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西廂記》有感

讀《西廂記》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在觀王實甫的《西廂記》之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哪怕鶯鶯最終和張生喜結良緣;在文末作者發出了“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哪怕後代評論家一次次渲染該劇的反封建先進性……但我分明看見,分明感受到了劇本中所蘊含的那些讓人激憤而又無奈的內容。

讀《西廂記》有感

“鬥士”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阿金》中寫下:“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會亡殷,也不相信旦己亡殷,西施亡吳,楊貴妃亂唐那些古老的話。我以爲,在男權社會裏,女性是絕不會有這麼大的力量,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由男的負。但向來男性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張生始亂終棄的行爲讓很多讀者義憤填膺,可是後世還是出現了諸如“紅顏禍水”等詞語,把許許多多沉重的罪責壓在了女性的頭像。在遙遠的古代,處於卑賤地位的女性怎麼可能發揮如此強大的作用呢?爲後世廣爲表彰的昭君是因爲獻身於大漢事業,可是《漢宮秋》也依舊爲她留下了一個跳水而亡只爲保全貞潔的偉大結局。特洛伊的領袖們被海倫的美貌所吸引,可最終還是認爲“儘管她如此美麗,還是讓她坐船離開”,因爲海倫會成爲他們和他們的“後代的禍害”。

女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爲了繁衍後代的工具,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但是古代又有多少的家庭會將這麼沉重的罪責牽連上男性呢?這一點固然和當時落後的生物知識相關,但是這其中所蘊含的重男輕女的觀點和女性長期以來低微卑賤的社會地位息息相關。母親成爲很多人歌頌的對象,認爲她無私地創造了生命。但是在魏晉時期,讓梨的孔融認爲母親不過是一個容器,於自己並無恩德。這個觀點可以說是相當的大逆不道了,雖然後來的魯迅先生曾經寫下了《我們今天怎樣做父親》,給了準父母和預備父母們提供了一條新式的觀念。但是在孔融的年代,這般新潮的觀點給了曹操一個殺他的理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是後話了。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道:“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爲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着,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紙杯鼓勵着滑下去到達急了。讀書筆記.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爲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我們不得不承認,哪怕這個社會存在着各個領域的優秀傑出女性,但是這個社會確是到處都是爲女性設置的往下滑的坡道。不管是我,還是身邊的,看不見的許許多多的女性,在這個坡道中努力地向上攀爬者,時不時有着懈怠的念頭。

《西廂記》中,矛盾的解決來源於張生考取了狀元,這點顯然是有些癡人說夢。反觀我們現在的電視劇,男權的放大的現象時有出現,《何以笙簫默》、《那年花開月兒圓》、《羋月傳》……這些大ip製作的背後依然逃脫不了“霸道總裁愛上我”魔咒,在女權的放大的表面下,依然是爲統治已久的強大男權鍍金讓位。但是很遺憾也很無奈,存在即合理,觀衆永遠都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