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編7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編7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認識並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情感以及原因

2、學會恰當表達自己的情緒,並找到轉移壞情緒的方法

3、願意分享身邊的人對改善自己情緒的幫助,感受與人交往的意義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讀過小豬和小象系列繪本

物質準備:心情表情貼紙若干、繪本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小朋友們,大家還記得小象和小豬這一對好朋友嗎?就在前幾天,小豬畫了它每天的心情預告表,他記錄了每天發生的事情,但是不小心把對應的心情貼紙給打亂了,大家一起來幫幫他吧!

教師出示表情貼紙以及發生的事件圖片,讓幼兒進行對應的連線,引導幼兒描述並思考原因。

小結:通過小豬每天心情預報的回放我們可以看到,週一時候的小豬是悶悶不樂的,因爲這是一週上課的第一天,於是小豬給悶悶不樂的自己畫了一個不開心的表情,並在旁邊用灰色的陰天來表示;週二的小豬心情晴多雲轉晴,因爲喜歡的安安老師獎勵了他一支漂亮的筆;週三小豬上學的時候發現弄丟了老師給他的.那支筆,他大哭起來,於是週三就是黑沉沉的暴雨風氣;週四小豬迎來自己最有興趣的戶外運動課,顯得十分高興,但是他在運動過程中不小心摔了一跤,他的心情從晴天變成了大雨天氣,週五的時候小豬又快樂起來了,因爲明天就是週末,他和小象約好了要一起出去遊玩,我們可以看到小豬的心情預報表情旁邊出現了一條美麗的彩虹。

(二)繪製心情預報表讓小朋友製作動手製作自己的一週心情預報,並與同伴分享交流。

師:小朋友們都能夠認識掌握自己每天的心情,並都能把他們描繪出來,這可真棒。大家都有自己的每天的心情預報表了,無論是晴天,還是多雲天,暴雨天,或者是晴轉多雲,都是很正常的情緒。但是如果一週裏面的心情是壞天氣多過好天氣的話,小朋友們可得注意了,因爲壞天氣如果一直不消失,可是看不到彩虹的哦。

(三)一起去玩吧教師講述繪本,感受故事情境師:小象和小豬約好星期六出去玩,他們正準備玩耍的時候,一滴雨珠"啪嗒"落在小豬頭上。看到小豬高昂的興致突然轉向焦躁和絕望,小象展開一隻耳朵爲她遮雨。不過很快,雨中出現兩條快樂的小蚯蚓,於是小豬和小象也要在下雨天尋找快樂。

教師提問:爲什麼小豬不開心,爲什麼後面他又重新開心起來。

幫助幼兒瞭解朋友的重要性,並分享周圍的人爲自己的心情都提供了怎樣的幫助。

小結:我們要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設法擺脫壞心情,重新使自己快樂起來。小豬有了小象在旁邊一直鼓勵幫助他,因爲身邊有許許多多愛自己的人,所以我們的生活可以看到美麗的彩虹。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堅持每天繪製自己的心情預報圖並與爸爸媽媽進行交流分享,思考並找到讓每天的壞心情變好的方法,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

活動反思

我想從活動設計上和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自我分析一下。

1、本次活動將天氣和心情結合起來,巧妙地將幼兒感受別人情緒與天氣預報聯繫起來,同時設計提出問題,讓孩子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體驗和感受各種變化的心情。

2、活動過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語言和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爲他們創設了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培養不是很好,應進一步加強。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調查活動是新課程主題背景下的一種主要的特色活動方式,它可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尋找、觀察、記錄,主動獲取一些關於主題內容的知識,通過與同伴的交流,提高幼兒獲取信息、分析問題和口語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使人保持健康的身心。從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看,他們天生就好動,對運動有着濃厚的興趣。根據幼兒現有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需要,大班幼兒調查活動“生活中的運動”,從尋找人們日常生活活動中的運動方式人手,在幼兒自主調查的基礎上,爲幼兒創設相互交流、討論的機會,將幼兒收集到的關於運動的經驗,在與同伴和教師的互動中進行整理和歸納,加深幼兒對運動的瞭解與認識;通過觀察、採訪等環節,讓幼兒知道人人都需要運動,運動有益於健康的道理。

活動目標

1、知道運動有益於健康,引發參加運動的興趣;

2、在說說、看看、動動中,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能大膽地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知道的運動,能與同伴分享、交流對運動的認識。

活動重點

能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所知道的運動,知道人與運動的關係。

活動準備

幼兒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調查記錄表;邀請一位愛好運動的老奶奶;相關圖片、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活動導人。

教師運用簡短的語言直接引出主題。

2、交流調查情況。

(1)教師引導幼兒依據調查表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交流。

師:你找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運動?是在哪裏找到的?(教師將幼兒的調查表展示出來)

(2)引導幼兒與同伴相互交流自己調查到的運動。

(3)給不同的運動貼上標誌(家裏、比賽場、小區、公園、幼兒園、健身房)。

(4)小結:運動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幼兒園,有的在運動場上,有的在健身房,生活中到處都有運動。

分析:交流分爲集體交流和個別交流兩種形式。在集體交流中,教師特別注重提升一些新的經驗,比如學習一些動作並瞭解與運動有關的人,如姚明、劉翔等;在個別交流中,教師應加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方面的教育,如不在馬路上玩滑板車等,使幼兒在分享同伴資源的同時,加深對運動的認識和了解,如運動中的安全問題、自我保護方面、體育知識等。交流結束後,教師對這些運動根據場所的`不同進行了簡單的歸納,從而讓幼兒意識到運動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並讓幼兒展示自己的調查表。通過展示,幼兒直接感受和了解了生活中到處都有運動的含義。

3、幼兒講述活動。

(1)師:你會什麼運動?

(2)師:哪些人需要運動?爲什麼?

(3)小結:運動是要堅持的,人人都可以參加運動。

分析:教師設計兩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層次,從幼兒自身運動開始討論,將第一環節得到的運動經驗與他們自身相聯繫,引導幼兒討論“我會什麼運動”,在幼兒的講述中激發其參與運動的興趣。第二層次,從自身的運動遷移到其他人的運動,通過討論“哪些人需要運動”,使幼兒知道人人都需要運動。這個環節教師還可以提升一些關於運動的知識,如運動可以增強體質,可以調節情緒等。

4、觀看老奶奶的表演,並採訪老奶奶。

(1)鼓勵幼兒能大膽地詢問老奶奶關於參加運動的問題,瞭解人們喜歡運動的原因。

(2)小結:不同的人適合參加不同的運動。

分析:通過採訪,鼓勵幼兒大膽提出關於運動的疑問,提高幼兒的提問能力。通過老奶奶的回答,讓幼兒知道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運動,教師可進一步提出新的活動任務,體現活動延續性。

5、提出任務。

請幼兒調查哪些運動適合小朋友,哪些運動不適合小朋友。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我是從哪裏來的”。

2.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和回答。

活動準備自編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後),並提問――小朋友知道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是媽媽生出來的,是媽媽和爸爸的種子長大的,是從子宮裏來的)。寶寶在子宮裏是什麼樣的?(用管子吸收營養,還聽音樂)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每天說“長大一點,再長大一點兒”,給我講故事、放音樂)

爸爸媽媽非常愛你,說你是他們的小天使。你應該怎樣做?(更愛爸爸媽媽)(活動前,我們曾通過個別談話的形式瞭解幼兒對於“我是從哪裏來的”認識,答案有以下幾種:不知道、媽媽生的、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媽媽不讓問。因此,我們把“精子”、“卵子”和“子宮”等詞彙編到了故事當中,也增加了對爸爸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寫,讓孩子們從正面瞭解了“我是從哪裏來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幼兒的情緒感染了我,消除了我開始還有的一些顧慮。幼兒聽得很認真,就像聽一個普通的故事一樣,而且比聽普通故事更感興趣,更認真。)

2.教師出示圖片“懷孕的阿姨”,請幼兒觀察。孩子們很高興地說,阿姨懷孕了,阿姨的肚子裏有小寶寶了。

3.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從哪裏來的。幼兒完成主題繪畫《我從哪裏來》。

4.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教師逐一記錄。活動延伸:幼兒作品展覽。

(我們將幼兒的作品向家長展出,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陸續有家長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家園聯繫欄也開闢了“老問題新回答”等欄目,增強了家園互動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

媽媽的肚子裏有一顆小種子,我們叫它“卵子”,小卵子漸漸長大了,這時爸爸覺得媽媽的這顆小卵子太孤單了,就送給了媽媽一顆小種子,我們叫它“精子”。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別高興,就決定生活在一起。於是,它們開始尋找一個家,找呀找呀,終於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地方――子宮。它們在子宮裏安了家,快樂地成長着。後來,它們漸漸地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腳、有小手的小天使。這個小天使每天都從媽媽那裏用一根吸管吸取營養,爸爸也特別關心這個小天使,每天和媽媽一起讓他聽音樂,給他講故事。爸爸還經常呼喚他、撫摸他,關注他的成長……“長大點兒,再長大點兒!”爸爸媽媽每天都這麼說。

就這樣,這個小天使過了十個月的幸福生活。這時,小天使覺得子宮大小了,決定離開這裏,找一個更廣闊、更美麗的地方。於是,他經歷了許多的磨難,終於來到了我們中間。

小朋友們,和小天使一樣,你們都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你們就是爸爸媽媽疼愛的`那個小天使!

活動評析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初步瞭解了“我是從哪裏來的”,並用繪畫的形式充分表現了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幼兒好奇,把自己畫在媽媽的肚子裏,體驗着一種甜蜜的感情,覺得自己就是媽媽的寶貝。有的孩子表示“要溫柔地對待媽媽”!活動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並且引發了幼兒的思考。孩子們紛紛提出了問題。爲什麼我是女孩,不是男孩呢?爲什麼爸爸媽媽都是兩顆種子,可是生出來的小天使不一樣呢?”“爲什麼小天使們長得不一樣呢?”“我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怎樣大、小便呢?”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着一個,有的問題我回答了,有的問題我請孩子們回家去查書,或者去問爸爸媽媽,找到答案,再來告訴大家。

從幼兒的問題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男女的性別特點有了興趣。於是,我們又延伸出了下一個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目標:

1、正確對待換牙現象,瞭解乳牙和恆牙的區別。

2、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準備:

1、PPT課件。

2、故事《換牙》的磁帶。

3、保護牙齒的視頻。

過程:

一、丁丁擔心啥。

--有一個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齒搖動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丁丁的牙齒到底怎麼了?

--教師播放故事前半部分(開頭至"……就用手輕輕地碰碰牙齒")。

--丁丁的牙齒搖動了,他以爲牙齒怎麼樣了?(爛掉了)。

--丁丁爲什麼以爲牙齒爛掉了?(因爲他昨天晚上偷吃了糖而且沒有刷牙)。

--丁丁以爲他的牙齒要爛掉了,會掉下來,他是怎麼做的?(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張大嘴吃飯,還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換牙了。

--老師發現丁丁害怕的樣子,她是怎樣做的'呢?我們繼續聽下去。

--教師播放故事《換牙》的後半部分(從"這時,老師看見了……"至結束)。

--老師是怎樣對丁丁說的?她爲什麼讓丁丁別害怕?(因爲丁丁的牙齒不是要爛掉,而是要換新牙了)。

--那你換新牙了嗎?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旁邊小朋友的牙齒,看看有什麼發現,待會告訴我們。(有黑的牙齒、掉了幾個牙齒)。

--如果我們再有牙齒搖動或者是掉下來你們會害怕嗎?

--小結:你們爲什麼會不害怕了呢?因爲換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自然現象,說明你們長大了。

--出示PPT1:我們在換新牙時,怎樣纔能有一口漂亮、整齊的牙齒呢?

--小結:我們在換牙的時候,不能用手去扳它,用舌頭去舔,這樣長出來的牙齒纔會漂亮、整齊。

三、乳牙與恆牙。

--人的一生有兩種牙齒,一種叫乳牙,一種叫恆牙。你想知道它們嗎?我們來聽一聽。

--教師以乳牙的口吻邊講述《老朋友和新朋友》,邊出示PPT2。

--剛纔老師說到了兩種牙齒,它叫什麼?(乳牙),對,這就是在我們吃奶的時候就長出來的牙齒,乳牙。

--那它叫什麼呢?(恆牙)。這就是在乳牙之後會陪着我們一生的牙齒,他叫恆牙。

--出示PPT2:你們看看,乳牙和恆牙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牙齒的數量變多了,牙齒變大了,磨牙變多了,顏色變了)。

--那我們來數一數,看看乳牙有多少顆?那恆牙呢?恆牙比乳牙多,什麼牙齒比乳牙多呢?

--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恆牙要來替換乳牙?

--小結:對,因爲小朋友長大了,吃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硬,乳牙咬不動,嚼不爛了,所以要換更堅固的恆牙。

--恆牙會永遠和我們在一起,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

--播放保護牙齒的視頻。我們應該怎麼樣去保護牙齒呢?(早晨起牀後,晚上睡覺前都要刷牙)。

--你們平時是怎樣刷牙的呢?

--師幼共同學習刷牙。

--出示PPT3:你們想不想有這樣漂亮、整齊的牙齒呢?只要我們小朋友以後少吃糖、少喝碳酸飲料、早晚堅持刷牙,那麼今後我們的牙齒就會變得既漂亮又整齊。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農曆2月18日是花神廟會,這幾天張析雄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時談到了去廟會玩的事,小朋友都圍過來聽。有的還七嘴八舌的說什麼叫廟會?廟會裏有什麼?有沒有好吃的東西?有沒有幼兒園的大型玩具?你們家是誰帶你去逛廟會的,小朋友在角色遊戲時就和教師提出:“老師,我們來玩逛廟會的遊戲吧!我覺得廟會這個話題對孩子還是有吸引力的,由此我們邀請家長帶着孩子一同去逛廟會也生成了系列活動。

活動目標:

1.廟會是我們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我們家鄉的一種節日。

2.體驗和教師、朋友、家人一同逛廟會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向幼兒介紹什麼是廟會。

2.提出參觀前的注意事項。

3.與家長聯繫集合時間,出發地點。

活動過程:

1.參觀前對幼兒進行啓發性的談話,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向幼兒交待參觀時的注意事項。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去逛廟會!你們想一想,廟會會在什麼地方開,廟會裏都有一些什麼?

幼:廟會在公園裏召開。

幼:廟會在五臺山體育館開。

幼:廟會在南湖廣場召開,哪裏經常搞活動。

師:那、你們想一想廟會是什麼樣子的?都有一些什麼?

幼:有人唱歌、有人跳舞。

幼:廟會還有許多的東西賣。

幼:你們來看呀這裏有豬、牛、羊買。

生成:原來小朋友對家禽類的動物也比較感興趣,教師隨機組織了幼兒進行了討論。

1.豬、牛、羊它們有一個大的`名字叫什麼?

2.豬、牛、羊廟會怎麼有的賣?人們爲什麼要賣它們?

3.教師、家長,幼兒一起隨機討論。

4.繼續逛廟會。

生成:走在路上孫意小朋友發現了許多的鐮刀、鋤頭、釘耙、鐵鏟,小朋友都圍了過來,楊一凡媽媽說:“這是農具,是農民伯伯種田的,小朋友們又紛紛談論起來,因此我們生成——農具。

1.請家長介紹農具。

2.示範操作使用農具。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

幼:鐮刀、鋤頭、釘耙、鐵鏟。

師:你們知道怎樣使用,請你們試一試。

家:示範操作使用農具。

生成:當孫意的爸爸拿着各種農具進行示範操作時,許多小朋友對農具都產生了興趣,家長給幼兒都賣了一件農具,幼兒拿着這些農具興高采烈地到田野裏進行操作,於是我們生成了《美麗的田野》的親子活動。

活動評析和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進行之中,將教育有機地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在逛廟會時教師的問題巧妙地引出幼兒家長們積極討論話題,讓幼兒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參考交流,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並且瞭解到了許多我們教育教學中學不到的知識,通過這次逛廟會的活動調動了師生互動,家長與教師互動,家長與幼兒互動,生生互動,頗具教育價值。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集體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萌發樂意爲集體做事的情感。

2、提高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生活動力,逐步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重點與難點

1.重點:讓幼兒懂得集體的事就是大家的事這一簡單道理,學會關心集體、樂意爲集體做好事。

說明從小讓幼兒學習關心集體、幫助集體、爲集體做事,可引導幼兒注重對環境的關切,愛護勞動的成果等,這也是當今幼兒園強化"學會關心"的關切型課程發展趨勢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又是一種道德素質啓蒙教育的需要。

2.難點:提高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培養基本的生活能力,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說明提高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目的在於形成幼兒的基本生活的能力。當前,獨生子女普遍嬌生慣養,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的鍛鍊,如能創設一些條件,引導幼兒在個體的活動中,學習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有助於勞動習慣的養成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的提高。

材料及環境創設

1、設立氣象角、自然角、動物角等。

2、提供一些勞動工具:澆水、小抹布、膠水等。

3、收集有關"勞模"的事蹟圖、照片。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的動作能力有所發展,已具備了一些勞動的技能,但由於缺乏勞動的觀念,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誤區,更是缺乏必要的勞動體驗,這都有礙於他們生活能力的提高。

隨着大班幼兒年齡的增大,逐漸能擺脫自我中心,發展爲具有初步的能關心他人、關心周圍、關心集體的意識。因此,對大班幼兒不僅要加強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而且還要注重引導幼兒積極地爲集體做好事、關心集體,這些也潛藏着幼兒的合羣性、責任感培養,更好地構建幼兒健全的人格。

寓這些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可充分利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節日教育活動和通過一些"勞模"的人物鮮明形象來感染幼兒,萌發他們從小愛勞動、愛集體。樂意爲集體做好事的情感,並通過大量的實踐,讓幼兒在力所能及的擦擦、洗洗。整整、補補等一系列的勞動中,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態度,包括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性、做事認真、細緻等品質,爲將來必備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活動流程

1.通過感知討論萌發幼兒愛勞動、樂意爲集體做好事的情感。

建議:

a、節日活動談話:"五一"節是什麼節?談談父母及有關親屬的工作情況,教師談談自己的工作,讓幼兒瞭解周圍成人的勞動,理解人們的生活與勞動的關係。

b、結合節日教育,收集有關"勞模"的.事蹟,圖、照片,佈置在教室環境一欄,通過這一隱性教育手段,讓幼兒經常看看。議議,熟悉"勞模"的形象,瞭解他們爲民服務的事蹟。進而引導幼兒如何向"勞模"學習、怎樣爲集體做好事(照顧自然角、氣象角、動物角。洗曬玩具、整理玩具。修補圖書。擦洗桌椅、分發碗筷等),使幼兒懂得這些集體的事應該大家做。

2.鼓勵幼兒參加實踐活動。

①《學擦桌椅和櫥櫃》。

②《我把玩具收拾好》。

③《玩具玩具我愛你》。

④《整理玩具和用具》。

說明以上活動參見《生活》教材62~66頁,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⑤建立"值日生"和"某勞動日"制度。

建議日常性的"工作"(照顧自然角、動物角、氣象角、分發碗筷等)可由值日生負責。間歇性的"工作"(修補圖書。曬洗玩具、擦洗桌椅等可定"某勞動日",如每週一爲"修補圖書日"挑選出破損的圖書,幼兒可隨意地主動參加修補圖書勞動。

活動反思

1、兩難案例的確定十分關鍵。首先,這一案例應源自學生生後,是屬於困擾學生的有代表性的案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們的關注。其次,這一案例要具備兩難性,只有具備兩難性,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與爭辯,才能讓學生在交流自己觀點的同時明晰自己的想法,最終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2、課堂上教師的定位至關重要。首先,教師應該是一名促進學生真實表達自己觀點的引導者。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不應過早地表露自己的觀點,不能左右學生的表達傾向。而應該認真傾聽,並適時地幫助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必要時還可以是一位“煽風點火”者,用智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拓展學生的表達思路,讓學生盡情儘性地真實表達。其次,教師也是一名學生價值觀的診斷者。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敏銳地關注到學生一些價值觀錯誤的表達,並及時將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大家討論思辨。最後,教師還應是學生討論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可以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投入學生的討論之中,適時地介入一些學習資料,爲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撐。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植樹的方法與步驟。

2、嘗試與父母或同伴一起進行植樹活動,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植樹的圖片。

2、小樹苗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誰能說一說3月12日是什麼節日?爲什麼會有這個節日?植樹有什麼作用呢?

教師:3月12日是植樹節。因爲樹木可以使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美麗,我們的國家爲了號召人們愛護樹木、植樹造林,保護我們良好的生活環境,就把3月12日定爲植樹節。小朋友們可以在這天植樹哦。

二、教師通過設置情境引出活動主題引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小樹苗圖片,扮演小樹苗的口吻說:小朋友們好,我是小樹苗,今天來到你們這兒,你們歡迎嗎?你們會照顧我嗎?(幼兒自由回答。)2、引導幼兒瞭解照顧小樹苗的最好辦法。

教師:你們知道小樹苗最喜歡生活在哪裏嗎?你知道應該怎樣植樹嗎?

教師:照顧小樹苗的最好辦法就是將它種植在土壤中,並慢慢照顧長大。

三、通過觀看圖片,讓幼兒瞭解植樹的`主要過程與環節。

1、教師:你們知道植樹的過程是什麼嗎?

2、幼兒根據觀看的圖片回答。

教師:小朋友說得很好。首先要在土地上挖好大小適宜的樹坑;然後小心地放下樹苗,一個人扶正樹苗,另一個人鏟一些土將樹苗的根部埋起來,注意不要將樹苗埋得太深或太淺;填完後可以輕輕地用腳踩一踩,把土踩得踏實一些;最後給小樹苗澆水,澆水的時候還要一個人輕輕地扶着小樹苗,另一個人慢慢地給小樹苗澆水,不能一下子將全部水倒進樹坑,那樣容易將小樹苗衝倒。

四、引導幼兒回家嘗試植樹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植樹要準備哪些用具。

教師:我們植樹時需要準備哪些用具?注意什麼呢?

教師:植樹時要帶好小桶、鏟子、小樹苗。而且要選好一個空地,在土地上挖好大小適宜的樹坑;然後小心地放下樹苗,一個人扶正樹苗,另一個人鏟一些土將樹苗的根部埋起來,注意不要將樹苗埋得太深或太淺;填完後可以輕輕地用腳踩一踩,把土踩得踏實一些;最後給小樹苗澆水,澆水的時候還要一個人輕輕地扶着小樹苗,另一個人慢慢地給小樹苗澆水,不能一下子將全部水倒進樹坑,那樣容易將小樹苗衝倒。小朋友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種樹,並把自己在整個活動中的感受記錄下來,和長輩一起分享植樹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