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合集八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合集八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吃各種食物(果凍、魚、熱湯、水果等)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2、明白吃飯時不狼吞虎嚥,細嚼慢嚥纔有利於健康。

教學準備

1、各種零食和飯菜的圖片或包裝袋。

2、幼兒用書。

3、一張有關進食不當造成事故的新聞報紙。

教學過程

1、教師通過與幼兒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零食是我們小朋友愛吃的東西,你們都吃過哪些零食呢?

(2)幼兒回答。教師在黑板上依次寫出幼兒講到的食物名稱。

(3)教師:除了零食以外,我們還要吃飯菜,你們吃過的飯菜都有哪些呢?

(4)幼兒回答。教師出示相關的圖片。

2、引導幼兒瞭解進食時可能遇到的危險。

(1)教師:飯菜可口、零食好吃,但如果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不注意,也會發生危險哦!

(2)教師朗讀有關報紙新聞,如幼兒吸食果凍造成窒息死亡;幼兒中午口中含飯睡覺造成窒息死亡;等等。

3、讓幼兒發現由於進食不當所產生的危險。

(1)教師:在黑板上的這些圖片中,你覺得我們在吃哪些東西時要注意呢?爲什麼?

(2)幼兒思考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吃飯時不裹飯;魚有刺時要慢慢吃,防止被魚刺卡到;湯太燙了就等一會再喝;等等。只要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慢慢吃,多加註意,就不會發生這些危險。

4、幼兒看書,進一步瞭解進食時要注意的安全。

(1)教師:請打開書,看看書上提醒我們在進食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2)幼兒看書回答。教師小結:細細滑滑的食物要一小口,一小口咬碎以後再嚥下;我們吃水果時要及時吐核;吃有刺的食物時要慢慢吃;過熱的食物要等到稍涼以後再吃。

5、引導幼兒瞭解進食時的衛生保健知識。

(1)教師:剛纔我們講了吃東西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那你們知道要養成哪些衛生習慣才讓我們吃得更健康嗎?'

(2)教師講述兩種不同的情景讓幼兒做選擇。如在吃飯時,是一邊說話,一邊吃飯好還是安靜地吃飯好呢?吃飯時狼吞虎嚥好還是細嚼慢嚥好呢?等等。

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紅綠燈,知道過馬路時要拉緊大人的手,知道紅燈停、綠燈行。

2、培養交通規則意識和安全意識。

教學準備

1、課件、幼兒用書。

2、紅綠燈標記。

教學過程

1、幼兒看書,直接進入活動主題。

(1)教師: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看看書上都說了些什麼?

(2)幼兒看書片刻。

(3)教師:這是在什麼地方?畫面上都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4)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在馬路上,小朋友和大人在一起,他們手拉着手,準備過馬路。

2、引導幼兒認識馬路上的紅綠燈,並知道簡單的交通規則。

(1)教師:馬路上除了交警叔叔,還有誰在指揮行人和車輛的走和停呢?它們有幾種顏色,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

(2)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教師小結:是紅綠燈在指揮行人和車輛的走和停、大家都知道要紅燈停,綠燈行。

3、引導幼兒知道上街時要緊跟大人,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1)教師:街上車輛很多,我們上街時要怎麼做才安全呢?

(2)幼兒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小結:我們一定要有大人陪伴上街,過馬路時要拉緊大人的手,看清紅綠燈以後再過馬路。

4、教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書上有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吧。

(2)幼兒看書,教師將這首兒歌念給幼兒聽1~2遍。

(3)教師對兒歌進行簡單的提問,然後請幼兒跟着教師一起讀,最後請幼兒試着自己念一念。

5、組織幼兒玩"紅綠燈"的遊戲,學習遵守交通規則。

玩法:幼兒扮演各種車輛,教師手拿紅綠燈標記。 "車輛"(幼兒)在室內行駛,教師出示紅燈時, "車輛"(幼兒)停;出示綠燈時, "車輛"(幼兒)行。

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貫徹落實《綱要》精神――讓幼兒的學習遊戲化、生活化,在遊戲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

沙發墊作爲一種家居用品,既輕巧美觀又安全舒適,適合小班幼兒擺弄,漂亮童趣的沙發墊又可以營造一種家的氛圍,讓孩子們在自由、寬鬆的環境裏動手、動腦、學習、遊戲。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沙發墊的多種遊戲方法

2、在遊戲中發展幼兒合作交往能力,啓發幼兒的創新思維

活動準備:小動物沙發墊若干;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場地:教師與小朋友邊走邊唱進入活動區(地上散放着沙發墊)

二、認識沙發墊,激發遊戲興趣

1、 小朋友你們看(指沙發墊)活動室裏有什麼?

2、 這叫沙發墊,你們想不想有一個這樣的沙發墊――脫掉鞋子,到地毯上來吧!

3、 你們手裏有幾個沙發墊?壓一壓、拍一拍有什麼感覺?

4、 請幼兒坐在地毯上“這是什麼樣的沙發墊?”(啓發幼兒從形狀、顏色、圖案等多方面觀察)

5、 你還見過什麼樣的沙發墊?在哪裏?

6、 沙發墊可以用來做什麼?我們試一試(靠、抱、躺、坐等)

三、 遊戲:

1、沙發墊不但可以抱、靠、躺,還可以玩,看誰玩得最開心。

2、幼兒伴隨歡快的音樂進行遊戲,教師適時的'參與並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多種方法,在遊戲中與同伴合作、交流、學習。

四、 介紹遊戲方法,互相學習,共同遊戲。

“老師發現小朋友們玩得非常開心,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玩的?(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各種遊戲的方法,引導

幼兒互相學習)

例如:騎大馬、跳房子、學小烏龜爬等可以單獨遊戲;走小橋、蓋房子等可以合作進行。

五、 結束:

今天,我們和沙發墊玩了這麼多遊戲,回家後你們把這些遊戲教給爸爸媽媽和小夥伴,讓他們也想一想,還可以怎麼玩?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能用語言簡單描述生病時不舒服的感覺,知道身體不舒服時要告訴大人。

知道生病了要去看病,並配合醫生的治療。

願意主動關心生病的人。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生病了”圖片;“生病了怎麼辦”組圖;“關心同伴”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組圖“生病了”,引出活動主題。

——圖片上的.小朋友怎麼了?

——他在幹什麼?

師幼交流,鼓勵幼兒討論生病時的感受。

——你生過病嗎?

——生病時是什麼樣的感覺?

出示組圖“生病了怎麼辦”,引導幼兒知道生病時該怎麼做。

——飛飛小朋友生病了,他是怎麼做的呢?

小結:小朋友生病了,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看病時,可以把不舒服的情況告訴醫生,並配合醫生的治療;回家後要多喝白開水,多注意休息,多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這樣病纔會快快地好起來。

出示組圖“關心同伴”,引導幼兒學會關心生病的朋友。

——圖片上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

——猜猜他們會對生病的小朋友說什麼?

——朋友生病了,我們能做些什麼?

小結:我們可以用言語或者行動表示我們的關心,比如可以打電話給他,和他聊天,祝願他快點好起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玩玩具時不能亂扔,要愛護玩具,玩具玩完以後要放回原處。

2.學會給玩具分類,並體驗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樂。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4.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準備:

玩具若干,寶貝魔術箱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導幼兒進入主題

1.出示玩具寶貝魔術箱,給幼兒變魔術,變出幾個代表性的玩具,幼兒演示玩法(例如:玩具車,蔬菜、水果玩具,動物玩具......)這些玩具好玩嗎?

2.引導幼兒討論玩具的各種玩法,幼兒自由發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引導幼兒自己玩玩具,和好朋友交換玩玩具

1.幼兒拿着自己的玩具自由自在的玩,教師注意關注幼兒的玩法。

2.引導幼兒交換玩玩具,體驗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樂,也可以兩個人一起玩。

3.教師演示摔疼了玩具,讓幼兒體會一下玩具摔疼了也會哭的。

教師小結:邊說兒歌邊玩玩具(玩具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遊戲,輕輕拿、輕輕放,不扔不摔要愛惜)。

三.請幼兒將玩具寶貝送回家

1.教師通過打電話的方式,玩具媽媽要請玩具寶寶回家了,請幼兒幫忙把玩具寶寶送回家。

2.分別介紹玩具媽媽家的名稱,然後啓發幼兒將玩具按類別分別送玩具寶寶回家。

3.老師和幼兒一起檢查確認玩具寶寶是否回到了自己的家,並分別把送錯的玩具寶寶正確的送回家。

四.活動結束

帶着好玩的玩具給其他班級的'小朋友也玩一玩,大家一起分享。(因爲玩具上有很多的細菌,提醒幼兒玩玩具時不能放嘴裏,玩完玩具要把手洗乾淨。)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一、心育目標:

通過遊戲、談話熟悉老師,增進對老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活動準備:

一些教師關心孩子的情景錄像。(如:安慰孩子,帶孩子活動)

班上老師的照片各一張,各種手工製作材料。

歌曲《我的幼兒園》

三、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老師的單人錄像)

T:你們看到誰?(×老師)她們是哪個班的老師?有幾位老師?

T:老師在幹什麼?

T:你們喜歡不喜歡這些老師?爲什麼?

(二)引導幼兒說:老師還幫小朋友做了哪些事?

T:老師還幫小朋友做了什麼事情呢?

如果你不高興的.時候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幫助你的。

(三)操作活動“送給老師的禮物”

在音樂伴奏下請幼兒爲自己喜愛的老師做禮物。

四、親子活動:

家長根據老師的外貌特徵,平時行爲等進行描述,讓孩子猜一猜是哪位老師,幫助孩子進一步瞭解自己班上的老師。

五、活動評價:

通過提問讓幼兒瞭解班上的老師,增進對老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⒈你們班上有哪些老師?

⒉你喜歡她們嗎?

⒊老師幫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會猜謎語,並能完整的猜給家長和小夥伴們聽。

2.懂得鞋子的正確穿法。

3.知道在活動中鞋子掉了、鞋粘扣開了、穿反鞋時,要及時的糾正過來。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5.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心情,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1.《可愛頌》《我愛洗澡》歌曲音樂。

2.一雙幼兒穿的鞋子。

3.多媒體教學資源:《寶寶和小鞋》的相關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說謎語《好朋友》,請幼兒猜謎語

謎面:兩個好朋友,見面不分手,要來一塊來,要走一塊走。如果穿對了,它們頭靠頭,如果穿錯了,它們把頭扭。

提問: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個謎語說的'哪兩個好朋友?(謎底:鞋子)

幼兒猜出謎語後,教師出示一雙幼兒穿的鞋子,請幼兒一起學說謎語。

二、教師和幼兒做遊戲,引導幼兒感受鞋子不舒服時會給自己帶來的危險

1.遊戲——請你跟我這樣做。讓幼兒感受掉鞋、穿反鞋、鞋粘扣鬆開時腳丫走路不舒服的感覺。

玩法:教師以鞋寶寶的口吻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同時將自己的鞋分別以穿反鞋、鞋粘扣鬆開、掉鞋等樣子穿鞋、走路,小朋友們接着說“我就跟你這樣做”,模仿老師的樣子去做。站起來走走試試,穿這樣的鞋子走路感覺會怎樣?

2.組織幼兒說一說:這樣的鞋子穿起來舒服嗎?穿着這樣的鞋子走路有什麼感覺?會發生什麼危險?

3.教師小結。

當出現掉鞋、鞋粘扣開了和穿反鞋時,腳丫走起路來就會覺得不舒服,還有可能出現絆倒、摔倒等危險。

活動反思:

生活中可以發現孩子經常將鞋子左右穿反。鞋子穿反了,從外觀上看,很彆扭,不美觀;從身體方面考慮,幼兒會感覺不舒服,影響幼兒走路及正常的活動。要是經常不注意,會影響幼兒小腳的生長,甚至影響健康,因而,對教師來講,及時發現情況,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對幼兒參加正常活動,以及幼兒的身心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積極意義。

要讓幼兒分清鞋子的正反,必須先分析導致孩子反穿的原因,據我觀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小班孩子年齡小,觀察能力弱,觀察不夠細緻,把大致相同對稱的鞋子誤認爲是一模一樣的,所以穿鞋時不再選擇,隨手拿來,套上就算,容易出錯;二是,幼兒對應匹配能力還不夠,不知道,左腳對應左鞋,右腳對應右鞋。清晰原因後我就設計了三大環節來“對症下藥”“據因糾果”。首先用擬人化的方法幫助幼兒認識鞋的正反,讓幼兒清楚地知道一雙鞋子兩隻是不一樣的,然後用謎語來告訴幼兒,穿錯鞋像兩個好朋友在生氣,噘嘴歪頭,穿對鞋像朋友在微笑、點頭拉手。最後,以遊戲“找鞋穿鞋”發展幼兒的細緻分辨、對應、匹配的能力。

以上活動來自幼兒的生活,貼近幼兒,教育迴歸了幼兒的生活,使生活和教育相互交織,相互滲透。

小百科:鞋子有着悠久的發展史。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獸皮縫製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們保護腳不受傷的一種工具。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懂得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學習收拾玩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一個會哭、會笑的娃娃。

2.一些散放在各處的玩具。

3.根據玩具的特徵,製作玩具標記貼在玩具架上,幫助幼兒建立常規意識。

活動過程:

1.送娃娃回家。

尋找哭聲:將玩具娃娃丟棄在一角,使其發出哭聲,帶領幼兒尋找哭聲是從哪裏來的。

找到娃娃後抱一抱、親一親,引導幼兒關心娃娃。

請幼兒將娃娃送回家,使其發出笑聲,啓發幼兒想像自己找不到媽媽時會怎麼樣,使幼兒懂得玩完玩具後要送玩具回家。

2.幫玩具找家。

找一找還有什麼玩具沒有在自己家裏,請幼兒幫助它們回家。(即按玩具標記擺放)

3.遊戲“誰走錯了家”(先請幼兒閉上眼睛)。

先將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櫃,散放各處或調換位置。

?請幼兒睜開眼睛觀察什麼玩具走錯了“家”,幫助玩具回家。

4.欣賞兒歌:寶貝玩具

寶貝玩具真有趣,

天天和我做遊戲,

輕輕拿,輕輕放,

收拾整齊要牢記。

建議:

在遊戲時經常提醒、鼓勵,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評價:

1.能夠關注娃娃的哭聲同情找不到家的娃娃。

2.能認真仔細地尋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並把它們送回各自的“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大家來抱抱

活動目標:

體會與老師、同伴擁抱的.親切感。

活動準備:

1.故事《想要抱抱的小豬》。

2.曲調溫馨的錄音帶。

活動過程:

1.體會與老師抱一抱的親切感。

提問:誰願意和老師抱一抱?(如果幼兒不想抱抱,不可以勉強)

2.欣賞故事《想要抱抱的小豬》。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提問:小動物爲什麼不願意和小豬抱一抱?

3.討論:抱抱的感覺。

你喜歡跟什麼人抱抱,不喜歡跟什麼人抱抱。

抱抱需要運用身體哪些部位。

4.遊戲:大家來抱抱。

幼兒聽背景音樂,自由地與自己喜歡的同伴親親、抱抱。

建議:

幼兒念兒歌“我叫X X,我叫XX,點點頭,笑一笑,親一親,抱一抱,大家樂陶陶,樂陶陶。”唸完最後一句找個好朋友擁抱在一起。

1.離園時可跟老師或小朋友互相擁抱,說再見。

2.提供故事《想要抱抱的小豬》。

評價:

樂意和老師、同伴擁抱。

(附) 故事

想要抱抱的小豬

有一隻小豬,它長着圓圓的腦袋,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翹翹的鼻子,就在泥坑裏滾來滾去,滾得身上都是泥漿。

一天,小豬想去找朋友玩。他走着,走着,看見前面有隻小白兔,長着長長的耳朵,短短的尾巴,紅紅的眼睛,白白的毛。真好看! 小豬高興地叫:“小白兔,我和你抱一抱好嗎?”小白兔回頭一看是小豬,全身髒兮兮的,轉身就跑。小豬走着,走着,走到草地上,碰到一隻小白鵝。小白鵝,真美麗,紅紅的帽子,白白的羽毛。小豬高興地說:“小白鵝,我想和你抱一抱好嗎?”小白鵝一看是小豬,全身髒兮兮的。連忙說:“走,我帶你到河邊去洗個澡吧!”小豬用清清的水洗呀洗,洗得乾乾淨淨的。小白鵝高興地說:“小豬變乾淨了,我們一起抱一抱吧!”小白兔看見小豬變乾淨了,也來和他抱一抱。小豬和朋友們玩得可高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