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袋鼠跳》

幼兒園中班教案《袋鼠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袋鼠跳》,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教案《袋鼠跳》

幼兒園中班教案《袋鼠跳》1

活動目標:

1.學習雙腳保持平衡沿着直線向前跳,並嘗試兩人合作學袋鼠跳的技能和方法。

2.在遊戲活動中體驗袋鼠合作跳的樂趣,鍛鍊幼兒的體質。

3.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4.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屈膝,前腳掌蹲地跳起,雙腳併攏又輕又穩落地。

難點:嘗試兩人合作學袋鼠跳的技能和方法。

教學準備:

每人一個袋鼠胸牌

音樂背景

遊戲場地路線佈置

教學過程:

一、熱身運動

小朋友,你們是誰呀?(袋鼠)你們看看我是誰呢?袋鼠寶寶跟着媽媽一起做做運動吧!幼兒跟着教師聽口令做動作。(邊做動作,邊往前走)

二、探索嘗試跳跳跳

哎呀,前面有一條小河,我們怎樣才能跳過去呢?你們去試一試!

1.寶寶們剛纔你是怎麼跳過河的呢?

2.請2名幼兒示範,你們覺得誰跳的更像袋鼠?

3.我們學學他的樣子,再來跳一跳。(前腿曲胸前,兩腳並併攏,膝蓋彎一彎,後跟擡起來,雙腳用力跳,落地輕又穩)

4.剛纔有的小袋鼠差點掉河裏,我們再來試一試。

跳了這麼久,我們一定都很累了。我們到草地上休息休息吧!

三、兩人合作向前跳

1.袋鼠媽媽很喜歡帶着寶寶一起跳,請你也找個好朋友試一試,一個扮演媽媽,另一個扮演寶寶,想想還可以怎樣跳呢?請袋鼠們到運動場地去練習。

2.幼兒去運動場地探索兩人合作跳的方法。

3.師幼總結交流方法。(誰扮演媽媽?誰扮演寶寶?你們是怎樣跳的?請幼兒講方法,2組選手比較。你們覺得哪組跳得又穩又快呢?爲什麼?師小結。

4.選擇跳的最穩、最快的一種方法讓幼兒嘗試。

四、遊戲活動合作跳

1.你們的本領學得怎樣?袋鼠運動會就要開始了,今天我們參加的.運動項目是“兩人合作跳”,並交代規則方法。

2.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教師講一下規則。

3.帶着青草跳回來。

4.袋鼠們參加這次運動會你們有什麼感受啊?

五、放鬆運動

師幼跟着音樂一起做放鬆運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都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重、難點突出,幼兒的學習勁頭也很足,尤其在競賽過程中能遵守遊戲的規則進行,秩序較好。但在動作講解過程中有點亂,有點急於求成。整個活動的運動量較少,應該多給孩子運動,增加鍛鍊身體的熱情。還可以準備些歌曲旋律,配合着進行教學。

幼兒園中班教案《袋鼠跳》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野生動物感興趣,激發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2.通過對袋鼠知識的調查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初步培養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操作常規。

3.瞭解袋鼠的生活習性及其外形特徵,讓幼兒瞭解袋鼠是一種善跳的野生動物。

重難點分析:

重點:瞭解袋鼠的生活習性及其外形特徵,讓幼兒瞭解袋鼠是一種善跳的野生動物。

難點:初步培養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操作常規。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拼圖《袋鼠》 、視頻《袋鼠跳躍》、音樂《袋鼠媽媽》、袋鼠跳躍操、袋鼠媽媽口袋有寶寶視頻、袋鼠搓拳擊視頻、鉛筆一支、2米高7米長標誌。

知識準備:家長提前帶領幼兒搜尋袋鼠的知識,並帶來有關袋鼠知識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拼圖遊戲“袋鼠”,激發幼兒興趣 。(3分鐘)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玩過拼圖遊戲嗎?今天啊,老師就帶來了一個大拼圖,誰想知道它拼出來會是什麼圖案呢?那好,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玩拼圖的遊戲吧!”

(二)展開:

1.初步認識袋鼠:我是小小科學家。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對袋鼠的認識,活動前請家長帶領幼兒提前找尋有關“袋鼠”的資料。

引導語:親愛的小朋友,前幾天,老師請爸爸媽媽帶領你們調查有關袋鼠的小知識,你都瞭解到了哪些內容啊?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張了解袋鼠的表格,請小朋友看一看、擺一擺你瞭解的袋鼠知識吧!(請幼兒看着爸爸媽媽和自己蒐集的資料介紹自己瞭解過的袋鼠的知識,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操作動畫。)

(表格如下:)幼兒每人一張小表格,教師一張大表格。

可愛的小袋鼠(內容提前打印出來,孩子邊說,教師邊粘)

袋鼠生活在哪裏?

(哦,原來袋鼠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它生活在大草原上。)

袋鼠吃什麼?

通過小朋友們的蒐集我們發現袋鼠是食草類動物。

袋鼠的種類?

提問:誰能看着表格說一說你瞭解的袋鼠啊?(請3名左右的幼兒說一說)教師根據幼兒的敘述進行操作。

師小結:通過小朋友們的調查我們知道了袋鼠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大草原上的食草類動物,它的`種類繁多,有紅袋鼠、白袋鼠、灰袋鼠、巖袋鼠、短尾矮袋鼠等50多種呢!

2.讓幼兒瞭解袋鼠後腿及尾巴的特點和作用 。

引導語:剛纔小朋友們說到袋鼠有一個很棒的本領,那就是善於跳躍,那你有沒有見過袋鼠是怎麼跳躍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觀看袋鼠跳躍視頻。)

提問:

(1)“袋鼠爲什麼跑的那麼快呢?它的前腿又細又短,後腿又長又粗,有什麼特點?

小結: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着長腳的後腿強鍵而有力。大多數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後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袋鼠的這種跳躍方式叫做“雙腳跳躍式奔跑”。

(2)袋鼠的尾巴這麼粗壯,又有什麼作用呢?

小結: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跑起來不至於摔倒,還可以在袋鼠奔跑時幫助改變奔跑的方向;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爲第五條腿;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像個小板凳。

(3)“袋鼠跳一次能跳多高多遠?”(2米高7米多遠,教師在教室貼一個2米高的線)再次觀看袋鼠跳躍視頻(師講解:袋鼠跑起來的時候前腿蜷縮,尾巴翹起,後腿像彈簧一樣使整個身體往前衝)。

(4)誰能來學一學袋鼠是怎樣跳躍的啊?(注意提醒幼兒手像袋鼠的前腿蜷縮,腿像袋鼠的後腿用力向前跳。)

a.幼兒個別模仿跳躍 b.教師放音樂,幼兒跟隨節奏模仿跳躍

3.讓幼兒瞭解袋鼠的育兒袋及其作用。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看,袋鼠除了粗壯的腿和尾巴,他身上還有什麼與別的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嗎?(育兒袋)

提問:

(1)你知道這個育兒袋是在袋鼠媽媽的身上還是在袋鼠爸爸的身上?

小結:只有袋鼠媽媽纔有口袋。

(2)“口袋是幹什麼用的?”

小結:袋鼠媽媽肚子上的口袋叫做“育兒袋”。小袋鼠剛剛生下來很小,小到像一個鉛筆頭一樣,身長只有2釐米,渾身沒有毛,看不見東西。靠前肢和靈敏的嗅覺,小袋鼠沿着媽媽給它舐出的道路爬進育兒袋,在袋裏吃奶長大。等到7—8個月的時候才跳出口袋。

(3)小朋友,你知道袋鼠媽媽同時擁有幾個寶寶嗎?

小結:袋鼠媽媽同時會擁有3個寶寶,一個寶寶長大後就會從育兒袋出來,而第二個寶寶就會慢慢的又怕入媽媽的育兒袋,這是第三隻寶寶就已經在媽媽的肚子裏等待出生了呢!可愛吧!

(4) “當小袋鼠遇到危險的時候怎麼辦呢?”(小袋鼠回鑽到媽媽的口袋裏面,由媽媽帶着它飛快地逃走。)

小結:但一有危險時,小袋鼠就立即鑽入媽媽的口袋中,由媽媽帶着逃走。但是,當口袋內的袋鼠寶寶長到能獨立生活時,媽媽便不允許它再進去。因爲他已經成爲能夠保護自己的成年袋鼠啦,不能在靠媽媽的保護了,就像我們小朋友,當我們長大了,就不能在一味的在爸爸媽媽的保護傘下,應該獨立起來,做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要懂得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去報答他們噢!

(5)律動《袋鼠媽媽》。

引導語: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做《袋鼠媽媽》,兩個小朋友一組,一個扮演袋鼠媽媽、一個扮演袋鼠寶寶,隨着音樂節奏有規律的跳躍,誰能來試一試?(玩兩遍,一遍個別、一遍全體。)

(三)結束: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袋鼠還會打拳呢,而且是拳擊高手,你們相不相信啊?那好,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結:小袋鼠真可愛,小朋友,你們喜歡袋鼠嗎?它比較溫和,不會傷人,但如果把它惹生氣了,它也會傷人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它、關心它 ,做一個愛護小動物、有愛心的小朋友噢!

活動反思:

喜歡小動物是每個處在學齡階段幼兒的共性,它們可愛、聽話、討人喜歡。而中班科學活動《善跳的袋鼠》這一活動,正是在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基礎上,開展的,本次活動是選自南京師範大學幼兒園指導叢書,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們近些年的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的有利性,我將原書中的活動進行了調整。

原教材中有以下3部分:1、導入部分是談話活動“什麼動物肚子上有一個口袋?”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瞭解袋鼠的外形特徵。3、引導幼兒認識袋鼠的生活環境。

爲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慾望、讓幼兒便於理解活動的重難點,我請家長提前帶領幼兒僅對袋鼠的“家、食性、種類”進行了知識準備,從幼兒能夠簡單理解的方面入手,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請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觀察、講述,讓他們能在課堂上有所講。當活動中,幼兒對自己探索的知識進行講述時,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在活動過程中,加入了幾次幼兒“動起來”的環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總的來說整個活動較爲順暢!

不足:

1.時間有些超時,原本25—30分鐘的活動,我上了約35分鐘。就這樣,還是有一個活動省略了——觀看視頻《會打拳擊的袋鼠》。這個環節的目的也是讓幼兒瞭解給予袋鼠的特殊外形,它纔可以“打拳擊”,也是爲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在活動後,我已經爲幼兒補上了這一環節。

2.我覺得我的“評價語”比較匱乏,這與老師的自身能力、語言詞彙量的缺乏以及活動知識量的不足有一定的關係,所以說,今後多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執教活動、多看書,依然是我今後不斷追尋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