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讀後感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讀後感

只會善待別人,卻不懂善待自己?你可能得了“聖母詛咒”!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讀後感

回想一下,最近一次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做事)是什麼時候?

很多人,總是習慣給自己找藉口,有的說開始工作之後的我,終於掙到錢了,一定要攢錢孝順父母,不能那麼任性妄爲;有的說,作爲有男(女)朋友的我,不能不在意他們的想法;有的說,成家之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那麼容易了,總不能放下另一半自己出去嗨吧;還有很多爲人母爲人父的人,不能放任孩子不管不顧吧;對別人的請求,拒絕怎麼好意思說出口……

那再想想,最近一次覺得自己這麼活着很累是什麼時候?看到那些活出自己色彩的人,羨慕之情充盈心中,卻在想要模仿他人,活出自己時充滿了愧疚。

爲什麼?

因爲,你認爲你應該孝順父母,應該關注另一半的需求,必須要爲自己的孩子服務,就像你父母或者大多數父母做的那樣,而拒絕別人的請求,更感覺自己就像是個犯了錯的孩子,擡不起頭來。

在你的心裏,排名第一的永遠都不是自己。只是,長此以往的你,現在還好麼?

在英國心理諮詢師雅基·馬森的作品《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中,把那些友善待人(如和藹、慈悲、討人喜歡等)當作唯一的行爲準則卻因此受盡委屈的人們,稱爲“聖母詛咒”。

得了“聖母詛咒”的人,就像上面列舉的情況一樣,總是在無限度的善待別人,遇到事情最先想到也是別人的看法,直到最後自己已經精疲力盡時,才突然發覺,那麼勤懇付出的自己不僅一點都不開心,內心深處還滿腹牢騷。可是,下次相似情況再出現,自己依舊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怎麼辦?難道“聖母詛咒”無法消除了麼?

雖然,不能像科幻電影中那樣,找個法術超強的人或者超前衛的高科技消除大腦中存在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自己進行“微調”,慢慢遠離“聖母詛咒”。

想要實現“微調”,我們首先要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裏。都說方向不對,努力白費。那麼“聖母詛咒”從何而來呢?

“聖母詛咒”從哪裏來?

被“特有化”的品質

這個詞是雅基·馬森在《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中創造的詞,覺得特別合適,就借用過來了。

什麼是特有化?

理科本來就不是女生的長項,男生隨便學學也比女生拼命學的好很多;女生嫁的好就行了,那麼拼命幹什麼;你一個女生家的,出去打工我們多不放心,我們幫你找個工作,在我們身邊多好;女人不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麼……

圖片來自漫畫博主:黃一刀有毒

舉的例子好像都是關於女生的,可能今天看類似的東西有點多了,不過“聖母詛咒”不止存在於女性身上,男性也很多。舉例那些話語,主要是解釋一下“特有化”,但其實根本不存在這回事,只是大部分人這樣認爲,所以就變相的成了公認的事情,最後演變成了所謂的“不成文的規定”。

而那些被“特有化”的品質侷限的人,害怕如果不這麼做,就會被別人“嘲笑”“看不起”,最後就變成了“聖母詛咒”的受害者。

原生家庭的影響

小時候,我們不具備獨自生存的能力,爲了不惹父母生氣,我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爲方式,討好他們。當我們發現,某些方式可以讓父母開心,或者得到父母的誇獎時,我們就會不斷重複這種行爲,一直到長大。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自立能力也越來越強,但是因爲這種“討好”的模式已經深深烙印在自己的潛意識中,所以,即便我們已經不再是需要依靠父母才能生存的人了,依舊習慣性的使用“討好父母”的模式,因爲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讓我們害怕,如果不再討好父母,是不是就會像小時候一樣被父母“拋棄”。所以就陷入了“聖母詛咒”的圈套。

被“聖母詛咒”糾纏,能不能擺脫?

能,一切都在你的選擇。

在《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中,作者雅基·馬森表示,被“聖母詛咒”的人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自我價值感及自尊感知能力極差,他們沒意識到自己和那些被自己善待的人一樣,也需要自己善待。

想要跳出“聖母詛咒”,就要提升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只有讓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好,才能跳出詛咒。

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學會愛自己。

愛自己,說起來很簡單。很多雞湯也一直在呼喊着,只有自己愛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珍視。但是,真正做到愛自己的人,又有幾個呢?

當然,從多年來一直堅持的行爲模式中,跳脫出來一定是不容易的。我們可以先從提升自我價值感開始,下面幾個小技巧,幫助我們賣出第一小步。

多關注自己

從現在開始,留出一點時間給自己,把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觀察一下自己有哪些優秀品質,比如經常會給老人、小孩等需要幫助的人讓座,這說明我們是個充滿愛心的人;再想想,工作中,我們是不是從不拖延,總是按時完成工作,這說明我們是一個對自己工作負責的人……

每天記錄三件覺得自己很好的事情,剛開始如果不習慣,可以從每天記錄一件事情開始,然後在事情後面寫上這件事體現出哪些自己優秀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