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7篇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會吃“土”的瓶子娃娃

設計思路

動物需要空氣.植物需要空氣,但人們更離不開空氣,空氣到處存在,但孩子們感知不到,爲此,我特設計本節活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知空氣的存在,從而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

2.幼兒通過親自實驗,感知空氣佔有空間的現象。

活動準備

眼藥瓶若干、彩色的沙土。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

2.想一想“瓶子娃娃”能吃“土”嗎?

3.試一試

①幼兒手拿一個“眼藥瓶娃娃”用力捏瓶子,會看到什麼現象?

②將手鬆開,你又會發現什麼?

4.做一做:會吃土的“瓶子娃娃”

①瓶向下,對着彩沙用力捏瓶子,手鬆開,沙子自動跑到瓶子口,再一捏.沙子就出來了。

②當瓶子口中進沙子時,手鬆開,瓶口再向上。

③這樣反覆幾次,慢慢地瓶子中就裝滿了彩色的沙子。

④當塑料瓶恢復原狀時,瓶內空氣稀薄、壓力小,所以沙子被吸起來了。

5.說一說

①手不捏“瓶子娃娃”,瓶子充滿了空氣,幼兒感知不到。

②手捏緊瓶子娃娃,把瓶子中的空氣趕走了。

③這樣一捏一鬆反覆多次,“瓶子娃娃”就吃飽了。

活動延伸

當“瓶子娃娃”吃飽彩色沙土以後,孩子們可以進行彩色畫粘貼或噴畫,揭開一點,噴一點,注意不要全部揭開。

本節活動知識點:空氣佔有空間。

總結:空氣到處存在,但空間一詞比較抽象,教師用空氣和彩沙的對話實驗的原理體現出來。如:手不捏瓶子,空氣就充滿了瓶子,當彩色沙子進入瓶子中,彩色的沙子就把空氣擠走了,這樣就把“空間”這個詞形象化地解釋出來,幼兒也便於理解。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色彩謠

一、活動目標:

1、在玩色中感受顏色的變化現象,學編詩歌――色彩謠。

2、培養觀察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體驗自由探索的樂趣。

3、學習詞:綠、橙、紫。

二、活動準備:

1、幻燈機一部,畫有紅、黃、藍三色花的明膠片一套,裝有紅、黃、藍三色的滴瓶小試管三根。

2、每張桌上放兩份裝有紅、黃、藍三色水的滴瓶,每個幼兒三個小玻璃瓶、三根棉籤、兩張紙。

三、活動過程:

(一)、認一認

1、出示有三色花的明膠片,讓幼兒觀察並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提問:你看到了哪幾種顏色?(學習詞:紅、黃、藍)

2、以變魔術的形式疊合或分開兩種顏色的明膠片,讓幼兒感知顏色的變化,激發幼兒對顏色的好奇。

(二)、試一試

1、讓幼兒人人都來做“魔術師”,利用桌上的材料,把兩種或三種顏色自由混合,觀察顏色的'變化。

2、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如將紅、黃兩種顏色水分別滴人空瓶,輕輕搖動,就會變成橙色;將藍、黃兩種顏色水分別滴人空瓶,輕輕搖動,就會變成綠色;將紅、藍兩種顏色水分別滴人空瓶,輕輕搖動,就會變成紫色;將紅、黃、藍三種顏色水分別滴人空瓶,輕輕搖動,就會變成黑色。

(三)、畫一畫

1、你變出了哪些顏色?這些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學習詞:橙、綠、紫、黑)

2、你能用變出來的顏色畫什麼呢?(讓幼兒用棉籤分別蘸變出的橙色、綠色、紫色和黑色自由畫面)。

(四)、編一編

1、討論:’剛纔,你們在玩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現象?你們變出了哪些顏色?這些顏色是怎樣變來的?你們用變出來的顏色畫了什麼?

2、請你把變顏色和畫畫的過程編成一首兒歌。紅、黃兩種顏色水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

你們用變出的橙色畫了什麼?

(啓發幼兒編出詩句“紅黃兩個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橙子。”)黃、藍兩種顏色水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你們用變出的綠色畫了什麼?(啓發幼兒編出詩句“黃藍兩個手拉手,變出綠色畫竹子。”)

紅、藍兩種顏色水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你們用變出的紫色畫了什麼?

(啓發幼兒編出詩句“紅藍兩個手拉手,變出紫色畫茄子。”)紅、黃、藍三種顏色水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你們用變出的黑色畫了什麼?(啓發幼兒編出詩句“紅黃藍色手拉手,變出黑色畫珠子。”)

(五)、念一念

1、請幼兒朗誦自編的兒歌。

2、鼓勵幼兒爲自編的兒歌取名字。

3、教幼兒學念兒歌,可以集體、分組或請個別幼兒學習朗誦。

四、活動延伸:

將活動材料放在科學角里,讓幼兒探索用其他顏色的顏料變出更多的顏色。

附:色彩謠(幼兒自編的兒歌)

紅黃兩個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橙子。

黃藍兩個手拉手,變出綠色畫竹子。

紅藍兩個手拉手,變出紫色畫茄子。

紅黃藍色手拉手,變出黑色畫珠子。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奇妙的連接大師:螺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連接大師:螺絲

活動一:擰一擰

活動目標

1.認識螺絲,知道螺絲由螺桿和螺帽組成;

2.瞭解螺絲螺旋上升的特性;

3.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及觀察分析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不同口徑的飲料瓶、燈泡、螺口;

2.不同自徑的螺絲;

3.鋼筆、圓珠筆。

活動過程

1.投放材料,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可做適當的指導)

2.提出問題,“這些東西好玩兒嗎?”

3.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發現:“這些材料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能擰在一塊兒。都能扣緊……)

4.爲什麼能擰到一塊兒?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蓋上也有一道道的;燈泡上有圈一圈的紋,轉着轉着就上去了;這個圈套在螺絲上,一擰就擰上去了;教師向幼兒講解螺絲的構造一由螺桿和螺帽組成。

5.幼兒討論,總結答案。生活中有許多的物品都是利用螺絲的原理設計的,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盤山公路一樣,是旋轉上升的。

活動二:奇妙的螺絲

活動目標

1.知道螺桿和螺帽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連接、固定物體;

2.瞭解螺絲原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活動準備

1.不同直徑的螺絲;

2.繩子,方便膠,透明膠,細鐵絲等;

3.需用螺絲連接的玩具。

活動過程

1.“你能把玩具連接在一起嗎?”鼓勵幼兒嘗試使用各種材料。

2.幼兒相互交換玩具材料。體驗各種連接效果。

3.探究比較哪一種材料使用起來最方便,結實?

幼兒分組操作,比賽驗證。(用螺絲連接材料,是最方便、結實的。)

4.教師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絲若干。幼兒操作發現:(帽太大了,擰不緊;帽小了,擰不上去。有的卻能擰上去。)

5.引導幼兒分析比較,爲什麼有的螺絲能擰上去?

6.幼兒討論,得出結論,螺絲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很方便的連接,固定物體。

7.幼兒相互合作用螺絲連接材料,製作玩具。

8.教師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油和水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油和水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敢於質疑、樂於猜想、勇於創新的意識。

2.使幼兒感知油水分離現象及糧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現象。

3.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並培養幼兒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涼白開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糧食(玉米、大米、芝麻、花生、黃豆)分裝在盤子裏,筷子、畫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慾望

1.猜一猜:杯子裏裝的是什麼?

導語:“你們面前都有兩個杯子,請你猜一猜杯子裏是什麼?”

2.試一試:想辦法辨別杯子裏是什麼?

導語:“我不知道它們是什麼,但我知道它們是無毒的,用什麼辦法才能知道它們是什麼呢?你來試一試。”

3.說一說:杯子裏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二)實驗、觀察油水分離現象

1.猜一猜:油和水倒進一個杯子中,會發生什麼事情?

導語:“請你們猜一猜,假如把油和水倒人一個杯子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2.幼兒實驗、觀察。

(1)把“水和油倒人一個杯中觀察”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2)用筷子攪一攪,再次觀察“你又發現了什麼?”

(三)實驗並記錄各種糧食放在水、油中的沉浮現象

1.做一做:把各種糧食放在水、油中,並記錄觀察結果。導語:“今天,來了許多糧食朋友,你們看看都有誰?”“它們想在油、水中游泳,請你把它們一個一個放進杯中,每一種都要試一試,看看有什麼奇妙的事情發生,然後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觀察(當糧食是單個時,芝麻會浮在油麪上,花生、大米停在油、水中間,黃豆、玉米會沉入水底。當糧食相互粘連到一定程度時,會一起沉入水底。)

提示:教師引導幼兒把觀察到的現象用自己設計的記錄方式記錄下來。

3.交流實驗結果。

(1)同伴間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

(3)活動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看視頻,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圖片小兔、兔媽媽。

2.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情境表演,提出問題,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爲什麼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爲什麼會下雨嗎?”

二、看PPT(看蒸發現象視頻)

1.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進行實驗”)

1.請你摸一下,鏡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裏,問:杯子裏冒出來的是什麼?(水蒸氣)

3.把鏡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麼?爲什麼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爲什麼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大火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裏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麼多的水蒸氣都到哪裏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爲什麼會下雨”的小祕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延伸活動( 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

1.請幼兒試着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着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和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爲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⒈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⒉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PPT;錄音;小記錄表6張;小昆蟲4只爲一組共6組;保護色前期準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怎麼玩?(一個人抓,其餘人躲)

2. 有一些昆蟲想和你們玩一玩捉迷藏的遊戲。你們認識他們嗎?

3. 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認識昆蟲。(蝴蝶、瓢蟲、蚱蜢、知了、花螳螂、枯葉蝶、木枝節)

二、基礎部分

(一)昆蟲捉迷藏

⒈你們現在都認識了這些昆蟲,那讓我們來找一找吧!

⒉找昆蟲

⑴(出示圖二)誰躲在了這裏?花螳螂爲什麼躲在這裏?(看看它的顏色,花的顏色:花螳螂的顏色和花的顏色一樣,這樣子不容易被發現)哦!花螳螂是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什麼事保護色呢?(這種躲在與自己顏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護的方法就叫做保護色)

⑵還有許多昆蟲也藏了起來,你看看這幅圖上藏了哪一隻昆蟲?(出示木枝節)

木枝節爲什麼要躲在樹枝上呢?(看看它的顏色、形狀,所以藏在樹枝裏不容易被人發現)

:原來木枝節也跟花螳螂一樣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⑶你們的眼睛可真厲害,那還有一隻昆蟲也藏了起來,你們找到它了嗎?(出示枯葉蝶)

枯葉蝶爲什麼要躲在樹上呢?(看看它的顏色、形狀:像枯葉,躲在樹上就不容易發現)

:原來,枯葉蝶也藏在了與自己顏色、形狀相近的`地方,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⒊今天,我們瞭解了一個新的本領,叫做“保護色”。誰來告訴大傢什麼叫做保護色?(利用與自己顏色、形狀先近的地方躲避敵人叫做保護色)

⒋其實,會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昆蟲可不僅僅只有花螳螂、枯葉蝶和木枝節,還有一些昆蟲也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呢!你看!它是誰呀?(紡織娘、尺蠖)它是怎麼保護自己的呢?(躲在與自己顏色相近的地方)

(二)幫助昆蟲藏一藏

⒈還有一些昆蟲不知道自己該藏在什麼地方,我們一起幫它們藏一藏好嗎?

介紹操作方法:我在後面桌子上分別放了一張記錄表和一些小昆蟲,待會每張桌子坐四個小朋友,然後這四個小朋友根據“保護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幫這些小昆蟲找一找最合適它們的隱藏地方。操作前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記錄表:這一欄表示什麼?(隱藏的地方)那麼另外一欄就請你貼上隱藏在這的昆蟲。昆蟲後面我貼了雙面膠,待會把雙面膠撥下來後請你放在盒子裏就行了。行動!

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⒊:誰來介紹一下?這是誰?爲什麼躲在這裏?能不能躲在其他地方?爲什麼?(顏色相近的地方都可以用來躲藏)

:原來,你們都是利用保護色的方法幫小昆蟲們找到它們的藏身之處的。

三、本領遷移

⒈(過度)其實,除了一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呢!我們一一看他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好嗎?

⒉(播放動物圖片)

⑴獅子:這是誰,它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⑵貓頭鷹:你看誰藏在這裏了?它又是怎麼保護自己的呢?

⑶雷鳥:這又是誰?它爲什麼要躲在雪地裏?(雪地的顏色和自己的顏色相近)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哦!我們的雷鳥可厲害了,它還能根據季節的變化改變自己身上的顏色呢!冬天的時候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可是到了夏天它的羽毛又變成了與周圍顏色一樣的顏色呢!

⒊那我們人又是怎樣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呢?(出示圖片)(看看衣服、臉上的顏色和周圍的顏色怎麼樣?)哦!他們爲什麼要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四、活動延伸

⒈其實,我們玩捉迷藏的時候也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誰願意說說你想躲在哪裏,爲什麼?

⒉我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那麼有空的時候就來用保護色的方法玩一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交流有關西瓜的經驗和疑惑,對西瓜產生科學探索的慾望。

2.通過實地觀察和詢問,瞭解西瓜的一些生長習性,豐富感性經驗。

3.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手一張(分爲疑問、答案、新發現三部分)、筆、和常樂西瓜種植地進行參觀前的聯繫。

活動過程

1.互相交流,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

師:西瓜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瓜果,那麼,關於西瓜,你們知道一些什麼祕密呢?

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

西瓜裏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

西瓜有黃西瓜、紅西瓜,還有無籽西瓜。

西瓜是長在地上,不是長在樹上的。

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劑,不好吃。……

2.鼓勵提問,瞭解幼兒想知道的。

師:你們說得真好!那麼,有關西瓜,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幼:西瓜有沒有根?

西瓜爲什麼長在泥土裏,不是樹上?

爲什麼西瓜裏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

爲什麼西瓜會有那麼多的汁?

西瓜的葉子是什麼樣的?

西瓜是怎麼長出來的?……

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用簡單的圖象、符號把自己的問題記錄在“疑問”一欄中。

3.參觀西瓜地,觀察詢問,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教師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安排專人進行集體介紹,然後請幼兒自由觀察農民伯伯(阿姨)的勞動,邊觀察邊提問。

邊觀察發現,邊完成記錄表的`另外兩欄:答案和新發現。

專門的介紹員對他們的種植地(暖棚種植、西瓜的營養價值、西瓜的經濟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紹,幼兒邊聽邊做適當的記錄。然後請幼兒提問,介紹員做一定的解答。

接下來我們來到大棚裏面,自由觀察,這是幼兒最投入、最喜歡的,在這裏,他們有了太多的意外發現和驚喜。

他們看到一個奶奶在剪枝,就連忙問:“綠綠的枝條長得這麼好,爲什麼要剪掉呀?”奶奶告訴我們:“枝條太多了,會吸收掉很多的營養,所以要剪掉一些,這叫整枝。”這時,奶奶順手把一個比拳頭小一點的西瓜也摘了下來,正好被樂樂發現,奇怪地問:“西瓜怎麼摘下來了呀,它還要長呢。”另外的孩子也湊過來說:“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說:“一棵西瓜上可以結出許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能長得又大又甜。”

一位大媽手裏拿着花,正在那裏擺弄着,潔潔大叫起來:“哎呀,怎麼把花采下來了呀?”大媽一邊說一邊讓孩子們圍攏仔細看她:“這是人工授粉。”我假裝驚奇地說:“原來花也分爸爸和媽媽,讓他們相親相愛手拉手,纔會結出西瓜寶寶來。”

當他們發現西瓜一個個吊掛在那裏,又爭論起來:“西瓜不是長在地上嗎,怎麼長到樹上了呢?”我引導孩子仔細看,到底是不是樹,他們發現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紹說:“這樣的西瓜長起來會很好看,而且不會被地上的蟲子傷害。”

在另外一個暖棚裏,幾個農民正在採摘、裝箱,我們趕緊跑過去,請他們介紹辨別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爺爺倒是很熱心,很仔細地介紹了辨別的方法,最後,我想,反正接下來還要用西瓜開展活動的,還不如在這裏買一些西瓜回家,於是,孩子們在這些農民的帶領下,都去親自彈瓜聽聲,採摘了一個西瓜,高興、圓滿地結束了這次參觀活動。

4.互動交流,分享各自探索發現的結果。

利用記錄表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回放參觀時拍攝的照片,和幼兒一起回憶經歷,幫助幼兒梳理獲得的經驗。

教學反思:

讓幼兒說說關於西瓜的祕密和問題,幼兒就能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因爲經驗和問題是孩子對科學的興趣點,是科學情感體驗的開始,是對科學本身探索的開始。

把幼兒帶到現實生活中去參觀、觀察、詢問,有利於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豐富他們多方面的知識,提高觀察的興趣,帶着問題、帶着記錄紙去參觀,使活動更具有目的性,這是一種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將更有利於開發孩子的潛能。

一次外出參觀活動,解決了幼兒心中的許多疑問。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思考,在觀察中學習,在探索中尋求答案。可見,教師作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教育資源,開發幼兒的潛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究紙片下落時的不同狀態和速度,樂意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2.感知紙的形狀、厚度改變會使下落速度發生變化,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樣長度、不同顏色、不同厚薄的紙片人手各一張,記錄紙和筆一份。

活動過程

(一)紙片落下來

1.幼兒猜測紙片落下的樣子(可以用動作表示,教師圖示記錄)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紙片,請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裏的這個紙片,如果我現在放手,它會怎麼樣?你們猜它是怎麼落下來的呢?

2.幼兒實踐。

3.提問:你的紙片是怎樣落下來的?幼兒畫圖示。

4.教師小結:紙片落下來的`時候是搖搖擺擺的、轉着圈圈的。

(二)快紙片慢紙片

1.兩張厚度不同的紙比快慢

我這裏還有一張綠紙片,兩張紙片來比一比誰會落得快?你去試一試。

2.幼兒比較兩張紙片下落的快慢,並交流發現。

3.教師小結:紙片的厚度不一樣,下落的速度會不一樣。

(三)變形後的快慢比較

1.想辦法讓紅紙片變快

(1)紅紙片說:剛纔綠紙片都比我快,我想比它落得快。”誰來幫紅紙片想個辦法?

(2)鼓勵幼兒和同伴一起探索使紙片變快的方法,比一比誰最快。

2.瞭解變身的方法

問:你的紅紙片變快了嗎?你是怎樣變的?

3.變形後的快慢比較。

(四) 小結延伸。

原來,把紙折一折、揉一揉,變小了,變緊了,變厚了,都會讓它的下落速度發生變化。你們肯定還有很多不一樣的方法,我們放在科學區域裏,下次可以再去試一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簡單的磁場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2.瞭解指南針的作用,學會製作簡易的指南針。

活動準備

1.電視機、實物投影器、彩色圖片、錄音機、故事磁帶、小舞臺一個、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個幼兒兩塊條形磁鐵(其中一塊繫有毛線繩)和兩塊環形磁鐵、指南針若干、大頭針若干、繫有細線繩的縫衣針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1.以大頭針移動,向後引出磁鐵,激發孩子玩磁鐵的慾望。

2.幼兒自由玩磁鐵。

教師鼓勵孩子用多種方法玩:手拿一塊環形磁鐵推着另一塊環形磁鐵跑,一手提起帶繩的條形磁鐵和另一手拿的`條形磁鐵相接近着玩,桌子上放一塊環形磁鐵和桌下緊隔桌板的磁 鐵相吸着玩。

3.請不同玩法的幼兒爲大家演示,並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教師總結:

每塊磁鐵都有兩個極:一個北極(N),一個南極(S)。北極常常塗紅色,南極塗藍色。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5.玩指南針。

在玩中讓孩子發現指南針的指針具有磁性,會和磁鐵相互作用;並讓幼兒自己說出指南針的本領。

6、利用實物投影器看圖片、聽故事錄音《小紅帽找外婆》,瞭解指南針的作用。

7、教師指導幼兒製作指南針。

材料:一塊標有南、北兩極的磁鐵、一根縫衣針、一根細線。

製作指南針,首先要把縫衣針磁化。磁化過程是:將縫衣針的針尖在磁鐵的北極(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後用一根細線系在縫衣針中間,使它保持水平,針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縫衣針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着自己,也不要扎着別人了。

8.幼兒手持自己製作的指南針出教室,請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賞自己製作的指南針。

9.活動結束。

附故事:小紅帽找外婆

小紅帽的外婆住在很遠很遠的南山。一天,媽媽讓小紅帽帶着禮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經過一片沙漠。小紅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認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隻駱駝走過來說:“你面朝太陽升起的方向,左邊是北方,右邊是南方。”小紅帽按照駱駝說的方法,順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紅帽走進樹林,又認不清方向了。一隻長頸鹿告訴她:“樹樁上有一圈圈的年輪,寬的年輪朝向南方。”小紅帽按照長頸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樹林。

小紅帽來到山腳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這時,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給小紅帽一枚指南針,並告訴她:“你按照指南針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紅帽有了指南針,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針的指引下,小紅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綱要》在科學領域中要求我們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萌發對科學的興趣。爲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發現周圍有趣的事情,並積極尋求答案。

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特擬以下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鞏固已認識的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初步感知半圓形和圓形的轉換關係。

3、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鋪路。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PPT,音樂,圖形卡片,爲鋪完路的小房子。

經驗準備:對各種常見圖形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由小鴨子的新房子,鞏固已學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二、鋪路

1、情景展現:小鴨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師:請小朋友們幫助它把路鋪好。

2、鋪小路

(1)先引導幼兒觀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狀。

師:土坑有哪些形狀?請你把與土坑形狀相同的石頭填進去,然後檢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導幼兒操作,用圖形一一對應地填好。

(3)還有坑沒填好,但是沒有與它形狀相同的圖形怎麼辦?

引導幼兒觀察旁邊的半圓形石頭:鼓勵幼兒嘗試拼一拼,教師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讓幼兒觀察比較。

歸納並小結: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可以拼成一個圓形。

(4)喊小鴨子回家引出鋪路任務。

交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鋪路幼兒人手一張要鋪路的圖,強調在鋪路的時候應邊對邊、角對角鋪平。

幼兒完成後點評、展示。

活動結束:

將我們鋪好的小路圖送到教室的科學活動區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賞吧!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找找有哪些東西的形狀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