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野火春風斗古城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野火春風斗古城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野火春風斗古城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野火春風斗古城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野火春風斗古城的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野火春風斗古城的讀後感1

自從讀了《野火春風斗古城》後,更加認可這樣的觀點,覺得諸如《紅巖》、《雷鋒的故事》、《林海雪原》等等這些大衆耳熟能詳的紅色文學作品,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她們都應該是後人的必修課,是該傳承的,而不能是被遺忘的,永遠也不會被潮流淘汰出局。

《野火春風斗古城》這本書,是一部描寫抗日英雄人物生活和鬥爭的小說。其文章內容的深刻韻意是以野火喻作敵人的兇焰,以春風比作黨的力量,任你敵人的兇焰再高,燒不盡中國人民革命的有生力量。在毛主席正確路線的指引下,經過黨的春風化雨,受盡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取得鬥爭的勝利,被敵人蹂躪的中國大地,終於雲散煙消,晴空萬里,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遠離故事發生時間的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也生活着一羣同《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主人公楊曉冬一樣,爲了黨的事業,爲了祖國的繁榮,毫不計較個人得失,隨時準備付出自己一切,留下了可歌可泣事蹟的英雄們。現在,讓我們瞭解與領悟發生在這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優秀人物身上一些看似平凡卻又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感受他們那無悔於青春的讚歌中,共同尋求心靈的昇華吧。

在孩提時,依偎在父母溫暖的懷中,整日無憂無濾,我知道了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在幼年時,沉浸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下,學習知識,我知道了我的幸福是誰換來的;在成人後,遨遊在書本的海洋裏,自由自在,我再次從內心深處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是多麼的值得珍惜。在抗日戰爭勝利66年後的今天,生活在物質與科技高速發展、精神與思想與日俱進的新時代裏,《野火春風斗古城》使我想起了志在維新、視死如歸的譚嗣同;使我想起了,拋妻別子、不憚前驅的林覺民;使我想起了,東渡扶桑、救國救民的秋瑾;使我想起了所有爲我們中華的獨立崛起,探索着、痛苦着並奉獻着的人們。我被《野火春風斗古城》小說中驚險、流暢的故事情節所深深的吸引,更被主人公楊曉冬同志那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高尚革命品質,創造性的工作才能、大無畏的精業精神和樂觀開朗、熱情洋溢、談笑風生的形象所深深地折服。

作爲平凡人中的一員,《野火春風斗古城》不僅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心靈得到了春風化雨般的侵潤,而且也從內心深處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從這些烈士們的身上我認識到人的浩然正氣,也明白了爲什麼高高飄揚的國旗這樣鮮豔?爲什麼冉冉升起的朝陽這樣鮮紅?

今天,《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故事情節雖已走入了記憶,但當我在本世紀再一次沐浴她的光芒,重溫那黑暗中分娩光明的一瞬時,我的內心深處充滿了涅磐般的聖潔,她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厚而且深邃的精神財富,不僅僅是始終閃耀着奕奕光芒的愛國主義,更是一個更古不變的話題,如何發揚愛國主義,振興民族大業?這,也是我們每一位當代青年都應該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當今的和平社會中,不管我們選擇的是何種職業,我們都應該與責任、與奉獻、與犧牲相連;當我們舉起拳頭,向着國旗莊嚴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應該立志爲了祖國的繁榮與富強,甘獻一腔熱血。

從古至今,大凡成就偉業者,無一不是從奉獻開始。魯迅先生崇尚"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精神,使奉獻的內涵上升到民族的振興大業;六十年代的雷峯更是敬業的楷模,幹一行、愛一行,以"螺絲釘"的精神,把青春獻給了祖國最壯麗的事業。今天,在我們國稅系統,又一個響亮的名字伴隨着偉大的愛國、愛民精神,傳誦大江南北,他,就是全國稅務系統先進工作者鄧波同志。爲稅辛苦爲民甜,鄧波用自己的忠心赤膽,實現着對祖國的諾言。他常年戰鬥在稅收一線,多少次踏碎了一輪圓月,多少回扛走了滿天辰星,經歷了多少次工作與親情的考驗,揹負了多少回對親人的愧疚……但是,鄧波從不後悔,始終執著地工作着,用青春和奉獻書寫了自己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魯迅、雷峯和鄧波雖然生長在不同的時代,但是,他們卻以相同的奉獻精神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愛國之歌。

也許,我和大家一樣,看過《野火春風都古城》中英雄人物的事蹟後,也曾經感到無比的興奮和激動。但是總覺得那種感動是有一絲的遙遠。其實,如今象鄧波同志這樣默默無聞、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普通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用真情,用汗水,用生命的全部,演繹着那藍色的夢想,開拓着輝煌壯美的未來!他們是我們無聲的榜樣!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聚在一起,我們就是整個星空;凝在一起,我們就是一道閃電;站起來,我們就是構建共和國大廈的基石。新世紀的曙光已經照拂着我們的面狹,當代的我們,尤其是即將加入到工作行列的大學生,更應該挽起手來,快快加入到英雄的行列,共同爲祖國的繁榮與昌盛,描繪出壯麗的詩篇!

《野火春風斗古城》真的讓我在感受他們那無悔於青春的讚歌中,尋求到了人格的昇華,得到了一次人生的洗禮。

她更讓我懂得了,紅色經典書籍的閱讀不僅僅侷限於懷舊,我們讀的是故事,看的是英雄人物,領悟的應該是精神。紅色經典書籍裏的偶像衆多,魅力不凡,這些經過歲月洗禮的.圖書精品積澱厚重,同時不少紅色經典作品情節曲折、語言生動,代表了當時語言文字的最高水準,可讀性真的很強。這些因素都應該作爲讀熱潮和精神迴歸熱潮的很好理由。如今,在流行文化對校園、社會的衝擊之下,青少年的生存態度和表達方式都潛移默化地發生了改變,把"紅色經典"與現代社會融合起來、與今天的時代面貌結合起來,是紅色經典能夠深入人心、"漂流"向前的必然選擇。

  野火春風斗古城的讀後感2

清晰的記得這樣一些電影人物:機智勇敢的楊曉冬;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的金環;繼承姐姐遺志不屈不撓堅持戰鬥的銀環;率隊起義走上光明之路的國民黨軍官關敬陶……這一切均來自一部與電影同名的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

《野火春風斗古城》以八年抗戰爲背景,以策反爲線索,謳歌了我地下黨員的高尚品格!

但讀過原著再與電影比較起來,我竟產生這樣的想法:如果不是電影拍攝的好,書本不太可能達到現在的知名度。

究其原因,作者自己給出了圓滿的答案:李英儒參加過地下黨的祕密工作,那些驚心動魄的場景在他的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許許多多戰鬥着的默默無聞的的同志給了他極大的創作熱誠,他立誓要寫一本爲他們立傳的書!可太想還原真實的生活了,因而忽略了藝術上的加工與再創作!以至於某些段落的描寫,抹殺了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

例如,當楊曉冬帶領韓燕來通過敵佔區到游擊區這一段中,化裝偵察的楊曉冬最初的確表現出革命者的機智深沉,不露聲色的和剃頭師傅周旋,套問出到游擊區的路徑。可在後來的描寫中,楊曉冬竟莫名其妙的現出焦躁不安的樣子,在院子裏走來走去,還不時望着北面的天空!

我真的不知作者如此寫的目的!因爲,經過這樣處理的主人公,虎頭蛇尾,那裏還像個在虎穴裏行走,有着豐富的對敵經驗的地下黨的領導者!果然,楊曉冬的一反常態,讓剃頭師傅都看出了端倪,以至於神祕的問:"你是幹什麼的?"

一個普通老百姓尚能發現楊曉冬的蛛絲馬跡,何況那些受過專業訓練的國民黨特務呢?

類似的描寫還有幾處,而且大部都出在作者傾情塑造的主角身上!這不能不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義!

也許作者想表達的是:革命者也是人,不可能時時處處都滴水不漏。但文學作品是要用高度概括的藝術手法,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社會生活!而不是照相機,現實是什麼樣子,就要絲毫不差的照搬過來!

看來:文學創作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真是至理名言了!

  野火春風斗古城的讀後感3

夜深了,我的思緒仍沉浸在白天看的書《野火春城鬥古城》中的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中。

這是一場野火春風的殊死搏鬥,歌頌了共產黨領導下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民,用鮮血、生命和智慧凝結成那一次次戰鬥的勝利!

不正是嗎?楊母爲支持兒子和黨的事業,她毫不猶豫地當起了交通員。不幸的是,在一次大搜捕時,楊母和她的兒子都被鬼子抓住了,鬼子花言巧語,威逼利誘,讓她供出黨的情報,她識破敵人的詭計,當着兒子的面,毅然跳樓身死。"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楊母爲她兒子樹立了忠於黨的光輝榜樣!她的行爲激勵着兒子,激勵着黨的兒女們英勇作戰!當看到這裏的時候,我的眼眶溼潤了。爲了保護黨的地下組織,楊母她寧死不屈。爲了黨的事業流盡最後一滴血。這就是一位革命母親,她臨危不懼,正義凜然,感人至深。

啊!楊母!您對黨忠心耿耿,面對危險毫無懼色,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古城底下抗日組織,爲黨捐軀!我爲您感動、敬佩,爲您高歌,爲您驕傲!

楊母的精神猶如在黑夜裏的大海中的燈塔閃爍着光芒,指引着,照亮着千千萬萬黨的兒女在鬥爭的道路上前仆後繼,勇往直前。

讓我們歌頌在抗日戰爭中,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們英雄;讓我們頌揚中國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可以戰勝任何困難的偉大力量!

是呀!想想抗日戰爭取得的勝利是多麼艱難困苦,在想想我們現在辛福美好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那是革命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是用生命換來的啊!我們作爲共產主義的接班人,不僅要珍惜這一切,還要繼續繼承、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承。去創建祖國,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他們的精神永遠鼓舞着我們前進!前進!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