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做最好的老師的讀後感

做最好的老師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做最好的老師》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25年來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書中將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等一一進行了闡釋。

做最好的老師的讀後感

認真閱讀了此書,書中一篇篇真摯動人的故事,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彷彿就在我們身邊,這些場景在你我的身上也曾發生過、體驗過。讀了這本書,讓我不禁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的確,蠟燭的一生是輝煌的,從生到死,始終爲人們奉獻着光明,直至“流盡最後一滴淚”,犧牲自己的全部。可是,這種以毀滅自己爲代價,發出微弱的光,是否太過悲哀了?又有人說,教師是春蠶,蠶確實偉大,它把蠶絲貢獻給人類,自己卻失去了生命。可是這種作繭自縛的行爲,是否太過消極與悲觀?

於是,我陷入沉思,不甘當紅燭,不願爲春蠶,那我該如何當老師?

讀了《做最好的老師》,我豁然開朗。應該做一盞明燈,照亮別人的同時,自己也顯得越發明亮!

做一盞明燈——不斷充電,以期發出更強更亮的光。

李鎮西老師說:“讀書、教書、寫書,就是我現在生活的全部內容。”李老師25年寫了1000多篇論文,平均每年寫40多篇。李老師在寫作方面有幾點體會,很值得我學習:一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二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三要自然樸素,不能故作高深;四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

“學習是燈”。 任何一門學科都會有新的東西出現。爲了讓學生吸取更多“養料”,教師的知識要不斷更新,教師頭腦要不斷“充電”。只有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不斷地學習就是不斷的加油,不斷地研究纔會讓燈越來越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才會讓燈永不熄滅。

  做一盞明燈——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

李老師說:“愛學生就應該要有一顆與孩子一樣的‘童心’”。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示,也許只有童心才能滋潤童心。當我們擁有一顆童心時,我們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學生,當我們有了童心和愛心之後,自然我們就會很容易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起來分享快樂與煩惱,學生就會視你爲他們的知心朋友,對你的愛自然也就會流露出來,因爲學生是最單純、最可愛的,他們也是最容易感動的。我們要愛學生,但是不能憑藉自己的感情只愛那些自己認可的學生,我們應該一視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老師的一個關切的眼神和一個微笑就能個一個學生莫大的動力,讓他感受到老師是關心他的,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溫暖,作爲老師,我們更要注意觀察去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賞識他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優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們的缺點和短處,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他們就會向優秀的方向發展。因爲有愛,我們纔會關心,因爲有愛,我們纔會和同學心貼心;因爲有愛,我們纔會有崇高的靈魂和蓬勃的朝氣。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會有困惑,有坎坷,有迷失。老師應該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在孩子困惑處時耐心講解,在孩子坎坷時不斷激勵,在孩子迷失時爲之導航。

  做一盞明燈——在照亮別人的同時光輝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老師闡述了當自己在教室裏向學生借紅筆時,學生都是爭先恐後地拿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把筆伸向我們,有的甚至跑到面前給我們。但我們往深處想,爲什麼學生向我們借杯子,我想都沒有想過親自把杯子遞給他或倒好水呢?

都說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似乎受益最大的就是學生,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健康地成長着。其實,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無邪的,純淨的。我會爲孩子真誠的問候而由衷幸福,我會爲孩子無私的舉動而良久感動,我也會爲孩子的智慧而自愧不如。我們也不難看到,身爲教育者的教師們也正調整着步伐,在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活中,不是機械地重複,而是不斷反思,思索着用一種怎樣的方法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所謂的教學相長,不正是這樣嗎?

我深信:有燈的地方一定有路,有路的地方卻不一定有燈。所以,我願做一盞明燈,一盞總在不斷充電的明燈,這樣不僅照亮了別人,也光輝了自己,不僅有奉獻,而且還有收穫,正因爲收穫了,才能更好地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