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沉與浮》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5篇)

《沉與浮》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沉與浮》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沉與浮》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5篇)

《沉與浮》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積木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爲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識:

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按照老師的提示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

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量杯,量杯裏裝滿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空礦泉水瓶一個、橡皮泥、鑰匙、積木、木片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隻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幼:是鑰匙、小木塊、泡沫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範:

教師取一塊泡沫球請幼兒來猜猜:這塊泡沫球放在水裏會怎麼樣?

2、實驗鑰匙,積木,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3、老師今天還準備了好多東西(刻刀、小木板、剪刀、彩筆),它們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嗎?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單。

3、根據記錄單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

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小木板、彩筆,在記錄單上用(↑)表示,沉下去的東西有刻刀、剪刀在記錄單上用(↓)。

三、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空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水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裏做遊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裏了。爲什麼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麼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水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積木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積木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爲什麼呢?”

4、幼思考討論。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與水的接觸面較小,容易下沉;而當做成片狀,與水接觸面增大,就會浮起來。

四、總結

今天,我們做了有趣的實驗《浮與沉》,知道了輕的物品會浮在水面上,重的物品會沉在水底,我們還會用(↑↓)來表示沉浮來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想一想,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幫助瓶子寶寶和橡皮泥寶寶,完成它們的願望呢?

活動延伸:

生活中有好多的物品寶寶,老師也不知道這些物品寶寶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呢?小朋友們回去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麼東西在水裏是沉還是浮,怎樣來改變它們的浮沉呢?

《沉與浮》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遊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爲什麼會浮在水上走?爲什麼有些東西回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裏?爲什麼有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也可以沉下去?爲什麼有些東西會沉在水裏而且可以浮在水面?爲了使幼兒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能主動探索,尋找讓物體沉下去的多種方法,體驗實驗快樂

2、實驗中探索怎樣使浮起來的物品沉下去,使沉下去的物品浮上來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音樂、沙子、(棋子、藥瓶、石頭、積木已消毒)溫水、水箱、皮筋、等、ppt

活動過程:

一、音樂律動《科學泡泡》

二、找呀、找呀、找朋友

1、什麼是浮,認識浮在水面的物品有哪些?有哪些物品?在放到水裏試一試,哪些是浮在水面呢?

2、認識沉在水裏的物品有哪些?都有什麼物品?在放到水裏試一試,哪些是沉在水裏呢?

3、實驗小結

三、奇思妙想、想一想

1、小朋友用什麼方法把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

2、小朋友用什麼方法把沉在水裏的物品浮上去?

3、小朋友開發想象力,今天我們要去做一個有趣的實驗

四、小實驗

1、介紹材料

2、"實驗安全提示"

3、幼兒操作教師、教師巡迴指導

五、回憶錄

1、我知道怎樣可以把沉在水裏的浮上來

2、實驗後整理材料

六、活動延伸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沉與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並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狀態,幼兒興趣濃厚,喜歡動手操作,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課時思路清晰,活動中每個環節都有小結,小結語言還是很精準有效,幫助孩子理解沉與浮的祕密。

但是作爲一個科學活動,需要老師的提問時語言簡練,在這方面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在小朋友猜想記錄時,可以記錄小朋友的猜想時的個數,並現場做實習,科學活動並不是一定要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動手,還可以結合已有的經驗,切記不誤導孩子。

總之,每次活動都有不同的收穫,希望下次活動會更好。

《沉與浮》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物體的沉浮條件;知道魚、潛水艇、飛艇和密度計的沉浮原理;能應用沉浮條件解釋一些簡單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觀察雞蛋的下沉、上浮和懸浮,使學生建立起三種狀態的概念,並且通過邏輯推理得出產生三種狀態所需的條件;通過邏輯分析的方法,解釋魚、潛水艇的浮沉原理;通過動手製作,讓學生自己製作“自制潛水艇”和“熱氣球”;通過在網上查閱,讓學生設計出打撈中山艦的方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魚、潛水艇和熱氣球的沉浮原理這些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的現象的學習,讓學生體驗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緊密聯繫;通過製作“自制潛水艇”和“熱氣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學習閱讀材料,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

一、物體的沉與浮

(1)演示實驗:石塊和塑料空心球

把它們分別浸沒在水中,叫同學們觀察現象;

提問:浸在水中的物體,有的上浮,有的下沉,這是爲什麼呢?學生提出各種解釋。

(2)今天的課上完以後,你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演示實驗:

取一隻新鮮雞蛋,放在清水中,觀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況,向水中慢慢加些鹽,並輕輕攪拌,觀察到雞蛋怎樣運動?如果再加些清水,觀察到什麼現象?

a)雞蛋放入清水後,它是上浮還是下沉?

b)加鹽輕輕攪拌的目的是什麼?(以下是一種引導方案以供參考)

鹽水溶於水後,變成鹽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加鹽會導致液體的密度的增大;

c)隨着不斷地往水裏加鹽,有什麼現象出現?

d)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以下是一種引導方案以供參考)

可以對雞蛋做受力分析;

這裏有兩個狀態,一個是雞蛋下沉的狀態,另一個是雞蛋上浮的狀態;

當它下沉的時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當它上浮的時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在兩個狀態過程中,雞蛋的重力沒有發生變化;

雞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沒有變,那麼肯定是浮力的變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

不斷加鹽,導致液體的密度增大,雞蛋所受浮力逐漸增大;

當浮力小於重力時,雞蛋下沉;當浮力大於重力時,雞蛋上浮。

(a)學生觀察回答。

(b)教師引導得出攪拌的目的,一步一步讓學生建立起加鹽水是改變液體密度的概念。

(c)學生觀察發現,雞蛋上浮了,有的學生很吃驚。

(d)學生思考。

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讓他們分析出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3)整理自己的思路,用“=”符號描述你的思維過程。(3)學生用邏輯推理的符號闡述自己的思路。

二、認識三種狀態雞蛋所處的三種狀態:

下沉:浮力重力

上浮:浮力重力

懸浮:浮力=重力(平衡)讓學生了解三種狀態。

三、生活中的下沉與上浮(1)對於海洋生物來說,浮力非常重要,浩瀚的海洋中,許多生物用不同的方式創造沉與浮,這是一個精彩的世界!展示各種海洋生物圖片。

(2)我們來看看魚是怎樣使自己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和懸浮的?(以下是一種引導方案以供參考)

魚同上面的雞蛋一樣,重力沒有發生變化;

魚也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重力沒有變化,而浮力變化了;

魚是通過魚鰾改變自己的體積來改變浮力的;

魚鰾較小時,魚所受的浮力小於重力,魚下沉;

魚鰾較大時,魚所受的浮力大於重力,魚上浮;

魚所受的浮力等於重力時,魚將可以在水中任意的深度遊動。激發興趣,學生思考。

一步一步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整理自己的思路,用“=”符號描述你的思維過程,寫出魚在哪種條件下處於下沉、上浮或懸浮三種狀態;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思維過程。

四、潛艇與熱氣球(1)最早的潛艇用於軍事偵察和襲擊,現在也用於深海考察,爲開發海洋,獲得新資源提供信息。

連接到凡爾納,加潛艇圖片;

另一個仿生學的例子——潛水艇(潛水艇的水艙相當於魚鰾)。

(2)潛水艇是怎樣實現上浮和下沉的?(以下是一種引導方案以供參考)

潛水艇只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

注意潛水艇的水艙的體積是不變的(這一點與魚鰾不同);

潛艇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潛艇處於同一液體當中(即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那麼浮力是不變的;

浮力不變,只可能是重力的變化引起了潛艇的下沉、上浮和懸浮;

潛艇有兩個水艙,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向水艙中壓入和排出水;

潛艇通過向水艙中壓入和排出水能改變潛艇的重力;

人工向水艙中壓入水,直到重力大於浮力的時候,潛艇下沉;

人工從水艙中排出水,直到重力小於浮力的時候,潛艇上浮;

當重力與浮力相等時,潛艇懸浮。引起學生思考。

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3)整理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潛水艇下沉、上浮和懸浮的狀態,你可以用“=”來表述你的思維過程。學生自己整理自己的思路,並寫在紙上,邏輯推理的思維再次得到強化。

五、分析比較

(1)提問:雞蛋、魚和潛水艇都會在液體中下沉、上浮和懸浮,那麼它們都是用了同樣的方法處於這三種狀態的嗎?

學生分析回答。

不是;

雞蛋:是由於雞蛋浸沒的液體的密度發生了變化,引起浮力變化;

魚:是通過它的體積發生了變化,引起浮力變化;

潛水艇,是通過它的自身重力的改變引起了下沉和上浮,它的浮力並沒有變。

(2)同學們自己歸納一下,總結出他們有什麼區別和共同點;學生自己思考;

(3)介紹熱氣球,加圖片;

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解釋熱氣球的沉浮原理。

解釋熱氣球爲什麼會升起來?假如由你來設計一個吊籃的熱氣球,爲了使它能降回地面,你打算採用什麼辦法?

(3)引起學生興趣;

學生討論,以小組爲單位,每一個小組交一份報告,與同學分享;

六、打撈中山艦介紹我國古代用浮船打撈沉落江中的萬斤大鐵牛的故事。學生思考。

簡單介紹中山艦——濃縮了中國現代史的一代名艦,1938年在長江被日軍擊中,沉入19m深的長江;中山艦排水量達780噸,長62.48m,寬8.99m。與歷史結合,瞭解到物理學科和歷史的關係。

讓學生自己設計打撈中山艦的方案,填寫到書上的表格中。學生自行設計。

七、課堂小結

1.瞭解三種狀態:下沉、上浮和懸浮。

2.三種狀態產生的條件:

下沉:重力大於浮力;

上浮:重力小於浮力;

懸浮:重力等於浮力。

3.用學過的知識解釋魚、潛艇和熱氣球的沉浮原理。

作業學生活動手冊內容。

【實踐活動】

製作自制潛水艇(如圖11-3-5),製作熱氣球(如圖11-3-8)

在因特網上查找有關飛艇的資料。

【教學反饋】

本節內容是在上一節課學習了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物體的沉浮條件,並與上一節內容構成完整的浮力知識體系,因此本節內容一定要將力、重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識緊密聯繫起來。這一節課有兩個重要的知識點: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二是魚、潛水艇和飛艇的沉浮原理。前者重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後者重在使學生認識到浮沉條件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及其重要意義。在設計教案的時候,主要考慮以學生爲主體,層層設立關卡,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去解決問題。

本節設計了“動手做”的實驗,讓學生增強動手能力;又讓學生接觸到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內容,激發了他們對物理的興趣;還與歷史結合,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沉與浮》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2、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以及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大盆水、一塊擦手毛巾。

2、每組一個筐,內有雪花片、泡沫、硬幣、棉籤、圓鐵片、塑料瓶、鐵釘、記號筆若干。

3、個人記錄表每2人一張。

重點難點:

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怎樣幫助螞蟻過河?

(幼兒開動腦筋:游泳圈、小船等)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沉與浮的概念,認識沉與浮的標記

師:爲什麼游泳圈可以幫助小螞蟻呢?出示沉與浮的標記,指導幼兒如何畫標記。

2、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探究——尋找幫助小螞蟻的方法

是不是和你們猜的一樣呢?老師這裏有一張記錄表,等一會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這些材料放進水裏一個個試一試,2個人一組,一人記錄,一人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請一組幼兒講解記錄結果。

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觀察的很好,雪花片、棉籤等會浮上來,圓鐵片、硬幣等會沉下去。

4、引導幼兒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探究:藉助輔助材料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5、展示幼兒探索結果。

請個別組幼兒講解自己的探索結果,教師進行總結。

三、結束部分。

安全教育,引導幼兒不要玩水,學會自救。

師:小朋友們真棒,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螞蟻已經上船了。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所以我們不要到河邊玩水,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游泳圈、盆、木頭等物品自救。

《沉與浮》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現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願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的重點:在操作中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進行簡單的記錄。

活動的難點:探索如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積木、塑料瓶、彈珠、泡沫、雪花片、蓋子、恐龍玩具、裝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記錄單(16)、筆、透明盆子、"↑""↓"符號圖片。

知識準備:知道什麼是沉,什麼是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師:今天小熊過生日,小螞蟻要到河對面去給小熊送生日禮物,老師準備了積木、大蓋子、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1、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1)師: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爲什麼(個別幼兒回答)(2)師小結:小朋友覺得浮起來的材料可以幫助小螞蟻過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且記錄結果,並用符號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師:老師這有一張記錄單,這一排是老師準備的材料。(出示PPT圖片)我們把會浮起來的物品可以當小船,用符號"↑"記錄,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當小船,用符號"↓"。現在大家一起來猜想一下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老師幫忙將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等一下我們分組進行試驗,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筆、裝水的盆、抹布、積木、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大蓋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將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會浮起來,並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溼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集中記錄結果。

(1)師: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來,後來就沉下的?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4.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1)師:剛纔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在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你們剛纔在實驗中發現了哪些東西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2)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3)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泡沫、積木、瓶子、大蓋子會浮起來,彈珠、雪花片,恐龍玩具會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爲什麼有些會沉,有些會浮?

(1)、小朋友們想想爲什麼有的東西會沉下去,有的東西會浮起來。(請幼兒個別回答)

(2)、教師總結:物體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關,當物體達到一定的重量就會沉下去,而沒有達到重量就會浮起來。現在我們就來試試看。(做實驗演示給幼兒看)

(四)引導幼兒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探究一:藉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現在我們的難度要加大了,請小朋友幫助小螞蟻想想辦法,如何讓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來給小螞蟻當小船。

(2)請幼兒到前面來操作給小朋友看。

(3)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是藉助會浮的物體讓會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們可以想一想,等會到教室告訴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