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讀後感1000字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讀到這本書的紙質版本對我而言,存在一種偶然性。原因在於這本書是一本通俗讀物,一般而言我是興趣不大,去花錢買它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不過,因爲在某論壇上有個抽籤贈書活動,所以我偶爾也會漫不經心地去嘗試一下,不料想抽到這本書了。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讀後感1000字

保羅.海恩,此書的作者之一,在看到這本書之前對於這個人沒有多少了解。不過他是任職於華盛頓大學。對於這個學校我還是比較熟悉的。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諾斯就在此學校任教,也爲這本書作了序言。彼特克這個名字,我在米賽斯經濟研究中心的主頁之上曾經看過他的文章。大衛·普雷契特科雖然沒有聽說過,不過從對他的著作的介紹以及任職於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歷,可以感覺出來他和彼特克一樣,都是屬於受奧地利學派思想影響很深的人物。沒有看這本書,似乎就可以感受到書中蘊含的奧地利學派的氣息。

雖然到目前爲止,纔剛剛讀完這本書的微觀部分(這本書包括微觀,宏觀等方面的內容)。不過,基本上也摸清楚了這本書的大概脈絡。這本書總體而言,迴避了高深的數學模型,語言運用的比較淺顯易懂。主要針對的對象是非經濟專業的學生。希望能夠讓這些學生在一學期內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這似乎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有所相似,但是就其內容廣度而言,《經濟學原理》似乎無法與之媲美。個人覺得,這本書在國際上的流行程度必然會超過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這本書從開篇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當談到“需求定律”的時候,就引出了“市場出清”的真實存在:這種結果是在不經意間產生的,並非人爲設計的結果。也許我們這時可以想象到當初的“科學的理性的計劃經濟”爲什麼不能取得成功:原因就是在於它無法獲得真實的反映信息的價格。當談到成本的時候,似乎存在着某種因素,使得我搞清楚了以前一直困惑的一個問題:“成本”往往是與剩餘索償權聯繫在一起的。人們會關注某種事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爲之支付了成本費用,並且自己的行爲決策與自己最終從中獲得的利益密切相關。與當然,在微觀部分最精彩的還是“利潤”的部分。”不確定性是利潤的源泉,這句話我在弗蘭克.奈特的《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中就已經知曉。不過奈特的書是我讀過的書當中最難讀懂的書籍之一。在讀過保羅.海恩等人的描述之後,似乎對於不確定性的認識比以前有所加深:“企業家" 的作用似乎與海納83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表述的”制度“的含義有相似之處。當然,這本書當中還有許多與衆不同之處,宏觀的部分我還沒有讀完,就不先作評論了。不過似乎我更感興趣的還是微觀部分。

這本書也許和其他書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這本書的難易程度是個“變量”。如果只是爲了對於經濟學的基礎概念有所瞭解的話,姑且只讀正文部分即可。如果想對經濟學知識有更深入的把握,可以對於每章後的習題進行思考。習題所涉及的領域個人感覺還是比較廣的,有涉及行爲經濟學方面的“公平概念”以及“討價還價理論”等等。當然,與正文相關的參考文獻也都是一些經典文獻,要想搞清楚這些文獻的學術內涵,還是需要有比較高的學術造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