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初一學生讀《三國演義》有感

初一學生讀《三國演義》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茫茫亂世出豪傑,能給華夏曆史添上一筆,在思維中,那也是永恆的。

初一學生讀《三國演義》有感

當劉備三兄弟在桃園磕頭對着天地發誓那時,就註定在這中原大地上會有這三人大鬧天下的轟動。還記得那年石亭,曹操、孫堅與兒子孫權、劉備三人,因氣不過衆好漢謀反時所做決定,三人決定分道揚鑣。

“今日一別,不知以後再見是敵是友啊!”曹操無奈地說道。

“我只希望再見時,都是朋友!”劉備說道。

“若日後再相見,我定不爲各兄臺爲敵!”孫堅堅定說道。

可,孫權不是孫堅。

劉備三人、曹操、孫權。最終不還是打得熱熱鬧鬧嗎?還不是以失敗爲結局嗎?也告訴着自己:很多事,當初做的決定可能以後就往日就如煙不在,雖然存在過,但由於某些原因不得不去改變當時的意願。這也是世俗,不能被思想左右的世俗。

看濮陽之戰曹兵的誓死攻城,見封丘追擊戰中曹兵瘋狂追擊的堅持,再贊劉備借荊州的機智,又思貂蟬美貌閉月羞花,哪得一壺濁酒談笑古今中事,在今日雖已成爲歷史,但那時赤壁之戰的計謀與英勇成了後人追憶的讚歎。

不同水滸的好漢,三國人物是各有大志,都有軍隊,但爲何還是失敗?依稀記得在戰爭面前不能被複仇、愛恨與美人衝昏了頭腦,即使你喝完酒上沙場殺敵也好,那更是瀟灑。但最終失敗就敗在了這七情六慾,在戰爭面前要會忍耐、把持。最終的勝利是給那些忍辱負重的人,而不是復仇中的瘋子、愛恨中的多情、美人的誘惑。

這是三國,更像是多種人生與社會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