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帆的孤獨啊》讀後感

《帆的孤獨啊》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文章導讀】 作爲一個入選英國學生課外閱讀推薦書目的《帆的孤獨啊》小說,我着實花費了一些心神去透過小說品味其中的內涵。對於這個故事,我覺得完全可以歸納爲是簡潔,明瞭,一針見血,富有深意的勵志題材作品。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帆的孤獨啊讀後感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帆的孤獨啊》讀後感

  【篇一】帆的孤獨啊讀後感

在英國小說家麥克•莫波格數十年的小說創作生涯中,最爲人稱道的是他捕捉素材的敏銳眼光。他就像一個機警的獵人一樣,總能夠在雲山霧罩的歷史縫隙中,注意到某些非同尋常的歷史事件,然後以此爲素材寫成兒童小說作品。這些素材通常與英國曆史有關,也與英國人的苦難命運有關,真實,殘酷,卻又動人心魄。

比如《戰馬》,準備寫這部作品時,莫波格瞭解到:僅在一戰中,就大約有一百萬匹馬與英軍一起投入戰場,到戰爭結束時,只有六萬兩千匹馬存活了下來。也就是說,有九十多萬匹馬死在了戰場上。馬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馬承受了怎樣的苦痛和犧牲?這便是莫波格創作小說《戰馬》的緣由。《柑橘與檸檬》也一樣,作者搜索關於戰馬的資料時,在比利時偶然發現這樣一樁事件:一戰中的某日黎明,三百多名英國士兵在被執行槍決,罪名是懦弱或擅離職守,其中有兩名士兵僅僅是因爲在守哨時睡着了。被處決的士兵中,最年輕的纔不過十七歲。判處他們死刑的軍事法庭,行事也極爲草率,前後只花了二十分鐘,連聽證都省了。這羣士兵遭遇的不公平對待,引發了作者的深思,被處決的最後一晚,這些戰士在想什麼?於是有了小說《柑橘與檸檬啊》。主人公二等兵皮斯佛(Private Peaceful)的名字,就來自莫波格在比利時墓園發現的一個墓碑。

從這兩部蜚聲世界的著作不難看出,莫波格是一個極爲謹慎甚至苛刻的小說家,對小說素材的要求非常高。在沒有找到支撐靈感的'真實事件時,他一般不輕易動筆。難怪有人說莫波格,不是在尋找素材,就在去尋找素材的路上。儘管小說是虛構作品,但在莫波格看來,這並不意味着小說家就可以隨意杜撰。他更願意觸摸到英國曆史的某些細節,尤其是苦難的部分,那更是莫波格小說的精神骨架。直面英國曆史痛處,想象背後的故事,注目歷史中的個人命運,這就是莫波格小說的祕密。要是沒有這些歷史細節給他提供靈感,也就沒有莫波格充滿感染力的小說。莫波格成功地用小說證明了,在記錄、紀念歷史苦難的方式上,小說一樣可以做得很好,甚至更好更富有感染力,而不僅是一堆冰冷的數字。

在選擇素材上,《帆的孤獨啊》一如既往地延續了莫波格的文學主張,以一段不堪回首的英國曆史作爲小說背景。上個世紀20年代到70年代間,英國將大約15萬名3歲到14歲的兒童,送往英聯邦國家或英國殖民地,比如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津巴布韋等。僅在1947年到1967年間,就大約有7000至11000名兒童被送到了澳大利亞。政府許諾說,海外有幸福的生活,但這顯然是謊言,大部分孩子們遭遇了飢餓、強迫勞動和性虐待。這段慘痛的英國血淚史被稱爲“醜陋的悲劇”和“嚴重的罪惡”,在英國曆史中就是一道大傷疤。莫波格注意到了這段歷史,於是便有了小說《孤獨的帆啊》。

我已經不需要多強調了,小說的價值顯而易見,敢於直面歷史荒誕困境的作品通常都有攝人心魄的力量,何況作者還是莫波格這樣的大佬,他何曾沒有失過手。有了歷史背景,我們閱讀小說就能輕易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亞瑟六歲時與同在孤兒院的姐姐凱蒂分開,與很多孤兒一起從英國坐船來到澳大利亞做奴隸,經歷生死,遭遇頹唐困境,亞瑟孤獨地生活在異國他鄉,一直到老。小說中除了聚焦亞瑟一代人,還寫到了被放逐的下一代——他的女兒,一起尋找他們的根。就像小說中說的:“我的私人家庭故事從一開始就不是完全私人的。”這些被祖國放逐的孩子,一生都在孤獨中度過,不管他日後取得了怎樣的成就,就難以彌合這種被拋棄的傷痛。

但如果你以爲莫波格被歷史侷限住了,寫得像紀實那樣殘酷而枯燥,那就顯然錯了。莫波格被譽爲天生的說書人,指的是他會講故事。他的高明就在於用歷史依據來虛構小說,也就是說他表現出了相當水準的文學性。在表現被放逐的歷史苦難時,莫波格最爲擅長的就是挖掘人物身上具備的人性。亞瑟六歲就被送往澳大利亞,經歷了種種苦難和打擊,他也墮落無助過,但在遇見了愛人——澳大利亞本地人後,她們一家人給予他的家庭溫暖,融化了他內心的冰棱,才漸漸找到生活的熱情。

小說對於澳洲人的生活也給予誠懇的關注。儘管有暴戾的奴隸主,更多的老百姓對於這些從英國送來的孤兒們還是敞開了心扉。對於亞瑟而言,漂泊六十年,太多的悲慘經歷,使得他都無法確定是不是來自英國。可見,故鄉這個詞屬於全球。爲此,他的女兒要替爸爸找到答案:她是不是真有一個姑姑?倫敦是不是爸爸的家鄉?她開始了孤獨的海上航行,獨自一人駕駛一條小船環繞世界,一路從澳大利亞前往英國,去尋找她父親亞瑟失散多年的姐姐,當年同樣她被作爲孤兒送到了加拿大。

  【篇二】帆的孤獨啊讀後感

我喜歡的書我哥不一定喜歡,但是他喜歡的書我一定會去看看的。喜歡講故事得人也愛講故事,愛聽故事的人也喜歡看故事。這本書絕對開頭一句話就把我吸引進去了。

我最喜歡的是他的明信片。看完整本書,看着明信片那一幅幅畫面就像印在腦子裏一樣。從他一個人乘船到澳洲,在船上遇到馬蒂,和馬蒂一起被帶到農場,在那裏遭受非人待遇,艾達太太對他們的幫助以及關懷,尤其在艾達也遭受同等對待的情況下。他們一起出逃遇到叢林裏的人被逮到梅格思阿姨那裏,在那裏過的很開心,以至於即使病危那段美好的記憶都歷歷在目。

我算經常一個人出去旅行吧,都會有很多擔心,每次看到這類型的書都會給我很大的鼓勵,消滅我的不安。

在費來迪他和馬蒂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生活似乎很美好。經濟蕭條,船廠越來越不好,他和馬蒂之間出現的問題,馬蒂的不言語和逃避最後喪命,他一個人重新回到梅格思阿姨的家,把馬蒂和最後年老的梅格思阿姨葬在馬蒂之山。

那份友誼,雖然說沒有相同的兩顆心,沒有一樣的兩個人,但他們的默契信任,一直都在鼓勵我。

亞瑟在醫院醒來,邂逅他的妻子,陪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