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伊索寓言》有感範本

讀《伊索寓言》有感範本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錢鍾書是學界泰斗、一代宗師,堪稱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著名大學者,現在南方有的高校碩士研究生已專門將“錢學”作爲一門學問來研究了。我之所以敬佩他,倒不僅是源於他著述等身,學貫中西,而是他一生治學嚴謹,淡泊名利的處世之道。

讀《伊索寓言》有感範本

首先,錢鍾書是做真學問的,而不胡編亂湊這個“學”、那個“說”。他有句治學名言:“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多爲俗學”。這反映了他潛心鑽研的嚴謹治學態度與卓爾不羣的思想境界。現在,有些文化人頗爲浮躁,動不動就主編這樣或那樣的大部頭套書,動不動就向外界公佈什麼“重大發現”。有的人頭上戴着“著名專家”、“著名作家”、“著名學者”等五光十色的帽子,名氣大得嚇人,可要是問一下他的作品,尤其是他自己創作的作品究竟有多少,有多大的社會影響,就不免十分尷尬了。最近讀《錢鍾書文集》,發現這位大學問家寫得更多的是單篇論文,篇幅雖不長,但細讀起來,多爲黃鐘大呂,比某些“大部頭”要厚重許多。

其次,錢鍾書是嚴謹治學,十分講究學術規範的一代楷模。中西融會,博大精深,論點精闢,言之有據,是他治學的明顯特點。據他的夫人楊絳回憶,錢先生不僅瀏覽羣書,而且精通一些大字典、辭典、百科全書,“不僅挨着字母逐條細讀,見了新版本,還不厭其煩地把新條目增補在舊書上”,讀書時兼作筆記,並自題詩曰:“書癡鑽窩蜂未出,詩情繞樹鵲難安”。他的文章,往往爲透徹地說明一個獨到的論點,要比較分析古今中外大量經典論著,再經過個人的獨立判斷與闡述,可以說是筆力千鈞、力透紙背。其代表作《談藝錄》、《管錐編》僅引中外書籍就多達4000多種。他的不少文章,僅文尾的參考文獻或註釋就多達三四十條。相形之下,現在一些文化人作學術論文時,就缺少這種紮紮實實的嚴謹態度,不是厚積薄發,而是薄積厚發;不是引之有據,而是信口開河。這樣的東西難以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精品,也經不起歷史與實踐的檢驗。

再次,錢鍾書先生淡泊名利的處世態度,更令人仰之彌高。早在二十世紀40年代,錢先生就以一部《圍城》名震文壇。可他崇尚實學而不圖浮名,爲了潛心做學問,晚年謝絕一些重要傳媒的採訪拍照,而這正是當前一些急於求名的文人所求之不得的。辭世前他多次囑咐喪事從簡,駕鶴西行時僅有夫人楊絳等極少數人送行,悄然離去,真可謂生如春花之爛漫,死如秋葉之靜美。

錢鍾書是個獨具魅力的文化巨人。我認爲,他的偉大之處在於深曉人生真諦,能做到大徹大悟、大有大無———所謂“大無”,即視紅塵中的功名利祿爲過眼煙雲;所謂“大有”,即孜孜以求在事業上有大建樹。

“治學當學錢鍾書”———這就是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