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學四年級學生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小學四年級學生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魯濱遜漂流記》我早就讀過了,這個暑假,我重新回味了一遍這部英國“現代新聞報道之父”笛福的著作,有了更多的感想。

小學四年級學生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魯濱遜在海上遇難漂到了一座荒島上,這是他初次出海,就遇到大風浪,在他得救後,必須在回家和繼續航海中做出選擇。魯濱遜並沒有只受了一點挫折就選擇放棄,那未免太脆弱了,我有時也會因爲困難而退縮,他的舉動我很佩服。魯濱遜漂到的這座小島上是荒無人煙,身邊沒有食物、沒有可喝的水、沒有住處,還隨時隨地有着危險,要是我,早就抱怨連天,放棄生的希望,乖乖等死了。而魯濱遜呢,哪怕只有一點希望,他心中都有一種活下去的信念,想方設法搜尋食物、淡水,還自己搭建住所。他就是靠着那種困難下的生存的堅強信念,纔在惡劣的環境下奇蹟般的活了下去,我遇到挫折時,不正需要永不放棄的精神嗎。不畏困難、堅強抗爭,就能幫我度過難關,這也是少先隊員的精神。

魯濱遜在島上還遇到了一羣吃人的土著人,他救下了其中一個俘虜,並用那天的星期給他取名“星期五”。看到這,我對魯濱遜的敬意更深一分,他能夠不因爲星期五的身份歧視他,反而收留他,既有愛心又待人平等,其實各種人都是一樣的,沒有尊卑之分,只要我們友好地對待他人,別人也不會傷害我們的。

過人的智慧,難得的勇氣和善良的一顆心,讓魯濱遜經歷了重重困難後依然活了下來。同樣,勇氣和智慧也能幫我度過難關,缺一不可,有時善良也會不經意間幫助我。這是我在《魯濱遜漂流記》中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