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說《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

小說《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雖說是再讀,但這已遠遠不只是第二次讀這本書了,每一次的重溫都如開啓新的通向作者思想的大門,感覺離那個時代和那羣人越來越近了。

小說《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

偏見是海,傲慢是船,這船永遠也靠不了岸,因爲這海就是他的家;這海雖有驚濤駭浪,但卻始終如一的載着她的船,縱使想要懲罰也只不過掀起個看似可怕的浪,使船又有了與她搏鬥的機會,永遠也不會厭倦,在這海和舟的故事裏蘊涵着太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因爲有了這些才使我們對於這樣平凡的景緻有了欣賞的價值。

奧斯丁在鄉間三四家人家的背景下,娓娓的訴說了婚姻的規則,有時太過現實讓人覺得愛情與婚姻是世上最可笑的事。書的開頭那句舉世聞名的“真理”便說明了婚姻純粹是個經濟問題、生存問題。沒有財產沒有受過教育的婦女這輩子唯一的願望就是嫁一個有錢人,否則是沒有出路的,這對於班納特一家來說也同樣適用。

書中有很多婚姻關係:吉英與彬格萊,伊麗莎白與達西,韋翰與麗迪雅,柯林斯和夏綠蒂。所有的婚姻都或多或少的有經濟原因。彬格萊先生年進四、五千鎊,達西先生年進一萬鎊,這些都是造成班納特太太脆弱神經的原因。柯林斯和夏綠蒂以最高的速度完成這種標準化的婚姻讓人也爲他們感到難堪。採取純粹的赤裸裸的交易方式是那樣的倉促又不合乎規則,至少得有個從相識到談婚論嫁的機械過程吧,可這就是除去表面的資產階級婚姻的實質,只是太赤裸裸讓人難以接受罷了。韋翰與麗迪雅的婚姻就瀟灑多了,完全出於衝動,私奔了,但最終依然得靠達西的錢來擺平。

再說說主人公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他們依然擺脫不了金錢、地位的圍城,這使得達西產生傲慢的態度,使得伊麗莎白對他一度十分厭惡,偏見油然而升,誤會正如我們想象的那樣越積越深。但有個問題:在那個社會這樣不平等的婚姻又是怎樣促成的呢?我想這應該與金錢無關吧,這完全是禮儀的問題了,也就是傲慢與偏見的問題了。

故事從一開始達西傲慢的拒絕邀請伊麗莎白跳舞,並認定她有那些不體面的親戚,使伊麗莎白對他產生偏見,到後來又因爲拆散她姐姐的婚姻和韋翰的事都使伊麗莎白心中怨恨加深。但最終的化解也正是因爲達西意識到了自己的居高臨下而徹底改觀而成功的,舉止和禮儀使伊麗莎白看到了一個新的達西,當然還有他爲她所做的一切都使她不由自主的愛上了這個門不當戶不對的人。他們兩個人就像是海和船一樣的不能分離,相互依存,少了任何的一方另一方都無法繼續,他們的愛情就如同波瀾不驚的海面下蘊涵着無限的生機。

奧斯丁是個偉大的藝術家,她的那些家長裏短的事卻揭露了當時時代的思想,還有她那描寫刻畫人物的本事也確實了得。有些人物雖然只是陪襯的,扁平的,如班納特太太、柯林斯牧師,只有個基本特徵,但卻恰倒好處,像伊麗莎白和達西便是完全立體的描寫,性格隨着故事的發展而發展,是動態的。無論是扁平人物還是立體人物,都呼之欲出,我們似乎可以聽到伊麗莎白爽朗、俏皮的笑聲,班納特太太那喋喋不休的抱怨和柯林斯牧師滔滔不絕的廢話……這也是一部諷刺的喜劇,小說中的人物無所謂好壞,只是都可以用來做揭示現實的嘲諷的對象,我覺得這是奧斯丁的高明之處亦是她文學的精髓部分。

那麼這樣一部具有觀察的深度和才氣橫溢的諷刺,並且凝練成具有喜劇光芒的傑作,怎麼能夠只讀一兩遍就收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