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生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人生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人生讀後感1

爲自己沏上一杯香茗,茶香在鼻尖緩緩的浮動。翻開《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畫卻像一縷青煙在腦海中縈繞。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終於得到了這本在無數人嘴邊提起的鉅作——《人生》。還沒看正文,便被前言中精闢的話語迷住。“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一個寂靜的夜晚過去了。我合上書,腦海中還浮現着《人生》中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剛放下書的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悲涼襲上心間。我向來是不喜歡悲劇的結尾,我也曾以爲,這本書的結尾也和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樣讓人幸福而踏實。但是,悲劇的結尾卻給人一種強烈的心靈衝擊。

回憶這本書,高加林曾是一個老師。《人生》從他被退回農村當農民開始,他在懊惱中相遇了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他們有過一段浪漫的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因爲叔父回鄉當官,通過縣勞動局副局長馬佔成爲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巧珍並沒有放棄對高加林愛的追逐,但高加林卻覺得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而高加林恰好遇見在縣裏當播音員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兩個年輕知識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於是在一起。高加林也在糾結中放棄巧珍,選擇亞萍。

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中,巧珍因爲賭氣嫁給了老實人馬栓。高加林很傷心,但路是他自己選擇的。峯迴路轉,不幸的是,高加林被揭發通過關係到縣城工作有不良之風。於是,一切又回到原點。他離開黃亞萍,再一次回到農村。一切似乎沒變,只是那個癡心的女孩巧珍已經不屬於他了。故事就這樣悲哀地畫上句號。

這本書給我的衝擊很大,雖然我一度感覺我是不屬於那個時代的,也是不屬於那個舊縣城的。但我卻在書中漸漸把自己融入。彷彿我一下是失意的高加林,一下又是癡情的劉巧珍,再一下變成了任性的黃亞萍。

人生,聽起來多麼華麗莊重地詞語。在路遙的這本書中,給了我們不同的詮釋。如同《致青春》中的臺詞“你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失去另一樣”。生命中很多人註定無法預見。很多人,一旦錯過了,就是陌路。就如同高加林自己選擇了亞萍,放棄了巧珍,那巧珍不會傻傻的在原地等他。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珍貴的,沒有誰可以蹉跎別人的青春。

給我最多感動的還是那個沒讀過書卻有金子一般心靈的劉巧珍。她對生活有着深深的熱愛,對土地也有深深的熱愛。高加林拋棄了她,她並沒有因此埋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內心卻堅強的讓人佩服。她沒有放棄生活,反而轉爲對農村的熱愛。雖然她是賭氣嫁給了馬栓,但是她被迫中不甘心中也會有絲絲欣慰。她爲高加林付出了這麼多,馬栓也爲她付出了這麼多。終究她累了,她也需要一個踏踏實實能和他過一輩子的人。

《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但他走的並不瀟灑。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月光明亮,終究冰涼。朦朧的月光中,在我不一樣的年代中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或許很多年之後我仍然會想起這本曾感動過我的《人生》,或許我也終將面臨人生的抉擇,不管人生走的是否和想象中的一樣瀟灑。我始終會承擔我選擇的人生之路。

  人生讀後感2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是一部影響千萬青年的勵志名篇。著名導演賈樟柯說:三十年的閱讀書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路遙的《人生》,讓他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回到村裏當上了民辦小學教師,當他很滿足這個既體面又能施展才華的工作時,卻被有權勢的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了。在他痛苦絕望的時候,純樸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這對於高加林來說,此時巧珍的出現無疑成爲了他失意時的精神慰藉。

然爾新的機遇再次降臨,重新回到夢寐以求的城市。這時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老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一位現代女性,對高加林的愛大膽而炙熱,這也讓高加林陷入了一個艱難選擇中。一邊是善良單純的鄉下妹子巧珍,一邊是情投意合的城裏姑娘亞萍,在反覆考慮後,他還是選擇了黃亞萍,善良的巧珍含淚接受了他的選擇。

造化弄人,當他認爲一切安定,準備施展才華抱負時,高加林通過關係到城裏工作的事被告發。一切又回到原點。城裏的姑娘離開了,當他回到村裏,巧珍也已嫁爲人婦。當他褪去驕傲,認清現實後,懊悔的撲倒在地上大哭起來。

這便是路遙《人生》不是結局的結束!至於後來高加林到底怎麼樣了,這應該讓生活回答。

讀完這本書,會覺得高加林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有信念、有理想、會自私、會虛榮,同時又是善良的、勇敢的。人都會走彎路,跌倒了能爬起來,就有希望。

  人生讀後感3

讀《人生》,深刻領悟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想故事的結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其實孫少平就是高家林未來的寫照,一個有韌性血氣方剛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漢。無疑孫少平是完美的,是讓每個讀者都讚揚的那種;而高家林卻是那種桀驁浮華愛慕虛榮的,自視過高患得患失的,讓人感覺恨鐵不成鋼的那種形象。可,難道孫少平心中就沒有過波瀾,他就不想田曉霞死後能再擁有像金秀這麼漂亮女人的愛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是在問一個結過婚的人是不是就沒有愛的慾望一樣,答案是顯然的,可是有一種比愛更重要的責任壓在他們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擁有這份愛,他沒法給她一個溫馨舒適的家,沒法不讓她每天不擔心害怕,所有他選擇了拒接,選擇了煤礦那一個破敗卻溫馨讓人留戀的家。而巧珍,是當時樸素善良農村婦女的寫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一樣,一樣有一種對愛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紅梅更癡迷,更陷的深,對愛情更執着。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摔倒了,失敗了,丟失了,她們站起來,看着那愈來愈遠的背影,最終她們都選擇了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一種更熱愛土地的生活。對於黃亞萍來說,這場戀愛只是一次野外漫遊的邂逅,只是春天裏的一場夢而已,雖然美的讓人落淚。

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悽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悽美,就是因爲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因爲“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朗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這正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多麼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須生活着,愛才有所附加!

  人生讀後感4

讀了路遙的《人生》,主題思想與《平凡的世界》相似,是一部描述農村生活的和人物的小說。講了主人公高加林,戲劇性的起起落落,高考落榜到當民辦教師,後被村幹部兒子頂下來,又做了農民,在他感覺最苦悶痛苦的時候,善良、美麗的姑娘巧珍來到他身邊,用她熱烈、細膩、純真的愛情,給高加林了一段美好的日子。那段農村愛情情節的描寫。在我的腦海中也形成一個美好的田園風景畫,一幅是他們一起從城鎮沿着鄉村的小路,推着自行車回家。一幅是巧珍站在樹下,遙相看着田坎下的高加林,還有最美的,竟然是,老叔、高加林和巧珍趁着月色拉着兩個糞車進城去掏糞的場景。那個時候,兩個熱戀的青年和一個心中藏着一段愛情故事的老人。在田野的月色下,構成美好的畫面。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生活,所以。對於路遙描述的這些人物和場景,除了故事的情節,更有一種童年場景的回憶。在我的記憶中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常讓我感到,幸福,不僅僅是在你得到了什麼,擁有了什麼,而是你用心的愛,並感受着別人對你的愛。

之後命運的轉折,高加林從有了機會到縣城工作。立刻他的才華得到完美的展示。做記者、寫報道、攝像、很快他成了縣城的受人關注的名人,加上他的英俊和心存的遠大志向。他高中的曾經喜歡他的在播音臺工作的同學亞萍,離開了老實本分的亞男,追求了高加林,用來追求的砝碼是:一她的博學能夠和加林討論一些有關科技和政治的大問題,二是她優越的家庭背景,可以講加林從小縣城帶到大城市,南京。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大城市,是極具吸引力的。

讀這裏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人的志向如果控制的不得到,就會變成野心。不是人走向成功的動力,而成爲走向歧途的誘因。凡是通過正當的努力,正當的途徑實現的目標,叫志向,而把實現的過程寄託於其他的方式,哪怕是婚姻,都會埋下悲劇的種子和不幸的禍根。

加林選擇離開的善良、美好的巧珍。和亞萍走在了一起。這樣的決定,給巧珍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因爲她是那麼的愛她的加林哥,但,她卻很理解的離開了她。痛苦過一段之後,她又重新回到她的土地,她是個非常堅強的女孩子。並且她勞動,熱愛她生活的土地,熱愛田野的鮮花和藍藍的天空。爲這些,她覺得自己應該繼續的活下去。幾天後。她接受了一直追求他的老實的一個加林的學生,同樣的一個不識字的莊稼人。

而縣城的加林和亞萍也陷入了新一番的戀愛中,這裏,沒有給我留下什麼更深的美好的圖畫,小資的愛情是路老先生不太擅長的',或者就根本不欣賞的。所以,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短暫的相處,也存在着一些衝突,還沒有完全的展開,他們的感情就又經歷的考驗,加林被人告之後,又要回到農村當農民。

這個時候,亞萍需要選擇是愛情還是當農民。她有選擇愛情的勇氣卻沒有選擇當農民的決心。加林也終於明白,他和亞萍並不能真正的生活,他理智的主動與亞萍分手,再次回到農村。這時他才發現,他心裏更喜歡巧珍,可惜,他已經錯過和失去了這最寶貴的感情。

是啊,真正讓生活感覺幸福的,還是愛。沒有欣賞和愛作爲基礎的婚姻是枯燥兒無味的,經不了太多事,新鮮感一過去,或者目的一達到,就會感到無聊或者失望。

每個人的人生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做人的道理。人活着,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得意失意都不要丟掉自己做人的根本。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命運的變化中,變得從容。保留中珍貴的東西。沒有得意時的猖狂,也沒有失意後的落寞。

  人生讀後感5

不同的選擇,就此有了別樣的人生。

讀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從人物形象的表層系統上探討才子高加林的悲劇性,也無意對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樣的深刻剖析。不要說當時社會因素的紛雜,使他失去本我,沒了自我。失去本心,縱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機遇,也無法實現超我的境界。自始至終,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此錯過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終。由此,他的人生得以與茶具爲伴,不乏“悲劇”。

“現實不是伊甸樂園,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現實條件的殘酷,左右了他的本心。在他的人生中,不論是事業還是愛情有充滿着悲劇。現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可以有幻想,但是卻不能拋開現實,以求得到現實條件下還不能得到的東西。我們需要擺好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對於一個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一個人來自本我的慾望適度,會給我們以激勵。而過分氾濫,則會吞噬我們的內心,失去本心,我們則是最大的輸家。

貫穿《人生》,我們可以看到高加林無論是事業上還是感情上都伴隨着悲劇,伴隨最終撕心裂肺的失去。我自身感觸頗多,跟隨本心,我最大的感觸則爲他愛情道路的不堅守。

高加林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的感情糾葛是這部書的主線之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才子,有才有貌,才貌雙全,且文武兼備。他有理想有追求,他辛勤樸實、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注重實幹。對於高加林的才能我是欣賞的,對於他事業上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他的理想和追求我是支持且有共通的。而對於他的愛情道路的選擇,我卻是太多話要說,但又彷彿說不出什麼。

初戀是美好美麗的,巧珍美麗善良,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姑娘,沒有文化,卻真真切切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以她充滿激情且實際的方式愛着高加林,純真無暇。被大馬河川最美的姑娘深愛着,高加林感覺到了這份幸福。伴隨事業上的“騰達”,他離開那片黃土地,來到城市,重逢了黃亞萍。與巧珍相比,她作爲現代女性,熱情開放,開朗活潑與高加林有着共同的知識背景,共同的交談話題。

高加林婉言拒絕舊愛巧珍,接受黃亞萍的感情。巧珍含淚答應,堅強着,豁達着,繼續着對高加林不變的關心關懷。我不去想高加林於兩人間面臨怎樣的艱難抉擇,怎樣的內心掙扎,我只想說他的這次抉擇預示着上帝絕不會再繼續偏愛他,最後愛情道路的一無所有就已經盡不在意料之外。他拋棄了曾經的誓言、約定,曾經的純真,曾經一切的美好,丟了責任,丟了彼時的本心。

起初,我與同上帝一般、衆多讀者一樣偏愛着高加林,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卻在讀完此書之後要說,才子固然討人喜歡,討我喜歡,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爲重要,更爲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權利金錢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愛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這些問題顯得又格外重要。

請守護我們的內心,守護本真,做真自我,纔不會懼怕“步步驚心”,不懼怕做出過的選擇、在做的選擇、將做的選擇。

  人生讀後感6

心煩意躁,不知所以。無意中在一同學那看到了路遙所著的《人生》,順手便拿來翻了一下,看了兩頁,就愛不釋手了,深深地被主人公高加林的遭遇給吸引了,愈看欲罷不能,通宵把它讀完了。

書中柳青如是說:“人生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時候……在岔路口上,你走錯了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這一段話,概括了主人公高加林的一整個年輕時期。

從高考失利到民辦教師高加林是幸運的,因爲在此他努力過,奮鬥過,這也是他應該得到的回報。

而從民辦教師變成了一個大山裏的農民,他被打回了原形,這無疑是一場沉重的打擊,自己的教師職位無故被官二代的兒子所取代,現實是殘酷的,在現實面前,作爲第三代貧農的他又能怎樣呢?他只能向命運低頭,只能向夢想揮手道別,只能夾緊尾巴做一個貧農,依然像他父親高玉德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

打回原形的他,適應不了農村的生活,適應不了農村的勞作,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容入不了農民的生活。沒有了理想的他如同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般,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變成好吃懶做的人,確切地說,是他幹不了農村裏的活。

而此時巧珍出現了,一個可以爲自己所愛的人犧牲一切的農村姑娘,可以把生命奉獻給愛人的姑娘。而她的出現,改變了加林,讓他愛上了這一片黃土,讓他熱愛了勞動,也讓他堅強地接受了現實。從而加林把對世事的怨恨,也發泄了這片黃色的土地裏。從雙手起泡流血還在拼命地鋤地可以看出來,他不願意就這樣向命運低頭。

當不正當機會來了之,他爲了自己的理想,爲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沒有拒絕,選擇了接受,從三無青年,搖身一變成了家喻戶曉的縣城大記者,自以爲人生從此改變。

面對再次相遇中學時暗戀那個美麗而多情的城裏女孩王亞萍,心中早已沒了那一份自卑,爲了心中的理想,爲了那一份虛榮,爲了那一份自私,他選擇了拋棄那個願意爲他犧牲一切的巧珍,選擇拋棄生他的黃土,選擇拋棄養他的白馬河。他出賣了自己的良心,忘記了生活的原則。(看到巧珍與加林分手時,我被巧珍的悲慘境遇落下了兩行清淚,不是我多情,是因爲巧珍大過於偉大了,我在感慨,人生得一此女子,足矣)。

樹大招風,風損樹,人爲名高,名喪身。正當他爲自己將平步青雲而暗自高興之時,命運的神出來主持公道了,他被人檢舉了。再一次被打回了原形,成了名副其實的農民,鄉下人。

再次踏上那生他養他的黃土,那個曾經願意爲他犧牲一切,卻被他狠心拋棄的女孩已經嫁人了,而那個城裏女孩根本就不會下嫁給一農民,不會跟着鄉下人一起生活。所以他連最後的愛情也沒有了。可是那曾被他拋棄的黃土沒有拋棄他,選擇了寬容他,選擇了接納他。

這一路走來,如同過山車般,經歷的高高低低,嚐盡世間百態,品盡世態炎涼。最終他回到了原點。

  人生讀後感7

就在下午快要晚上的時候,我讀完了路遙的又一本書《人生》。掩卷後久久不能平息。我感覺這部小說沒有寫完,可《人生》嘛,哪有那麼完美。

故事寫的是黃土高坡平平常常的生活,普普通通的家庭。路遙啊,你總是能以不同的視角描述生活,也太輕易的決定筆下人物的悲歡離合,只是讓讀者怎麼辦?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夏末四點的太陽在西邊的天上掛着,直接照射的地方還是很熱,我聽着一首張晏銘的《前男友前女友》。滿腦子都是“生活啊生活”。對路遙真的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人該有多麼的閒暇才能觀察到這麼多的生活真相,短短一支筆,勾畫了很多人生。

故事主要圍繞着高加林展開,一個貧苦山溝裏的窮人家的孩子。生活和他開了個很大的玩笑。文中有兩個字“捉弄”,可真是到位。前幾章的時候,對於加林是一種同情,後來就有了點憤怒甚至是憎恨。在文中,生活纔是永遠的大佬,而在路遙筆下,生活纔是永遠的主角。包括《平凡的世界》。

如果要讓我推薦一本書,我還會選《平凡的世界》,短篇小說似乎不過癮。路遙的文章恰到好處的環境描寫,對於讀者理解人物帶入人物有着很好的作用,而黃土高原特有的景物描寫,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能不能準確的感知。

讀他的書,有種在村頭聽故事的感覺,而且不會懷疑。

  人生讀後感8

一共兩個多小時吧,把路遙先生的《人生》看完了,薄薄的一本。晚上開始翻閱的時候,有段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是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比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而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深以爲然又覺得無限悲哀。

在圖書館借了一本,封面早已破損,找了好久才找到。第一頁算是一幅淡雅的畫吧,一男一女,低頭相顧無言,頓時覺得有一股悲涼的氛圍。接着就看下去了,真的是很厲害的作家,看的停不下來了。關於周圍環境的描寫,天氣的描寫,都讓人看的入迷。其實整個小說描寫的比較簡單。第一章就是主人公高加林被辭退了,他高中畢業就去村裏當老師了,然而三年之後,村裏的幹部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高中畢業,高明樓想讓其當老師,名額有限,加林自然就“失業”了。大時代背景就是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加林雖是農民,可是也不曾出過太重的體力活。

在家裏頹廢過一段時間以後,家裏實在揭不開鍋了,讓他去縣裏賣饅頭,他自命清高,怕見到曾經的同學丟了面子,所以天空都黑了饅頭仍然沒有賣出去,這時我們的女主出現了,說要幫他賣饅頭,後來兩人一起回村的路上,巧珍大膽的表達了對加林炙熱的愛,加林接受了,然而回到家心裏又惴惴不安。但是,巧珍卻爲她心愛的男人作出改變了,她刷起了牙,這在當時的村民眼中真的是一件稀罕事,因爲整個村子裏只有上學的人才刷牙,而她呢,文盲一個,也配學人家刷牙?這又引起了一連串的事。巧珍長得美,心靈手巧,莊稼活做得也好,爲了加林,每次見他都特意穿上最好看的衣裳,不過兩人的戀情是在地下,當被小孩子撞見的時候,整個村子都議論紛紛,巧珍父親極力反對,因爲他家光景好,而高加林家破爛光景,他根本瞧不上。然而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兩個人頂着世俗的壓力最終還是在一起了,還算是一對幸福的小情侶。高加林這時候對外界的嚮往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強烈了,他想,即使他讀過書又怎樣呢,現在還不是在農村種地?巧珍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她淳樸又善良,頭腦靈活又勤勞,以後一起日子也能過的不錯吧,至於外面的世界,不想也罷!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高加林叔叔的一封信改變了加林的農民的身份。

她叔叔轉業回來坐了縣上的領導,叔叔是軍人,不會對自己家人開後門,而且有嚴格的紀律規定。但是扛不住他的下屬拍馬屁啊,加林到縣裏當通訊員了,做記者工作出色,做的風生水起,他每天每時每刻都充滿了自豪的感覺,但是他又自省,警告自己不要太張狂,他有更大的想法和抱負,不能再滿足於在這個縣城所達到的光榮,所以他收起自己的自負。然而他高中時期一直聊得來的女同學在廣播站當播音員,朗誦他的稿件,兩人高中就是同學,莫名的情愫因爲各自的身份差距並沒有發生什麼,現在不同了,加林現在在縣裏有工作了,而且工作出色,他能配得上黃亞萍了,而且兩個人有着共同的話題,聊世界局勢,聊文學,而且可以和亞萍一家隨着她父親工作的變遷到南京定居,那是一個多大的世界啊,然而,巧珍呢?將來除了是一個優秀的農村婦女,再也沒什麼發展了。

以後和巧珍結婚,聊的只能是一些婆婆媽媽的事情,他就一輩子被栓在這個縣城了。現在,亞萍和之前在談的男友分手了,在狂熱的追求自己,只需要自己一聲願意!他儘量使自己的心堅硬,他咬牙切齒的警告自己:不要軟弱,爲了自己遠大的前途,必須作出犧牲!他就那麼狠心的和巧珍分手了,痛不欲生的巧珍,她在愛情上的追求是多麼天真,她覺得悲劇不是命運造成的,而是她和她親愛的加林哥差距太大了。多麼好的姑娘啊,這個渣男!傷心過度的巧珍就這麼把自己嫁了,嫁給一個不愛的人以後就是他們兩人努力過光景了!而高加林呢,由於是屬於走後門有的工作,被亞萍前男友的老媽舉報,也丟了工作,再次回到農村,亞萍是不可能跟他回農村的,巧珍已嫁人,他才發現自己最愛的是巧珍!後悔去吧渣男!其實這也是時代的悲劇!

加林的父親和德順爺爺知道加林見異思遷的時候,特意來縣裏教訓他,那時加林說,他就是想脫離農村,哎,沒法說對錯,但是道義上我嚴肅譴責他!德順爺爺是個老光棍,一直沒有結婚,因爲年輕時候喜歡一個姑娘,最後沒有在一起,所以相當於爲她守身了吧!這麼一對比真的諷刺!

這部作品是路遙先生的成名作,個人覺得和《平凡的世界》相比,是真的遠遠比不上。可能是篇幅太小,所以感覺人物形象並不是那麼的鮮明,高加林就是低配版的孫少平,當然也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不喜歡高加林,一個人應該有理想,可是不能脫離現實去盲目追求他得不到的東西,這對於剛踏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認識!小說中關於高加林父母的描寫,關於村裏領導的描寫,關於淳樸的村民的描寫,真的很到位,沒有特別完美的人,也沒有十足的壞人,關於人性的描寫直入人心。人是要紮根在泥土裏的,乾乾淨淨不佔污泥的,只能是無依無靠的飄在空中,如果你是高加林,你該如何選擇?每個人在做選擇時,都是身處其中,怎麼能置身事外看這件事呢,再說選擇的結果牽涉未來,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怎麼知道做了另外一種選擇的未來呢?又怎麼能拿來比較呢。其實對高加林同情高於譴責!

路遙在結尾寫了並非結尾,不知道高加林的命運會走向何處?千千萬萬的高加林們呢,1982年發表的這篇小說,引起轟動,那個年代的人們,努力的想改變命運,被各種障礙阻擋,是不是就要改變自己的本心?年輕的高加林受到生活起起伏伏的打擊,當然有些是他自找的,以後的人生還長,他會走向何處?是就像德順爺說的那樣,農村也大有天地,還是最終會遠離家鄉外出闖蕩?高明德因爲撤下了加林的教師職位,而一直忌憚着他,因爲加林年輕啊,有潛力,明德害怕他的兒子們整不過加林,這段描寫也是很真實了。我感覺加林在這段消沉的日子之後,應該還是會選擇外出的吧,畢竟他現在一無所有,又在外面見識了失眠,理想主義,而且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他應該還是有機會的吧。

道阻且長,唯有一直向上!堅守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