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紀伯倫沙與沫有感

讀紀伯倫沙與沫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沙與沫》是紀伯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自然景物“沙”、“泡沫”爲比喻,寓意着人在社會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泡沫一般的虛幻。有什麼關於沙與沫的讀後感?以下是名言網小編爲你整理的沙與沫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讀紀伯倫沙與沫有感

  昨日是今日的回憶,明日是今日的夢想。億萬年前我是宇宙中的以太,億萬年後我是滄海中的遺珠,而現在我只是一粒沙,你腳踩着的那粒。

浮生若夢,朝歌夜弦,塵世中難得的一方淨土便是沙與沫。

我們都只是渺小的虛幻的泡沫,沒有人可以永恆。

沙與沫點醒了所有不可自拔的人。生命從何而來,又要到那裏去?我們是誰,我們的過去抑或將來又如何?沒有人能給我們答案。即使是被稱爲先知的紀伯倫也不能。他只能將他思想的碎屑輕輕地播撒在地球上,也許會有人悟出這大千世界的奧祕,也許會有人什麼也沒知曉。深邃的宇宙隱藏着太多我們難以理解的祕密。人類的存在有何意義,意義就是走下去,在這黑暗寂靜的宇宙中走下去,走向那無人知曉的光明去,走向那我們無法預知的黎明去。我想,先知所做的僅僅是去思考,以超我的境界洞悉生命與愛的真諦。

所以,他是孤獨的。

正是孤獨的靈魂,才能清晰的看見這世界的空洞,心靈的矛盾。我們的心是一塊海綿;我們的心懷是一道河水。然而我們大多寧願吸收而不肯奔流,這不是很奇怪嗎?醉酒的清醒,以寂寞的姿態瞥見了人性的弱點。紀伯倫寫道:當人們誇獎我多言的過失,責備我沉默的美德的時候,我的寂寞就產生了。當我們難以理解那啓迪衆生的話語時,我們難以明白那指引前行的話語時,紀伯倫便寂寞了。可惜,在他的一生中,都沒有出現那個可以與他對話,消除寂寞的人。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將來一定會有,只是他或者是她還沒有出現。或許人們只是人云亦云的誇讚着他,但看過他作品的人多少都是有收穫的。我們在這些文字裏窺見哪怕一絲一毫,都足以讓紀伯倫欣慰了。真理誰敢說紀伯倫就看透了呢?先知所做的僅僅是啓發人們,他永遠只說一半,另一半等待着人們自己理解,等待着那個懂他的人蔘悟。

樹暝棲翼喧,螢飛夜堂靜。遙穹出晴月,低檐入峯影。在每一個月夜裏,紀伯倫是怎樣醉着酒,孤獨中求得一醒,又怎樣回憶着在山野中靜聽着風濤陣陣與流水潺潺的童年。他在白晝充滿燃燒的見解,在夜晚沉浸於夢幻的海洋。他得不到父親的溫暖,得不到愛情的慰藉,在接連失去了最愛的妹妹哥哥和慈母,看到的是祖國富有欺凌貧窮,教士欺騙虔誠,婚姻犧牲婦女,傳統壓抑青年的黑暗。他吶喊,他控訴,他對着自己逆來順受的同胞發出宣言,他痛斥着光天化日之下昂首闊步的惡棍,訴說着東方民族的奴性悲劇,嘆息着阿拉伯民族的命運。紀伯倫的瘋狂是十足的清醒。他沒有用面具掩飾自己,赤裸裸地站在真理的陽光之下,以不可以阻遏的狂狷之氣,掀起摧枯拉朽的叛逆風暴,打倒偶象,破壞那個用舊制度、舊傳統維繫的所謂完美的世界。

紀伯倫是如此愛恨鮮明,他狂熱於他那偉大的民族,厭惡着這骯髒的社會,他在帝國的勾心鬥角間堅守着人類一體、地球一家。他把孤獨化作愛送給了全世界,教會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