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讚美孤獨》讀後感

《讚美孤獨》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前不久讀到一篇《讚美孤獨》的好文,又讀到一篇《人到老年如何生活更幸福》的文章,感同身受。因爲我也是個退休有年的老人,現實生活給我的內心不免有幾分孤獨。我的孤獨感不會有人理解,我自己也很不理解,因爲從親情與物質生活考量,我怎麼也算不上是一位孤獨的人,但孤獨在我的內心,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

《讚美孤獨》讀後感

《讚美孤獨》的文裏說:“孤獨是人本真的狀態,是人終極的狀態”,這話有點哲學,不很理解;又說:“孤獨是美的,不是醜的”、“ 孤獨是強大的,不是孱弱的”、“ 孤獨是快樂的,不是痛苦的”、“孤獨是自由的,不是束縛、囚禁和壓抑”。這些就更理論了,要真正理解,在我怕是很有難度。但我很是喜歡這篇文章,因爲我認定它可以爲我的內心的孤獨感找到一種解說,使我能在退休後的生活中找到美的強大的快樂的自由而不受束縛、囚禁和壓抑的孤獨。

“無論人身邊有多少親人、愛人、朋友,他實際上是孤獨的;無論人的生活中有多少親情、愛情和友情,他的內心必定還是孤獨的。”是的,人皆赤條條來赤條條去,在這一來一去中將發生多少故事,無論悲情喜情都得自身去左右並承受。我把這種“自身去左右並承受”看作是人本真的孤獨,這孤獨與生俱來,人皆有之,只是人與人之間,人的自身生命的不同階段的表現各不相同而已。

比如說,“退休了,意味着對於我們應該擔負的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已經完成,該是社會和兒女關照我們的時候了。但是對親人,對兒女,以至對社會都別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壞的思想準備。‘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我們作貢獻是無條件的,而索取就有條件了。別幻想社會如何善待,別幻想兒孫如何盡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情況,以及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常言‘久病牀前無孝子’。兒女都有自己的工作,都要掙錢養家餬口,不可能長期守在你的身邊。所以,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製造太多的親請,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別自作多情,加重感情的負擔。”

並不是不要親人、愛人、朋友,而是主動地在自己的親人、愛人、朋友;在自己的人情世俗中調整好自己的位置,做對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是一種強大的,美的、快樂的、自由的孤獨。是老人以及老人的親人們的共同認識:人老後身體和心理的越來越脆弱,能力越來越弱,力不從心的事越來越多的現實。

《讚美孤獨》的文裏說:“幾乎所有的大思想家大文學家都是孤獨的,從尼采、叔本華到卡夫卡、梭羅。他們的內心強大到不須陪伴,像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穩穩地挺立,深深地紮根於大地,不會因爲一陣強風而倒下,也不懼風雨雷電。只有擺脫了所有俗世的糾纏,思想之蠶才能破繭而出;只有扯脫了所有人際關係的牽絆,獨自的沉思纔有可能。而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多少人有這樣的機會,並沒有多少人的內心能夠強大到這個程度。”我想不會有人懷疑,因爲這些都是事實所證明了的存在。

站在一個很普通的退休的老人角度,從中學會一點不因“強風”倒下;不懼“風雨雷電”;擺脫“俗世的糾纏”;扯脫“人際關係的牽絆”應該可以做到也應該這麼去理解與這麼去作,不說所有或全部,那太難以仰及。但把它作爲一種思想與行爲上的參考又何償不可以。

“所以我想,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執意去做那些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出麻煩甚至釀成事故。倒不如逸養天年、養尊處優、裝聾作啞、難得糊塗、自娛自樂。老年人仍有很多既無風險又有樂趣的事情可做,如棋琴書畫、吹拉彈唱、酌酒品茶、吟詩作賦、網上遨遊、登高望遠、旅遊觀光、美食烹飪......自己經營好自己的豐富多彩、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吧。”

一位網友說的好,要“輕鬆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這話很適合老人!

二零xx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於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