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活着》有感散文大綱

讀《活着》有感散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讀《活着》有感散文1

讀了餘華的《活着》心裏感受頗多。也看了幾篇別人的評論,也就是讀後感。或許是自己知識淺薄吧,從中感受到的沒別人多,也沒看出些什麼大道理來。這是個遺憾。但內心多少還是受到點震撼抑或可以說受到點啓發的。

讀《活着》有感散文

人,只要還沒死透就得好好地活着,而且要活得踏實,活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別等到垂暮之年了才幡然醒悟——自己這一生活到狗身上去了。這是悲哀的。亡羊補牢,羊都沒了還補啥牢,有用嗎?沒有了,一切都晚了。走錯了路可以從頭再來,做錯了的事就無法改變了。人的一生啊就像花一樣,從花一苞到綻放再到凋落。可是花落了會再開,人老了就不再有少年了。

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用福貴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年輕時生活的糜爛,父親的死開始懂得責任這個東西,然後被抓壯丁去當兵看盡戰爭的殘酷,再到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後懂得了“活着”的意義——我還活着!看透了人生!

對!我還活着。只要人還活着就要一直活下去,直到大地召喚。成了一個土饅頭,一抔黃土爲止。

“活着”是進行時的。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不論平庸與否都無從逃避,直到死爲止。但是,死這種事不管你想不想都終究會去面對的。死就像史鐵生說的那樣:“死是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做人還是平常一點的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性命。”這是福貴在經歷了一系列坎坷後對人生的感悟——人,平平常常地過一生就好。這是一個老人,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一個親手埋了一個又一個自己的親人之後依然堅定地活着的老人對人生的.感悟。

我是個平凡的人,胸無大志,最大的夢想就是吃一頓飽一生。名利這東西對我來說,有是好事,無亦無不可。平淡而不平庸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人嘛,這一輩子也就那麼一回事,看開了,也就看開了,怎麼活都是一種人生,人間嘛,幻象而已。

讀《活着》有感散文2

不知從什麼時候便迷上了餘華的文字,大概是看了電影《活着》後,慢慢感受,心似乎已就淪陷了。他的文字並不含蓄,並不文藝,卻還是能感受到文字後面的社會動盪與不安,能讀出很多話語後的犀利與心酸。

讀《兄弟》,上部分寫李蘭和宋凡平的愛情和他們的遭遇,不被人看好的愛情,可餘華描寫的愛情是那樣美好,讓人嚮往。宋凡平的行爲舉止在李蘭生命中揮之不去。然而美好的描寫總預示着後面的悲慘,宋凡平被紅衛兵批鬥,身心遭到摧殘,可他依然不把悲傷疲憊的情緒帶給不懂事的孩子,不把所受的苦難寄給遠在他鄉的愛妻。冒着生命危險去車站接歸來的妻子,結果卻在車站被抓毆打致死,臨終最後一刻還想着等待自己的妻子,拿着妻子給他寫的信也被鮮血染紅,最後慘死在街頭。李蘭在車站苦苦等候着宋凡平的到來,無果。當李蘭回來聽到丈夫的慘死,那些被宋凡平遺留在車站地上的鮮血,一粒粒在懷裏,擦拭乾淨滿是蛆蟲的身體,一晚上在他的懷裏入眠,不敢想象一個女人如何承受住如此大的悲痛,新婚燕兒才享受了一年的幸福夫妻生活就此陰陽兩隔。

後部分是兄弟的主題,兩兄弟在這個動盪的年代,一步一步的成長,生活的窘迫和時代的壓抑,宋凡平的死亡也成了兩兄弟人生的轉折點。李光頭在城裏摸爬滾打,爲以後的膽量練就了不讀書不氣餒,相比較宋剛就沒有那份堅定,他有像他父親那樣的品質與學識。後半部分兄弟長大成人,便面臨了愛情的問題,一個女人,林紅,說李光頭成也林紅敗也林紅,因爲偷看林紅屁股而風生水起,最後卻在這個三角戀中選擇了結扎,也正是因爲林紅,纔有了兄弟的決裂,最終殊途,就好像《霸王別姬》裏的菊仙姑娘使蝶衣和師兄分離,也有同樣的結局,碟子假戲真做自殺,宋剛落魄臥軌自殺,從分離的那一刻起,誰的心裏不難受呢。

兄弟情,從始至終,漫長而又狂野,在餘華那從不掩飾的粗俗市井文字描述下,真實而又虛幻,譴責與面對,說不出的痛苦與無奈。

正如宋剛所說:“李光頭,你以前對我說過,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們還是兄弟。現在我要對你說:就是生離死別了,我們還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