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白楊》讀後感3篇

《白楊》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白楊,楊柳科楊屬植物的通稱,原產北半球,其它楊屬植物分佈於較北較高處,以葉在微風中搖擺,樹幹非常直而聞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楊讀後感3篇,歡迎大家閱讀!

《白楊》讀後感3篇

  《白楊》讀後感1

本學期,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白楊》,當我讀到“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他,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質感。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一段話時,我想:我們應該向白楊一樣,堅強勇敢,不軟弱,要學會面對困難,努力拼搏,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想到這裏,我又繼續默默地讀,當我讀到“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這一句時,我仔仔細細地想了一會兒,爸爸在向孩子們表白什麼呢?

想着,又繼續往下讀,當讀到讀到媽媽在新疆工作,爸爸也在新疆工作時,我知道,他們是一位邊疆建設者,我想:爸爸希望他想白楊一樣,永遠紮根邊疆,努力去建設邊疆,爲邊疆建設做出一份貢獻,勉勵自己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再讀最後一段”爸爸摟着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讀完後,我懂了: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他一樣,做一個無私奉獻,爲祖國發展而不惜一切的人。

讀完了整篇課文,我懂得了:我們要做一個捨己爲人,無私奉獻,爲祖國貢獻的人,也要鼓勵身邊的人向我們一樣,爲祖國爭光。

  《白楊》讀後感2

前幾天,我們學了《白楊》這篇課文。它是當代作家袁鷹的作品,選自於《風帆》散文集的其中一篇。

表面上看這篇課文在描寫白楊,但是深入觀察,深入思考,其實它是在讚揚、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對孩子們說的那句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他,他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使我感受深刻。“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一是堅強不動搖,“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是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樹而觸景生情,以白楊樹勉勵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一樣堅強不動搖。說楊樹,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邊疆建設,是借物喻人。

文章的最後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爲他擔心生活在北京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不僅不能接管新疆創建者這種重大的任務,就連新疆那艱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當他看見白楊樹旁邊的小白楊,應風沙成長起來的小白楊樹。他就相信他的孩子一定可與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從這段可以看出,父親對祖國的付出多大。雖然祖國把它發配到邊疆工作,但他沒抱怨半句,他不僅要把自己奉獻給祖國,換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獻給祖國。假如我是他父親,我死都不會去邊疆,更別說把孩子接過去。但學了這篇課文,我會學習“父親”這種精神,還要發揚光大。

  《白楊》讀後感3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白楊》這篇課文,對我來說是那麼的耐人尋味。

課文含義深奧,講述了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在返回新疆的火車上,父親借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樹來表述自己紮根邊疆的遠大理想。同時也盼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成爲自己的繼承者,像白楊樹一樣不論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論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學完了《白楊》這篇課文後,我深深感受到了白楊樹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更由此感受到了邊疆建設者們爲了建設祖國而放棄自己青春的偉大壯舉和遠大志向!從而使我想到了爲我們默默奉獻的警察叔叔。

警察看似嚴厲,可心底卻是那般溫柔。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看到一條新聞:一個孩子不慎掉入深河之中,一位警察見狀毫不猶豫的跳入河中挽救孩子。因爲拼命掙扎,從而導致體力不支,在外來人員的幫助下,警察有兩個選擇,犧牲自己和放棄孩子。可他卻選擇了前者,便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當今社會上有許多品格高尚、意志堅強、力爭上游、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活雷鋒!他們就在我們身邊等待着衆人的發現。只需要多一絲留心,多一份觀察,就會發現:只要你需要幫助,不關情況多麼惡劣,不管自己身體的好壞,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像白楊樹一樣,像邊疆建設者一樣堅強執着、忠誠無私、默默奉獻,讓人們在他們的保護傘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