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青銅葵花》有感精選10篇

讀《青銅葵花》有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讀《青銅葵花》有感精選10篇

讀《青銅葵花》有感精選10篇
讀《青銅葵花》有感1

《青銅葵花》講述了啞吧青銅和城裏孩子葵花的故事。正當城市女孩葵花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麗的時候,她的爸爸卻因爲一幅畫而溺水身亡了,這讓她受到了深深的打擊。在小木船裏,青銅彷彿在第一次就“愛上”了那又瘦又弱的女孩葵花,又在大槐樹,葵花回到了青銅的家。這時,葵花心裏彷彿出現了一片藍天。

誰會想到,青銅會用他的全部的愛去照顧葵花;又誰會想到,青銅會爲了葵花做任何事……就是在那一次的學校運動會上,青銅就爲了葵花做了一條冰項鍊。在大雪紛飛的冬天,青銅從屋檐上取下冰凌,用茅草做出一個管子,用他那充滿愛的熱氣,在冰凌上吹出一個個小洞。不久以後,他用媽媽給的紅線穿了起來。在夕陽下,一條用青銅滿滿的愛做出來的項鍊是那麼的溫暖!在舞臺上,那條冰項鍊在燈光的照耀下,五顏六色,漂亮極了,葵花感到十分開心和幸福。

愛和親情就在青銅和葵花的故事中呈現出來,那種愛是那麼的溫暖!在生活中,愛就在每一處。在學校裏,同學們會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如果有同學跌倒,就會立刻有周圍的同學去攙扶,從那一連串的動作裏都能看見愛無處不在!這個世界到處充滿愛,只要你付出了愛,就能得到愛。

讀《青銅葵花》有感2

一本書靜臥在書桌上,封面上描畫着靜謐的湖水、悠悠的小船,還有一個文靜的女孩,它們彷彿在共同訴說着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於是,我帶着滿心的好奇與期待,翻開了曹文軒的小說《青銅葵花》 。

這本小說的主人公是兩個孩子,一個是跟隨爸爸來到大麥地幹校的城市女孩葵花,另一個是土生土長的啞巴男孩青銅。機緣巧合之下,兩個孩子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可惜,在葵花12歲那年,命運將其召回了城市。從此青銅就天天坐在河邊的大草垛上,遙望葵花消失的地方……

一口氣看完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爲那些苦難歲月中所彰顯出的溫暖的真情與美好的人性。失去父母的葵花被寄養在青銅家——大麥地最窮的一戶人家。可是善良的一家人卻竭盡所能地照顧葵花,供她吃飯,供她上學;夏天,全家會把唯一的蚊帳讓給她,奶奶每夜都用蒲扇給她扇涼,全家人用心、用愛呵護着這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而青銅更是充當起了哥哥的角色,兩個孩子不是親兄妹卻勝似親兄妹,爲了讓葵花上學,他去田裏幹活賺錢;葵花上學後,他風雨無阻地接送葵花……善良的土地上總是會開出善良之花的。葵花也敞開心扉,把這一家人當成了親人,幫忙幹活,努力學習,奶奶生病卻沒錢看病時,她甚至獨自坐船離開大麥地,去別處撿銀杏賣,來賺錢給奶奶治病。當城裏來人要接她回去過更好的生活時,她死活不願意離開。

獨具魅力的文字猶如一面鋥亮的鏡子,映照出苦難歲月裏的美好的真情與人性。青銅一家對葵花的付出源自真心,不求回報。他們在苦難中用善良與和關愛讓他人獲得了溫暖,他們超越血緣之親的真情令苦難褪色。透過他們的身影,我彷彿看到了現實生活中同樣善良的許多身影。在災禍突然降臨時,他們也彰顯出了無比美好的人性。比如20xx年社會各界自發的“愛心媽媽”們,親手編織了100多件毛衣,捐贈給近百名孤殘貧困兒童;再如20xx年的蘆山7.0級大地震發生後,八方來援,武警戰士、白衣天使、志願者們無一不在默默地幫助災區人民,不圖名利只爲愛。

書裏書外的這些人都在用行動告訴我:善良與真誠的愛能打破血緣的框框,能超越時空的界限,能傳遞溫暖的力量,能抵擋苦難的侵襲。

大愛無疆,大愛無言。

但願更多的人能心懷大愛,溫暖一生!

讀《青銅葵花》有感3

剛開始讀到老槐樹,以爲葵花一定會在青銅家受苦。沒想到他們家竟然把她當個寶似的,她一個人穿棉鞋,上學······可以看穿他們一家對葵花的好。

青銅對葵花的好是令我最感動的。比如像他爲葵花做冰項鍊不畏寒冷的折磨,用嘴銜在嘴中對着冰吹氣,用口中的熱氣不住的吹着。熱氣就像一根的錐子,在冰凌上錐出一個小小的、圓圓的洞來。吹穿一顆冰凌,大約六、七分鐘。而且還是幾十根。讀到這裏我感動了和一個本來素不相識的人值得嗎?要是在生活中,誰有這個閒工夫來做這個呢。就比如像葵花上下學都是青銅拉着牛來送的,因爲怕嘎魚欺負葵花,嘎魚也一直在抓着這個機會,但是一學期都快要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抓住機會。這可以看出他對妹妹的喜愛。在生活中,我都是自己上學,家長都要上班。看到這個我好嫉妒葵花。還有許多故事我沒有講。大家快來看看這本書吧!

我們應該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也不愛痛苦這就是我的啓示。

讀《青銅葵花》有感4

在曹文軒曹伯伯的講座之後,我的書櫃裏就多了一套新書,《野風車》、《草房子》、《山羊不吃屋邊草》、《青銅葵花》、《紅瓦黑瓦》和《根鳥》。我一口氣看完了所有的書,其中的一本很讓我感動,那就《青銅葵花》。

《青銅葵花》裏講的是一個叫“青銅”的男孩子(他是一個啞巴),和一個叫“葵花”的女孩子(她的父母不幸雙亡)的兄妹生活,他們的名字正好組成了一件藝術品——青銅葵花,這件作品是葵花的爸爸嘔心嚦血的代表作。

一個特別的機緣,讓一個從城市來的女孩和一個屬於鄉村的男孩兄妹相稱,他們每天都有快樂的有趣的事情發生,雖然他們的家庭很貧窮,但並不缺少歡樂的氣氛。直到女孩葵花12歲的那一年,命運又將她召回了城市,從此,青銅便日復一日地等着她,有一天,他朦朧中看到了葵花,竟學會了說話。。。。。。

羅曼·羅蘭寫了這麼一段話:“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受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我認爲,無論貧窮與富貴,快樂就好!其實我也和他想得一樣。

讀《青銅葵花》有感5

《青銅葵花》是作家曹文軒的一部小說作品。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很感動,也使我振奮。

書中的主人公是 11 歲的鄉下男孩青銅與 7 歲的城市女孩葵花。失去爸爸媽媽的葵花被寄養到青銅家,與青銅家人共同生活的種種故事和經歷。雖然葵花新步入這個家庭,可是葵花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家庭。彷彿葵花就是青銅的親妹妹,青銅爸爸媽媽的親女兒,青銅奶奶的親孫女一樣。雖然青銅家窮,可是他們卻爲了葵花能吃好,喝好,穿好不惜一切;讀到這些,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家裏雖富裕,有時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經常任性地做些惹爸爸媽媽不高興的事。與故事中的青銅相比,簡直差距太大,他儼然像個哥哥,爲了葵花,他付出了很多:家裏缺錢,可他爲了讓葵花能上學,他甚至耍了一個小詭計“瞞天過海”;爲了葵花在新年的文藝彙報演出能夠漂亮,他用冰棱,不顧嚴寒的襲擊,爲她做了一條很耀眼的冰項鍊;爲了賺錢,青銅穿着單薄的舊衣,赤着腳丫子,在厚雪地裏不分日夜地賣蘆花鞋。雖然青銅是一個啞巴,可是他對葵花的兄妹情,是不能用語言表述的。葵花的到來,使他變得更堅強,更勇敢。而葵花也很懂得感恩,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人也大方,善良,得到同學,老師和家長的讚許。我想這是她對青銅一家付出的最好回報吧。就這樣簡樸而又幸福地生活了一段日子,可是傳來一個突如其來的“惡性”消息:城裏市長要接葵花回城市。青銅家怎能接受這個消息?可是無奈之下,葵花回城裏了。從此,青銅不吃不喝,坐在大草垛上眺望遠方。有一天,他隱約地看見了女孩,極似葵花。正是她!青銅兩眼發光,嘴裏吐字不清地喊了一聲“葵花!”

是親情感動了上天,青銅奇蹟般地會說話了!愛,能給我們一個美的提示;愛,也能使我們創造奇蹟。

在年初的雪災中,是無數的解放軍戰士讓無家可歸的人們找到了比家更親切的溫暖;在電線杆上,是一份份愛,幫我們換回了光明、溫暖;是一份份愛,開闢了一條又一條通往遠方的大路。在任何一個角落,是他們用一份份愛,堆積起來的奇蹟。在“ 5·12 ”四川大地震中,雖然已死傷無數,可他們怎能放棄任何一個機會,用機器鑽,用手扒,用一份份愛,出來的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給了他們機會,給了他們奇蹟。

正如那首歌所唱:“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

讀《青銅葵花》有感6

青銅,葵花,兩種迥然不同的物品,但,正是這種不同才使得它們能夠完美結合——呈現葵花的最好材料就是青銅。它永遠閃耀着清冷而古樸的光澤,給人以無限的深意。暖調的葵花與冷調的青銅結合在一起,氣韻簡直無窮!

可能,正是因爲這座雕塑,上天將青銅和葵花這對異鄉兄妹牢牢地牽在一起,不鬆開。這一切是那麼的撲朔迷離,但又似乎是冥冥之中註定好的。

淚,在這本書裏顯得多麼廉價。苦和難不斷的襲擊這對瘦小的兄妹:數米下鍋的貧困、令人毛骨悚然的眼色、前胸貼後背的饑荒、無盡的病痛。但,他們沒有屈服,他們懂得如何去苦中尋樂。他們用自己的體溫爲對方取暖,用自己的汗水爲對方換來食物,用自己的至愛爲對方謀得幸福。他們爲對方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卻也只會滿足的笑。終於,他們衝破了層層阻礙,在苦難的沼澤中站了起來!而那一刻,勝利的一刻,他們也只是忙着爲對方擦去髮髻上的泥垢。

苦和難,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無疑是一種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當苦難真正來臨的時候,人們有的只是無邊的恐懼和猥瑣。其實,我們要成長,要成功,就不能不與這些苦難結伴而行,就像美麗的鑽石必須經過熔岩的冶煉和物質的爆炸一樣。

“極度的痛苦纔是精神的最後解放者,惟有此種痛苦,才強迫我們大徹大悟。”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所說的一樣。苦和難,往往就是成功路上的階梯。當你克服登上階梯時的恐懼時,你就會發現苦難背後的別有洞天。

讀《青銅葵花》有感7

讓人在忍俊不禁中淚眼朦朧,這是曹文軒先生所寫小說的一大特點,《青銅葵花》也不例外。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鄉村男孩青銅與城市葵花之間的友情故事。

作者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畫面,美妙的環境描寫烘托出人物的心情使人彷彿身臨其境。

青銅一家人遭遇過許多苦難:房子被風暴摧毀;一田茨菰遭遇羣鴨浩劫,一筆重要的收入瞬間化爲灰燼;三月蝗災,糧食顆粒無收,大家飽受飢餓……

然而在這些苦難中,他們沒有放棄任何希望,即使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他們也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來,傳造出一個又一個美麗動人的奇蹟!令人震撼,令人反思。

譬如三月蝗災過後,青銅奶奶的身體急劇衰弱,但因家裏貧苦,無錢醫治。葵花爲了掙錢給奶奶治病,偷偷地來到江南撿銀杏來賣,以此掙錢——及時掙得的錢連一劑中藥都買不了。

當我看到這一個情節時,手不由得打顫,熱淚頓時涌進眼眶。小小年紀的葵花,爲了醫治奶奶,也在奔波掙錢,怎能不令人感動?

曹先生在後記中提到“苦難幾乎是永恆的”,的確,不同時代的人都遭遇過各樣的苦難,譬如唐山大地震的摧殘,使得數十萬同胞不幸逝去、重傷;東南亞大海嘯的襲擊,吞噬了人們的歡聲笑語;伊斯蘭國的威脅,造成受害者與其家庭的悲痛,社會的恐懼……

苦難是人們所畏懼的,又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人反思,使人進步,面對苦難只能與之鬥爭到底,不進則退,猶如逆水行舟。

其實苦難中也有美,這就體現在苦難中人們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同舟共濟,沒有爭吵,沒有埋怨,沒有氣餒,即使到最後都未能實現目標,也沒有沮喪,因爲已經拼搏過,盡力了,沒有留下遺憾。

對於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埋怨生活中的不如意呢?難道一次考試的失意就能把我們給打垮嗎?不!這反而能是我們進步,“不經歷磨鍊,怎能見彩虹”?

“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這是曹先生所說的。

讀《青銅葵花》有感8

“人生中快樂與痛苦同在。”

記得曾看過《感動》這本書,上面介紹了“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中所有的作品。書中說,曹文軒本人最滿意的作品就是《青銅葵花》,而最受讀者喜愛的也是這本書,當我滿懷好奇讀過一遍後,我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這是一個鄉村男孩與一個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同樣沉默寡言而且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爲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爲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爲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上學的夢想;爲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賣了;爲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爲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心靈手巧的青銅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鍊;爲了讓葵花看馬戲是有個好位置,青銅一聲不響地頂着葵花站了一個晚上……

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爲這個家、爲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爲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葦,爲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爲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爲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擡起頭來……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快樂地生活着。

葵花12歲那年,命運將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這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了。然而,在葵花走後的那一天,青銅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遇見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氣,從心底高聲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這強而有力的喊聲震撼了每一個讀者的靈魂!

這本書表現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還反映了鄉村孩子童年的苦難生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無不溼潤着每一位讀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雖然青銅一家過得很清貧,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不像我們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喝什麼喝什麼,但我覺得他們一家過得很幸福、快樂。這種快樂是一種深刻認識苦難之後的快樂,那纔是一種真正的.有質量的快樂。作者說了,《青銅葵花》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讀着讀着,我忽然覺得,是不是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尋找着自己心中的快樂?

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着我,看到青銅和葵花在蘆葦蕩裏無憂無慮地嬉鬧、玩耍,我的心情也會跟着他們快樂起來,高興得笑出聲。讀着讀着,有時候就覺得我自己也融進其中,似乎跟他們一起在田野裏玩,在編蘆花鞋,在看馬戲,一起走進蘆葦蕩的深處……

青銅和葵花如果能永遠這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該多好啊!當看到懂事的青銅爲了妹妹能唸書,親手破滅了自己的上學願望,我的心裏也酸酸的。如果青銅和葵花的生活條件再好一點,爸爸、媽媽能讓他們同時進學校唸書,那該多幸福啊!青銅和葵花在遭遇了水災、蝗災之後蛻變得更加堅強、樂觀。可一起長大的兩個孩子,想要愉快的分離卻是那麼不容易,這痛苦讓青銅變得有些癡呆,甚至讓啞巴青銅用盡平生力氣,吐字不清地大喊出了:“葵——花!”這是青銅的“心聲”!這樣的痛苦經歷,是我們這些浸泡在糖水裏的孩子無法體會的。

作者將苦難寫得深刻,動人,我的淚水順着臉頰往下流;將美寫到極致,讓我彷彿身臨其境,那大麥地,那蘆葦蕩,還有那葵花田;寫愛,那感天動地的人性,在那年那月苦難的太陽下閃爍着悽美的光輝……

讀《青銅葵花》有感9

一個在大火中失聲的小男孩——青銅。面對新來的家裏剛失去唯一親人的小葵花他把所有最好的都給她,把家裏唯一上學的機會也讓給了她。這就是青葵對葵花最最純樸而又簡單的愛。

奶奶爲了給青銅和葵花做一身新的棉衣棉褲也是給家裏省口糧去妹妹家由於太過勞累最終臥牀不起大病了一場時,青銅給葵花吹那條冰項鍊時,這就是愛,青銅和奶奶對葵花的愛。

當然,書中的愛不僅是對葵花的愛。然而,葵花也在爲這個家默默地付出着,葵花的愛是那張考砸的成績單,是那句違心的“我不喜歡照相”愛還是去江南撿銀杏的身影……戛魚也變了很多,從開始的頑皮討厭到最後變得十分和善雖然不那麼自然。這就是愛,這種愛可以感動天地,它感動了戛魚,觸動了他。

受是每一個人的功作、語言甚至神情都是滿滿的愛。愛曇那最後一雙從青銅腳上脫下的蘆花鞋;愛是那盞守候的紙燈籠,愛還是包給青銅和葵花做棉衣的棉花;愛還是那苦苦等待葵花歸來的身影。

他們面對苦難並沒有抱怨反而使他們的愛更加濃厚。

這,就是愛……

讀《青銅葵花》有感10

這個暑假和趙婧宇一起讀了許多書,這要感謝學校組織的親子共讀活動,讓我能靜下心來讀書。其中讀了很多曹文軒的書,感覺很是親切。作者純美的文風,對鄉村景色獨到的描寫,對人物形象的細緻刻畫總讓人很嚮往那些純淨的,美好的地方。看過的作品有《細米》《紅瓦黑瓦》《山羊不吃天堂草》《狗牙雨》《草房子》《青銅葵花》等,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數《青銅葵花》了。

書中描寫了一個男孩青銅和女孩葵花的故事。男孩青銅在大麥地人的眼裏,是一個聰明絕頂、行爲古怪的啞巴,但是自從有了葵花做妹妹之後,責任感也就加大了。女孩葵花則是一個聰明又乖巧的女孩,她七歲那年,她唯一的親人——爸爸去世了,青銅一家在一顆老槐樹下收養了她,於是她就成了青銅的妹妹。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我最受感動的是青銅一家對葵花無盡的關懷和愛護,尤其是青銅非常疼愛她,接送妹妹上學,放學,爲了妹妹晚上能有燈寫作業去捉了螢火蟲做成南瓜花燈,爲了妹妹演出更完美,用心給做成了冰項鍊……總之只要是爲了妹妹什麼事都能做。妹妹教不能去念書的青銅識字,他們兄妹的感情非常深厚,這種親情多麼令人嚮往。現在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或多火燒都有自私、太過自我的現象,像青銅葵花這種美好的兄妹感情也許他們也許沒有機會體會,很是遺憾。

還有書中青銅一家的樂觀的生活態度也很感人,雖然他們家很窮,也經歷了很多磨難,但是一家人善良、樂觀積極的生活着,不向困難低頭,小院裏還時常傳出歡聲笑語,日子雖然貧窮,但一家人在一起仍然很幸福。葵花雖然不是親生的孩子但是青銅爸爸媽媽,奶媽對待葵花都視爲己出,非常疼愛,讓人感覺世界很溫暖。

一本好書總是讓人想起些什麼,嚮往着什麼,《青銅葵花》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