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草房子讀後感六篇

草房子讀後感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文章裏桑桑通過和各個人物的交往,讓我們看到了兒童身上的天真的現實,本善的人性,我覺得這大概就是作者最想表達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草房子讀後感六篇,歡迎借鑑參考。

草房子讀後感六篇

  《草房子》讀後感一

《草房子》是一部講究品位的少年長篇小說。作品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裏。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啓蒙教育的六年。

作品格調高雅,由始至終充滿美感。敘述風格諧趣而又莊重,整體結構獨特而又新穎,情節設計曲折而又智慧。盪漾於全部作品的悲憫情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趨疏遠、情感日趨淡漠的當今世界中,也顯得彌足珍貴、格外感人。通篇敘述既明白曉暢,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種既是孩子喜愛也可供成人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

他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在這一串串輕鬆與沉重,歡樂與苦澀,希望與失望相伴的遭遇中長大的。

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變成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桑桑算是半個孩子王,和我小時候很像,我也做過幾年女生裏的孩子王,感覺很威風,也很壯膽。也許,我們誰也走不出童年,因爲童年在我們的身上烙下的印記是不可磨滅、經久不衰的,而且指引我們向着這個方向一直前行,多少決定、念頭都是小時候的回光。

兒時的朋友是珍貴的!

  《草房子》讀後感二

〈草房子〉很早之前就買了,覺得孩童時代的故事就是那樣,留給女兒看好了。沒想到真的翻開時,才發現原不是那樣。就像《小王子》一樣,這並不是一本單純寫給孩子的書,它適用於各個年齡層。多少曾經被遺忘過的童年被一一掀起,曾經的我們就是這樣一個簡單而單純的孩子。

我們都曾像陸鶴那樣固執而極端地保護着自尊,像桑桑一樣用自己的方式保護着自己的喜歡的人,像紙月一樣膽小敏感,像細馬一樣承受着被孤立後的寂寞和嚮往被人重視,還曾像杜小康一樣壓抑本心去做一些不得不的事情。即使這樣,那些讓內心煎熬又無法說出口的故事讓我們學會堅強、堅韌、執著。

孩子總是健忘又記性良好,他們總是會忘記那些不好的事情,記得你對他的好和愛。或許,這就是現代成年人最缺乏的品質,所以痛苦、糾結總會充斥在生活裏。

因爲長大了,基於對自己的保護,很多時候我們給內心穿上一層層堅硬的外套,固執、冷漠,所以秦奶奶那樣的深情反倒更讓人動容。夫去多年,她依然堅守着他們當時的信念,守護這片土地,她謾罵、上告、鬧的強硬態度並沒有改變失去土地的現實,可以感受到她珍視的東西被人破壞後的悲哀。或許內心太苦,當桑桑歡快而親切地叫她“奶奶”時,她堅硬的外殼慢慢地被軟化,她所有的殼被孩子的笑臉一點點瓦解。才明白,你怎樣對待世界,而世界也會怎樣的回饋你。所以當秦奶奶在最後閃現的人格光芒讓人動容,給予的溫情終被人們看在眼裏,以去世時葬禮是盛大的,諸多單純的孩子真誠的傷心、哭泣。人若善良總會被世界溫柔以待。

想到了童年的小夥伴,那些一起打鬧玩耍的日子,時隔多年,他們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或痛苦或糾結地從事着不得不的工作。兒時的稚嫩褪去被或滄桑或圓滑的臉替代,陌生又親切,心疼又喜悅……不知多年後桑桑他們幾個再次相聚會不會也有這樣的陌生和親切。

桑桑親眼目睹或者參與了事件的發生,這些經歷在他心底慢慢沉澱,成爲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質。作者將這些悲劇用最輕最淡的文字掃過,就像是被螞蟻叮了一下那樣,卻又將這些痛苦在人們的臉上、身上的完整的體現,易好的總是孩子,而“記仇的疤痕體質”總是大人……。

尤其到了我們這個爲人父母的年紀,經常會因爲孩子的調皮而怒不可抑,反倒是忘了曾經我們也是個孩子,渴望大人的懷抱和溫柔,渴望被人關注,渴望自己變得更好,卻又在某些時候變得懶待,心情不好,煩躁,滾他的世界,我只是想要或者不經意的搗亂了,只是,骨子裏我是一個好孩子,發誓。

好想你,那段純粹純真的歲月。

  《草房子》讀後感三

從不在意到在意,這樣一個迴環往復的過程,恰好表現了小孩子那種天真的自尊心。那樣的在意是很美好的,就像青春期少男少女對自己外在和內在的表現的在意,都是向上的,向善的,可以讓他們遠離成人世界淪落的墮敗。天真的愛才是真愛。孩子的那份天真,不論是天真的報復,還是自薦的紙條,都是可愛的。

不難想象,“老師,我可以試試嗎?”那簡短的深深淺淺的筆畫裏浸透着孩子多少的渴盼與勇氣。遭遇過孤立白眼後又成功地完成了一件爲集體爭光的事之後,他哭了,在別人唸叨起他的時候,哭了。成人難以理解的那些看來十分幼稚的行爲卻是人最初時的美好,還沒被世界磨得棱角分明時,孩子的眼裏所有東西都是美好的,他想珍視和維護的東西好多,因爲看重,所以在意,所以委屈,所以最容易去交付情感。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感慨,年少時很容易動心,因爲容易被打動,所以總是輕易地去交付一些情感。越長大越鐵石心腸,越不容易被感動觸及,可能就是少了孩子的那份天真和那份看重了吧。

  《草房子》讀後感四

《草房子》是一本對兒童的文學非常有幫助的小說。作者曹文軒用他那一雙富有童心的手,形象地刻畫出那可愛的笑臉,生氣的表情,悲哀的心情和天真無邪的心靈。

桑桑是《草房子》的裏主人公。桑桑和杜小康是同學,杜小康家很富裕。桑桑的爸?桑喬是桑桑上小學的校長,有一次,桑桑得了一場大病,桑喬費勁周折才讓他的病好轉起來。其實,桑桑的形象豈止是英俊的少年,他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漢姆萊特,以他特有的生活視覺,告訴我們怎樣生活的快樂。

要說《草房子》,就必須說桑桑,就早時代的紡線機一樣抻出無數個有啓示意義的話題來,那是因爲《草房子》像一瓶陳年老酒,其酒味甘甜像歲月的一樣綿綿流長。桑桑不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也不是一個很才幹的人,但是,他的一舉一動,可以讓兒童明白一些道理。比如,桑桑跟強壯的細馬玩,細馬很高興,不管羊,告訴我們只能吃不會幹活是沒有用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它是作者的沉澱之作,也是智慧的結晶。比如說,從“水滴石穿中明白,力量渺小不怕,不要遇難就逃;從螞蟻搬糧食裏明白,人心齊,泰山移”。

以後,我要多認識《草房子》這樣的兒童的文學。

  《草房子》讀後感五

記憶裏童年那純真的味道,想念着孩童時說的那些天真的話,做的那些有趣的傻事。

無數次在夢裏回到兒提時代:赤着腳在泥裏挖蚯蚓;躺在媽媽懷裏撒嬌;用舌頭舔着童年時餘留在嘴邊的香味一次又一次躺在河邊,仰視着那蒙着面紗的月亮,平視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真想大聲喊道:我想回到童年。是啊,童年多麼讓人留念呀!

當我走進曹文軒的《草房子》,當我讀到陸鶴對人格尊嚴的堅守;紙月柔弱外表下堅韌的性格;杜小康從優越的家庭條件陡然變成失學兒童後的抗爭;蔣一輪老師與白雀姑娘註定無望悽苦的愛情;桑桑面對病魔糾纏表現出來的對生與死的坦然時,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一條彩色的橡皮筋

兩個小朋友站在兩邊,中間讓別的小朋友跳各種花樣的:汽車,嘀嘀嘀,馬來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嫩嫩的童音輕輕哼着,大家臉上盡是歡樂的表情,小腿在皮筋上翻飛,即使不小心摔倒了,也不哭,拍拍身上的灰塵,接着跳

我的童年是一片雞毛

雞毛在風的吹拂下,飄飄悠悠地飛着,時而高,可以與大雁媲美;時而低,又如蜻蜓淺飛。有時被風吹到河裏,在湖面上架起一葉小舟;有時被風吹到蘆葦叢中,當小蟲子的樂園,甚至還可以把它當作葦葉的風箏!

轉眼間,童年成了遙遙的回憶,在河的彼岸向我招手,越來越遠,越來越遠就像那煙波浩渺的河,雖然我們曾經無憂無慮地在它的清波里嬉戲、打鬧,但現在無法再次踏足了,只有那深深的回憶,只有在夢中才能再次領略這種樂趣。

讀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間溢滿陽光的草房子,她讓我們想起浪漫、溫馨、純真無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寧靜、溫馨、悠遠,而且永恆。

  《草房子》讀後感六

在最近的幾天裏,我懷着好奇的想法,看起了一本曹文軒這位大作家寫的書——《草房子》。裏面的內容深深感動了我,也讓我更加明白了人間到處都有寶貴的真情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寫了許多可愛、活潑的孩子們:聰明機靈的主人公桑桑;一個天生禿頂的陸鶴;不幸的杜小康和紙月,他們是那麼純真、善良。但令我落淚的是“艾地”這一章。那時,原本的秦大奶奶因爲自己不想搬家,想留下來,而把自己養的雞呀、鴨呀、鵝呀,放進油麻地小學,來搗亂學生在校園裏的秩序,還不顧自己乾乾淨淨的衣服,就在地上打滾,看別人還不讓她住這。但我讀着讀着,秦大奶奶整個人都變了,她爲了救一個油麻地小學的學生喬喬,奮不顧身跳下河去,把喬喬救了上來,而自己差點就……還有一次,她爲了油麻地小學的南瓜,而丟了自己的性命。

我看完了這本書,它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更告訴我們美是無處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