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10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蘇東坡傳》這本書主要講了蘇東坡的童年到流放歲月的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10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篇1

今年國慶七天長假,奉老師之命借來厚厚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本是是想草草讀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產生了無限的敬意。

我敬仰蘇東坡,因爲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爲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爲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場。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爲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悽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爲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後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於是,他遠離了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篇2

好書是相互關聯的,有點似人際交往裏的共鳴效應。

看餘秋雨老師的《借我一生》,裏面提到餘老師小時候看過很多遍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心裏想這本書應該是很有可讀性的,於是馬上到噹噹網上去淘了本。

確實是本好書!林學者通過一字一句,一箇中國曆史上的文化名人就此活了。看那本書,東坡才子的呼吸我們都能感覺得到,他那狂放不羈,真性情的等,人物非常豐滿。既是個大才子,又是個很有政治才幹的父母官,更是有血有肉的生活中的摯友。林教授說他是個“上可陪玉帝老兒,下可陪黎民百姓”,任何人在他那都可以受到很溫暖的人文關懷。

東坡才子一生大起大落好幾回,無論是結髮妻子王弗,還是後來的王閏之,以及後來的侍妾王朝雲,他們默默地照顧着他。官海沉浮,家庭變故,甚至是被貶到黃州做官,她一直是他身邊給予支持和力量。難怪會有《菩薩蠻》這樣的千古好詞出現,平淡和磨礪的生活歷練出了對這種感情的精華。多情自古傷離別,也許一片秋葉的落地,都能引其他無限的惆悵。

想起東坡才子爲什麼在官場上會時好時壞,聯想到電視劇《大宋提刑官》裏宋慈被自己的岳父所害的故事,可能是因爲他們花在專業上的時間太多了,無暇研究複雜的人際關係。用悲情主義者屈原的話來說是“舉世渾濁唯我獨清,世界皆醉唯我獨醒”。不過我們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好時代,這點要批判性地看待這個問題。

絕對是本修身養性的好書,一本值得讀N遍的書。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篇3

生命在歷史的長河中繁衍,那顆閃耀着豁達樂天之精神的“火”星燦爛奪目。

一直很喜歡蘇東坡的詩詞。讀罷林語堂《蘇東坡傳》更是對蘇東坡的處世觀及人生態度敬佩不已,我想蘇東坡的詩詞之所以爲人稱讚流傳至今,更多的是因爲其中蘊含着蘇東坡獨特的人生思想。寫傳記不如寫小說那樣可以天馬行空,必須要對史料有詳實的考證,對人物要有清楚的認識。即便是這樣,林語堂對資料的剪裁取捨恰到好處,加之一些藝術技巧和想象力,使作品超越於乾枯的史料之上,使蘇東坡的形象活脫脫的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富有充沛的生命與活力。

書中有一章是“神、鬼、人”我覺得描寫得非常有意思。蘇東坡在早期爲官時,適逢大旱,蘇東坡心急如焚,決心以自己對神靈的虔誠爲百姓祈雨,他親登秦嶺主峯,上表皇帝爲太白山神恢復爵位,以求神明垂憐;他帶着百姓千里迢迢取回池塘中的龍水龍水頂禮膜拜誦讀祈雨文,神明彷彿有求必應雷聲隆隆恩澤普降暴雨連下三日,莊稼都又挺了起來。此時最快樂的當屬蘇東坡了,爲此還將後花園的亭子改名爲“喜雨亭”,並著《喜雨亭記》記敘其之喜悅。從此事件中我們不難感受蘇東坡與愛民如子與民同樂的一片赤誠。當然作爲那個時代的人認爲禱告是必須的,乃至於他在做其他各縣的太守時仍會禱告,他相信神明必然會盡其所能爲人消災造福。因此,林語堂在這個時候對他喜歡的蘇東坡不由得調侃上幾句稱“蘇東坡是火命,因爲他一生不是治水,就是救旱。更因爲他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簡單說來,他的氣質,他的生活,就猶如跳動的火焰,不管到何處,都能給人生命溫暖,但同時也會把東西毀滅。”這就是“火”星蘇東坡,這正是他生命之火,他的生命總是充滿着激情,儘管會奔波勞累,卻充滿快樂。

蘇東坡的仕途並不一帆風順,一生曾多次遭貶官貶職。他的政見也與當時執政發生衝突。但這些都不影響他作爲一名樂天派的天性。依舊執己之見,與“拗相公”王安石起矛盾。這本是一段坎坷嚴肅的歷史,但經林語堂之筆,這段“王安石變法”就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從中也體會到更多蘇東坡關於人生觀,生命意義的思考。寫到變法的具體內容時有很多條款是關於稅收,土地之類的經濟問題,林語堂彷彿變身爲一名經濟學家判定王安石變法的好壞,大概是對蘇東坡過於喜愛,林先生時不時與蘇先生融於一體,像是王安石成了自己的政敵。當然,他也承認王安石做事很認真積極並不任情放縱,也是迫不得已,但想法過於激進極端。林語堂稱其爲困於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成爲自己夢想的犧牲者,王安石甚至覺得有控制文人學者思想觀念的必要,他以前像王莽,往後則像希特勒,因爲他一遇到別人的反對,則暴跳如雷——現代的精神病學家,大概會把他列爲患有妄想狂的人,如此短小精悍,不失幽默的評價實在令人回味無窮。

相比之林語堂對蘇東坡,王安石兩人爲官處世的的評價,蘇東坡的豁達,樂天;王安石的激,有爲,都深深印在讀者的腦海之中。

當王安石爲政事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蘇東坡被貶黃州。無限的閒暇,美好的風景;與友人下幾盤圍棋,種上一些莊稼,過着恰如神仙般的生活。也正是由於這種灑脫自由的生活使蘇東坡的精神發生變化。乃至文風由原來的諷刺,尖銳變爲溫暖,親切。留下大量的精品《念奴嬌》,《記承天寺夜遊》及我尤爲喜歡的前後《赤壁賦》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很難看出是一種官方的監禁,而是蘇東坡十分享受這種快樂生活的表現,這是他的超越和人生的感悟,但這是適應,不是妥協。面對強大的政敵,面對惡劣的環境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即便是處於柔和的山水田園風光之中,他從未停止過對生命的思考,“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矣,而又何羨乎?”這兩句我十分喜愛。那種與世無爭,享受每一秒每一刻生活的蘇東坡就這樣豁達樂天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無論自己是世間哪顆微粒,都不重要,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盡情享受人生,這就是這位曠古奇才樂天派的奧祕所在。林語堂這樣說他:“他是個佛教徒,承認生命是永恆的精神在剎那之間存在軀殼之間的形式,卻不肯接受人生的苦難,重擔。”“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識見中產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觀。”

我讀這本書是出於對蘇東坡的喜愛,而林語堂寫這本傳記也是因爲他喜歡蘇東坡。一個近代作家去描繪一名幾千年的文人,用林語堂自己的話說:“並不困難。”因爲活着的人,他的`未來會有許多未知性,而論一個已然去世的詩人如蘇東坡,因爲讀過其詩詞書簡,多多少少都知道些。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瞭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瞭解我們喜歡的人。而這種喜歡是因爲我們擁有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或者正向往着擁有蘇東坡這樣的處世態度。

這本傳記中,我們所感受的不僅是蘇東坡的人格魅力,也有他所傳遞給我們的生命的取向和定義。“一蓑風雨任平生”蘇東坡生命的真實寫照,譜寫出豁達樂天之生命樂章。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篇4

大約用了六個晚上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這六天總是想着蘇東坡入睡,念着蘇東坡醒來,特別充實美妙。

蘇東坡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經歷了仁宗、哲宗、徽宗,目睹了背誦由盛轉衰的經過。瞭解蘇東坡的生平,也爲我補習了宋代的消亡史。

蘇東坡這樣的人,多少讚美的語音形容他都是徒勞的。他多才多藝,愛好廣泛,他身處任何領域都能勝任,而且他善良坦蕩,這樣的人如何不受人敬仰,正如林語堂所寫,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書中的幾處最令我難忘的地方想記錄下來,這讓我合上書本輾轉反側,仰慕得睡不着覺。

在蘇東坡任翰林學士期間,擬了月八百道聖旨,聖旨無不鏗鏘有聲,妥帖工巧,簡練明確。往往引經據典,富有例證譬喻。蘇東坡去世後,另一個人,接他的職位,對自己的文采頗自期許,他問當年侍候蘇東坡的老僕,他比蘇東坡如何?老僕回答說:“蘇東坡寫得並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

林語堂好幽默,結尾時的人道主義精神真是讓人忍俊不禁,作者誇獎別人批評別人的語音都是那麼耐人尋味,就像蘇軾本人一樣。如果人人說話都那麼幽默該多好。幾年前讀過《林語堂傳》,林語堂不僅愛寫作,還愛研究,發明中文打字機,這點很像蘇軾。可正如林語堂自己所說,評價一個人要蓋棺定論的,蘇軾直到人生落幕之時都不曾讓人民有半點非議,林語堂在南洋大學過於貪腐,晚節不保,這點作者似乎忘記學習蘇東坡了。

在學生時代也學過一些蘇軾詩文,那些趣聞軼事也曾聽老師講過,可都感受不深,甚至於對不上號,這次讀了傳記才深刻體會到蘇軾一生大起大落,每首詩詞的創作背景之不同,不能只停留在理解詩詞本身的意思上。

我也想到,老師在課堂上眉飛色舞地談論蘇軾多麼偉大,學生很可能是無動於衷的。有衝擊有感受,必須要親自體會,讀他的傳記、揹他的詩詞,道聽途說是左耳聽右耳冒的。學習只能主動。

以史爲鏡,以人爲鏡,很高興人生能有六天晚上是和宋朝的一位文學家共度的,我願傾注更多的時間繼續瞭解他。這本書是借的,也成爲我秉燭夜讀的原因。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篇5

小時候不求甚解地背過“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道不明爲何身在廬山中就不能識其真面目。慢慢地,我讀出了“十年……不思量,自難忘”的沉痛淒涼,領略了赤壁當年的風雲迭起,也曾在中秋月圓之時,有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祈願。

作爲蘇東坡的半個老鄉,一直以家鄉東坡故里眉山爲傲,不滿足於僅從詩詞作品中瞭解這位歷史人物,於是我翻開《蘇東坡傳》,跟隨着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筆觸,從質樸而睿智的文字中,品讀蘇東坡坎坷而偉大的一生。

全書以時間爲序,共分爲四卷:童年與青年、壯年、老年、流放歲月。該書不是單純地講蘇東坡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寫了哪些作品,去了哪些地方,而是在講述蘇東坡生平事蹟的同時,分析宋史,闡明當時多變的政治時局和複雜的人物關係,並附有其他相關人物典型事蹟的敘述,或正面彰顯,或側面烘托。可謂是由講史以寫人,由寫人以傳道。

的確,人物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分割不開的,僅寫人物則不足以動情,單寫背景則頗顯空虛。作者的生花妙筆,在北宋厚重的政壇風雲畫卷上敘寫着蘇東坡一生的詩情詞意。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睛。”“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

蘇家的家風淳厚優良,父母賜予了蘇東坡童年良好的詩書教育,他少年才俊,高中科舉,壯志凌雲,才華縱橫,在中國文壇上一直擁有着有無可替代的高位。作者在傳記中也對蘇東坡的才華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讚揚:“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作家……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蘇軾兼修儒、釋、道,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方面都達到了登封造極的程度,他還大膽地嘗試釀酒、制墨,修煉瑜伽術,亦同歷代衆多文人、君王一樣追求着長生的境界。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篇6

蘇東坡,一位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會詩人。他那樣的人物,世間是獨一無二的。

在一千年來,爲什麼中國曆代的人都是那麼喜歡這位大詩人,我一直不解,直到讀了《蘇東坡傳》,才能稍微理解一些,不是那麼透徹,也不是那麼清晰明瞭。但就是這麼一些,冷我有了深深的感觸。

蘇東坡是一位多才多藝,生活多次多彩的人。他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百姓們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者,是詩人,這些還是永不足一勾畫出蘇東坡的全貌,也許到現在也沒沒有人能夠完全瞭解他的人品品性。蘇東坡,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政治上的鉤心鬥角與厲害謀算,與蘇東坡格格不入,他反而好像是和弗蘭西斯。培根相反的人。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有感而發,或隨興而爲之。但都是真性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陳春鳥秋蟲之聲”。雖然他一直卷在政治的旋渦當中,但他卻覺月吟詩作賦,獨處於政治之上。但他有體恤民衆,爲百姓做好事。

書中有一回這樟寫道,蘇東坡現在自己衣食足堪自給,心滿意足。他今日之使我們感到親切自然之處,是那一片仁愛心。當年在他所住的地方溺死初生嬰兒的野蠻風俗,最使他痛心,所以他立刻提筆給本地太守寫了一封信,請朋友帶信親身去見太守。由此可見,蘇東坡他是一個有仁愛,體恤民衆的人。事後,蘇東坡自己還成立了一個救兒會,爲鄉村貧苦的孕婦提供幫助。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夠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而且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纔是最上等的佛義,這本書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蹟。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爲勇敢,絕不爲本身利益而動搖,也是不因俗見而改變。

所以,蘇東坡過的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篇7

在四川,有座風景宜人的小鎮——眉山,古之名嘉州。文人世家的蘇家便在此地。“三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三人的文學造詣實屬古往今來罕見,尤以蘇軾爲代表。不清楚是眉山的鐘靈毓秀誕生了蘇家的才氣,還是蘇氏家族的一時顯赫才讓世人對眉山更加青睞。也許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偶得。

我近來一鼓作氣讀完國學大師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蘇東坡傳》。中國現代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很久沒有這種欣欣然而“一飲而盡”之酣暢感了。《蘇東坡傳》,非簡單流水帳,更非採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後所著的傳記。蘇東坡也好,林語堂也罷,都是他們所在的時代響噹噹的人物。蘇的魅力和錦繡詩詞流傳千古,而林的小說、文章、學問也擁有近現代數一數二的力量和感染力。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爲何其言己瞭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蘇東坡的一生精彩絕倫,獨一無二,正如書中所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觀其一生,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並父母共九隻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爲何“鳩”爲“九”“鳥”二字合成,實爲嘲諷;後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少藥的海南之後,對朋友僧人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藥,京師國醫手裏,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憂。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即便身處逆境,亦不以爲意。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江城子》一詞,至情至性,念念不忘亡妻,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悽婉哀傷。在朝雲因瘟疫早逝後,他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後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徵朝雲,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羣烏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後,即寫詩兩首,隨後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平易近人,一生交友無數,即使引車賣漿者,亦可成爲知己,其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儘管不如意事衆多,如朝雲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爲過得快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爲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篇8

花了半個多月時間讀完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最初的閱讀動機無非是消遣下時光,至多見賢思齊而已,可隨着閱讀的不斷深入,我感到收穫遠不僅此:通過閱讀,我看到了一個令人可敬、可愛又可親的真實的偉人形象,看到了一段最純粹文人在最複雜朝廷裏的宦海沉浮史,看到了人性與命運的抗爭,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看到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看到了至真至善的赤子之心。

一篇令人拍案叫絕的序言,直接便可作爲最好的散文去讀: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利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建有鴿子的溫柔敦厚。蘇東坡的一生經歷,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玄學上,他是個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種東西剎那之間的表現,但在氣勢上,他確是地道的中國人氣質。人生最長也不過三萬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夠長了,人生的每一剎那,只要連綿不斷,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以成爲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可以維持衆生萬物。

本書或許不是非常嚴謹考究的歷史傳記,因爲其中有濃郁的文學成分,雖全書是按蘇東坡一生的時間推進而演進,但某些事件和人物常會穿插出現,而且書中有不少一看就是逸事傳說之類的東西。值得一提的是,書裏面有講蘇東坡暗戀堂妹,這是令人感覺非常奇怪的事情,當時覺得不太可能,後來上網一查,發現有人對此大肆批評林語堂,我不懂歷史,也不知這是否是林氏對蘇東坡極具八卦色彩的獨創觀點。其實這樣的書,對普通讀者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還有一點就是:其實蘇東坡的一生本來就是一個傳奇,這種浪漫的傳記寫法,非常適合寫蘇東坡這個人。

蘇東坡一生的關鍵詞是:達觀,剛毅,慈悲。這三者共存一體,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後人評他集儒、釋、道於一身,這種評價是極高的,就是說他性情思想上,兼具了三教的精髓。他之偉大見於正史,見於他的文學,也見於民衆間千載流傳的故事之中,我想這是一箇中國文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他的一生極其坎坷,但後人不太想用“悲慘”之類的詞語去形容,這是因爲不管在哪裏,他似乎都是快樂的,他說“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從繁華的杭州,到荒涼的嶺南,一生之中,他最快樂的時候是在哪裏?在我的想象之中,朝雲可能就常這麼問他,他的回答自然是“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東坡漂泊的一生中,有六個重要地方,我身在杭州,另有五個沒去過,如果可能,我真想每個地方都去走一走:

眉山——他出生的地方,一個人傑地靈的小城,蜀地古有有好學樸質之氣,又無浮華虛飾之風。

杭州——蘇東坡最喜愛的地方,第一次來,他留下美麗的詩文,時而獨自在山間尋僧訪道,時而又與文人墨客泛舟西湖,正是才學風流最盛之時,他帶走了朝雲。第二次來,他當了一個很好的父母官,爲百姓做過許多好事,展現了工程師的天賦,西湖因他的工程而秀美了千年。

常州——他去世的地方,這也是他很喜愛的地方,每次南北流離,都要經過這裏,而他唯一購置了田產準備養老的地方在宜興(當年算常州府)。

黃岡——蘇東坡被貶黃州,他在這裏開荒種地,東坡居士的名字從此而出。在破破爛爛的居所,他吟出“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於几上,白雲左。繞,清江右回”,他在大江之上思考人生和宇宙萬物的真諦,寫下雄奇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空靈的前後《赤壁賦》。

惠州——中原人談之畏懼的嶺南蠻荒之地,其實也是物產豐饒,終年溫暖的好去處——“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惠州流放的歲月裏,蘇東坡在羅浮山求仙訪道(或許他只是爲了好玩,比如煉丹),他自己蓋房,種果樹,甚至學習釀酒。此時的蘇東坡,只攜一幼子,以及朝雲,現在他的伴侶只剩朝雲一人,他們的精神之愛昇華到了極致,他叫她“天女”。

儋州——千年以前,這裏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吧。他在這裏,依然達觀快樂,他說餓了可以吃陽光。

當年我對小鷗說我沒偶像,不特別崇拜哪個人,現在想想,倘若真要樹立一個偶像,那就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篇9

寒假讀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感觸還是不少的,自以爲從小學到現在蘇東坡也在書本中出現不少次,對他不是很熟悉,但也瞭解了不少關於他的事蹟,不過,現在看來,我錯了。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爲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年(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爲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這一段是從網上找的蘇東坡簡介,不是很詳細,但卻反應出了蘇東坡命途多舛,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沒有被官場的黑暗玷污,高高超越於苟苟營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無所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僅是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同時他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構成了他名氣的骨幹,他的風格文章之美更是造就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蘇東坡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智力的詩人,他有一顆赤子之心,有着常人無法企及的智慧,同時他溫柔敦厚。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這是林語堂對蘇東坡的評價,不得不說,評價很高,但蘇東坡配得上這個評價。

蘇東坡,一個驕傲的人,但蘇東坡有着他驕傲的資本。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篇10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後。

做爲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爲官吏,“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爲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崎嶇。但這不能阻礙他。王安石得勢,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後不出預料的被貶,但他絕不因此退縮他將新政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去因此得罪了當權的羣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但他說:“若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於是羣小繼續對他進行迫害。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屢遭貶嫡。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

可是那些羣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過人之處在於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爲百姓着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鉅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爲人坦蕩。回看那些羣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榮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着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雲,轉眼不見,又何必太爲權財所困,落得一世罵名。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爲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爲樂,那麼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可以從字裏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嚐人物的喜怒哀樂,並從他的事蹟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