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螳螂捕蟬讀後感

螳螂捕蟬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篇一:讀螳螂捕蟬有感】

螳螂捕蟬讀後感

《螳螂捕蟬》講的是吳王要攻打楚國,可能會被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於是有一位少年便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事情打消了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少年說:“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那螳螂拱着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着彈弓在瞄準它呢!”吳王聽了這些話恍然大悟,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蟬可以喝到露水,但是螳螂要捕食它,而螳螂可以捕食到蟬,但是黃雀要啄食螳螂,黃雀可以啄食螳螂,可不知道少年拿着彈弓瞄準它。吳王雖然可以攻下楚國,可是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我們不要只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的禍患。

此外,這個少年爲了把這個故事將給吳王聽,來勸說吳王。在花園轉了三個早晨,才遇到吳王。我體會到這位少年很愛國,不顧自己的身體也要去勸說國王。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篇二:讀螳螂捕蟬有感】

最近,我在教科書中讀到了《螳螂捕蟬》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想要進攻楚國,大臣們都議論紛紛,認爲不應該這樣做。吳王聽到這些議論後很生氣,向左右大臣警告道:”此事就這麼決定了,如果有人敢來進諫勸阻,就立即處死!

舍人中有個叫少孺子的年輕人,認爲吳王這樣做太不妥,對國家不利,很想去勸阻但又不敢直接進諫。他前思後想,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每天都懷揣彈子手拿彈弓到王宮的後花園樹下轉來轉去,露水把衣服都打溼了。連續三天,終於等到了來後花園散步的吳王。

吳王看見他手拿彈弓,眼睛盯着樹上在看什麼,就問到:“你在這裏做什麼,怎麼衣服都被打溼了?”

年輕人回答:“您看園裏的這棵樹上有一隻蟬,蟬在高高的樹枝上振動翅膀鳴叫着,悠閒的喝着露水,卻不知道有一隻螳螂就彎身俯在它後面,準備抓住並吃掉它呢。而螳螂也沒發現身後正有一隻黃雀伸着頭要啄它。您再看這隻黃雀,它也想不到樹下還有我手中張開的彈丸啊!蟬、螳螂、黃雀三者都只想着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它們身後的憂患。”

吳王聽了後很受啓發,說:“你講得好啊,我明白了!”於是,吳王打消了進攻楚國的念頭。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少年很聰明機智。他的旁敲側擊,表面上是在給吳王講故事,實質卻是在勸說吳王,不要只顧貪圖眼前利益一心只想着攻打楚國,還要顧及身後的隱患,其他諸侯國可能會乘虛而入。吳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讀了這篇文章,我從螳螂、蟬、黃雀的身上學到了一個不要只想到要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沒考慮到隱藏在身後的危險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也像“螳螂捕蟬”那樣。現代社會中有的人爲了生活好,能掙到大錢,就千方百計地想出了許許多多對人們有害的主意。有的在街上行騙,有的亂捉亂捕野生動物,有的甚至不顧一切地亂砍亂伐樹木——它們就只顧着眼前的利益,而不考慮到隱藏在身後的種種危險,亂捕亂捉,亂砍亂伐……最後,社會變得混亂,壞人無處不在,環境也大大受到了破壞,到時候的人類,也只能生存在一個社會混亂,環境污染的黑暗世界裏,再也看不到‘光明’了。有的人挨不住了,也都紛紛向生命舉上了一面面‘白旗’。還有,有一些人平時很喜歡飲酒,他們自認爲這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自滅’。它們就只顧着眼前的好處,不聽別人的勸告,最終只好後悔了。因爲酒是一種害人的‘殺手’,人飲多了,胃就會遭到嚴重的傷害,人體也會變得衰弱很多。它們這樣飲,不但浪費了金錢,而且日久生長,最終自己受不住了,也會自己毀滅自己。

【篇三:讀螳螂捕蟬有感作文】

今天,我學了《螳螂捕蟬》這篇寓言故事,我受益很大。

這篇寓言故事主要講了:吳王固執的不顧大臣的反對,執意要去攻打楚國,後來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吳王執意要去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機而入,後果不堪設想。勸誡吳王如果一心一意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的禍患,是危險的,只看到前面有利可圖,卻不知道背後正有禍患來臨的人是愚蠢的人。揭示了人不能目光短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打算,否則將會後患無窮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能只圖眼前的便宜,卻不知道自己吃了大虧。比如,我在平常少一倍的錢買了一塊麪包,回家一看,麪包過期了。這就是隻看到前面有利可圖,卻不知道麪包的質量有問題。

在做事時,一定要慎重考慮。不能爲了貪圖便宜從而吃了的虧,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應該的。

我們應該爲自己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人不能目無短淺,要有長遠打算,這樣纔會有所成就。

【篇四:讀螳螂捕蟬有感】

《螳螂捕蟬》這則寓言故事講了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固執己見地決定攻打楚國,並下令不準任何人勸阻。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我覺得少年很聰明機智。他的旁敲側擊,表面上是在給吳王講故事,實質卻是在勸說吳王,不要只顧貪圖眼前利益一心只想着攻打楚國,還要顧及身後的隱患,其他諸侯國可能會乘虛而入。吳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們做事不要一味地只顧得到眼前的利益,還要顧及身後隱伏的禍患。

讀了這篇文章,我從螳螂、蟬、黃雀的身上學到了一個不要只想到要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沒考慮到隱藏在身後的危險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也像“螳螂捕蟬”那樣。現代社會中有的人爲了生活好,能掙到大錢,就千方百計地想出了許許多多對人們有害的主意。有的在街上行騙,有的亂捉亂捕野生動物,有的甚至不顧一切地亂砍亂伐樹木,它們就只顧着眼前的利益,而不考慮到隱藏在身後的種種危險,亂捕亂捉,亂砍亂伐……最後,社會變得混亂,壞人無處不在,環境也大大受到了破壞,到時候的人類,也只能生存在一個社會混亂,環境污染的黑暗世界裏,再也看不到‘光明’了。

讀了《螳螂捕蟬》一文,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但要顧眼前的利益,而且還要考慮到隱藏在身後的種種危險這個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只有懂得這個道理,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活得快樂,活出自我!

【篇五:讀螳螂捕蟬有感】

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有沒有隻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身後的隱患呢?今天,我們就學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學完後,有許許多多的感受想與你們大家一起分享,你們一定要洗耳恭聽哦!

這篇課文很容易理解,主要講的是吳國有一位侍奉吳國的少年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告誡吳王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的道理,從而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挽救了吳國。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麼一個例子:2008年9月11日衛生部證實,三鹿牌嬰幼兒奶粉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導致全國各地出現許多嬰幼兒腎結石病例。住院的嬰幼兒就有五萬一千九百人,死亡6人,多麼可怕的數字呀!但是最終因爲添加加工原料三聚氰胺三鹿董事長及多名涉案者被拘留,判了刑,如果他們能放眼長遠,不貪圖一時的利益,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同學們,我們在今後做事不能只顧一時的利益,而沒有想到後果,決不能向三鹿集團董事長那樣。《螳螂捕蟬》這篇課文生動有趣,道理也意味深長,我們應該從中得到這樣的啓示;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忽視身後

隱患,而應該放眼全局,放眼長遠,時該注意危機、隱井。

【篇六:讀螳螂捕蟬有感】

我讀了一篇課文,名字叫《螳螂捕蟬》。這篇課文通過了一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很有價值的道理。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但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爲: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他諸侯國趁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的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服侍在吳王身邊的少年知道了這個事情,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第二天他拿着一隻彈弓,在王宮花園裏轉來轉去。就這樣,他一連轉了三個早晨。直到第三個早晨少年終於被吳王發現了,少年給吳王講了一個他這幾天發現的一件事,少年說: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卻不知道它的身後有一隻螳螂,那螳螂想要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而那黃雀只想要抓螳螂,但是並不知道我正那這彈弓瞄準它呢。“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這個故事中的蟬、螳螂、黃雀都只想着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的禍患。

我通過這個故事明白了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及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的禍患。作文

【篇七:讀螳螂捕蟬有感】

今天,我們學了《螳螂捕蟬》一課,我們知道了,不可以只顧眼前利益,而沒有想到自己身後的的禍患,一定要顧全大局,不可貪圖小利就心毀人亡。

這篇文章的大意是,吳王想去攻打楚國,但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固執的吳王下了一道命令,誰再敢勸阻我,我就處死他!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就用機智的腦子給吳王講了一個小故事,吳王頓時茅塞頓開,決定暫時保留實力,等時機成熟再一舉攻下楚國。

我最喜歡的段落是,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那螳螂拱着身子,舉起前腳,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那隻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那位少年正拿着彈弓瞄準它呢。

在這個故事裏,蟬就相當於楚國,國泰民安,其它諸侯國就是黃雀,自己的國家就是螳螂,如果去消滅楚國,那麼其它諸侯就會乘虛而入,到那時,其它諸侯國的兵力是人強馬壯,吳國的兵力不是殘兵敗將,就是元氣大傷,毫無戰鬥力,那麼,其他諸侯國消滅吳國就易如反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話,常常比喻目光短淺,只顧着算計別人,而沒有想到,別人正在背後算計他。

【篇八:讀螳螂捕蟬有感】

最近,我們學完了《螳螂捕蟬》這一課,文中的一幕幕不時浮現在我的腦海裏,使我難以忘懷。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可是固執己見、一意孤行,並下令不準任何人勸阻。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爲了使吳王改變想法,在王宮花園一連轉了三個早晨,最終被吳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這位少年很機智勇敢。第一,他並沒有像其他大臣一樣,直接吐露心跡,使吳王感到沒有面子。而是巧妙地運用“螳螂捕蟬”的故事來勸說吳王。第二,當時,吳王已經下令不準任何人阻攔,但少年還是義無反顧地支勸阻吳王,表現出了他的勇敢和愛國之心……他的這些舉動,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我們做事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伏的禍患。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一部分人像“螳螂捕蟬”那樣。他們爲了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千方百計地想加害別人,有的在街上行騙,有的亂捕野生動物,還有的甚至亂砍濫伐樹木……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卻不顧以後生活中的種種禍患。

此外,我不禁想起了我看過的《血色母愛》這篇文章。

有一對母女一起去滑雪,她們都穿着銀白色的滑雪衫,老闆讓她們換一身紅色的滑雪衫,這樣即使發生了事故,救援人員也能很快發現她們,但由於出租費太貴,被她們婉言拒絕了。直是禍從天降!中途,這對母女遇上了雪崩,救援人員無法找到她們,也許是偉大的母愛激發了母親的智慧,爲了保住女兒,也不惜割破了動脈,讓血在雪地上留下了一條鮮紅的痕跡,最終,女兒得救了,母親卻與世長辭。在我們感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想到這樣的悲劇明明是可以避免的,當初只要她們穿上了紅色的滑雪衫,那後患不就消除了嗎?

讀了《螳螂捕蟬》,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們不要只專注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的隱禍。

王發現,並巧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