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沈從文自傳讀後感大綱

沈從文自傳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讀了《沈從文自傳》後才知道,沈從文筆下、書中一個個淳樸的農民、一段段真實的故事、一首首迷人的山歌,都離不開他“放蕩而詭詐”的童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沈從文自傳讀後感,歡迎閱讀。

沈從文自傳讀後感

  沈從文自傳讀後感一

在《沈從文自傳》中,他的記憶、他獨特的童年,在我看來他的童年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放蕩不羈。

在沈從文的童年裏,逃學是必修之課。“當我學會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時。”他便肆無忌憚地開始逃學越是受到家庭的牽制,越是想要逃學,“去認識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那時的沈從文是一個不受任何約束的孩子,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於是,他逃學“看人做香、下棋、大拳”,甚至還有“相罵”,逃學被發現後被轉入離家更遠的地方,這恰恰入了他的心願。因爲現下的他不用故意繞道上學,一路上照樣可以看到許多有趣味的地方。有“帶着極大眼鏡磨針的老人、一起做三的學徒、腆這個大二黑的肚皮的皮匠、揣在凹形石輾上強壯的苗人。”還有“小腰白癡頭戴頭帕的苗婦人、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等等新鮮真實得農民生活,在這些所見的事物中,他懂得了很多,也爲以後沈從文寫鄉土小說打下了基礎。

現在,衆多的人看來,要想學知識就在學校努力讀書。我這種觀點放在沈從文身上是絕對行不通的,嚮往自由的他喜歡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我們在校外所學的實在比校內課堂上要多十倍”在校外,他接觸大自然“辨別各種禾苗、認識各種害蟲,”父母總認爲這是調皮。對。他的確調皮,但因爲他的放蕩不羈,他的詭詐,他才與大自然如此之近的接觸,才能受到大自然的觸發,也才能讓這個童年影響了他的寫作。

從《沈從文自傳》這本書中,我還讀到了另外一個特殊的階段,就是當兵。嚮往自由的他,渴望遇到各種新奇事物的他,終於遠離了家鄉,獨自去完成那本“用人事書寫的大書。”這段經歷也影響了沈從文的寫作以及他的人生。在軍隊裏經常面對殺人,這給沈從文的童年回憶留下了難以磨滅的一筆。同樣,放蕩不羈仍然存在於他的性格中。在軍隊裏跟着“小號兵到城牆上去吹號”、“跑到制鐵處”去看別人工作,體會小工人的們不一樣的生活。“用筱竹做豎笛,四五個人各人口中含一個吹進營門”。這些都是沈從文在軍隊裏所見到的,體會到的生活。這些獨特的、難忘的生活深深的存留在他的記憶中,這些特殊的經歷也豐富了他以後的寫作。

用《沈從文自傳》裏的一句話“我的智慧應當從直接生活上得來,卻不需從一本好書、一句好話上學來。”可見,他的人生經歷對他的寫作有多大的影響,而影響一個人最深的經歷便是童年。

沈從文的童年是豐富的,他的調皮,他的放蕩,他的詭詐,造就了他不一樣的寫作風格。因此在《沈從文自傳》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個赤着雙腳、嚮往自然、追求自由的沈從文。這些性格使他的寫作有着獨特的淳樸、真實、鄉土氣息。

  沈從文自傳讀後感二

沈從文,原名沈嶽煥,湖南鳳凰人是我國近代著名的作家學者,我個人認爲他是湘西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沈從文用他的筆,他的小說,他的語言讓世人瞭解到一個不一樣的湘西,讓別人知道湘西其實是一個民風淳樸、風景秀麗的地方,而不是像傳言那樣野蠻、落後。

在我的印象裏沈從文一直是一個熱愛讀書認真學習不斷進行文學創作與研究的學者。

但是,在我讀過沈從文的自傳後我纔看到他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孩童時代的沈從文是一個特別頑皮不愛學習的人。在沈從文小時候,那時還是清朝統治時期實行的是私塾教育。

而那個時候的沈從文可以說是個典型的“不務正業”的“不良學子”,不愛讀書不說還經常從私塾裏逃走跑到野外去玩。其實,這正反映出一個問題,沈從文從小就有一種發對封建的思想,希望擺脫封建禮教思想的束縛,追求自由生活的願望。他並不是不愛學習,而是不喜歡讀那些封建統治者用來束縛人民思想的書,那些阻礙社會發展進步的書。

當然,沈從文的父母是不會容忍他這種不務正業的行爲的,於是爲了他的前途命運着想,他的父母果斷爲他選擇了一個離家較遠教育叫嚴格的私塾去上課。但是,年幼的沈從文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又一次“辜負了"他們的付出。沈從文依然沒有好好去私塾讀書。與去私塾上學相比童年時期的沈從文更喜愛湘西美麗的自然風景。因爲對自然風景這份熱愛,每次在去學校的'路上,他總是喜歡拐着彎走很多遠路,爲的就是可以儘可能地欣賞沿途美麗的自然風景。也許正是因爲看過了湘西無數美麗的大好河川,才讓沈從文的小說寫得如此美麗、如此動人。

童年時期的沈從文是一個對任何事情都極富興趣的頑皮的孩童。從他的自傳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從小就特別膽大,幾乎沒有什麼事情是他不敢做的。在上學的途中遇到任何有趣的事情他都會停下來看一看。例如,鐵匠鋪中有人在打鐵、殺牛的、編織竹筐子的等等。甚至在路過牢獄處,從殺人的地方走過,如果看到沒有收走的屍體,他都會撿起石頭來砸一下或者用棍子去戳幾下。我認爲童年的沈從文具有其他孩子所沒有的勇氣與膽識,這也許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沈從文出生在湖南鳳凰,這個擁有歷史悠久的古城裏。因此沈從文具有南方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徵,那就是喜歡水。童年的沈從文特別喜歡下雨喜歡,因爲一到下雨的時候他便可以不穿鞋子,光着腳跑到河邊,水池裏去玩耍。而且在雨天走在路上他還會專門去踩水坑。他不光喜歡水,而且喜歡和水有關的事情。比如說,有一次沈從文看到有人在河裏撈東西,他便坐在河邊看了好久。正是因爲沈從文如此喜歡水,他的作品裏的人物都是那麼的清純,那麼的善良,心靈那麼的純潔。

其實,相比功成名就的沈從文我更喜歡孩童時的他,童年時的沈從文天真無邪,頑皮可愛,勇敢敢作敢爲。我十分羨慕沈從文童年時的生活,與我的童年相比他的童年生活更加快樂,更加自由。我很羨慕他可以玩每天不學習一有機會就會到野外去玩,羨慕他可以自由自在的玩沒有任何壓力的玩。有時候他和同伴們出去,能逛一天,身無分文,去不捱餓。這對於我來說幾乎是做不到的事情。但是,他卻做到了。讓我簡單描述一下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吧。

間或誰身上有一兩枚銅元,就到賣狗肉攤邊去割一塊狗肉,蘸些鹽水平均分開吃。或者無意中誰在人羣中碰着一位親長被問到“吃過點心嗎”,大家正挨着餓,相互望了一會,羞羞怯怯地一笑,親長知道情形樂和便說“這成嗎?不喝一杯還算趕場嗎?”到後自然會被拉到狗肉攤邊去切一兩斤費狗肉分割成幾塊個人來一塊,蘸上鹽水往嘴上送。機會不好的時候,沒能碰到這麼一位慷慨的親戚,他們也不會變了肚皮回家。沿路有無說人家的桃樹、李樹,果實全把樹枝壓得彎彎的,他們便可以去飽餐一頓。

但是由於各種客觀因素,我未能體驗到如此美好,如此快樂的童年生活。但是有幸我現在來到了湘西,來到了沈從文所描寫的世界中。我親身感受到湘西優美的自然風光,感受到這裏淳厚朴實的民風,這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感受到外人眼中不一樣的湘西,一個真正的湘西。

  沈從文自傳讀後感三

王朔說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沈從文便是那個年代文化流氓的代表。他每天不學習,上私塾逃學,擲骰子賭錢,讀書都很少,小時候在外面野,大點了進了軍隊,成天跟着隊伍跑。我們可能首先被沈從文的閱歷“故事”所吸引:這位穿着草鞋從邊地走來,沒有上過多少學、卻最終成爲教授和大作家的“鄉下人”,人物本身就極富傳奇色彩。讓我們瞭解沈從文從小如何“讀社會這本大書”,感受他青春期的悲歡得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創作。這是一種收穫。但更加重要的是,把沈從文的傳記看作是一本關於人在逆境中成長的“教科書”。這部傳記可能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啓迪是:困難和艱辛可以轉化爲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鍛造人堅韌的性格,激勵人追求生活的意義。

另外,《沈從文自傳》展示了一幅幅神祕有趣的風俗畫,有的還很原始殘酷,與我們當今的生活有非常大的距離,讀來有很強的“陌生感”。抓住這個感覺,我們可以注意其背後可能蘊藏着的悲劇,閱讀時不停留於獵奇,最好能發掘“奇”中的人文思索,“奇”中的批判意識。比如,沈從文對於城市文明過於物質化顯然持批評與焦慮態度,他力圖從民間質樸原始的“生命方式”中提取人類文明的“活力”。這種看法也浸透了他的自傳。

《沈從文自傳》做到了既有線索展開,又有某些生活細部的回憶,兩者結合,也就是“點”與“線”的結合。概括的敘述猶如人的骨架,把握着敘事的方向,可以避免繁瑣的敘述,起到以少勝多的作用,對於童年生活經歷的介紹,大多屬於概括敘述。生活細部的描寫則像人的血肉,可以使骨架豐滿起來,顯得真實生動。最後,他也讓我們看到了湘西人民的質樸,他說“生活雖然那麼糟,性情卻依舊那麼強”,我們看到在這片土地上,人的勇敢直爽,即使打架,也顯得那麼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