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神曲但丁》讀後感

《神曲但丁》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篇一:但丁《神曲》感悟

由於中世紀戰爭的肆虐、疾病的流行,中世紀時期的莊園經濟漸漸衰落,地主對僱傭者的限制逐漸減弱。獨自經商的人變多,私人財富的流動性變大,資產階級產生並得到興起,商品市場開始形成,原有的封建城堡式經濟體制被打破。這樣的社會改變帶動了,中世紀長期停滯的經濟重新復甦並發展,自由的商人變多,商品交換的頻繁使城市興起,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這樣的改變讓中世紀的人們逐漸改變了在黑暗時期對生活的悲觀態度,開始追求世間的樂趣,和世俗的快樂。我覺得這是文藝復興的序曲,由於中世紀這樣的變化,纔有了文藝復興的可能。

《神曲但丁》讀後感

讀讀但丁的一生,實話講我感到有些心疼。他來自一個支持教會的沒落貴族家庭,在中世紀晚期的社會背景下一定生活的不輕鬆。加上幼年喪母,但丁本身就十分缺乏母愛,在社會或是家庭中對感情保有一絲的自卑,就像他長大後對待他珍愛一生的女人一樣,沒有交流,沒有表達自己的愛意,只是默默看着,在心裏悄悄的幸福。但丁在書中提到35歲是他人生的分水嶺,當時他擔任爲六大行政長官之一。當時佛羅倫薩的政界分爲兩黨,分別是支持教會的“黑黨”和支持民衆自由的“白黨”,但丁不顧家庭背景,毅然站在白黨的行列並作爲領袖,與勢力雄厚的教皇和貴族做着不懈的鬥爭。但是,由於但丁過於年輕沒有執政的經驗,過於直接的執政方法讓黑黨勢力十分不快。不料,不久後貴族勢力重新掌權,迫使法庭對他判罪,判其終生流放,不得回到家鄉,否則將處以重刑。不久後,因爲但丁寫信告訴亨利七世如何侵入佛羅倫薩城,白黨勢力也開始痛恨但丁,但丁開始了痛苦且孤獨的流亡生活。

《神曲》的創作,對於我們來說有許多的偉大意義,而對於但丁來說,可能僅僅是他向紙張傾訴內心時留下的痕跡。政治生涯開始之時,他不顧家庭的期待毅然選擇站在他認爲正義的,支持人民自由的一方,卻最終遭到放逐,就連當初的同黨,也開始痛恨他。少年時一見鍾情的女子,多年後的重遇還是擦肩而過,他只是默默看着這個他深愛一生,卻從未相識的女子,心中對愛的缺失,在這段故事中化爲對愛情的自卑。他沒有父親母親,沒有愛人陪伴在身邊,甚至一個可供傾訴的摯友都沒有,他流浪他鄉,他只有一支筆,他對愛情的一切憧憬,對佛羅倫薩人的一切仇恨,都通過這支筆書寫。他沒有破口大罵,沒有仰面痛哭,他把他所仇恨的人一個個安排在地獄中的不同位置,用他深邃的想象力和思想描述了他由地獄走向天堂的故事,見到他一生唯一愛的人。他用寫作來救贖自己不幸的命運,他播下的痛苦種子,卻收穫了是人的桂冠。但丁,的確是一個從痛苦中生出的偉人啊。

  篇二:讀《神曲》有感

《神曲》是由意大利詩人阿利蓋利·但丁所創作的長詩。寫於1307年至1321年,這部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矇昧主義,表達了執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恩格斯曾這樣說:“封建的中世紀終結和現代新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爲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詩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偉大的作品,但丁一生的經驗包括愛情、政治、人生觀、宗教觀、宇宙觀均反映其中。《神曲》的外殼雖然是宗教的,但詩中所寫的見聞,大都以現實爲題材。詩人與亡靈談論的是國家的興衰,聽他們傾訴自己的悲苦哀怨,揭露他們的醜行劣俗。《神曲》共分三篇:地獄、淨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書共100章。基本情節架構看似簡單: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際,羅馬詩人維其略受貝亞德之託付,帶領但丁穿過地獄、淨界。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罪人在地獄因生前不同之罪過而遭受不同的懲罰,另一些罪人則在淨界裏努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後來貝亞德出現,接替維其略的嚮導地位,在迫使但丁對自己的過失作一番告白後,親自引導但丁遊歷天國,但丁最後終於見到上帝。

在但丁的筆下,《神曲》中的地獄是意大利現實情況的映射,天堂是人類夢想達到的淨界,煉獄則是人類從現實走向淨界時所必須經歷的苦難。但丁希望人能認識自身的罪惡,改過自新,去達到理性天堂的淨界。和許多中古文學作品一樣,《神曲》除了字面的意義外,還有寓言的意。“從字面說,《神曲》的主題是死後靈魂的狀況;從寓言上說,主題就是人憑自由意志去行善行惡,理應受到公道的獎懲。”但是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詩和其中各部分不是爲思辨而設的,而是爲可能的行爲而設的;如果某些章節的討論方式是思維的方式,目的不在思辨,而在實際行動” 這裏確定了他寫《神曲》是爲了影響人的實際行動,就因爲如此因而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 在〈地獄〉、〈淨界〉、〈天堂〉三篇中,詩人在作品中廣泛地、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現實。他一方面感嘆意大利的分-裂和局勢混亂,哀嘆“意大利是奴隸”、“是苦難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個妓院”、“意大利各城市充滿了暴君”;他也嚴厲譴責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盧道夫一世和阿爾伯特一世只願在德國擴充勢力,竟不來意大利行使皇帝的權利,“聽任帝國的花園荒蕪”;尤其對教會的揭露和批判尤其尖銳。他盛怒地斥責教皇販賣聖職的罪行,“你們的貪婪使世界陷入悲慘的境地,把好人踩在腳下,把壞人提拔起來。”其代表人物就是龐尼菲斯八世,因此但丁多處揭露他的罪行,並借犯販賣聖幟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靈魂之口,當龐尼菲斯八世還在世時,就宣佈他一定要入地獄。

至於《神曲》對於現實的揭露方式,一般是透過人物形象進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對象大都是透過歷史上或當代的著名人物。如用號稱第一代教皇的聖彼得揭露教廷的腐-敗;用法國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揭發腓力四世和其它後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發他自己和他的後繼者龐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門特五世的罪行。因爲但丁相信,只有通過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才能打動人心,促使改革早日實現。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類型人物,大都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形成一座豐富多姿的人物畫廊,這在中古文學中是無與倫此的。 關於《神曲》的成就評論部分。有人認爲《神曲》的兩大因素便是愛情與政治,但丁的最大寫作動機亦在歌頌貝亞德而作的。但是我們透過《神曲》的細節所表現的高度技巧來看,它的主要成就還在於高度概括和綜合性。但丁看到祖國壯麗的河山,接觸社會各國階層,加深了愛國思想,豐富了生活經驗,視野從佛羅倫斯擴大到意大利全國乃至整個基-督教世界。

他看到意大利和整個歐洲處於紛爭、混亂的狀態,探索了禍亂的根源和撥亂反正的途徑,意識到自己擔負着揭露現實,喚醒人心,給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覆興之路的歷史使命。認爲自己作爲一個詩人,就要通過創作一部有巨大感染力的作品,才能完成此一使命。因此這部作品把詩人內在的生活經驗、宗教熱情、愛國思想和政治文化方面的重大問題;把歷史的和現實的、古典的和基-督教的因素融合爲一個和-諧的整體,在這一點上,《神曲》確實是非常成功的。難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論〉中宣稱“但丁與莎士比亞平分了現代的世界,再沒有第三者存在。”“莎士比亞表現出人類情感的最大寬度,而但丁表現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

篇三:神曲 讀後感

寒假的時候逛書店,偶然間看見放在世界名著書堆中的《神曲》,好奇心讓我翻開了它,對於西方文學不甚瞭解的我,《神曲》對我來說有種很神祕的感覺,像是另一個世界,充滿魔神鬼怪,而它又是文藝復新時期的代表作,應該也有衆多的宗教故事。果然,當我翻開它的時候,它就帶領我走進另一個世界,一個神祕的,中世紀西方宗教世界。

作者簡介:

《神曲》是偉大的意大利詩人阿利蓋利·但丁的代表作,但丁出生於中世紀的1265年—1321年,被譽爲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及新世紀的第一位詩人。

小學的時候就有聽說過但丁,也知道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知道他對文藝復興所做的巨大貢獻,但是最近想對他有更深的瞭解的時候卻發現外界對但丁的瞭解也不多。就連他的具體出生日期也不知道,受教育的程度也不甚瞭解,但他的一句名言卻能流傳近千年,我很喜歡他說的那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不得不說但丁是一位神祕又讓人崇敬的偉大詩人。

但丁出生在一個動盪的年代,所以他的命途也註定是動盪的,1301年,但丁因爲談判失敗而被放逐,雖然他很想回家,但是當1315年,佛羅倫薩被軍人掌權,宣佈如果但丁肯付罰金,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週就可免罪返國時。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麼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薩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薩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面包吃!”可見但丁對名譽的看重,於是他再也沒有回家過。

但丁於1321年客死他鄉,在意大利東北部臘萬納去世。但丁是第一個採用“文藝復興”主義的作家。他的《神曲》裏面就有很多人文主義的精神,比如,肯定人,肯定人性。但是由於幾個世紀的神學統治,神學觀念還比較根深蒂固,所以,《神曲》裏面也有很多中世紀神學方面的因素,比如,採用神學的神話題材,採用中世紀神學的寫作方法等等,從他以後,“文藝復興”運動蓬勃開展起來,並且蔓延到歐洲其他國家。因此,但丁被認爲是中世紀的最後一個作家,同時也是“文藝復興”新時期的第一個作家。

作品簡介:

14世紀初,偉大的意大利詩人發表了他不朽的《神曲》。之後在漫長的700年曆史中,這部書不僅變成了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的標誌,而且,其橫貫詩歌,哲學,神學等多個領域的博大與天才,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散發着罕見的魅力。

全詩爲三部分《地獄》,《煉獄》,《天堂》,譴責教會的統治,但

仍然未擺脫基督教神學的觀點。書本描述的是年紀35歲的但丁,也就是1300年的時候,迷失在了一個迷霧的森林裏,在森林的一座山腳下面,他被三隻猛獸攔住了去路,這時出現了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靈魂對他說:“你不能戰勝這三隻野獸,我指示你另一條路徑。”然後帶領他穿過了地獄,煉獄和天堂。詩人的這次上天入地的幻想之旅,可以看作是人類靈魂淨化的過程,對於人性,社會中的陰暗與光明,但丁從他的時代,他的視角出發,做出了自己的陳述與表態。

《神曲》的體裁是詩歌,全詩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詩,一共100篇。詩句是三行一段,連鎖押韻,各篇長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獄4720行;煉獄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羣星”一詞結束。 《神曲》充滿了豐富的典故與象徵,這些對於具有地域差異和時代差異的我來說,有巨大的閱讀障礙,讀的時候也需要藉助大量的輔助材料。

讀書摘記:《地獄篇》

當走到我們生命旅程的中途,我發現自己在一片幽暗的森林。但丁一開始把自己描述爲一個行至半途的人,1300年但丁是35歲,他把人的一生設定爲70歲,他迷失在一個恐怖的黑森林裏,黑森林象徵着人在旅途中的危機: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個體被強迫重新評估事物的真正價值。對於這種狀態,但丁說:“死亡也並不比他更可怕。”

看哪!一隻豹子,柔軟而輕捷,一隻披着花斑毛皮的豹子。然後他在尋

找出路的旅途中碰上了三隻野獸,野獸作爲阻礙朝聖者直接攀上光明的頂峯的對立面出現,象徵着人性中自我的三種心理狀態。豹,獅,母狼——分別象徵人性的野心,貪慾和自大。它們都很餓,逃避不開,朝聖者開始退卻,然後維吉爾出現了。

這些可憐的人,從沒生活過,一次一次的被環繞着的馬蠅和黃蜂蜇傷。維吉爾帶領但丁來到地獄門前,對他說:“進入這裏的人們必須放棄一切疑慮,在這裏任何怯懦必須立即死亡,因爲已經到了我所說的地方,這裏你會看到悲慘的人們,他們失去了心智上的善。”但丁在這裏所說的可憐的人,是那些渾渾噩噩度過一生的,沒有立場,面對任何事情都保持冷漠的人們。這裏揭示了人性中惡的一面。

我剛到這個國度時見到了偉大的主降臨到這裏。維吉爾帶領但丁渡過阿克倫河,然後來到地獄第一層——林勃。基督復活後下到地獄救出了《舊約》中傑出的人物,並在1215年第四次拉特蘭會議和1274年裏昂會議上被公佈爲教義。

因爲暴食顆詛咒的罪行,如你看到的,我憔悴在雨中。在暴食者所居住的地獄第三圈,始終下着污濁的雨、雪、冰雹,並且有三頭的怪獸科爾布魯斯用爪子撕裂着靈魂們。那些生前享用溫飽所需的食物的暴食者們,在這裏只能吃腐爛、冰凍的爛泥。

他們大聲呼喊,滾動着重物,用他們的胸膛去推。他們相互廝打,到了那個地點,每個人都把重物推回,喊着:“你爲什麼堆積?”“你爲什麼揮霍?”在吝嗇於浪費者所居住的第四層,維吉爾咒罵攔道的普魯託(希臘神話中的財神):“讓你的報復吞噬自己吧!”吝嗇者和浪費者推動重物象徵着金錢是使他們墮落的同樣的理由。

每位女神用指尖扯着胸部,用手拍打着自己並大聲哭着,叫道:“就讓美杜莎來吧,這樣我們就會讓他變成石頭。”美杜莎是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妖,看見她的人都會變成石頭,波爾修斯得到雅典娜的幫助,後者給了他一面可以當鏡子使用的盾牌,從而殺死了美杜莎。

於是我稍稍向前伸出手,從一棵大荊棘上扯下一隻,它的樹幹就喊:“爲什麼撕毀我?”地獄的第七圈第二環是施暴力於自身者所居住的地方,他們變成濃密荒涼的森林,維吉爾叫但丁折一枝樹枝下來,它們就大聲叫喊並且流血。這是一個自殺的人,變成了一株荊棘,紮根在絕望的泥土裏。以自殺者的樹葉爲食物的哈爾皮將給他們永遠的痛苦。

不要讓那些惡魔看到你在這裏,小心的蹲在岩石後面。在第八圈第五穀,維吉爾要朝聖者在他和惡魔說話前先躲起來,他對惡魔的首領馬拉科達說,但丁的旅程是經過上帝批准的,於是馬拉科達派了十個惡魔護送他們。在這一層中,貪污受賄者被浸在煮沸的瀝青池中,如果他們敢於把頭露出表面呼吸的話,惡魔們就用叉子叉起他。

他的雙腳剛一觸到下面深深的溝底,那十個惡鬼就已經在我們頭頂的堤壩上。當旅行者們意識到不能信任魔鬼們的時候,維吉爾又一次將但丁抱起,正如一位被喧嚷驚醒的母親看到身旁燃起的火焰會抱起兒子不停奔跑一樣。維吉爾時不時的介入和保護提醒我們,即使有足夠的準備和智慧的嚮導,人們有時還是會面臨墮落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