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5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重陽節是所有老人的節日,瞭解爺爺奶奶的辛苦,感受老人對他們的愛。

2、激發幼兒尊敬和關心爺爺奶奶的情感,願意爲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排練情景表演

(1)爺爺接送小朋友入園,離園。

(2)奶奶在摘菜,準備晚飯。

(3)爺爺生病了,躺在牀上休息。

活動準備

皺紙、筆、信封等材料。

與一名幼兒的爺爺奶奶聯繫,並邀請其父母,請他們談談自己的經歷。

準備幾張與爺爺奶奶的.合影照片。

活動過程

1、知道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

九月九日是一個傳統節日,稱重陽節。在這一天,老人們會聚集在一起,談談他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們將感到非常快樂。因此,重陽節亦稱老人節,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節日。

2、請一幼兒家長談談自己的經歷,讓幼兒感受祖輩的辛苦。

(1)請爺爺奶奶談自己年輕時辛勤工作、養育子女的艱辛。請父母談上一輩對自己的關心、照料。

討論:爺爺奶奶辛苦嗎?爲什麼?

小結:爺爺奶奶真辛苦。

(2)請爺爺奶奶談談對小朋友的愛,平時是怎樣關心小朋友的。請幼兒藉助照片邊看邊說說自己的爺爺奶奶。

討論:你喜歡你的爺爺奶奶嗎?他們是怎樣關心你的?

小結:爺爺奶奶真愛小朋友。

3觀看情景表演,激發幼兒願意爲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

討論;這時你可以做什麼?

小結;我們也要關心爺爺奶奶,聽他們的話,讓他們開心。

4、每位幼兒自制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分享帶來的高興情感體驗。

2、通過理解故事、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瞭解生活中的高興是可以自己創造的。

3、在活動中,注意與同伴的距離,避免碰撞。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5、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談論:在生活中,自己最高興的事情。

◎教師:大家在平時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嗎?

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說說自己生活中的高興的事情。

2、幼兒感知、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教師講述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邊看書邊講述故事。教師:小刺蝟買了什麼東西?他爲什麼要把冰淇淋給小兔子呢?小兔子又是怎麼做的呢?小兔子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對故事的理解,並在教師的提醒儘量用故事中的語言表達。

◎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分享的快樂。

教師:小兔子和小刺蝟他們有幾個什麼樣的高興呢?

啓發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進行回答,並講述自己的理解,知道把自己高興的事情與別人一起分享可以給更多的人帶來高興。

◎感知生活中分享帶來的高興。

教師:平時在家裏,你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呢?

啓發幼兒說說自己把東西給別人的事,出可以說說別人與自己分享的事情。幫助幼兒整理自己的語言:“因爲我把XXX與別人一起分享,所以我們很高興。”

3、體驗音樂中的分享,所以我們很高興。

◎教師:我們也來玩一個高興的遊戲吧——“碰一碰”好嗎?

幼兒在遊戲中與教師、同伴共同感受高興的情感,感受相互之間的觸摸帶來的快樂。提醒幼兒注意相互之間避免碰撞。

活動反思:

《有那麼多的高興》是一個語言領域的活動,活動的內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現,而本次活動的目標主要是讓幼兒瞭解故事內容,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小狐狸和小兔子的高興,並在故事中懂得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感受別人高興我的高興的一個情感。

因此從一開始,我運用談話法,引導幼兒回憶,鼓勵幼兒想說,敢說,積極地說,回憶生活中有關於分享的事情!這個環節爲整個活動開了個好頭,孩子們的興趣都被引了出來!

接下來就是掛圖的欣賞了,教師邊講故事邊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然後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並幫助幼兒梳理故事中角色的“那麼多高興。”讓幼兒將剛纔聽到的看到的零碎片段串聯起來,並進行小結:我們和好朋友分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別人高興我們也高興,高興越來越多,快樂也越來越多!小結過後,我以此爲基礎進行了孩子們的生活遷移:我們可以分享更多的東西,比如:分享圖書、分享快樂心情等等。

最後在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越多幼兒用書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瞭解幾種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

2、嘗試簡單的分類,萌發幼兒喜歡小動物的情感。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小狗過生日"課件、常見小動物胸飾、動物喜歡吃的食物(自制)

活動流程:

導入討論--情景遊戲--整理歸類

(一)導入討論

1.播放課件"小狗過生日"師:今天小狗可高興了,因爲今天是它的生日,它要請小動物們和它一起過生日。篤篤篤,有人在敲小狗家的門,我們看看有哪些小動物來了?

師:小兔、小雞、老虎給小狗帶來了生日禮物,還對小狗說了一句話,你們知道它們對小狗說什麼?(祝你生日快樂)

2.猜食物活動。

師:小狗聽了很開心,它請小動物們進來,還拿出準備好的食物招待它們。你們猜猜小狗給小兔、小雞、老虎準備了什麼好吃的?(幼兒自由回答)

3.繼續播放課件師:那我們來看看,我們猜的和小狗準備的食物是不是一樣?猜對了沒有?小兔、小雞、老虎它們吃着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可開心了。

(二)情景遊戲:教師和幼兒扮演小動物去給小狗慶祝生日。

1.出示小動物胸飾: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去小狗家過生日?這裏有許多動物的圖片,我們也來扮演動物去給小狗慶祝生日,好嗎?我喜歡小鳥,我就戴上小鳥圖片當小鳥。你們喜歡什麼動物,就戴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圖片,就扮演什麼動物。

2.小動物們準備好了出發。看,小狗家到了,我們要有禮貌地敲門,見到小狗我們對它怎麼說?(引導幼兒有禮貌地對小狗說"生日快樂"。)這是我們送給你的禮物。(引導幼兒有禮貌地對話)

3.小狗也給小動物們準備好喜歡吃的食物,我們看看都有哪些食物?(引導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4.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什麼小動物?喜歡吃什麼?(師:我是小鳥,我喜歡吃小蟲子,小動物們看看你是什麼小動物,你喜歡吃什麼?)引導幼兒相互說說。

5.小動物們去找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並引導小動物們說"我是**我喜歡吃**"。

(三)整理歸類

1.師:小鳥吃得好飽啊!要休息一下了,小動物們,你們吃飽了嗎?那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2.師:小狗給你們準備的東西好吃嗎?誰來告訴我,你剛纔吃了什麼東西?誰和它吃一樣的食物?吃同樣食物的小動物請你們坐在一起。

3.小鳥喜歡吃蟲子,還有哪些動物喜歡吃蟲子,請站起來。請喜歡吃蟲子的動物都坐在一起吧。

4.剛纔,有小動物喜歡吃小草的`,也有喜歡吃蟲子的,那有沒有喜歡吃肉的?喜歡吃肉的動物請上來,我給你們拍一張照片。(把喜歡吃草的、吃肉的、吃蟲子的小動物分開坐,並看看說說這些動物的名稱)

5.師:我們來看一看,還有哪些小動物?現在剩下的動物不是吃小草、不是吃小蟲,也不是吃肉的,那它們喜歡吃什麼食物?(啓發幼兒想想熊貓、貓頭鷹、蚯蚓這些動物喜歡吃什麼)(播放課間,引導幼兒瞭解特殊動物的食物)

6.師:小動物們,今天在小狗家過生日開不開心?我們再帶小狗去外面做遊戲,好嗎?(幼兒出教室,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遊戲貫穿活動的始終,孩子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的被激發出來。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創沒了有趣的遊戲情境,從捉迷藏到給小動物送食物再到給小動物餵食,整個遊戲情境非常流暢、有趣。孩子在遊戲化的活動中,自然而然的學習了4以內手口一致的點數並正確地說出總數。此外,活動中游戲的使用,動物角色的選擇,都有效的激發了孩子更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使活動一步步推向**。我認爲在教學活動中,達到了教學活動的目標。

當然,在活動中的也存在着不足之處:

1.語言不夠簡潔,聲音有些大聲了顯得不夠親切。

2.表揚不夠具體。如:幼兒貼對圓點數或食物後應問幼兒,他貼對了沒有?而不應該總說太好了。

3.由於緊張,語速稍快了點。對幼兒的照顧也不是那麼周全。

4.活動的設計如果能在後面加一個吃的環節,效果會更加好。

回顧準備這一次公開課的經歷,我感覺收穫很大。對幼兒教學有了一些更深的體會,對課堂的駕馭有了更多的體驗,對一些看似傳統的教法也有了新的認識。

小百科: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爲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常見的家鄉土特產,嘗試給特產分類。

2、知道家鄉物產很豐富,產生做山東人的自豪感。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瞭解家鄉的特產。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參觀市場和超市,增強感性記憶。

2、家長協助收集山東各種特產的實物及圖片。

3、中國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1、分享幼兒收集的特產食物,瞭解各種特產的名稱。

(1)幼兒拿着自己的記錄的調查表,相互交流自己的參觀收穫。

(2)請幼兒將收集的特產擺放在活動室內,仔細觀察特產的外形特徵,說說特產的名字,自己在哪裏收集到的?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2、嘗試對特產進行分類記錄。

請幼兒有序地將特產分類擺放,並相互討論特產分類依據,如:水果、蔬菜、糧食等。

3、說說自己喜歡哪種特產,爲什麼?請幼兒品嚐,欣賞土特產,初步感受特產的不同,知道特產是某種物品在某個特定區生長或製作的。

4、欣賞兒歌《誇家鄉》,進一步瞭解各地特產。

5、結合本地地方特產,可引導幼兒改編詩歌內容。

6、活動延伸

請幼兒觀察中國地圖,尋找家鄉山東省的地理位置,並請幼兒相互交流。

活動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開放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尋找和介紹家鄉的特產、讚美家鄉的特產、推銷家鄉的特產等活動,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有關的特產知識,充分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鄉的美麗與富饒。

在課前佈置作業時,強調了收集資料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處理材料的能力,以提高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和效率。對家鄉的'滿腔熱愛之情通過走近家鄉特產後,抒發自己的感受來體現,真正使學生感受到:“家鄉的山最青,家鄉的水最甜,家鄉的人最親”。激起熱愛家鄉的豪情,把愛家鄉落實到行(]動上。

總之,本節課我努力挖掘學生資源,家鄉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通過多種渠道蒐集家鄉特產的知識,整合教材。讓學生在角色演繹中、親身體驗中,學以致用。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激發學生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思想情感。爲生活在這樣的地方,而驕傲、自豪之情。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我們種植園的小麥在孩子們的照料下成熟啦!孩子們雖然身處農村,但參加農事勞動機會卻非常少。爲了讓他們感受、體會一下勞動過程,品嚐到豐收的喜悅,我們爲本次活動作了的準備。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麥是糧食作物,小麥可以加工成麪粉。

2、認識用於收割小麥的勞動工具:鐮刀、連桿、篩子等。

3、體驗勞動的快樂,教育幼兒要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鐮刀、剪刀、竹籃、連桿、小筐等。

活動過程

1、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學說:金燦燦的麥穗。

2、認識勞動工具:鐮刀

3、觀察老師和保育員收割小麥過程,並作模仿動作。

4、打麥穗

認識勞動工具――連桿

組織幼兒觀察炊事員爺爺打連桿,幼兒學習用連桿打麥穗。

討論:還可以用什麼辦法將麥子從麥秸裏分離出來。(風揚、用電風扇吹、用篩子篩等。)

5、麥子的用途

(1)收藏部分麥穗、麥秸用於製作。

(2)將收穫的小麥送到糧店換成麪粉。(家園合作: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觀察小麥加工成麪粉的過程)

(3)將麪粉部分投入“巧麪館”用於遊戲、製作面製品。

(4)大部分麪粉送到廚房,請炊事員做成面製品:麪條、餃子等食用、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