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5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祖國各地的土特產品,知道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

2、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一張大的中國地圖平放在桌上。

2、幼兒操作材料“祖國各地特產”。

3、請家長給幼兒講自己老家的署名土特產(名稱和用途)

4、請幼兒與家長一同收集土特產佈置成“特產覺”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看中國地圖,啓發談話,引導幼兒介紹祖國特產的興趣。

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中國)

請你在地圖上找出中國首都--北京及自己家鄉的位置,並向別人介紹這座城市有哪些名勝古蹟。

請你在地圖上找出長江、黃河的位置。

2、認識祖國各地的特產。

(1)教師先作示範,介紹自己收集的祖國特產。哪些特產可列舉一些(如新疆的葡萄乾,景德鎮瓷磚),與掛圖對應起來。

(2)請個別幼兒向集體介紹自己收集的祖國各地特產,要求幼兒說出他的名稱、產地、特點、用途等,引導幼兒在地圖上找到相應位置。

(3)遊戲“小小旅行家”

讓幼兒在地圖上相應的地方擺放各地的特產,並介紹哪些城市有哪些特產。

3、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說出掛圖上各種題材的產地。

活動反思:

《特產》是一個開放性單元,旨在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全國各地的特產,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如何較好地體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實現教學目標,結合“生本”實驗,我進行了一些設計:

“生本”課堂是“以學定教”,那作爲教師就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並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先學”。其實,就是前置性作業的佈置。認真研讀了單元教材,思考了學生最近課前預習及資料收集情況後,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先學”提示——預習7單元,大致瞭解書中需學習的內容;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區或某幾種物產去收集相關特產或地區資料(簡潔、明確、易於介紹)。當然,根據上次《天外來客——隕石》的前置作業完成情況,我也將這項作業放在了週末,以便於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查找。

有了“先學”的鋪墊,我便用一次早讀的時間檢查了“先學”效果,並提出了一些(主要是針對收集的資料)建議,然後,我調整了本來的教學設計——由我先教,改爲學生先交流、彙報,我再補充。課堂上,學生們在小組內充分展示、交流,然後爭着上臺向全班展示。當聽到底下的同學發出了讚歎聲、驚訝聲,交流的學生及所在的小組都露出了驕傲的神情。由於資料收集範圍的廣泛、圖片的精美,吸引了學生的目光,也使得課堂顯得較熱鬧。這時,出現了讓我意想不到的場景——兩位代表“乖乖虎”組上臺交流的孩子上臺後,並未開始介紹,而是小聲交流後大聲對全班說:“同學們,我們願意與大家分享我們辛苦收集來的'資料,但你們鬧哄哄的,一點兒也不尊重我們,讓我們很失望。”我聽後瞪大眼觀察下面的學生,嘿,一下就安靜了。學生們已開始學着組織課堂的交流學習了,真好。

學生的資料收集範圍較大,結果用了兩節課才交流完成。但他們都還是意猶未盡。這時,我將《我愛故鄉的楊梅》提出,讓學生在小組內讀並體會,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再通過全班交流,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成熟季節、產地呼之欲出;也再一次使他們知道了介紹家鄉特產應注意的方面,爲下一步習作奠定了基礎。

這個單元的學習還未結束,僅從已完成的內容及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生是感興趣的,自主參與的意識是強烈的,但也發現了這樣那樣的不足——

前置性作業的佈置(主要指資料的收集),教師應給予明確的指向性,避免太廣、太多,影響教材的學習;課堂的交流學習,學生語言明確、簡潔訓練還需大大加強;傾聽習慣的培養還需鞏固;對於組內“懶蟲”的幫輔需重點關注,需在探索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儘量控制“懶蟲”更懶;教師對學生“先學”結果的檢查需更細緻,要及時給予指導、建議;課堂上,教師一定要耐心,要忍住想去幫學生說、幫學生做的慾念,給學生充分交流、展示的舞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在家裏和在幼兒園裏都要有好的行爲。

2、引導幼兒在比較中學習自我評價,培養幼兒的辨別能力。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好孩子”統計表一張。足夠數量的紅五星。

活動過程:

1.出示統計表,引出主題。

(1)這是一張“好孩子”統計表。老師吧小朋友在幼兒園裏會做的事用紅五星標出來了。看到我們小朋友自己會做這麼多時,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高興。在家裏小朋友是不是自己做這些事情,老師不清楚,請你們自己把它標出來。

(2)表格內容說明以及幼兒操作要求。

2、幼兒把自己在家的表現用紅五星表示出來。貼上紅五星的項目表示這些事在家也是自己做的,否則 就不貼。這個過程教師不干預。

3、比較並鼓勵家園表現一致的幼兒。

(1)找一找,哪些小朋友在幼兒園會做的事,在家也會做。

(2)在上述小朋友的序號旁加上紅五星。

(3)請那些家園表現不一致的幼兒(特別是在家不如在園表現的幼兒)談一談爲什麼表現不一樣,怎麼改正。

4、對家園表現一樣好的幼兒再次表揚並希望他們能堅持,對家園表現不一致的幼兒也給予表揚,因爲他們實事求是的評價了自己,同時提出希望,要求他們儘快改正,和其他小朋友做得一樣好。

活動反思:

昨天,學校臨時要聽我的研究課,而且指明瞭要聽一年級的課。因爲一年級的孩子比較小,課堂常規還有音樂水平不是很好,所以我的研究課大多是在五年級進行的,我想領導們是要考驗考驗我,看看我的真實水平,於是纔會選了一年級。

教學進度正好到了一節活動課,歌謠《做個好娃娃》。做個好娃娃是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其中四分休止符是本課的知識點。休止符是音樂中一個非常特殊的符號,它非常抽象,不是能用聲音表現出來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看到這個符號時,能有意識和有心理感知的能力。因此,我在課上用紅色和綠色的紙片兒做成信號燈,讓學生觀看大屏幕,如果看到四分休止符的時候我就舉起紅燈。一開始學生需要看着我手中的信號燈來判斷,過了一會兒,等他們熟練了,完全不用看我的指揮,而是自己看着大屏幕上出現休止符的時候會自動停止。用這種遊戲的方式來加深他們的印象,讓他們收到比較不錯的學習效果。

在學習歌謠的時候我選擇用分句教學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整個歌謠,帶領學生一字一句地進行認讀,因爲是一年級的同學,有很多的字,很多的.詞語不理解,我就一一的向他們解釋。開始我們師生用拍手跺腳等聲勢活動,共同念歌謠。等他們都熟悉了自己就能一邊拍手跺腳,一邊念歌謠。爲了使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打擊樂器也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道具,我們用碰鈴、響板、雙響筒爲歌曲進行伴奏。但是由於是一年級的小學生,自控性不是很好,因此有的學生在整個課堂當中注意力全都被桌子上的打擊樂器所吸引,而無心上課,造成了學習效果不是很好,這是我應當改進的地方。

在這節課的歌謠當中出現了很多我們非常熟悉的小動物,因此我決定在最後進行歌謠表現的時候加上一些表演的動作,讓學生們的感官動起來。爲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我沒有將事先安排好的動作直接教給他們,而是讓他們自己進行編創,讓思維活起來。多數的同學都能準確地用動作來表現小動物們各自的特點,從而將整個歌謠的的動作串聯起來,進行自主表演。

然而這節課失敗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打擊樂器,課前還是用時分發的問題上,我考慮的不是很周全。再比如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十五到二十分鐘,然而一節課有四十分鐘,因此在後二十分鐘的時間裏,很多同學的注意力完全已經不集中,有做小動作和說話的情況,教室裏的紀律非常的差,而我又缺乏有效的方法使他們安靜下來,於是後半節課就變成了我和學生比嗓門兒的表演。自己在課上也有些泄氣和無奈。

通過這節課我知道了,要想把整個的課程流暢完整的進行下去,需要良好的課堂紀律,在課堂的常規方面,我的要求還是不夠的。所以在今後一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工作中我會將課堂常規訓練好,將課程再設計的更加有趣,爭取把一年級的音樂課上得更好。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卡,初步瞭解卡的用途和我們生活的關係。

2、觀察、區別卡的異同點,提高幼兒比較決定的潛力。

【活動準備】

1、不同種類的卡(散放在兩張長桌上,可供幼兒自由參觀)、做過漢字標記的卡(如:貴賓卡、門卡等,能夠粘貼在黑板上)

2、場景的圖片展示板(醫院、卡拉ok、小區高樓、飛機場、美容院)

3、2人一隻彩筆、一張記錄表(一欄記錄卡的相同點、一欄記錄卡的不同點)

【活動過程】

一、我認識的卡——激發對卡的`興趣

1、我們先來參觀一下我們從家裏帶來的卡,和你的朋友說說你認識的卡?

2、提問:

(1)生活中的卡可真不少,哪一張是我們每一天都要用的呢?(接送卡)

(2)我們每一天都有人來接送,那還要接送卡有什麼用?

(和幼兒共同回憶門衛伯伯檢查接送卡的情景,明白接送卡對小朋友的重要性。)

(3)怎樣讓別人明白你這天用過理解卡?老師和小朋友一齊驗證機器上的綠燈是否亮了?一齊數數亮燈的人數。

(4)小結:是啊,有了接收卡,不認識的人就不能隨便進來,還能明白這天一共來了幾個人。

接送卡能夠保護我們的安全,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可別丟失哦。

二、我喜歡的卡——瞭解卡的不同作用

1、除了接送卡,生活中還有許多卡我們也經常在用。

(出示做過漢字標記的各種卡)

2、提問:

(1)哪一張你也很喜歡的,爲什麼?

(在幼兒討論後,讓大家明白有了打折卡,付的錢就比原先少。

在和孩子的互動中,要鼓勵幼兒大膽質疑、答疑。)

(2)配對遊戲:出示5個場景圖片:醫院、卡拉ok、小區高樓、飛機場、美容院,

請把這5個地方能夠用的卡找出來,放到圖片中,看看找得對嗎?

(3)幼兒操作,說說理由。

(4)小結:原先我們的身邊有那麼多的卡:銀行卡、交通卡、會員卡、就診卡、手機充值卡、遊戲卡……

這些卡會帶給我們方便、帶給我們優惠、帶給我們安全,還能節約我們的時間。

三、觀看視頻——比較卡的異同

1、提問:

(1)圖片上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卡?(銀行卡)

她到哪些地方用過這張銀行卡,(百貨、新華書店、華氏大藥房、可的超市、銀行自動取款機)

(2)小結:原先有的卡除了在一個地方用,還能夠在許多的地方使用,

使用的地點越多說明這張卡的作用就越大。

(3)錄像裏的老師是怎樣用卡的?(在刷卡機上刷一下)

所有的卡都是這樣用的嗎?

(有的是插進機器裏、有的是對着機器照一下用的、有的要輸入密碼。)

(4)小結:原先卡使用的方法不都是一樣的。

2、提問:

(1)找個朋友一齊去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這些卡還有哪些是不一樣的,又有哪些是相似的?用你能看懂的標記把你們找到的祕密記錄在表上。

(2)幼兒兩兩結伴組合,觀察比較,嘗試記錄。

(3)幼兒交流,老師將幼兒發現記錄在大統計表上。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目標:

1、在講講、議議、想想、玩玩中知道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激發幼兒願意幫助別人的情感。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積極地幫助盲人設計一些能夠便於他們生活的用具。

準備:已錄製好的片段、畫紙、蠟筆等過程:

(一)導入引起興趣

1、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的幫助?爲什麼?

2、幼兒講述,老師出示已收集好的資料和圖片。

(二)觀看錄象、交流討論

1、在錄象中你看到了誰?你怎麼知道他是盲人?(觀看錄象片段一)

2、盲人看不見一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3、請幼兒體驗看不見東西的感覺。(鼓勵幼兒把眼睛閉起來,試着往前走一走。)

4、觀看錄象片段二,在這段錄象中你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5、王爺爺和胡奶奶怎麼會看不見的?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讀盲文、日常生活中的燒菜、洗衣服都要靠不斷的練習、過馬路時沒有人提醒……)

6、觀看錄象片段三:王爺爺和胡奶奶覺得現在外出時過馬路和乘車子有很大的困難,請我們小朋友來幫王爺爺和胡奶奶想想辦法,怎麼樣使他們在過馬路和乘車子時又快又安全?(幼兒相互討論)

(三)操作延伸

1、鼓勵幼兒設計一些便於盲人的用具。

2、你覺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困難,可以怎樣來幫助他們?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在我們生活中,許多地方都離不開標誌,標誌隨處可見,爲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標誌的不同含義,並初步學會運用標誌。養成關注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習慣,探索周圍事物。

2.通過看看,說說,做做,讓幼兒瞭解標誌有不同的含意,知道生活中許多地方都離不開它,從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配合進行教育活動的多媒體課件,幼兒製作標誌的紙、筆等、供幼兒張貼的標誌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多媒體課件,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教師提問:這裏有些什麼?從哪裏看出來的?

2.教師小結:看到了這些標誌,就知道這是哪裏了。標誌是各種各樣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如:看到紅“+”,就知道是醫院,看見大滑梯等玩具就知道是幼兒園……

3.請幼兒觀看課件中的標誌,並說出你在哪見過?它告所我們什麼?(教師可爲幼兒準備一些交通標誌、安全標誌等)

4.請幼兒說出自己還見過什麼標誌?

5.請幼兒討論這些標誌應該張貼在什麼位置?

6.觀看多媒體課件,啓發性的引導幼兒進行思考,這張標誌貼在這裏合適嗎?

7.教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可看到各種各樣的標誌,每種標誌都有自己不同的含意,但不能隨便亂貼,必須貼在適合的場所,才能起到它的作用。

8.請幼兒自由選擇標誌,到適合的位置進行張貼。

效果分析: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看看、說說、做做,是幼兒瞭解了標誌的不同含意,並學會了運用標誌,知道張貼標誌應選擇適合的位置,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標誌。使幼兒在生活中養成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良好習慣。

活動延伸:

1.在平時多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各種標誌。

2.幼兒園需要標誌嗎?哪些地方需要標誌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想想,做一做。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看看、說說、做做,是幼兒瞭解了標誌的不同含意,並學會了運用標誌,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標誌,使幼兒在生活中養成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良好習慣,讓幼兒知道我們必須要遵守交通安全秩序。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積極性比較高,對各種交通標誌充滿着濃厚的興趣,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自己所看到的標誌,進行簡單的描述,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明顯的進步,在師幼配合上比較默契,相互之間比較和諧,

幼兒一貫喜歡圖畫式教學,加上我園在走廊、樓梯處等都貼上相關安全教育常識掛圖,爲了讓我班幼兒能通過自己的進一步觀察,來更好地認識安全標誌因此,我開展了安全教育《會說話的標誌》活動,在過程中,我學會了更好的在教學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能力。

教師逐個展示緊急出口標誌、攀爬標誌、禁止觸摸標誌、當心觸電標誌、當心車輛標誌,引導幼兒理解;通過言語交談“這些標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見到,在我們教室裏也需要一些標誌,請小朋友們自己來設計一個,並展示給大家”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活動;結束活動時,教師總結出標誌是各種各樣的,看到這些標誌,我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也請家長引導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標誌,並且引導幼兒去觀察、學習新的標誌,以便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觀察意識,鍛鍊他們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