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酥油讀後感

酥油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酥油》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志願者與高原孤兒的故事。以下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酥油讀後感,歡迎閱讀。

酥油讀後感

  酥油讀後感1

這是一本好書,由於真實。

這是一本讓我感動的書,一本讓我震撼的書,一本讓我捨不得看下往的書。

翻開這本書,映進眼簾的是“獻給父親”這四個字。我的眼淚便奪眶而出,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也正好是我父親剛過世。我能體會作者的心情,父親一般都是話語未幾,但是我們都能體會到父親給我們的深深愛意,他們的愛都是默默地躲在心裏,他們總是覺得,我們的幸福便是他們最大的幸福。

《酥油》的序我看了無數遍。作者的感悟總是讓我在思考人生的選擇和生命的意義?我敬佩作者。這是怎樣的一種動力?怎樣的一種堅持?我想是愛,是父親對她的愛,也是她對父親的愛,她對孤兒們的愛!

《酥油》是本小說,但是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切切實實,假如不是親身經歷,很多細節是無法描述出來的。我慢慢的品讀着,捨不得看完,書中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樸實和純潔,就如同雪山雪白的雪。書裏到處佈滿着濃濃的愛。看着小說,就比如自己真的進進了那個世界。不願離開。我感受着作者的艱辛和快樂。感受着作者濃濃的純結的愛。

  酥油讀後感2

這本書最先打動我的是它的封面,藍天、白雲、雪山,還有一位藏區兒童的身影。這的確是一本令人感動的著作,講述了一位漢地女子在藏區草原義工支教了五年的經歷。充滿感情地寫出了一個既絕望又美麗的故事。閱讀着書本中真切的文字,彷彿我也跟隨了梅朵這位好心又勇敢的漢地女子進入了草原,感受到了藏區草原人民的淳樸善良,孩子們的天真可愛,當然還有藏區生活的不便利以及科學技術的落後,還有男女主人公之間美好卻又無奈的愛情。

這本書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改編,她原本是一名酷愛旅行的普通女子,命運被一位來着藏區的喇嘛改變。喇嘛告訴她,在麥麥草原,有很多孤兒。洪水、泥石流、雪崩,各種大自然的災害,每發生一次,草原上就會多一些孤兒。這些孤兒沒有了家,也上不了學校。喇嘛的寺廟想辦一個學校,教育這些孤兒,但是沒有老師。作者覺得她是被命運選中的,她想去麥麥草原看看那些孩子們,想改變那些孩子的命運,她希望能夠憑藉一己之力讓這些孩子將來能夠去城裏讀中學。這一去,就是五年。

就是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卻讓我的心跟隨着情節的發展而跌宕起伏,時而感動落淚,時而會心一笑,讓我爲梅朵的善良,草原人民的淳樸,喇嘛的好心,孩子們的單純,月光的熱情所感動的同時,又從這個故事本身中得到了許多正面的力量,讓我感受良多。

關於草原上的人們。

書中的梅朵,作爲寺廟活佛請去的義工支教者,剛到草原就受到草原人們的熱情招待,他們是這般淳樸善良,似乎拼了命地想對梅朵,這位漢地來的好心女子多多的好。無論是最初接待梅朵的帳篷人家,還是後來遇見的幾個唱歌青年,又或是可憐的翁姆女人等等。他們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熱心,想着法子想幫助梅朵,對梅朵的善舉是既尊敬又感謝。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叫班哲的漢子,他有一副好歌喉,在拉薩唱歌的他,雖不善言辭,卻一直在爲草原孤兒學校做貢獻。班哲將自己在拉薩唱戲的錢都寄了回來,捐助給學校,前後共寄了六次,後來還買了許多食物在寒冷的日子裏騎着馬送到學校,並且花錢購買了許多漂亮的新氆氌送給老師和孩子們。這一系列的善舉讓我非常感動。生活在深山草原上的人們,至今生活在沒有電的環境中,生活幾乎是與世隔絕。可如此偏僻的地理環境並沒有封閉草原上人們的心靈,他們是那麼的熱情好客,那麼的樂於助人,這些寶貴的品質是許多生活在交通便利,科技發達的平原地區的人正缺乏的東西

關於學校。

學校的成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梅朵與月光從最初的找孤兒到處碰壁,到後來遇到孩子們想逃走的難題,再到後來經費緊張,梅朵身體狀況不好等問題,最後解散學校。好在後來,在班哲和阿嘎的幫助下,加上梅朵籌到的資金,峽谷裏即將蓋一所國家批准的公辦孤兒學校。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得到解決便指日可待了。但是至於最後的路要怎麼走下去,還是要尊重孩子們自己的決定,是到縣城去繼續接受教育,還是到寺廟的佛學院學習,這個還是交給孩子自己決定。畢竟,草原上的人們有很堅定的信仰。在建設學校這方面,我看到了梅朵的堅持與努力。身體的疲憊加上心靈的疲憊,梅朵都咬着牙堅持下來了,但是梅朵還是徹底病倒了,回到漢地治病。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會經歷過一段身體的疲憊時期,因爲生病感覺很累,其實在那種疲憊的時候,別人的勸告都不是太有效果,唯有自己內心的力量可以支持自己,去衝破重圍,迎接光明。從梅朵身上我看到了這種力量,雖然離開了高原,但她的善舉爲草原孤兒帶來了希望。

關於愛。

書中到處都充滿着愛,草原上的人們對梅朵的熱愛,草原孤兒對梅朵的敬愛,信徒對神靈的愛,還有漢地女子梅朵與康巴漢子月光之間的愛情。因爲愛。她愛上了那些她一個一個從草原上撿回來的孤兒。她記得喇嘛的話:每一場災害,都會留下幾個孤兒。草原上的災害太多了,她因此有了很多學生。她愛這些孩子們,她覺得對他們有責任。五年,她把最美好的青春扔在草原上,孤獨殘破的碉樓裏,酥油燈的旁邊,就是因爲心裏有對孩子們的愛。

關於信仰。

我一直認爲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正如書中所描寫的住在藏區草原上的人們那樣。他們認爲世間一切都是虛浮的,只有信仰伴着人生老病死。可能作爲我們住在平原地區的大多數人來講,對信仰的這般堅持是難以想象,更是難以置信的。然而,草原上的人們卻與我們不同,他們對喇嘛的敬愛,轉神牆的虔誠,唸經時的專注,都體現了他們對信仰的堅持,他們對神靈懷着一顆感謝,又敬畏的心。或許只有親眼見到那些虔誠的膜拜,才能真正地被這些場景所震撼,如此堅決地表達對佛的恭敬,縱使我們不能人人都做到像他們這般堅持自己的信仰,對佛這般尊敬,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從內心真正地理解這些虔誠的信徒,並且尊重他們。 還有一種信仰,是能夠融化每一個孩子緊鎖心扉的愛的信仰,她的夢想簡單,教會孩子們基礎知識,送孩子們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大愛其實就在心間,律動很小,但每個人都有,只要願意去感受,便能有力量。信仰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信仰的參天大樹從來都是細枝末節長出,滴滴都是愛的心血。

後來,山路修通了、學校重建了、孩子們成人了、雪也融化了……原來,曾經我心中暗生揣測纔是見不得光亮的雜念。我想,西藏一定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裏春天芬芳、夏天清香、秋天憂傷、冬天慈祥。突然,眼前浮現滿臉皺紋慈祥的老阿媽,氆氌重疊,松石鑲嵌,口中的經文與轉經筒一同旋轉,擦身而過,你能聞見青稞酒和酥油茶淡淡的芳香,厚重而踏實,而深藏在內心的護身符一直閃閃發光,它會保佑心存善念的人們永世吉祥。

閱讀完這本《酥油》,感到感動的同時,真切地得到了一種力量。這份力量就像是給我自己點亮了一盞心燈,讓我不再畏懼黑暗,讓我有勇氣去面對困難,讓我可以樂觀地去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