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猴王出世》有感

讀《猴王出世》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讀《猴王出世》有感

讀《猴王出世》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猴王出世》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猴王出世》有感1

我讀了《猴王出世》這篇課文,知道這篇課文是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石頭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衆猴玩耍時,因敢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衆猴稱爲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做敢爲的特點。

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可以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石猴出世與他的生活情況;第二部分寫石猴和衆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到了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裏,發現了水簾洞;第三部分寫衆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爲王。石猴之所以被衆猴封拜爲王,主要就是因爲石猴給衆猴找到了一個安穩的家。

作者描寫石猴入洞的情景蛀牙抓住了“瞑、蹲、縱、跳”這四個動作,寫出了石猴的機智、靈巧、敏捷、勇敢頑皮的特點。我覺得課文中描寫的石猴是一個自由自在、快活逍遙,親和友善的小石猴。

我讀了這篇課文有很多收穫。瞭解到了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還體會到了石猴的那麼多的特點。

孫悟空的神通廣大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讀《猴王出世》有感2

今天我預習了第八課《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我可是又有新收穫了:課文通過描寫魏格納在養病期間觀察世界地圖而發現的大陸漂移現象,教育我們如果對周圍的事物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可以發現事物的奧祕,認識事物間的聯繫。看我牛吧!那你呢?

1910年的一天,年輕的魏格納因爲生病而住在醫院裏。他不喜歡病房裏的安靜,於是他在病房裏轉了半天看到了一張世界地圖,他在地球上用手畫了好幾個地方的圖形,魏格納突然發現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進的幾內亞洲灣正好吻合。於是他想起了一個好方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專家,最後他用了許多證據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讀《猴王出世》有感3

在我的印象裏,三國時代,戰爭連年,真可謂是兵慌馬亂,田舍丘墟,白骨遍地,到處是戰爭留下的殘破悲涼景象.可唯一有一個地方,即使在那個年代也是一派恬靜和平,歡樂富麗的風光,充滿了詩情畫意,是個理想中的"世外桃園".不用說,大家也猜到了,那個地方就是隆中,諸葛亮的住處.在"三顧茅廬"中,作者描繪了隆中的景色.當劉備一顧茅廬,"行數裏,勒馬回觀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記之不已"這時,隆中的山光水色便盡收眼底了.

一顧茅廬後幾天,劉備又來到隆中,"時值隆冬,天氣嚴寒,彤雲密佈.行無數裏,忽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銀妝"頓時,一個潔白的世界出現在眼前,與那幅青色圖畫相比又別有一番韻味.

真的很難得,在那個兵馬交接的年代,也會有如此仙境,真可謂是"天上人間"了.

這個"世外桃園"的出現,不僅使人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使人們自然聯想到生活在這樣優美的環境裏的諸葛亮,肯定也是不俗之輩,應該是既高潔又智慧過人的,因爲地靈人傑嘛.

果然不負所望,"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髦飄飄然有神仙之概"!諸葛亮果非凡人也!這時作者的"從景表人"終於揭開了這層神祕的面紗,達到了目的,諸葛——仙人的形象立刻躍然紙上.

諸葛亮家中的門上有一幅對聯,雲:"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寧靜致遠是對隆中景色的最好概括,淡泊明志,則是諸葛亮對自己信念的最好闡述.正如書中有首歌曰:"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

"世外桃園"自然每個人都很嚮往,但是生活就像懸疑的小說,下一頁劇情如何,沒人能夠預料,也許某一天,你真正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過着閒雲野鶴般的生活.

諸葛亮也不是人人都能夠成爲,畢竟世界上只有一個孔明.但是,如果能擁有那一天的到來,即使你沒有諸葛亮般的聰明也沒關係,因爲我相信,朋友你一定會換一個角度,看另一個地球!

讀《猴王出世》有感4

海外有一個國土,名字叫傲來國,國離大海很近,那裏有一座山,叫花果山,山頂上有一塊仙石,它早有靈通之意,竟然生出一個石卵,石卵變成了石猴,石猴會行走跳躍,過着生活。

一天,石猴與羣猴避暑,有幾個猴子說:誰能鑽進這個瀑布,我們就拜他爲王。

石猴閉上眼睛,蹲着,一跳,徑直跳入瀑布泉,石猴看見水裏是明明朗朗的一座橋樑,橋中間有一個石頭上面寫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非常開心,對猴子們大聲說:“裏面沒水,是一些天造地設的家當。”

那些猴子都跳進去了,一個個爭盆奪碗,般的都很累了,石猴說:“人不能沒有信用,我進的去出得來,而且給你們這麼好的東西,享成家之福,你們爲什麼不拜我爲王?”那些猴子們聽了,一個個都朝上禮拜,拜石猴爲王。

從此以後,石猴高登王位,把石字去了,遂稱美猴王。

讀《猴王出世》有感5

讀了《西遊記》中的《猴王出世》後,我深有感悟,石猴的活潑好動、敢做敢爲的生動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故事主要講了一座石像因受日月之精華,使得在石像內蹦出一隻石猴。這石猴不怕一切事物,和任何生物玩耍。有一天,石猴因爲幫助猴羣找到了花果山福地,便被猴羣稱爲王,名爲美猴王。

石猴這種活潑、敢做敢爲的個性在人們心目中有一種與衆不同的感覺。我覺得這故事寫得淋漓盡致,非常有意思。作者吳承恩把石猴的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我最喜歡石猴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做一件事就會一直做到底,從來的不會半途而廢。也許,這種精神正是我所缺少的。我每做一件事,如果有困難,我就會停止不做。我應該向石猴學習,做事做到底,遇到困難就堅持到底。

這篇故事使我懂得了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才能做成一件事。這篇故事真讓我收益不少啊!

讀《猴王出世》有感6

這一篇主要寫了東勝神州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受日精月華產下一石猴。石猴四海求師,在南瞻部洲得到菩提祖師接授,得名孫悟空,學會72般變化,一個筋斗雲可行十萬八千里。後被趕走。

美猴王一出世,雖做了衆猴的首領,但他還不滿足於現狀,並積極地去學習,去提高。石猴原本只是一般的猴子,是他通過他自己的不懈努力,纔有了這本事的。

學習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有付出的。孫悟空在海上飄了10年,拜師又用了10年。師傅傳授了方法後,他又用心去體會,還要刻苦的練習。

雖然這只是一個神魔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十分深刻,現實具體的道理:沒有恆心是做不成事的。

對!做事情一定要有恆心!

讀《猴王出世》有感7

海外有一國土,曰傲來國,傲來國有一座名山,曰花果山。那座山山頂上,有一塊仙石。石頭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那石猴無所不能,林中百獸無不爲親。

一日,天氣很熱,猴子們玩了一會兒,卻去山澗洗澡。見那股澗水壯觀。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衆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裏的水。我們順着澗邊去尋找源頭吧!”它們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

衆猴說哪一個有本事鑽進去尋個源頭,不傷身體者,他們就拜他爲王。石猴高喊他進去。他一下就跳入瀑布泉中,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是一架鐵板橋。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真個好所在。

跳過橋中間,四處觀看,只見有一石碣鐫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還有許多石具。石猴跳出簾子,衆猴都問他裏面怎麼樣,水有多深?石猴說沒水,沒水!裏面很好。

衆猴聽了,個個歡喜。跳入簾子,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竈爭牀,就把“水簾洞”當成了他們的家。

自此石猴登上寶座將“石”字隱了,遂稱美猴王!

讀《猴王出世》有感8

我自小就常聽周圍的人談論《西遊記》,石猴自然是最常被提起的。大人們口中的石猴是一隻語言粗鄙、目無尊長的潑猴。可我在《猴王出世》中看到的卻是一隻集智慧與勇敢於一身的美猴王。

課文一開始,寫了石猴從傲來國的花果山頂的一塊石頭裏蹦出來。它與花果山上的動物們成爲了好朋友。它雖然和別的動物不同,但還是能和動物們一起玩耍。這說明了它有着極強的交際能力。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不慌張,積極交友,儘快融入集體。

有一天,衆猴來到水簾洞口,個個好奇,但又沒有一隻猴敢進去,這時,石猴大喊着“我進去!我進去!”,隨後一躍,躍進了水簾洞。當時他不是沒想過可能遇到的危險。很有可能會掉進大海一命嗚呼。但不去拼一拼,又怎會知道結果呢?俗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到彩虹。就因爲孫悟空的勇敢,爲衆猴找到了一處安身之地,成爲衆猴景仰的美猴王。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去嘗試一些困難的事情。

還記得我小時候一直不敢走樓梯,總覺得那是一件嚇人的事。直到有一次爸爸直接把我扔在樓梯中間,我大哭無效後鼓足勇氣爬上了樓才發現其實也沒那麼難。什麼事情都是想象着更難,實際去嘗試後你會發現也不過如此。

也許勇敢的孫悟空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英雄。我們也要像孫悟空一樣勇敢,像他一樣勇於嘗試。

孫悟空能把衆猴安置在水簾洞中,還因爲孫悟空有着極高的統領能力。像孫悟空這樣的'人歷史上有很多,比如漢高祖劉邦,他既沒有張良聰明;沒有韓信會用兵;沒有項羽那樣勇猛。他之所以能統領那麼多能人異士打下天下,也是因爲它有着極高的統領能力。

你看,石猴勇敢、善於交際、有領導力,這還是那隻頑皮的潑猴嗎?

讀《猴王出世》有感9

海外有一國土,叫做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稱爲花果山。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這仙石是一塊飽受日月精華的頑石,後來,因見風迸裂出一個石猴。

有一天,天氣炎熱,與羣猴避暑,都在鬆陰之下頑耍。一羣猴子耍了一會兒,就去山澗洗澡。見那股澗流水奔流,不知源頭何處,而曰:“哪一名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爲王。”那石猴跳進去。見洞裏無水,不過有很多傢俱。在洞口有一口碣上寫“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猴喜不自勝,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衆猴把他圍住,問道:“裏面怎麼樣?有水嗎?”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石板橋。橋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衆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哈哈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衝貫石竅,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有蟲有鳥,乃是一座石房。房內有石鍋、石碗、石盆、石牀、石凳。中間一塊石碣上,攜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個是我們安身處。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石猴帶領衆猴進洞,膽大的先進,膽小的後進。進了以後,便開始了他們的頑劣。後來,石猴坐在上面道:“你們說過有本事進來又出去,不傷身體者,則拜他爲王,如今我進來又出去,何不拜我爲王?”衆猴聽了便排好順序拜他爲王。

最後,石猴高等王位,遂稱美猴王。

讀《猴王出世》有感10

古人云:“胸有凌雲志,敢爲天下先。”“敢爲天下先”是一種勇氣,但並非匹夫之勇,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勇敢。只有擁有這種特殊勇氣,纔會取得成功。猴王孫悟空具有了“敢爲天下先”的特殊勇氣,從而登上了猴王之位。

話說自盤古開天地以來,花果山上有了一塊仙石,四面更無樹木遮陽,左右倒有靈芝相襯。內育一仙胞,從開天闢地以來,每日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迸裂,飛出一個石卵,因見風,化作石猴。

有一日,猴羣們閒來無事,就去找山澗的源頭。這一找,找到一個勇士。

這羣猴子順澗爬山,直至山澗源頭,發現了一股飛泉。有一隻猴子提議:“誰要是能尋得源頭且不傷身體者,我等拜他爲猴王”。這時,石猴鑽了出來,大喊:“我進去!我進去!。”

只見猴王縱身一躍,鑽了進去,穿過飛流直下的瀑布,踏上了鐵板橋,見到奇石林立,空曠寬闊的大山洞,非常適宜羣猴居住。不一會兒,石猴安全出來了,給大家找了一個安居之所——水簾洞。石猴當上了羣猴之王。

這看起來似乎很巧合,憑着這“傻大膽”的縱身一躍,就當上了猴王,難道是“瞎貓碰見死耗子”?這一跳真的很難嗎?後來的猴子不是全都進去了嗎?這時如另外一隻猴子出來了,搶在孫悟空的前面,會不會出現“孫悟空二號”或是新猴王呢?表面看似如此。非也,這種“敢爲天下先”的特殊勇氣不是一般人能具有的。只有有勇有謀的人才可以踏入成功之門,成爲一個真正的英雄。而正是“敢爲天下先”這種勇氣,是判斷一個英雄人物和一個普通人物的最大分野了。

小學四年級時,數學老師在班上出了一道“奧數題”:3(x+2x)=27。並問大家:“這道奧數題誰會?”我看了這道所謂的“奧數題”,不過是一道很簡單的題,況且還是課本上的。許多同學瞬間給出一個答案:“x=3”,但老師搖了搖頭。

老師說,很多人犯了同一個錯誤,正確結果應該是“x=4”,老師不但做出堅定的結果,還板書了下來,但是我總感到老師錯了。這時,我聽到同學們私下議論:

“我怎麼感到是老師錯了?”

“不可能,老師是權威,不會錯的。”

“但是我總是感到老師在考驗我們。”

“不會的,難道老師四年以來考驗過我們一次嗎?”

“如果老師真的錯了呢?”

“老師手裏有答案,怎麼會錯呢?”

我心裏非常糾結,怕說錯了大家笑話,但是我感到老師的答案真的錯了。看見老師那堅定的眼神,就懷疑是自己算錯了。糾結——鬥爭。

最後,我鼓起勇氣,站了起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出:“老師,您真地算錯了,正確結果應是“x=3”。

果不起然,老師微微一笑,讓大家爲我這種自信和勇氣而熱烈鼓掌,並說出了真實目的。老師讚揚了我的勇氣和機智。可見,“敢爲天下先”決不是匹夫之勇(當然這種自信和勇氣源於自己平時的積極努力和刻苦的學習)。這裏面充滿了奧祕。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特殊勇氣,卻對決定成敗起着關鍵作用。如果哥白尼否認了日心說,那麼現在我們還在科學界的陰霾中;如果哥倫布沒有勇氣去探險,就不會發現新的大陸。

可見,這一跳的背後隱含着中華五千年以來的一個重要內涵,包含着只有英雄人物所具有的特殊勇氣。正是這種微不足道的特殊勇氣,創造了一個個成功人士,描繪了一道道壯麗的人生風景線。現在,有一些人身強體壯,思維發達。但總會因爲不相信自己而不參與社會上的種種活動,從而喪失機會。如果存在一種像孫悟空一樣的“敢爲天下先”的特殊勇氣,就會走向人生巔峯。

世界上有三種東西是收不回來的:說出去的話,波出去的水,失去的機會。只要我們具備“敢爲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氣,加上平時的積極努力和刻苦的學習,並把握時機,抓住機會,就一定會爲自己打造出一副結實的臂膀,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海闊天空,從而贏得成功!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