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感600字

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感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導語: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奮進,而安逸優越的環境卻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於安樂,盡享舒適,常常一事無成。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感600字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讀後感【1】

人只有經受挫折,不順利的干擾和阻礙纔會使他從實踐中增加自己所缺少的能力的毅力。人的一生正因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經歷住了磨難考驗的人才會出衆被着爲人才,也纔是有用的人,才能接受重大責任。在失敗時,不以失敗而頹廢,不因惱怒而一跌不振,不因爲纔不如人而心有嫉妒所以憤恨。我們要經常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爲。成功之母不是失敗,而是失敗後的自我檢討,只有此纔會有所一番作爲。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憂患,沉於安居樂業的事局中,不振奮軍隊,不讓國家發展,止步不前,最終敗得一踏塗地。不前進,不後退,原地踏步,最終換來的不是長久的國泰民安,而是敵侵略城池時的血流成河,勝劵他握。所以一個國家的不進步對於他國來說你就是腐朽得不可一世。別人在不停的前進,不住的發展強大。我們因爲缺少了戰備能力,國家沒有軍威,沒有科技發展,談什麼富可敵國讓國生存長久。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溫飽不成問題,物質豐富的生活是我們今天追捧的潮流。有的人對物質的追求接近瘋狂的地步。這個物質生活就是所謂的吃喝、玩樂。在這個時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該成爲一種警告。吃,我們要講究清淡、健康,那些成疾的“富貴病”就是因爲太在於“好”所以才生得的。什麼玩樂要高調?高調麼?花個幾千萬租架飛機逛一天就高調?是很氣派,最後欠債一大堆,最後就真的生於憂患了,這個價值取向還真有意義麼?錢,我們要節約,人短命就往往太過於享受。

今天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物質豐富的時代就要講究清貧一點,不要去一味的追求人間享樂,這樣的人一生都沒有價值意義,縱使萬貫家財最終都會被一掃而光。而懂得這點的人,他們一生都在奮鬥,一生奉獻事業。他們的憂患是爲國民而憂患,而享樂的人則是建立國民辛苦之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讀後感【2】

遙想始皇當年,君臨天下,意氣風發,自比三皇五帝,以爲萬世千秋都在掌握;修長城,建麗陵,阿房宮雄偉至及。可惜,秦朝二世即覆,阿房火數日不熄。

這不就是安樂的好處嗎?

孟子說:“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如此看來,自古英雄不都是多磨礪的嗎?周文王坐牢成《周易》,孔子仕途失意作《春秋》,屈原流放時創《離騷》,左丘失明後着《國語》,韓非子囚秦寫《說難》,司馬遷遭宮刑完《史記》。縱觀千古,有幾個偉人又不是“苦命人”?

於是,孟子又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歐陽修所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莫不是這個道理?

人常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犯錯誤時)在內心受到困擾,思慮阻塞以後才能奮起;憔悴枯槁之色表現到臉色上,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然後才被人瞭解。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像這樣的)國家經常會滅亡。

縱觀千古,哪一個朝代又不是這樣?難道守住一方江山很難嗎?不,不難。只是那一顆顆勵精圖治的心,在長年累月的紙醉金迷中,失去了當年銳利的光芒。

相信生在海邊的人知道:珍珠是蚌等一些軟體動物體內發生病變或外界沙粒和微生物等進入貝殼而形成的。而對大多數人來講,珍珠只是一種奢侈一點的裝飾品而已,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條件——那是血與肉的代價啊!

所以,孟子又說:“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還記得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個波斯商人坐船出海,之前沒嘗過坐船的苦,哭鬧得讓人心煩,大家百般安慰也無濟於事。一位哲學家把他推入了大海,幾經沉浮才拉他上船。從此,波斯商就非常安頓,有說有笑。原因何在?哲學家說,歷經滅頂之災的憂患,才知安樂的價值。

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沒去過地獄的人,永遠都不認識天堂!如今,爲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富二代?把父輩辛勤闖下的一片天地,揮霍乾淨。也許,他們的父輩給他們了許多財富,但獨獨就忘了一件寶貝——磨礪。自古英雄多磨礪,不是嗎?磨礪不也是成功必須的一塊基石嗎?我們纔不是要做溫室之綻放,而是想在藍天中搏擊!

只聽得孟子喃喃自語道:“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讀後感【3】

老師經常給我們講《孟子》裏的一句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番話說的是:承擔重任的人,之所以受盡苦難,是“天“授之以重任之前,先要磨練他的意志和身心,藉以提高他的競爭能力。做一個人,一個發奮圖強,頑強拼搏,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的人,必須要用“憂患“做爲一切成就的先決條件。講得一點也不錯,堅強的人是在憂患中成長的。巴爾扎克曾說過:“不幸,是天才的進步階梯,信徒的洗禮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我們要把不幸,災難當作我們成功的又一塊基石,不被它打到,反而利用它來與成功拉近距離。

我不知是在哪,曾看過一個故事,名字叫《鹿和狼的故事》,講的是20世紀初葉,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爲了讓凱巴伯森林裏的鹿得到有效的保護,大量的捕殺鹿的兇殘敵人——狼。經過25年的殘忍捕殺,有先後六千多的狼被殺害。然而,羅斯福萬萬沒有想到,在他的極度保護下,鹿羣是有一段時間大量增加,但不久,鹿羣的數量開始急劇下降,鹿羣的總量由十萬只銳減到四萬只。很快,整個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隻病鹿在苟延殘喘。這個故事中,鹿爲什麼在過度保護下,數量變得更加少呢?在我看來,正是因爲給它們的過度保護使他們缺少了憂患,只顧自由自在的生活。原來有狼追鹿,鹿就會奔跑,現在,狼沒有了,鹿的體質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可見,憂患的作用不僅對人,對社會,對整個自然界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因此,我們心中要有“憂患”做支撐,在心中時時爲國家着想,這樣,我們纔會免於被社會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