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聖經故事》1500字讀後感

《聖經故事》1500字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篇一:《聖經故事》讀後感1500字

《聖經故事》1500字讀後感

《聖經新約》中《馬太福音》記載:耶穌誕生時前來送禮的三位賢人——麥琪,他們最早帶來了聖誕節饋贈禮物的風俗。因此,人們都希望自己在聖誕日那天獲得最有價值與意義的“麥琪的禮物”。

全都在這兒了,一元八角七

我得承認,這的確是個一貧如洗的家庭。

年輕的少婦德拉掂量着手中的錢幣,反覆數了三次,我猜她該是羞愧難當,但又不得不緊盯着手中那個把枚錢幣的。羞愧難當自然是她的自尊讓她不屑於那種掂斤播兩的交易,而移不開眼反覆確認的行爲卻是意識終於向物質妥協了的一個證明。她多麼希望自己擁有的可不只是這點不起任何作用的小錢。而殘酷的事實便是:即使她再怎麼怨恨的看着安靜中的錢幣們,她也依舊只有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聖誕節了。

也許真像作者說的那樣:“她除了撲倒在舊睡椅上哭之外,顯然別無他途”。要知道,即使回到家中,她也不會找到任何可以炫耀的東西

從來沒有裝過信的信箱,從來沒有被任何人按響過的門鈴,加上此刻看了也只是徒增尷尬的名號與爲數不多的傢俱,她與她親愛的丈夫的這套房子被形容成是“真正夠得上乞丐幫這個詞”。

若一定要說有什麼能讓人感到一絲活氣的事物,大概也就只有這對夫妻了。書中寫道:“每當詹姆斯回家走進樓上房間時,詹姆斯太太——德拉,總是把他稱作吉姆,並熱烈擁抱他。”這樣的情景的確能給人些許安慰,至少告訴我們,之後在這間簡陋的屋子、貧乏的家庭中發生的故事,並不會顯得過分冷漠無趣。

小說的背景簡單明白得正像德拉手中的一元八角七。而發生在簡單背景下的一個值得期待的故事,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不是嗎?

那條錶鏈,那套髮梳

我得承認,這對夫妻確實是費盡心思的想給愛人買一個合適的禮物。

曾經夫妻兩人各有一件引以爲豪的東西。吉姆的金錶與德拉的秀髮。德拉的秀髮使女王的珍珠黯然失色,吉姆的金錶將讓所羅門王忌妒得吹鬍子瞪眼。

作者毫不吝惜筆墨的向我們反覆說明德拉褐色的美髮。也正因如此,她賣掉長髮的情景讓人心痛不已。我想不出在一分鐘猶豫裏,她腦裏閃現又推翻了多少籌錢的主意。她的掙扎最終在淚水中結束。當她面對冰冷的買主時,她該是不安且不甘的。但此刻於她而言,又有什麼會比給丈夫的禮物更重要?只損失頭髮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她用這筆錢買了一條樸素的白金錶鏈。她的心情輕鬆而雀躍,她的心思簡單而明白——這鏈子匹配金錶,吉姆可以毫無愧色地看時間了。

於是德拉的美髮換了白金錶鏈。而另一刻,金錶被吉姆賣出,換來的是卻一套昂貴髮梳。

命運戲耍了這對貧苦的人兒。他們失去了各自的珍寶,而那禮物似乎卻是無用的了。可是因滿載二人情誼而顯得格外可貴的錶鏈與髮梳,真的就比不上那徒有美麗的金錶與長髮?

聰明而敏感該猜到,答案是否定的。

德拉擡起淚水迷濛的雙眼對吉姆說:“我頭髮長得飛快!”吉姆用平常的口氣告訴德拉:“我賣掉金錶爲你買了髮梳。”二人看到對方的禮物後,都沒有對自己的行爲後悔。因爲他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對方的愛與欣喜,都已經得到了。

篇二:《聖經故事》讀後感1500字

當我捧起這本書的時候,我陷入了思考……還記得,高二那一年的聖誕節前夕,我跟朋友去到教堂,看到許許多多虔誠的基督徒,聽他們唱詩班唱詩,教導基督徒們要博愛,要信奉上帝,要向善……

在他們身上,似乎感覺到一股與衆不同的氣息……

《聖經》被描述爲“最偉大的書”。這是因爲它對歷代人們的無盡的價值與影響,雖然《聖經》是2000多年前寫成的,但是它仍然影響着今天的人們。我一直對《聖經》充滿好奇,覺得他充滿了神祕的氣息而且這方面東西一直是我以前不曾涉及的。古往今來,人們都給宗教披上一種神祕的色彩,讓人感到好奇。今天,也讓我有那麼一種衝動,去讀《聖經》,去粗略領悟箇中的緣由,試圖去了解基督徒的這種信仰文化。

這本書分新約和舊約兩個部分。新約講的是上帝創世,挑選子民,子民一次次的墮落以及上帝對他們一次次的拯救;舊約講的是耶穌和他的門徒在世間佈道的故事。聖經總體來說就是上帝教導人們要行善的故事。其中寫了許多勇敢、忠誠信徒,同時也寫了一些背叛者。

作爲一名大學生,我知道宗教是一相信並超自然神靈爲共同特徵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和世界觀,讀完《聖經故事》給我的感受是:死亡和矛盾無處不在。上帝愛人類,那爲什麼又一次次只因爲背叛他或者拜了別的神而摧毀人類?在同一個“博愛”的上帝名義之下,善和惡都進行着,並且是假以相同的藉口。所以我感到這是很矛盾的故事。

讀完《聖經故事》我看到我們有時候缺少那麼一樣東西--愛。耶穌在常人眼裏早已幻化爲萬能的上帝,在基督徒眼裏他似乎又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但是,在這本書裏,我卻看到了一個人性化的耶穌。現在的教育偶時候缺少了愛的教育。在當今社會和媒體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干擾下,學生更自私和沒有同情心了。許多同學對身邊人的感情不深,反而更愛那些不可觸及的明星,成爲追星一族。他們失去了愛和被愛的能力。他們所預期的那麼容易。顯而易見,激怒耶穌是不可能的,他從不對仇恨他的那些人表示反感,他從容地走出每一個陷阱,當他被逼到一個角落的時候,他就講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使所聽故事的人轉到他這邊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教學方法。他希望人們愛自己的友鄰,他懇求人們停止戰爭。眼看着人們互相殘殺,冤冤相報,耶穌痛心疾首。他本來是個快樂風趣的人,生活對於他來說是快樂的,而不是負擔。他愛父母,愛家庭,愛朋友,村子裏的活動,他沒有不參加的。他自己不是隱士,也不贊成別人靠逃避生活拯救自己的靈魂。可是這個世界卻似乎到處都是荒涼,暴力和混亂。耶穌以他那淳樸而偉大的胸懷貢獻出一劑醫治這些創傷的良藥。他把這劑良藥稱作爲“愛”。有這個字眼就是他所教導的核心內容,而這,也是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最大精華所在。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年輕的大衛》這個故事了。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少年,名叫大衛。他很勇敢,他曾經把巨人歌利亞都打死了。而且他只用了五顆石子。掃羅很妒忌他,因爲他沒有大衛厲害,他便想把大衛殺死。幸虧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保護了大衛,大衛纔沒被殺死。還有一個原因,神永遠與大衛同在。

我讀了這個故事,感想很深刻。我知道了,一個人必須遵守應該遵守的規矩,否則將會受到應有的懲罰。誰從困難中解救了我們,我們就應該相信他,讚美他。不能忘恩負義,應該知恩圖報。

這位神以仁慈、耐心、寬容、博大、善良的精神來對待每一個人。不管那個人是善良,還是邪惡,神都會寬容他。

當然,在這裏讀《聖經故事》,並不是說我要去信奉上帝,只是讓我覺得,在我們的社會發展中,某些宗教的某些精神也是值得提倡的。只是,我們必須學會審視,批判接受。

我知道,信仰是一種精神控制……似乎每個國家都在試圖用一種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思想來束縛自己的臣民。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如中國古時候的漢朝主張的儒家思想,宋朝時候主張的理學思想……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要遵循在弘揚主旋律基礎上發展文化多樣性的原則。無產階級是無神論者,然而我們也應有博愛的精神。並不是說要去信教,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也應當汲取宗教中適合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神,以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篇三:《聖經故事》讀後感1500字

《聖經》被描述爲“最偉大的書”。這是因爲它對歷代人們的無盡的價值與影響,歷史上沒有一本書像《聖經》一樣對人文有如此影響力。《聖經》已被譯成2018種語言,《聖經》每一年的銷售量比任何一本書的年銷售量都要多。

雖然《聖經》是2000多年前寫成的,但是它仍然影響着今天的人們。我一直對《聖經》充滿好奇,覺得他充滿了神祕的氣息而且這方面東西一直是我以前不曾涉及的。我發現了房龍寫的《聖經故事》,這本書通俗易懂,啓發頗多。

作爲一名大學生,我知道宗教是以相信並崇拜超自然神靈爲共同特徵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和世界觀。讀完《聖經故事》給我的又一感受就是:死亡和矛盾無處不在。上帝愛人類,那爲什麼又一次次只因爲違揹他或者拜了別的神而摧毀人類?在同一個“博愛”的上帝名義之下,善和惡都在進行着,並且是假以相同的藉口。所以我感到這是很矛盾的故事。信仰是一種精神控制,所以我想我永遠也不會相信上帝。

讀完《聖經故事》我看到我們教師和學生都缺少的東西——愛。耶穌在常人眼裏早已幻化爲萬能的上帝,在基督徒的眼裏他又似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但是,在此書中,我卻看到了一個人性化的耶穌,一個充滿善良,正直,純樸,勇敢,智慧的拿撒勒的偉大木匠。現在的教育是缺少愛的教育。在當今社會和媒體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干擾下,學生更自私和沒有同情心了。他們不愛父母,老師,更愛變形金剛和明星偶像,他(她)們失去了愛和被愛的能力。他們所預期的那麼容易。顯而易見,激怒他是不可能的,他從不對仇恨他的那些人表示反感,他從容地走出每一個陷阱,當他被逼到一個角落時,他就講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使所聽故事的人轉到他這邊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年組管理和教育教學方法呢。他希望人們愛自己的友鄰,他懇求人們停止戰爭。眼看着人們互相殘殺,冤怨相報,耶穌痛心疾首。他本來是個快樂風趣的人,生活對於他來說是快樂的,而不是負擔。他愛母親,愛家庭,愛朋友。村子裏的活動,他沒有不參加的。他自己不是隱士,也不贊成別人靠逃避生活拯救自己的靈魂。可是這個世界卻似乎到處都是荒涼,暴力和混亂。耶穌以他那純樸而偉大的胸懷貢獻出一劑醫治這些創傷的良藥。他把這劑良藥稱作愛。有這個字眼就是他所教導的核心內容。這就是我在這本書裏涉取的最大的精華。

讀完《聖經故事》,參照國際形式,我突然明白了爲什麼美國這樣支持以色列國。大家知道美國經常因偏袒以色列而備受批評。在國際政治專家眼裏,以色列是美國的代理人,是美國的工具,是美國中東戰略的一枚棋子,美國單單是爲了戰略利益和石油而支持以色列?這樣理解,自然不錯。然而,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除了政治因素外,還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制度背景吧。美國是個信奉宗教的國度,不理解宗教的作用就無法理解美國。《聖經故事》裏經常提到,上帝與以色列人站在一起,那麼美國自然也要站在上帝的一方。宗教、制度、心理上的原因結合起來,導致了美國政治家、老百姓對以色列的支持,這自然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在美國的500萬猶太人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美國曾有一句流傳已久的話說:“美國人的智慧掌握在華人腦袋裏,美國人的錢袋掌握在猶太人腰包裏。”前者未必正確,但後者絕對沒錯。

讀完《聖經故事》才發現猶太人真聰明。他們不僅發明了控制人精神的上帝,而且當今的猶太人還非常會賺錢,如果說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歷史,是個偉大的民族,我們中國人都很自豪。那麼,無論從整個歷史還是現在的世界形式來看,不得不承認猶太民族的確也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造就了歷史上如:亞伯拉罕,摩西。大衛,所羅門和耶穌這樣一些偉大的先知和君主;馬克思可以說是對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猶太人;其次是作爲科學楷模與象徵的愛因斯坦;又在經歷了百般困苦和不公的待遇之後成爲當今控制世界經濟的強族。《聖經》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部最璀璨的傑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