位老師各執紗巾的一端,家長和寶寶站在線上。

指導重點:當唱到最後一句“快快抓住時”時,被漁網罩住的家長和寶寶就算被捉住了。

提示家長:跑的時候不要太快,要注意避讓要其他人,保證寶寶的安全。

2、集體遊戲“網小魚”。

五、巧手寶寶:我給小魚穿花衣

(一)活動目標:

學習簡單的粘貼,訓練手指的靈活度,並體驗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二)活動準備:

剪成魚的形狀的卡紙每人一張;膠水;彩色的圓形小紙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完成的作品讓幼兒欣賞。

2、提供材料介紹製作方法。

3、寶寶與家長一起製作。

家長指導:膠水不要沾過多,彩色紙片應粘在魚身。

六、乖乖寶寶:說“再見”

寶寶在家長的帶領下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與老師和其他寶寶再見。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12

一:給小兔送青菜

1、蒙氏活動《線上精靈》

活動目標:

(1)穩定寶寶情緒,爲進行下面的工作做準備;

(2)練習平衡,矯正腳型,培養優雅的走姿、體態;

(3)學會等待,培養專注力。

2、點名遊戲。

教師向家長介紹活動目標和要求:家長鼓勵寶寶聽到點名後,能大膽走向教師。對於膽小的寶寶,家長可牽着寶寶走向教師。

教師邊拍手邊唱歌曲:“×××,×××,你在哪裏”請寶寶大膽地走向老師,並回答“老師,我在這裏”。(老師擁抱每位寶寶,拉近距離)

3、奧爾夫親子游戲《會跳舞的線》。

活動目標:

(1) 通過線的變化感知直線和曲線,並能用身體動作簡單的表現。

(2) 和媽媽一起玩線,變線,感知親子玩線的快樂。

活動準備:

用皺紋紙剪成的線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受直線和曲線,直線跳波浪舞和圓圈舞。

(1) 直線跳波浪舞。

教師:分別拉住線的兩端,上下抖動手腕,直線跳波浪舞。

(2) 直線跳圓圈舞。

教師:抓住線的一端,手畫圈,直線跳圓圈舞。

二、媽媽和寶寶一起讓直線跳波浪舞和圓圈舞。

(1) 一起跳波浪舞。

師:媽媽抓住線的一端,寶寶抓住線的另一端,媽媽和寶寶手腕上下抖動,直線跳波浪舞。

(2) 一起讓線跳圓圈舞。

師:媽媽抓住寶寶的手,和寶寶一起手畫圈,直線跳圓圈舞。

三、用身體變線,嘗試用身體表現線的變化。

(1) 身體的線跳波浪舞

師:把手臂伸直,也變成一條直線了。手臂上下動,也跳波浪舞拉!

(2) 寶寶和媽媽線連線跳圓圈舞。

師:媽媽和寶寶身體的線連起來,跳圓圈舞。

休息活動:家長帶寶寶喝水、拉尿。

3、生活空間:《摘青菜》

活動目的:

練習寶寶手的精細動作,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綠色皺紋紙、小簍子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老師示範摘菜,向家長介紹遊戲的目的和要求:鼓勵、指導寶寶自己動手把紙撕成長條,在家讓寶寶自由自主地撕紙,訓練寶寶撕的動作,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和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

2、寶寶領取活動材料,在家長的鼓勵下自己摘菜(撕紙)。

3、寶寶把摘好的菜送給王姐姐清洗。

4、感統遊戲: 《給小兔送青菜》

活動目標:在成人的幫助下學走走平衡木,發展平衡能力,培養勇敢精神。

活動準備:平衡木寬20cm左右,長1米左右的平衡木兩個,已撕好的紙條和小兔瓶。

活動過程:

1、介紹遊戲的目的和要求:鼓勵、引導、表揚寶寶,讓寶寶自己嘗試過橋,發展其平衡能力。

2、練本領過小橋:寶寶自由地自己走平衡木,家長在一旁給予鼓勵。

3、給小兔送青菜:在家長的幫助下有序地排隊,自己走過平衡木把青菜送給小兔。

5、情感空間:《小兔跳跳》

活動目的:增進親子感情,感受兒歌的節奏,發展寶寶跳的動作。

活動準備:優美、舒緩的音樂。

活動過程:

1、示範念兒歌和動作,請家長帶着寶寶跟老師拍手念兒歌。

2、介紹遊戲的目的、要求:家長和寶寶面對面站好,托拉着寶寶的雙手或託着寶寶的手臂進行遊戲。在抱着寶寶轉的時候,注意寶寶的安全。

3、寶寶和媽媽跟着老師,邊念兒歌邊遊戲。

“小白兔,跳跳跳,一跳跳,二跳跳,三跳跳,四跳跳, ”家長托拉着寶寶的雙手或託着寶寶的手臂原地一句一跳,“五—抱抱”家長抱起寶寶轉一圈,“噓—滑下來”家長很快地將寶寶從上向下順着身體滑下來。

6、再見時光:

道謝:媽媽今天辛苦了,請寶寶親親媽媽,說謝謝媽媽。

家長一定要寶寶親親媽媽說謝謝媽媽,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行爲品德。

再見:家長帶着寶寶伴隨着音樂找一個小夥伴一起唱歌,拍手、拉手、說再見;第二遍時,請家長幫助寶寶換一個小夥伴一起唱、跳《再見歌》,並和小夥伴、老師說再見。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13

活動內容:

摺紙“水蜜桃”

活動目標:

1、嘗試看圖示步驟圖學習折“水蜜桃”。

2、養成耐心、細緻的做事習慣。

3、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正方形紙家長與幼兒各人手1份;

2、“雙三角”摺紙角”步驟提前與孩子們進行難點練習;

3、摺紙步驟及範例1份

活動流程:

1、教師結合水蜜桃摺紙步驟圖,向家長和幼兒完整示範雙三角形的摺疊步驟,引導幼兒理解步驟圖上的箭頭、虛線表達的意義。

2、幼兒與家長各自選紙一張,看步驟圖嘗試折出雙三角。

3、在摺好的雙三角的基礎上,教師逐一示範水蜜桃後三個步驟的摺疊方法,請家長和幼兒跟隨老師的示範學習摺疊,完成摺紙。

4、家長指導幼兒將摺好的水蜜桃塗色。

5、欣賞摺好的水蜜桃,引導家長和幼兒一同把摺好的水蜜桃填充到主題牆上。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名字,老師喊寶寶名字時能應答。

2.願意和老師、父母、同伴一起做遊戲,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3.初步感知紅與綠,嘗試用紅顏色與綠顏色紙團印畫春天的花草。

活動準備:魔術瓶兩個,紅、綠海洋球若干,紅、綠顏料,紙團若干。

活動過程:

一、問候時光:

接待與點名:老師邊唱《找朋友》的歌曲邊走到每個寶寶面前,拉起小手問好:XXX寶寶,你好(要求寶寶能應答:你好)。

二、運動時光:

模仿操:《小豬》,鼓勵寶寶能跟着模仿。

三、快樂時光:

1.變魔術:(老師出示一個飲料瓶)問:這是什麼?裏面裝的是什麼?

請寶寶張大眼睛,別眨眼,看老師變變變(搖瓶子)

師:真的變了,變什麼拉?(紅色)

引導寶寶認說:紅色(個別集體相結合)

同樣辦法變綠色。

2.親子游戲:傳球。

①老師發球:要求寶寶拿到球后說明謝謝。

②複習鞏固紅色與綠色。

a、老師說顏色,寶寶舉相應的球。

b、老師舉球,寶寶說出球的顏色名稱。

c、親子游戲:傳球。

寶寶與媽媽面對面:媽媽說,寶寶舉球;媽媽說:請把紅球傳給我,寶寶就把球 傳給媽媽。

四.溫馨時光:春天來了。(繪畫活動)

1.老師以故事的形式講明與示範紙團印畫小草與花。

2.寶寶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紙團印畫活動。

小豬睡覺 1=bB 2/4 劉明將 詞曲

3 5 3 5頜 53 5 3 5頜 56 65 3

小豬 吃得 飽 飽,閉着 眼睛 睡覺,大耳 朵在 扇扇,

6 65 35 5 5 5 ˇ5 5 5 5 ˇ5 5 3

小 尾 巴在 搖搖,呼嚕嚕嚕 嚕,呼嚕嚕嚕 嚕,呼嚕 呼嚕,

5 5 3 5 1 3 21 1‖

呼嚕 呼嚕, 小尾 巴在 搖搖。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15

一、活動內容:

釣魚、夾珠子、旋轉蓮花

二、活動目的:

1、體驗參與娛樂遊戲的樂趣。

2、掌握簡單的用筷子的技能,並能按意願選擇材料進行遊戲。

三、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魚、釣魚竿、玻璃珠、筷子、半個的乒乓球等若干。

環境準備:三盆水、三組夾珠子、兩組旋轉蓮花。

四、 活動過程:

1、以遊戲的口吻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師:今天,小象要來和我們班的小朋友進行遊戲比賽,在比賽之前小朋友要先學會一個本領----用筷子夾珠子

2、師講解示範使用筷子的簡單技能。

師: 先拿起一雙筷子,大拇指在筷子的上方,食指繞過筷子和大拇指輕輕碰在一起,中指輕輕靠在筷子上,其它兩指自然放着.現在小象要來夾珠子,一起數數看它夾了多少?小象夾完了,它還想再玩,就用筷子再把珠子一個一個的夾回去,然後接着再玩.等一下小朋友也可以像它一樣,邊夾邊數,夾完以後,再把它夾回去

3、師介紹場景佈置,引導幼兒進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