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社交的本質讀後感精選範文

社交的本質讀後感精選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導語:《社交的本質》從數據角度詮釋了,信息、關係、互動三者之間的關係。這三點也是社交營銷的核心。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社交的本質讀後感精選範文

  社交的本質讀後感【1】

馬克·扎克伯格剛度過了他的32歲生日,並且成爲世界上賺錢最快的人,從出生算起,扎克伯格平均每天賺440萬美元,超過了巴菲特,也超過了谷歌創始人布林和拉里佩奇,比《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任何人都要多。

這是如何做到的?最近由馬克許可,親姐姐蘭迪首次披露FB商業成功祕密的圖書《社交的本質》出版。蘭迪是Facebook的創業元勳、全球市場開拓人,任Facebook市場總監達6年之久,帶領Facebook從美國大學校園走向世界。曾獲艾美獎提名,入選“數字時代最具影響力的50人”。她是哈佛畢業的高材生,也是全家唯一的大學生(馬克大學沒有畢業)。

她在FB任營銷總監期間,突破性地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創新,引入直播,與ABC和CNN進行跨平臺合作,並首次利用社交媒體助陣奧巴馬競選。對FB的崛起,可謂功不可沒。

在這本書裏,蘭迪講述了FB早期的創業歷程,以及它的核心產品思維與商業策略。也客觀地展現了不爲人知的另一面,即使是作爲創始人的親姐姐,即使工作再出色,在崇尚技術與自由的硅谷創業公司的環境下,也還是會受到同事們的非議,大家通常會認爲,你能取得這些成績,還是不是因爲你是馬克的姐姐。在FB上市之後,自己作爲創始人的姐姐,如果繼續呆在公司,擔任高管,難免也會讓資本市場認爲這是一家保守的家族企業的嫌疑,這與FB的文化形象格格不入,在這多重因素作用之下,蘭迪決定離開FB,自己創辦媒體公司。

Facebook誕生於一間宿舍,它的理念是通過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將聲音傳給數百萬人聽,轉變個人與機構的關係模式,幫助每個人與他們關心的人走得更近。馬克認爲,社交的本質是通過羣體活動,進而來改善和豐富人們的現實生活。社交已是互聯網時代隨時連接這一生活新模式下的常態,並且互聯網爲社交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和手段,它可以連結任何人。而決定社交成功有三個要素:親密感、共同的理想和身份。

親密感,包括親密的協作(分工社會的必需),也包括更深層的親密關愛,而且後者往往更爲重要,有了親密關愛,親密的協作也並不成問題。在快節奏的當今,誰又會沒有一種孤獨感,愛也是必需品。但親密感是無法上傳的,它只能來源於你的內心。在網上秀恩愛,秀親密無間,並不能代表真的如此。英國切斯特大學薩姆·羅伯茨博士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朋友面對面交流的人比通過社交網絡交流的人更幸福,笑的次數也多出50%。網絡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工具,服務於真實世界的人和事。

共同的理想,也是社交成功的一個關鍵。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社羣是互聯網社會的生活基本狀態。互聯網給了我們自由發聲的機會,人人都是自媒體,亮出你的觀點、你的目標、你的價值觀,你有內容,才能影響他人,獲得別人的響應,獲得一呼百應的力量,成就更美好、更壯闊的事業。這是連接他人的一種內容力,進而也會影響到連接本身。

身份,儘管是三要素的最後一個,但它卻是最重要的。親密感和共同的理想,都是建立在身份這一要素上。互相瞭解對方的真實身份是找到擁有共同目標、喜好和價值觀,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方式。不管在網絡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真實的自己,如果你開始將網絡身份視爲自己真實身份的一部分,那你在數字世界與他人交流就會得心應手,這時你會將全部精力放在瞭解新朋友身上,並傾聽自己的內心,隨心而行。

FB的產品設計和邏輯、商業策略都是圍繞着這三個要素來進行的。FB一直堅持實名制;鼓勵人們講出自己的故事,傳達想法,讓聽衆從故事人物的經歷中看到自己,建立同理心;使用全球思維和語言,照片、視頻、音樂或者藝術往往能轉化爲普世的人類價值和情感,更容易讓不同文化的人接受。

馬克·扎克伯格說,社會化媒體的價值不是由關注者的數量決定的,而是取決於你建立的人際關係有多深入。互聯網、社會化網絡和智能手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工具以及溝通、合作和交往的方式,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給生活、關係、職業和羣體帶來變化,重新發掘活在當下的意義,通過新技術瞭解並解決長久以來全世界的人們一直面臨卻仍未解決的挑戰。

  社交的本質讀後感【2】

在過去8年中,我見證了科技、移動設備和社會化媒體如何改變和加強人們生活的每一面,並讓其變得更加複雜——從與朋友交流到總統選舉,從管理職業生涯到爲自己鍾愛的事業付出努力,從尋找另一半到撫養下一代。

我看到,互聯網曾經還很新鮮,用手機打電話就像魔法一樣……但突然間每個人都連上了互聯網,隨時能被人找到,通過電腦屏幕與人溝通變成了一種習慣,人們常常忘記擡起頭來,享受周圍的世界。

在本書中,我會帶你重走我過去的生活,分享我本人對社會化媒體如何改變世界的觀察。

我們的指尖下有着強大的技術,但要確保與網絡的關聯不會影響到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我們要在網絡和現實中取得平衡,在與全世界數百萬人建立網絡聯繫的同時,不要忘了我們愛的人就站在我們身邊。

網絡世界很複雜。

過去幾年間,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科技與生活的平衡”,如何能達到這種平衡?在人人互聯的時代,這種平衡有可能實現嗎?

在我進一步探討如何在友誼、家庭、人際關係、職業發展和羣體中達到這種平衡之前,我想先帶領大家回到幾年前。當時我的生活非常不平衡,我不知疲倦地幫助開發Facebook(臉書)這個今天帶給大家很多快樂和焦慮的工具。

也許你拿起這本書是因爲你我通過社會化媒體建立了某種聯繫;也許你從Facebook建立之初就是一位忠實的用戶;也許你不知道我是誰,但你覺得我的弟弟很酷;也許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讀這本書,但你已經開始讀了……不管你讀本書的目的是什麼,我都要感謝你加入這場探險。你的關注讓我非常開心,我也希望本書——其中有我的個人經歷、我對未來的思考,還有實現科技與生活平衡的方法——能激發大家的思考,讓你們開始探討如何利用科技,理性地爲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