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15篇)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蝌蚪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15篇)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1

活動目標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特徵。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遊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蝌蚪和青蛙

2、水粉顏料、畫紙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並引起幼兒的回憶。

1.春天到了,池塘裏又出現了一羣可愛的小精靈,他們長着圓圓的腦袋,身穿黑顏色的衣服,

留着一條短短的小尾巴,悠閒地在水裏游來游去。小朋友來猜一猜它們是誰啊?

2.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環境。(小蝌蚪)

小蝌蚪長的`什麼樣呀?

你知道小蝌蚪遊動時尾巴是怎麼樣的?(扭來扭去,彎彎扭扭)

請幼兒用肢體動作學一學。

二、教師邊講邊示範,幼兒練習。

1、今天我們用手指頭來畫小蝌蚪,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

2、教師示範畫小蝌蚪過程

--伸出食指沾一下顏料,點到畫紙上

--擡起手指頭用指尖輕輕地拖出一條尾巴。

--出現了一條紅顏色的小蝌蚪。

--再出現一條藍顏色的小蝌蚪。

要求:

(1)換顏色時手指頭要用抹布擦一下。

(2)伸出手指頭沾顏料

(3)點在畫紙上

(4)用指尖輕輕拖出尾巴

3、幼兒繪畫

教師巡迴指導。

三、活動結束

1、小朋友畫的小蝌蚪在快樂的遊戲呢,小蝌蚪們可高興啦。

2、趣味練習:蝌蚪變青蛙

你們想看一看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嗎?

請幼兒觀看蝌蚪變青蛙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2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活動,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長過程的樂趣。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3、能大膽想像故事情節,並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書一本(自制);故事磁帶、錄音機。

2、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各一;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教師: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教師: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呢?

(2)請幼兒憑以往經驗先自由討論,再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

2、教師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激發幼兒自主閱讀的願望。

(1)結合自制大書,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關於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師一邊講述故事(從開始到“小蝌蚪們高高興興地向前面游去了”),一邊用手指着相應的畫面,幫助幼兒建立圖畫和口語的關係,理解故事的內容。

(2)設疑,創設自主探究的閱讀環境。

教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路上遇到了誰?它們會相互說些什麼話?最後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請你們快去看看書吧!

3、幼兒分組自主閱讀小書,教師巡迴觀察,並根據幼兒閱讀情況分層指導。

對於能基本正確讀懂內容的幼兒,建議他們想像角色的對話,把故事連起來,完整地講一講;對於不明白個別地方的幼兒,建議他們看看前後的畫面,推斷故事的內容。

4、引導幼兒圍繞重點開展討論。

(1)結合鴨媽媽與小蝌蚪對話的這張圖畫,幫助幼兒歸納觀察畫面的策略:依據後面的圖畫,推測前面的內容。

(2)引導幼兒學習鴨媽媽的語言。

(3)用同樣的方法推測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的話。

教師:你們知道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了什麼話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5、結合大書,師幼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教師先講故事的開始部分,再分別請幼兒輪流講述故事後面的情節(找到魚媽媽,找到龜媽媽,找到鵝媽媽,找到青蛙媽媽),最後部分由教師講。

6、集體欣賞配樂故事,進一步感受故事語言的優美與生動。

播放語言磁帶,師幼共同欣賞配樂故事。

活動延伸:

1、在語言區擺放故事中動物頭飾,分區活動中可以讓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導幼兒繪製《小蝌蚪找媽媽》的連環畫。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3

預設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的方法。

2、發展觀察力以及大膽作畫能力。

3、提高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重難點:

樂意參與美術活動中,體驗手指點畫的無窮樂趣。

學習手指點畫的技巧,自由表現春天可愛的小蝌蚪的形象。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明膠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和記號筆。

2、黑色水粉顏料、餐巾紙、圖畫紙、青蛙圖案、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邊用語言描述邊用手指在膠片上點畫。

(1)教師:小朋友,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呼吸新鮮空氣了。你們猜猜是誰坐在荷葉上?咦!青蛙媽媽坐在荷葉上做什麼呢?青蛙媽媽正坐在荷葉上看它的寶寶小蝌蚪游泳呢!你們喜歡青蛙媽媽和小蝌蚪嗎?我們今天就先來學畫小蝌蚪。

(教師邊用優美的話語進行描述邊畫,既把幼兒引入了一種情境,又在不知不覺中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2)教師:小朋友,老師剛纔是用什麼畫出小蝌蚪的呀?(引導幼兒說出“手指”)好,老師告訴你們:用手指畫出的畫就叫手指畫。

(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畫”的概念,讓示範與語言的敘述結合起來,使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畫”的概念。)

2、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教師:“小蝌蚪們快活在水裏游來游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遊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課件裏出現小蝌蚪往不同方向遊動的畫面)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往不同方向)

3、教師示範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1)教師示範:“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幼兒先徒手在桌上練習,讓幼兒在紙上作畫時增加一次就成功的機率。“小朋友我們畫小蝌蚪的時候可以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這樣,這羣小蝌蚪就會朝不同的方向遊動了。如果能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就更好了!”

(2)講解尾巴的畫法。請幼兒來添畫尾巴。(這一環節的設計給幼兒提供了嘗試、探索的機會,滿足了幼兒主體需求。)教師用指側畫尾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出怎樣畫出小蝌蚪細細的尾巴。(在幼兒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再示範畫,這樣更容易加深幼兒的印象。)。幼兒練習畫尾巴,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畫好後用餐巾紙擦一下手指。(幼兒充分練習,解決了活動難點並注意到幼兒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

4、交代要求,幼兒作業,教師指導。

(1)出示青蛙圖案:教師:咦!這隻青蛙媽的寶寶哪兒去了?告訴你們,它們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畫紙上,快,我們去幫青蛙媽媽找出它的寶寶。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鼓勵幼兒變換尾巴在身體上的位置畫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勵他們大膽細心地操作。

(設計“給青蛙媽媽找寶寶”的環節,我是想激發了幼兒學畫小蝌蚪的慾望,符合幼兒的遊戲心理。)

5、評價和欣賞作品

(1)教師:我們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身邊吧!將幼兒作品佈置到青蛙圖案旁。

(2)引導幼兒觀看作品教師並給予簡單的評價。

(評價時同時展示每個幼兒的作品,總評與點評相結合使每個幼兒都有了成功的愉悅體驗,加強了兒童的滿足感。)

6、音樂遊戲: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扮作青蛙媽媽,幼兒扮作小蝌蚪遊戲。教師:小蝌蚪回到媽媽身邊真開心,我們一起和小蝌蚪做個找媽媽的遊戲,好嗎?(遊戲後,自然結束教學活動。這樣的遊戲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消除幼兒精神上的疲勞。)

活動反思:

春天到了,萬物甦醒,孩子們對春天的這些現象也尤爲關注。在同家長外出踏青時,觀察小蝌蚪,並把它們帶到了我們身邊。藉此我選擇了本節美術活動課《春天的小蝌蚪》。活動中,孩子們的情緒不錯,注意力也較爲集中,個別李孝先、闕歌小動作較多。另外我在示範蝌蚪畫法的時候,由於需要換材料畫尾巴,這之間孩子們比較不能協調。我可以引出一個知識點,告知幼兒蝌蚪是先長身體的,慢慢地才長出尾巴。這樣就將多次按壓身體後再添畫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給幼兒了,他們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4

活動目標:

1、掌握摺紙、剪紙的基本方法。

2、發揮想象,嘗試動手摺小青蛙,剪小蝌蚪。

3、體驗粘貼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彩色摺紙,藍色硬卡紙,黑色海綿紙若干。

2、美工剪。

3、雙面膠。

經驗準備:熟悉和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回顧《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內容。

1、教師和幼兒一起回顧故事內容。

2、師: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它們快快樂樂的在一起,再也不分開了。今天我們一起動手來做一副粘貼畫,展現出小蝌蚪找到媽媽時的歡樂場景吧。

二、教師示範步驟。

1、教師出示摺紙小青蛙的步驟圖,引導幼兒觀察,然後按步驟師範折小青蛙。

2、教師示範剪小蝌蚪和荷花的方法,重點講解使用剪刀時的安全事項。

3、教師示範講解使用雙面膠粘貼的正確方法。

三、完整欣賞微課:粘貼畫《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欣賞,教師就重點內容再次講解。

四、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1、分發材料。

2、幼兒動手製作,幼兒巡迴指導。

五、展示作品。

1、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

2、把作品展示在班級美工區。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故事,通過理解故事的基礎上,用粘貼畫的形式展現出小蝌蚪找到媽媽時的情景。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能夠大膽動手,運用摺紙、剪紙、粘貼的技巧進行製作,然後進行同伴間的相互欣賞!通過這一活動,幼兒掌握了摺紙和使用剪刀的方法,鍛鍊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但是在孩子操作的環節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一、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差。1、孩子們對於手工活動都非常感興趣,但是幼兒們的手部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手、眼、腦的動作都很不協調。2、幼兒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動方面缺乏鍛鍊,對於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強!二、缺乏自信原因:個別孩子在家也不用見剪刀,對於剪刀的運用都不怎麼靈活,雖然在活動操作時,我會進行個別的一對一的輔導,但是仍有個別的孩子在屢試屢敗的情況下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從而對手工活動逐漸缺少了興趣和動力。通過這個活動我進行了反思,有什麼好辦法能夠讓孩子對手工活動想做,敢做,會做並做得很好呢?進過思考我想出了幾個改進的方法:1、在選材的時候要注意簡易性,難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現有水平。2、通過家園合作,在家讓家長輔導孩子進行簡單的材料操作,如:如何正確用剪刀,如何正確用膠棒、雙面膠等。在班級的區域活動中投放各種符合孩子現階段水平的手工操作材料,並在生活中鼓勵孩子多操作。在課上對孩子進行簡單的手工技巧知識傳授和嘗試。3、多關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對其進行一對一指導,以鼓勵爲主的方式。

通過這次的反思,我發現了自己在這一方面教學的許多不足,還需更多的努力和學習。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瞭解蝌蚪的生長變化。

2、蛙類的成長過程圖片。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的魚缸裏,養數條小蝌蚪。

2、蛙類的成長過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蝌蚪的特徵

請幼兒猜謎:河裏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頭來,細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裏的蝌蚪,並提問:蝌蚪長什麼樣子?(頭大大的、圓圓的,有一條長尾巴,像個音符)

2、請幼兒再看一看每隻蝌蚪是否長的一樣?幼兒自由發言。

3、蝌蚪是怎樣運動的.?是用身體的哪個部分讓它前進呢?(遊動、尾巴)

二、觀察蝌蚪的生長過程

1、觀察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後提問:

⑴從小蝌蚪到青蛙會經過哪些變化?

⑵蝌蚪變青蛙是先長出前腳還是後腳?

⑶身體的哪個部分會消失?

⑷變成青蛙後都停在哪裏?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以幼兒用書中蝌蚪的生長過程圖統整概念。

三、比較青蛙和蝌蚪

1、教師請觀察比較蝌蚪和青蛙,然後提問:

⑴青蛙長什麼樣子?(有四隻腳,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⑵青蛙是怎樣運動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麼不同?運動方式有什麼不同?

2、教師總結幼兒回答並統整概念。

四、觀察不同蛙類

1、觀察不同的蛙類後,提問:

⑴蟾蜍長得好像青蛙,有沒有發現它們哪裏不一樣?(顏色較深、皮膚有疙瘩)

⑵樹蛙和青蛙哪裏不一樣?(居住環境不同、腳趾沒有蹼有吸盤)

2、讓幼兒思考後回答,教師再總結說明幼兒的討論。

活動反思:

能說出青蛙的生長變化,能排列出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根據觀察幼兒用書上的內容,能說出兩種不同蛙類的外形特徵。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6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教學難點: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聽聲音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請幼兒說一說小青蛙長什麼樣子呢?

(頭頂上有兩隻眼睛、披着綠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條腿)

(2)它有什麼本領呢?

(捉害蟲)

(3)想一想小青蛙小時候是誰?

二、教師引導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並分發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後教師把操作卡分發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迴指導。

三、與幼兒一起欣賞小蝌蚪變青蛙的視頻,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我們保護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討論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青蛙。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並且進行了反覆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混亂的現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爲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並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的都很積極。

二、不足之處通過這節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幼兒的操作時間較短暫,雖然有動手操作可是操作過程中幼兒的協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如果讓我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想在活動中幼兒操作的環節可以讓幼兒一整組進行分步驟的操作,加強幼兒協作能力的培養;在活動完成後可和幼兒進行小青蛙保護莊稼的故事創編,並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兒保護青蛙的意識。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7

教學目的:

1、幼兒通過仔細觀察,取得關於蝌蚪的趣事,能夠大方的講述出來。

2、講述關於蝌蚪的趣事。

教學準備:電腦、放大鏡、記錄本、小蝌蚪。

教學設計

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對周圍環境產生了極大地好奇心,他們不停地看、聽、摸。尤其對周圍的小動物非常感興趣。春天來了,小蝌蚪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可是小蝌蚪長什麼樣呢,是如何變成小青蛙的呢?它們游來游去做什麼呢?爲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小蝌蚪》,讓幼兒在觀察、思考、討論小蝌蚪的.過程中,加深對小蝌蚪的瞭解,同時也培養幼兒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中,老師重視幼兒的學習能力,讓幼兒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同時,我們用引導、鼓勵、指導等方式讓幼兒思維活躍,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主題

1、春天來了,池塘裏又多了一些新朋友?是誰呀?小朋友們認識它們嗎?它們長什麼樣呢?

小蝌蚪是黑色的,長着大大的腦袋,後面還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通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小朋友們想認真的看小蝌蚪嗎?

老師給幼兒每人一個放大鏡和記錄本,幼兒觀察小蝌蚪,然後把蝌蚪的樣子畫下來。

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交流觀察結果,並講述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果。

三、提出問題,知道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1、小朋友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會變成什麼?

有的變成青蛙,有的則變成癩蛤蟆。

2、小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呢?

幼兒大膽設想,創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看完之後,請幼兒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老師重點提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腿是如何變的?尾巴又有怎樣變化?

先長後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小蝌蚪現奇妙的生長過程

集體制作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圖評析:通過動作製作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的理解。

五、教學延伸

觀看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學習故事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續編故事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8

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發展和培養幼兒的事物的興趣,獲得觀察力,想象力。

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知道要保護小動物。

通過具體活動,讓孩子們得到快樂,從而熱愛學習。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故事,能細緻的觀察畫面。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青蛙的成長過程,知道小蝌蚪長大後就是青蛙。能根據老師的演示覆述故事。

活動準備

魚缸、水、(紙做的)小魚、小黃牛、小烏龜、荷葉、小蝌蚪、青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孩子們,當你放學回家沒見着媽媽時,你會怎樣?今天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誰聽得最認真,誰最棒!

2、出示裝水的魚缸,裏面有一隻小蝌蚪在游來游去。老師講述:有一隻小蝌蚪,在找他的媽媽。

3、接着出示一條小魚。老師說:小蝌蚪遊啊遊,看見一條小魚,急忙游過去,叫着,媽媽、媽媽!小魚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有四條腿。小蝌蚪說,哦,並急得哭了。

4、接着又出示小黃牛,邊演示邊說:小蝌蚪遊啊遊,看見了小黃牛,急忙游過去,叫着,媽媽、媽媽!小黃牛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在水裏。小蝌蚪哭着說,噢。

5、接着又出示小烏龜,邊演示邊說:小蝌蚪遊啊遊,看見一隻小烏龜,急忙游過去叫着,媽媽、媽媽小烏龜說。我不是你媽媽。你媽媽是穿的綠衣裳,也沒有尾巴。小蝌蚪說,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邊演示邊說:孩子,我在這兒呢!小蝌蚪聽見有誰在叫他,一看,荷葉上坐着一隻青蛙,正捉住了一隻害蟲,小蝌蚪急忙游過去,邊叫着媽媽,邊跳上荷葉,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二、師:現在小蝌蚪已經找着他的媽媽了,誰知道小蝌蚪爲什麼叫青蛙是媽媽?(小蝌蚪長大後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師演示,請孩子複述故事。

四,延伸

師:小蝌蚪長大後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動物,專吃害蟲,我們要保護他,不要傷害他,要保護大自然。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這節活動課,生動有趣,以對話爲主,是培養幼兒語言發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設計的這節活動課,雖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覺得這節課的設計整體來說是自然、流暢、輕鬆活潑的,教學內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首先從老師問孩子們,回家沒看見自己的媽媽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導入,讓幼兒知道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之後出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有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着很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達,孩子們對小蝌蚪的各種動態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先讓孩子瞭解小蝌蚪的特徵,再讓幼兒討論小蝌蚪遊動的反向,是怎樣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的,突出了本節活動課的重點。將語言發展,數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9

活動目標

1、能有節奏地說兒歌,初步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用動作表演兒歌,感受小蝌蚪和青蛙媽媽在一起遊玩時快樂的心情。

3、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並讓幼兒瞭解青蛙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能簡單複述兒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有節奏地說兒歌,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2、難點:初步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準備

電腦、vcd、錄音機、圖片、兒歌課件、頭飾、光盤

活動過程:

一、觀察青蛙和小蝌蚪的外部特徵,並能用語言描述出來。

1、教師:今天我們班級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聽聽它是誰呀?(放青蛙的叫聲)

小青蛙是誰的媽媽呢?

2、小蝌蚪長的什麼樣?青蛙媽媽長的'什麼樣?教師引導幼兒看圖觀察

二、觀察圖片,初步瞭解小蝌蚪的變化過程。

1、小朋友們想知道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嗎?

2、(出示圖片)小蝌蚪變成什麼樣子了?小蝌蚪又變成什麼樣子了?最後小蝌蚪又變成什麼樣了?

3、小青蛙能保護莊稼,它是我們的朋友。小朋友要保護它。

三、學兒歌

1、出示《小蝌蚪》兒歌課件

幼兒欣賞、傾聽。

2、幼兒學說兒歌。

(1)教師根據圖片教兒歌

青蛙媽媽在哪兒遊呢?(青蛙媽媽前面遊)

後面跟着誰呀?(後面跟着小蝌蚪)小蝌蚪好玩嗎?(小蝌蚪真好玩)

小蝌蚪長的什麼樣呢?(小小尾巴大大頭)跟着誰走呢?(跟着媽媽走)

小蝌蚪丟沒丟呢?(一個也不丟)

(教師帶動作教兒歌)

請兩名幼兒到前面表演兒歌

四、放兒歌動畫課件,教師、幼兒帶頭飾,邊說邊表演兒歌。結束

我們來帶上頭飾一起表演小蝌蚪和小青蛙好嗎?

兒歌《小蝌蚪》

青蛙媽媽前面遊,後面跟着小蝌蚪。

小蝌蚪真好玩,小小尾巴大大頭。

跟着媽媽走,一個也不丟。

教學反思

《小蝌蚪》這節活動課,生動有趣,以對話爲主,是培養幼兒語言發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設計的這節活動課,雖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覺得這節課的設計整體來說是自然、流暢、輕鬆活潑的,教學內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10

教案名稱:小蝌蚪找春天(幼兒園春天教案)

教案前言:都說春天到了,春天的信息在廣泛流傳,小蝌蚪在小河裏遊啊遊,一邊尋找媽媽,一邊聽到了無數的議論,大家都在說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看着周圍人開心的樣子,小蝌蚪沮喪了,看不到媽媽的小蝌蚪流下了委屈的淚水,就在這個時候,金魚阿姨過來了,帶着小蝌蚪找到了媽媽,也找到了春天。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瞭解到春天到來時候的預言。

教案目的':

1、培養幼兒的觀察、動手及表現能力。

2、引導幼兒學習分泥、團圓、搓條、壓扁、捏揉等泥工技能。

教案准備:

一次性盤子人手一隻,橡皮泥若干:每張桌上放一隻魚缸(事先用布遮蓋),內有蝌蚪、水草、玻璃彈子等:背景圖一幅(上面畫有一隻大青蛙,事先用布遮蓋):錄音機及錄有

青蛙叫聲的磁帶。

教案過程:

一、引起興趣

1.美麗的春天來到了,小草從泥土裏鑽出來了,柳樹長出了嫩綠的新葉,迎春花張開了小嗽叭,小螞蟻伸伸懶腰,小蜜蜂、小蝴蝶也跳起了舞,你們聽,又有誰來了?(錄音機

傳出青蛙的叫聲,教師適時掀開背景圖上的遮布。)

2.青蛙媽媽的小寶寶是誰?它們來了嗎?(幼兒回答後,教師掀開魚缸上的遮布。)

二、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的外形特徵

1.小蝌蚪穿什麼衣裳?

2.小蝌蚪長得什麼模樣?

3.它們游水的姿態是怎麼樣的?

三、幼兒操作

1.青蛙媽媽想請你們給它的小寶寶塑像。這樣吧,我們用橡皮泥來試一試。

2.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3.請1~2名已做好蝌蚪的幼兒講述造型的方法和過程。

4.教師小結:剛纔小朋友自己想出了兩種方法來做蝌蚪,正面我來介紹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音樂遊戲深入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相關故事情節,並學會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2、引導幼兒做事情要不怕困難、多動腦筋。

3、鼓勵幼兒大膽表現,體驗遊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

重點難點

通過音樂遊戲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相關故事情節,學會歌曲,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蝌蚪、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鄂魚、青蛙媽媽、頭飾各一個、鋼琴伴奏

2、經驗準備:幼兒演過兒童劇《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過程

1、以故事背景敘述引入主題。

教師創設情境,(鋼琴伴奏舒緩的背景音樂):我是青蛙媽媽生下的小寶寶,天氣暖和起來的時候,我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快活極了。我遊啊遊,轉啊轉,媽媽,媽媽在哪兒呢?於是我唱着歌找媽媽去了。

(1)教師示範表演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一遍)

教師:媽媽到底在哪兒呢,“媽媽,媽媽在哪裏?”你們幫我一起喊媽媽好

嗎?“媽媽,媽媽在哪裏?”(幼兒跟老師複述)媽媽沒有聽見我的聲音,

於是我又唱着歌找媽媽去了。(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二遍)

(2)教師:媽媽在哪兒呢?我找了一天又一天,你們瞧,我的後腿長出來了,我要繼續唱着歌找媽媽去了。(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三遍)

(3)教師:媽媽到底在哪兒呢,你們再幫我喊喊媽媽好嗎?“媽媽‘媽媽在哪裏……”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瞧,我的前腿也長出來了,我繼續唱着歌找媽媽去了。(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四遍)

(4)教師:媽媽還是聽不到我的聲音,一定是我的聲音太小了,你們跟我一起唱歌找媽媽好嗎?(鋼琴伴奏歌曲音樂,在教師帶領下幼兒嘗試唱)

2、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帶領幼兒表演唱。

(1)教師:媽媽在哪兒呢,會不會在池塘裏呢?來,我們一起游到池塘裏找媽媽吧,讓媽媽聽到我們的歌聲。請幼兒扮演小蝌蚪,在教師帶領下邊唱邊做動作。(教師幼兒一起唱)音樂結束,鴨媽媽出現,老師帶小蝌蚪上前問:您好!“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客人老師扮)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鴨子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上長着兩隻大眼睛,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2)鋼琴伴奏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後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裏”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鯉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白白的肚皮,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3)鋼琴伴奏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烏龜回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大大的嘴巴,叫起來‘呱呱呱’你們到別的地方找找吧。”

(4)(鋼琴伴奏緊張、急促的音樂)鄂魚出現,小蝌蚪游回家(坐回小椅子),聽《小蝌蚪找媽媽》鋼琴伴奏音樂(抒情版)邊休息邊等待危險過去。

3、小蝌蚪鼓起勇氣,再次找媽媽。

(1)師:小蝌蚪們,鄂魚走了,你們害怕嗎?你們累嗎?可媽媽還沒找到,如果再去找媽媽,我們還有可能會遇到很多危險,你們還要不要找媽媽呢?我們的媽媽長的是什麼樣子呢?(回憶青蛙媽媽的樣子)

(2)鋼琴伴奏音樂起,蝌蚪遊繼續找媽媽。音樂結束,青蛙出現。(配課教師扮)青蛙:孩子們!我是你們的媽媽!

(3)教師帶領“小蝌蚪們”觀察青蛙,對照媽媽的特點(大眼睛、大嘴巴、白肚皮、綠衣裳、叫起來“呱呱呱”)確認是媽媽後一起叫“媽媽”。

4、結束部分:

(1)青蛙媽媽讚揚小蝌蚪們不畏重重困難,動腦筋終於找到了媽媽。

青蛙媽媽:孩子們,你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能夠不怕困難、還能夠動腦筋最後終於找到了媽媽,你們真是太棒了!我們一起唱首歌慶祝一下吧!青蛙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地唱歌跳舞。(鋼琴伴奏、教師幼兒一起唱歌曲)

(2)教師:小蝌蚪們,我們經歷了各種困難終於找到了媽媽,可是我們爲什麼和媽媽長得一點都不一樣呢?青蛙媽媽:等你們在長大一點就和媽媽一樣啦!教師:哦,好神奇呀!期盼我們快些長大吧!現在我們趕快去探索一下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吧!

活動延伸:

1、表演區投放故事情節中的頭飾,供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2、後續引導幼兒進行講故事、故事創編等活動。

活動總結

在本節音樂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很活躍,設計本節音樂活動之前,我在考慮他們希望怎樣唱歌,對幼兒來說,反反覆覆教唱我認爲太枯燥,備課時,我對教師示範唱、幼兒學唱做了調整和修改,以講述故事的方式,讓幼兒富有興趣地多次聽賞的方式激發幼兒對傾聽歌曲、學唱歌曲的興趣。

活動中,我發現欲設的目標能較好地達成,而且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很活躍。通過這一節活動,我總結了一下經驗:不要跟“搗亂”的孩子糾纏,尊重他們的興趣或想法,同時用誇張的語言、體態或者教具等吸引其無意注意,幫助孩子回到課堂中來。另外,通過這一活動,我所收穫的是:除了課後反思,備課也非常重要,課前不僅要思考教法、學法,還要預想到突發狀況和細節處理,如出現混亂怎麼辦、孩子對活動缺乏

興趣怎麼辦等等?做好一切準備,我們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動。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遊戲,引導幼兒學習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看分合式列算式。

2、訓練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準備:寫有5的加減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圖一張、活動圖片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各一張,小蝌蚪六張(大小顏色等各有不同)。

教學過程:

1、複習5的組成(出示背景圖)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導入,讓幼兒觀察有幾隻小蝌蚪,分別有什麼不同的特徵,並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幫小蝌蚪找媽媽

分別遇到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別根據自己身上的特徵(大小及有無蝴蝶結),列出5以內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確,才告訴它們該去哪找媽媽。

鴨子1+4=54+1=5

魚5-1=45-4=1

烏龜 2+3=5 3+2=5

大白鵝 5-2=3 5-3=2

3、“開火車”遊戲

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它們也長大了,變成了小青蛙,和媽媽一同坐上小火車,去農田裏捉害蟲保護莊稼”

幼兒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張火車票(5以內算式題卡),算出得數,坐上相應數字的“車廂”,排成4路縱隊“開火車”。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13

活動目標

(1)掌握用棉籤畫小蝌蚪的方法。

(2)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3)讓幼兒關愛小動物。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怎樣正確使用棉籤畫畫

難點:掌握用棉籤畫小蝌蚪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一幅大的池塘背景畫、幼兒每人一幅A4紙的池塘背景畫、爲每個幼兒準備一個小蝌蚪的頭飾、青蛙媽媽的頭飾一個、棉籤若干、黑色水粉顏料、調色盤若干、籃子和手紙若干、鋼琴、魚缸和幾隻小蝌蚪。

(2)經驗準備:幼兒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瞭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製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並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溫了我的童年了。現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隻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帶孩子瞭解小蝌蚪進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裏養幾隻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瞭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繫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麼。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小蝌蚪

(1)師:孩子們,今天李老師跟小朋友一起猜個謎語“大腦袋,長尾巴,從頭到尾黑黝黝,游來游去找媽媽。(打一小動物)。(謎底:小蝌蚪)

幼:孩子們一起說的:“小蝌蚪”。

(孩子們很喜歡猜謎語,他們喜歡這種文字遊戲,感覺很神祕,平時在休息的時候,我就讓孩子們經常猜謎語,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綜合反應能力,開發智力,他們很開心這個時間段。在謎語導入過程中,我故意把語氣放慢,邊說邊做相應的動作,動作可以誇張可愛些,小班孩子們看的、聽的很認真,加上以往的謎語遊戲訓練,孩子們應該都能猜到是什麼動物——小蝌蚪。用謎語導入,爲了增加課上的趣味性,挺高孩子們的興趣。)

(2)師:那你們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

幼:聽過

師:到最後小蝌蚪找到它們的媽媽了嗎?

幼:找到了。

師:那誰是小蝌蚪的媽媽?

幼:青蛙。

(在課前經驗準備的時候,有一部份孩子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有一部分沒有聽過,我就讓所有的孩子一起欣賞了這個動畫片,也讓家長在家給孩子講了講這個故事,讓孩子們在課前有對蝌蚪和青蛙的初步瞭解,不至於在上課時感到陌生。因爲小班的上課時間是十五分鐘,爲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能更好的完成活動目標,就需要把故事的內容在課前準備好,起初本以爲孩子們應該都聽過這個故事,沒想到一部分孩子真沒聽過。應該組織家園聯繫,讓家長每晚給孩子將一個睡前小故事,同時可以讓孩子慢慢複述故事,從小班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二、瞭解小蝌蚪身體特點

(3)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李老師把誰請到我們小三班了?(從紙箱裏面拿出魚缸,裏面有很多條小蝌蚪。)

幼:孩子們興奮的都站起來了,特別高興,都在喊:“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有幾個小孩下坐到前面一起來看。

師:我環繞每個桌子和座位,讓孩子們仔細觀看蝌蚪長什麼樣子。

幼:有的說小蝌蚪是黑色的、有的說小蝌蚪長着圓圓的大腦袋、小蝌蚪後面有尾巴、小蝌蚪長的不像青蛙、小蝌蚪的尾巴是彎彎的等等。

師:老師跟着孩子一起總結小蝌蚪有一個大大圓圓的腦袋,腦袋後面還長着一條細細,彎彎曲曲的尾巴,小蝌蚪的身體是黑色的。老師一邊總結一邊在黑板上用彩筆做示範,畫出一個小蝌蚪,加深孩子對蝌蚪的印象。

師:好了,孩子們,小蝌蚪累了,說要回去休息一下,我們一起小聲的和他們說再見,不要吵到他們休息好嗎?

幼:孩子們逐漸小聲的和小蝌蚪們不捨得說“再見”了。

(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於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於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餘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於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說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於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說:“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說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這是我提出了要求:“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孩子們看的很認真,回答問題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踊躍的回答,並且回答的都很棒。)

(4)用棉籤畫小蝌蚪

師:小蝌蚪生活在哪裏?

幼:水裏面。

師:好,小朋友請看這裏,這是一個池塘,裏面有幾條小蝌蚪,看看還有什麼?

(出示一幅老師畫好的池塘背景圖)

幼:有荷葉、有荷花、有小蝌蚪。

師:小蝌蚪喜歡羣體生活,但是池塘裏面只有幾隻小蝌蚪,我們一起把它們的其他同伴畫出來,好不好?

幼:好好

師:但是今天我們不用筆,而是用它來畫(出示棉籤),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棉籤

師:平時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棉籤?

幼:打針前用、掏耳朵用等等。

師:不錯,我們都會在打針前用棉籤消毒皮膚,還有如果小朋友用棉籤掏耳朵可要小心,必須爸爸媽媽在的情況下才可以用,否則自己掏耳朵會有危險的。

但是今天李老師要用棉籤來畫小蝌蚪,怎麼用棉籤畫畫呢?首先,棉籤你們看是沒有顏色的,我們把棉籤蘸一下黑色顏料,看,棉籤變成黑色的了,在池塘裏畫出小蝌蚪圓圓大大的黑腦袋,之後在後面畫出一條細細彎彎曲曲的長尾巴,看,小蝌蚪游出來了,有的向右遊、有的向左遊、有的向下遊、有的向上遊,什麼方向遊的小蝌蚪都有。誰想到前面來試一試?

幼:王浠濱,馮泳琪

(當我在前面講解怎樣用棉籤畫小蝌蚪時,馮泳琪小朋友因爲好奇,不自覺的走到前面來了,於是我說:“誰想到前面來試一試?”就讓王浠濱,馮泳琪來前面畫一畫。兩個小朋友特別愛畫,畫完一個還想畫。)

師: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把手弄上了顏色,可以用籃子裏面的手紙擦擦手,然後再放進籃子裏面。如果小手很乾淨,就不用手紙擦了。還有如果畫完一個蝌蚪後,棉籤沒了顏色,再到調色盤中蘸蘸顏料繼續畫小蝌蚪,小朋友要注意不要把棉籤碰到自己的身上和其他小朋友的身上,畫完後把棉籤一定要放進調色盤中,不能亂扔。好了,孩子們我們一起試一試吧。

師:每位小朋友發紙、調色盤、籃子。

(在上美術課前,一定要在課上把要求提好,在課前要預想很多問題可能發生,比如有的會用棉籤掏耳朵,所以要告訴棉籤不能隨便使用會有危險的、在孩子用棉籤畫畫時,就會用完隨意扔到地上,所以要提出要求,不要隨意亂丟亂放,要放回到調色盤中、幼兒可能在用棉籤畫畫時,不小心蹭到手上和臉上,或衣物等其它地方,這時就需要用到手紙,不要隨意亂摸。要在行爲和衛生習慣提出要求,養成好習慣。孩子們畫的興趣很濃,課堂紀律特別好,都在認真地用棉籤畫畫,體驗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帶來的繪畫樂趣,每個孩子畫的都特別好。)

活動展示:

把孩子們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

(讓孩子們講述自己畫的小蝌蚪,由於年齡小,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很好,只有王浠濱說的較完整:“這是蝌蚪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它們一起出去尋找其它的小蝌蚪了。”最後,我讓孩子們彼此看一看其它小朋友畫的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互相欣賞。)

師:好了,孩子們,我們一起和小蝌蚪去找媽媽好不好?

幼:好,好。

師: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給每個孩子發一個小蝌蚪的頭飾,戴在頭上,老師戴青蛙媽媽的頭飾,把老師圍在中間,一起唱跳《小蝌蚪找媽媽》的歌曲。由於教師空間比較狹窄,跳的比較擁擠,但是孩子們唱的跳的還是特別開心。)

教學反思

1、教師自我評價:

①優點:在上好一節課時,我們一定要做好活動準備,包括了物質準備,我做了40個小蝌蚪的頭飾,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模仿蝌蚪的樂趣、畫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圖,讓每個孩子在視覺上體驗美的樂趣,受到美的薰陶。同時要做好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瞭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製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並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溫了我的童年了。現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隻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帶孩子瞭解小蝌蚪進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裏養幾隻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瞭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繫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麼。老師也要有經驗準備,做好預設問題,熟記教案,把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預想到,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方案。孩子們上課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尤其是讓兩個孩子到前面做示範,畫蝌蚪,兩個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沒有用過棉籤畫畫,所以很好奇,興趣很高。美術活動,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確,畫畫要求,衛生要求,把可能發生的問題都要想到,對幼兒要提出要求。

②缺點:在課前預設問題時,沒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時,孩子們那麼的興奮,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於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於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餘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於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說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於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說:“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說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這是我提出了要求:“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孩子們看的很認真,回答問題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踊躍的回答,並且回答的都很棒。由於班級面積比較小,加上課的尾聲比較急,最後的歌表演有些倉促了。

2、總的來說這節課上的挺滿意,預設的活動目標都完成了。就是課後怕時間緊張,歌表演《小蝌蚪找媽媽》唱的太倉促了。

3、課上有出乎意料的事發生,在課前預設問題時,沒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時,孩子們那麼的興奮,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於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於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餘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於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說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於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說:“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說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這節課,我會讓孩子們嘗試用手指畫蝌蚪,體驗不同的樂趣。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14

教學目的:

1幼兒學習用手指作畫,能夠大膽地表現可愛的小蝌蚪。

2體會手指作畫的樂趣。

教學準備:

關於小蝌蚪的VCD、圖片

教學過程:

1、猜謎語

老師:黑黑的身體圓溜溜,身後一條小尾巴,自由自在水裏遊,請你猜猜歌誰?

引出小蝌蚪。

2、請幼兒觀看有關小蝌蚪的VCD、圖片。

3、教師示範手指點畫。

用手指在浸有黑色顏料的海綿上輕輕蘸一些顏料,然後在紙上印一個圓圓的蝌蚪身體,最後用黑彩色筆添畫一個小尾巴。

4、幼兒用手指點畫。

1)幼兒先用手指蘸顏料在紙上作了許多圓圓的小蝌蚪身體。

2)然後用抹布把手擦乾淨。

3)最後在圓點的不同地方,用黑筆添畫短短的'小尾巴。

幼兒作畫的過程中提醒幼兒不要把顏料抹在身上。

5、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教學總結:

對寶寶來說本次活動既新奇又陌生,幼兒基本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比較欠缺的是,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對凌亂,以後我們會給孩子多一些這方面的練習。

幼兒園小蝌蚪教案15

一、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能充分展開想象,初步理解詩歌內容,並整首學習詩歌。2、感受詩歌中親情對話的愉悅,體驗美好的情感。

二、準備:

1、背景圖、青蛙頭飾、小蝌蚪頭飾、錄音磁帶

2、自然角飼養小蝌蚪、認識過小蝌蚪

三、過程:

1、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展開想象,去理解詩歌內容。

(1)理解第一句“小蝌蚪,細尾巴。”

師:“春天,小河邊的柳樹發芽了,河裏長出了綠綠的水草,小朋友,你們看誰會來呢?”(出示背景圖片)

師:“小蝌蚪來了,他們在河裏玩的真開心,小蝌蚪的尾巴是什麼樣的?”(細細的,長長的)

“尾巴有什麼用?”(游泳、扭來扭去)

師:“對了,小蝌蚪游泳就是靠細尾巴扭來扭去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在表演時,教師可提示:小蝌蚪,細尾巴,遊呀遊,扭呀扭,游來游去真開心)

(2)理解第二句“游來游去找媽媽”。

師:“小蝌蚪在小河裏,遊啊遊的,真開心。忽然聽到小鴨子在呷呷地叫‘媽媽,媽媽”。小蝌蚪聽到也跟着小鴨子叫‘媽媽’,鴨子媽媽笑着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鴨的媽媽”。小蝌蚪着急地說:“那我們的'媽媽呢?我們快點去找吧”。(邊出事圖片邊講述)

師:“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東找找,西找找;東遊遊,西遊遊)

師:“小蝌蚪這裏遊遊,那裏遊遊,這裏找找,那裏找找,我們可以說‘游來游去找媽媽’”。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蝌蚪怎樣找媽媽的。”

(師生一起表演,教師提示幼兒“東找找,西找找,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在哪裏呢?”並引導幼兒很着急地在這裏遊遊,那裏遊遊,這裏找找,那裏找找)

(3)用對話的形式理解最後三句,體驗母子親情。

師:“小蝌蚪游來游去怎麼也找不到媽媽,心理多着急,如果我們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你會怎麼辦?”(喊媽媽)

師:“是的,我們可以大聲一點喊媽媽,誰來試一試你心裏着急時喊媽媽的?”(引導幼兒注意表情和語氣的變化,並做呼喚的動作,讓幼兒知道聲音可以傳更遠一點)

師:“我們來聽一聽,小蝌蚪是不是也是這樣做的呢。”(錄音:“媽媽,媽媽你在哪裏?”)

師:“小蝌蚪和我們的辦法是一樣的,現在我們來幫小蝌蚪一起喊媽媽,喊的時候響一點,慢一點。(全體起立,做呼喚狀一起喊“媽—媽,媽—媽,你在哪兒?”)

配班教師(幼兒喊第三遍時,帶着青蛙頭時跳出來)邊跳邊親切地說:“來了,來了,我來了,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大青蛙”。(歡呼“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

師:“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大青蛙)

2、幼兒通過看、聽、表演學習整首詩歌。

(1)欣賞整首詩歌,幼兒安靜、專心地聽一遍。

師:“小朋友真能幹,老師把你們剛纔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編成了一首詩歌叫《小蝌蚪,找媽媽》。

我們來聽一聽。(教師有激情地朗誦一遍)

(2)幼兒整首唸詩歌二遍(邊看圖片邊念,注意引導對話時的語氣和表情)

(3)以遊戲的方式表演、複習鞏固詩歌,體驗母子親情的愉悅。

師:“我們來做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你們做小蝌蚪,老師做媽媽。(戴上頭飾)

師:“你們剛纔唸的很好,但是在喊媽媽的時候,可以稍微輕一點,再慢一點,這樣的聲音媽媽才喜歡。現在我們再來做一遍,看誰表演最好。”

師:“現在老師來做媽媽,你們做小蝌蚪。(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動作、語氣、表情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在對話時,讓配班教師引導喊得好聽一點,這樣媽媽就會很快出來的)

3、活動,教師扮青蛙媽媽的角色,自然結束活動。

師:“孩子們,你們剛纔表演地真棒,以後媽媽再也不和你們分開了,現在我帶你們到小鴨子家裏去玩嗎,去告訴小鴨子,你們也找到了媽媽。

(幼兒聽歌曲《小蝌蚪找媽媽》模仿小蝌蚪游泳的動作,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