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

寒假裏,我讀了《狐狸列那得故事》《大林和小林》《窗邊的豆豆》《格列佛遊記》等,我最欣賞的是《海底兩萬裏。《海底兩萬裏》的作者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凡爾納。

《海底兩萬裏》主要描述了1866年,海里出現了一隻破壞力驚人的“海怪”。阿龍納斯教授受邀與僕人康塞爾一起登上“林肯號”,捕捉這隻“海怪”,在船上認識了漁叉手巴德。他們三人不幸遇難,尼摩船長救了他們,後來他們才知道,“海怪”是尼摩船長親手打造的“諾第留斯號”上開始了一段難忘的海底旅行,看到了許多稀罕的海底生物和海底奇幻景象,探索了海底中的許多奧祕。

讀了這本書,我對“尼摩船長”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讓我學會了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遇到困難要沉着面對。在生活中,如果碰到不懂的題目,不要緊張,要慢慢地去理解題目的意思,如果實在不懂可以去向老師同學請教。在《海底兩萬裏》中,有許多故事情節令我感動。從“只見尼摩船長兩腳一躍,在空中一個後空翻,翻到鯊魚的身後,然後迅速地把短刀狠狠地插在鯊魚的背部。”從這句話中,我看到了“尼摩船長”是一位身手敏捷而又勇敢的人,我們要學習他見義勇爲的精神。從“那個儀器是用來測水量的”“嗯!這是一個用電做能源推動的儀器。”“這些都是壓力計,它可以測量海水的壓力。”這幾句話說明了“尼摩船長”對這些儀器瞭如指掌,一定很好學,我們要學習他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我也十分敬佩凡爾納有那麼超凡的想象力,被譽爲“現代科幻小說之父”真是當之無愧,他的小說總會把人帶入另一個世界。《海底兩萬裏》是凡爾納“科幻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我正急得要去看另外兩部呢。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2

不知從何時起,或許是小學三年級吧,我一改從前只看兒童讀物的習慣,迷上了名著,有空沒空,手中也總捧着一厚厚的書,整個人都扎進了書中所呈現的、奇妙的世界中。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得到了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科幻小說,抱着滿心的好奇,我開始了探索海洋世界的旅程……可是越往下讀,我腦海中的問號也越多,可能是因爲年齡尚小懂得的知識有限的緣故吧,其中的許多詞彙,我連聽都沒聽說過,更別說理解了,卻因懶於去自己查找有關資料,最終,這本精彩的科幻小說,被我隨手放在了書櫃的一個角落,隨着時間的流逝,漸漸被灰塵所埋沒了……

幾年後的一個清晨,我從書櫃的一角重新翻出了這本已基本被我遺忘的書,輕輕彈去書上的塵埃,小心翼翼地翻開第一頁,再次研讀這本處處充斥着奇幻色彩的小說——然而只是爲了趕緊完成老師佈置的一個作業,不再像以前那樣期盼裏面的故事了。開始,我以一目十行的速度,走馬觀花地看下去,可到後面,我竟不由自主地放慢了速度,仔細地品讀這部小說。

海洋,這個詞對於一個時常去海邊遊玩的我並不陌生,一望無際,這便是我對海洋最淺層的認識了吧。隨着書中的內容,我驚奇地發現,海洋並不是我想象的那麼“單純”。陸上有森林,這不奇怪,可是海底竟然也有森林!而海底森林也不甘心同陸上的森林一樣,它要彰顯它的個性——林間的地面寸草不生,所有的樹木都是筆直的伸向洋麪,沒有枝條和葉蔓,只是像鐵桿一般立在那,“海洋的確是一處反常的稀奇古怪場所,在那裏,動物類開花,植物類不開花!”……這些事物,無疑都使我大開眼界,它們向我呈現着另一個多姿多彩,我從未了解過的世界。同時,也在擴大着我的知識面,其中許多曾經我完全不能理解的東西也逐一被我接納,曾一度認爲煩瑣至極的科學言論也在書中頻頻出現,使我在自然科學知識方面受益匪淺,也使我知道,科學並沒有那麼無聊,它同樣有着奇妙的一面。

然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卻是尼摩船長和他親自設計並製造的鸚鵡螺號潛水艇了。尼摩船長他有着獨特的性格,他不願與人類接觸,憑藉自己的才智,發明了一艘裝飾豪華,設備齊全,一切能源都來自於海洋的潛水艇,並駕駛着它探索海底,不斷地嘗試人們覺得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在面對神武的大自然出的難題時,他不曾退縮,沉着冷靜地渡過一道道關。這是一種多麼熱愛探索,勇於嘗試,不服輸的精神!這不禁使我感慨萬千,作爲一個骨子裏同樣不肯服輸的我,卻懶於嘗試,不願鑽研。骨氣是有了,卻沒有支撐的底氣;野心是有了,卻從來沒有用心;好奇心是有了,卻不會嘗試着自己尋找答案;夢想是有了,卻從來沒有向之邁出一步……除了每天爲作業苦惱,彷彿就沒有什麼追求,有時間也不再會靜下心來仔細研讀書籍了,何時形成了這種習慣?願今後也能像尼摩船長一樣,重新做回自我吧。

大千世界,奧妙無窮,其中許許多多的事物正等着我們去探索、發現,爲人類的未來貢獻自己的智慧。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3

一八六五年夏天,喬治·桑讀完凡爾納的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和《地心遊記》之後,給凡爾納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我希望您不久將我們帶進大海深處,讓您的學識和想象力能夠使之盡善盡美。”我們要感謝這封信,因爲正是這封信才促成了《海底兩萬裏》這部“海洋小說”的誕生。

歷時三年,作者帶領着讀者完成了一次動人心魄的海底遠遊。以在海面上有“怪獸”出沒爲鍥子, 阿羅納克斯教授與他的同伴意外的發現了鸚鵡螺號並認識了尼摩艇長。鸚鵡號從日本海出發,經過各種各樣的海,最終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渦中。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作者讓讀者隨着尼摩艇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

跌宕起伏的航程一次次勾起我的好奇,吸引着我一直看下去。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每一次的海底漫遊總是讓人眼花繚亂,讓人驚歎不已;每一次讓主人公處在最危險的境地時,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整部小說就在這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氛圍中展開,結束。

《海底兩萬裏》的成功離不開一種重要的表達方法——描寫。“他機智靈活,沉着勇敢,本領高強,除非是……”瞧,簡短的四字詞語就突出了尼德捕鯨的技術高超。“燈光照射在色彩豔麗的珊瑚樹的`樹葉上,生出千般迷人的景象……這些花冠有的剛剛開放,有的則含苞待放。這時,體態輕盈的魚兒迅速划動着雙鰭,猶如飛鳥一般從花旁一掠而過。”在珊瑚王國中,珊瑚與魚兒被作者描繪的美輪美奐,彷彿我們就置身於其中。凡爾納用神奇的文字繪出美麗的圖畫,怪不得有人稱凡爾納的描寫與馬拉美的象徵主義詩歌有異曲同工之妙,他那疊加的名詞猶如馬賽克瓷磚,拼出一個迷人的神話世界。

這部書也如一部“百科全書”,既表現了科學的神奇力量,又描繪了美妙的海底世界。鸚鵡螺號就是時代最高科技的結晶,作者從電力、機械、物理等方面向我們介紹,讓我們逐漸瞭解了這個龐然大物。在海底,通過鸚鵡螺號客廳的防護板,再加上龔賽伊精準而快速的分類,還有在海底的種種奇遊,使我對海里的生物產生了興趣。“因動作滑稽而得了‘小丑’綽號的海蛙魚、長着觸鬚的黑喋魚、渾身覆蓋紅色細紋的波紋鱗魨、橄欖色的七鰓鰻……”“蘑菇狀聳起的菌生蟲、吸盤貼地、形似花壇的海葵、星羅棋佈的海星……”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藻、珍珠等等的專業介紹,使我不禁佩服起作者豐富的海洋知識。

不到十個月的海上百日漫遊終於在阿羅納克斯教授一行人從漩渦中脫身爲結尾落下了帷幕。神祕的尼摩艇長、知識淵博的阿羅納克斯教授、忠誠冷靜的龔賽伊、急躁勇敢的尼德,他們一次次的傳奇歷險,一次次地潛入“大海的深處”,讓我領略自然的奧妙,感悟人生的哲理。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4

《海底兩萬裏》是由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故事介紹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和僕人康賽爾還有捕鯨手尼德蘭隨着鸚鵡螺號潛水艇船長尼摩周遊海底的故事,途中遇到許多有趣、奇怪、驚險的事情。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了印度洋、紅海、地中海……足足有兩萬裏。

在旅途中,阿龍納斯一行人遇到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遇到當地土著人的攻擊,尼摩船長接通了船上的電流設備,嚇跑了當地的土著人;在南極他們被困在厚厚的冰下,潛艇極度缺氧,尼摩船長用熱水澆在冰層上,並且與大家努力鑿冰,終於衝出冰層,逃上大海;在大西洋,“鸚鵡螺號”被章魚所困擾,他們拿斧頭和章魚展開肉搏戰;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鬥,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經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終於瞭解到神祕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繫,用海底沉船裏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鬥爭。

《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情節生動,懸念迭出,環環相扣。故事的開始寫了海面上怪獸頻頻出沒,襲擊各國遊輪,深深吸引了我,神祕的怪獸攪的人心惶惶,結尾時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漩渦吞沒,結束了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行和探險。旅途中,高潮迭起,許許多多的清節扣人心絃。在這次充滿冒險和奇幻的海底旅行當中,主人工們在海底狩獵,參觀了海底森林,探訪了亞特蘭蒂斯海底廢墟……這些經歷使人耳目一新,也使我們對海底旅行充滿了嚮往。

最讓我敬佩的主人公——尼摩船長。他不僅是獻身科學的探索者,同時也是英勇頑強、反對一切壓迫和殖民主義的戰士。他的勇敢剛毅,樂觀自信,崇尚自由獨立的精神還有超人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啓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的名字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穫都得以牢固的保存。它作爲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爲對海底知識瞭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纔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5

《海底兩萬裏》主要講述諾第留斯號(又譯:鸚鵡螺號)的故事。

我懷着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鬱,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着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

然後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我覺得我自己也隨着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鬥,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

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爲;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纔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采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啓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穫。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爲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過程中我和尼摩船長以及遊客們都可以說是隨着事情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惶恐不安,有時輕鬆愉快。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啓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穫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裏》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爲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爲對海底知識瞭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爲名副其實的科學啓蒙小說。

讀完《海底兩萬裏》以後,我懂得了團結的力量是無限的,只要團結起來,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的。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6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看《海底兩萬裏》這本書。阿洛亞斯教授的一個驚險刺激的海底冒險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讓我愛不釋手。好幾次,我放下書後久久不能人睡。

瀰漫世界的“海怪”消息在每一條大街小巷被傳得沸沸揚揚。有人說它是一條100多米長的獨角巨鯨,尾巴一甩就能把一艘艦艇掀翻;有人傳言它是一個海底怪物,噴出幾十米高的水柱,會吞沒一艘快艇……各種傳聞越來越離奇。

爲了證實有關“海怪”的傳言,爲了除掉“海怪”,法古拉船長帶領他的助手和教授登上了美國全新制造的“天下第一捕鯨船”一一“林肯號”……我一頭扎進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裏,和書中的主人公一起走進了大海。每天一個章節,每天一次歷險,興奮、驚奇、剌激、快樂、新鮮、美妙的感覺伴隨了我將近一個月的睡前我們有時在漫天卷地的浪尖上翻滾,感覺自己的生命就被兇猛的大海掌控着:有時在顛簸不止的甲板上“玩“兒”筋斗,肚子裏翻江倒海,一會兒就狂吐不止;有時在無邊無際的海面上以每小時114海里的最快速度狂追不止,驚奇地見證“海怪”的存在:有時又被兩股巨大的水流捲進了“海怪”的肚裏,大叫“完了,完了,徹底完了……!”

卻沒有想到我們被吸進了一艘巨大的潛水艇一一“鸚鵡螺號”裏面。於是,我又跟隨着他們進行了一次驚險而又快樂的旅行。每一次開卷,都是一份驚喜;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冒險經歷。《海底兩萬裏》就像是一塊美味的巧克力,讓我真想一大口咬進嘴裏,卻又捨不得轉眼就吃完了,必定要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啃下,一絲絲一絲絲地細細品嚐。看完了這本書,我猛然覺得自己己經成了一個小小的男子漢了,我瞭解了大海暴躁的脾氣,海上歷險的種種危險;懂得了凡事只有自己去經歷了才能體味真切的感受、找到正確的答案。

學習中、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許多新鮮的事物、許多困難,法古拉船長和尼摩艇長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懷着一顆認真、求真的心,堅強地面對現實,頑強地克服困難,迎接我們的一定會是勝利和成功。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7

在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叫《海底兩萬裏》。《海底兩萬裏》是一本名書,它是科學和幻想的結晶,它是海底的奇異大冒險。 一天,我正閒着,忽然看到書櫃上有一本叫《海底兩萬裏》,於是我想:現在閒着也是閒着,爲什麼不看會兒書呢,於是我便把書拿了下來,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打開《海底兩萬裏》,我懷着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公探險者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船長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知識淵博。

他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

他爲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這本書的內容很精彩,同時還能告訴我們許多科學知識,以後有機會我還會看。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

今日重讀《海底兩萬裏》,令我感觸頗多。

本書的主人公之一尼摩船長,他沉着冷靜,臨危不亂,他心地善良,關愛死者,他正義,反對壓迫,他一生崇尚自由,具有反判精神。

書中的他遭受不了壓迫者對他的壓迫,而在世界各地建造起了鸚鵡螺號,並將它組裝起來。之後他終於居住在海下,脫離了社會。海底,上天又送給了他到他的潛艇上來的住“遊客”分別爲阿龍納斯、康塞爾和尼德蘭。他們四人一起在艇上經歷過許多驚心動魄的事,如被大冰蓋,與鯨章魚決鬥等。但最終,那3個遊客又逃離了他的潛艇。

尼摩船長作爲書中唯一一個個性十分神祕的人物,他的個性具有相反的兩面性,如,他在救拾珍珠的人時他能體現出他的善良的個性,但從他去觀馬飛逐艦時,體現出殘遲的個性。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尼摩船長個性和書本解讀。

書中曾經提到船長十分憎恨壓迫者,可見尼摩船長之前一定被某些人傷害過,而對社會失去希望,從而隱身於海中。書的結尾還提到尼摩船長臥室中有一張他妻子與兒女的照片,於是,便可以斷定,那些所謂壓迫者們一定殺害了尼摩船長的妻子與兒女,尼摩在傷心之餘,便對這社會絕望了。

於是,尼摩船長的形象便浮出了水面,他來到艇中之前一定是一個嚮往美好生活,善良的人,經歷了妻女被殺的變故後,便一氣之下,進入海中,過上了屬於他和自由生活。

其實,從另一種層面上來說,尼摩船長的經歷告訴我們的面對壓迫時,應該勇敢反抗,才能靠自己的力量換回自己自由。

拋開尼摩船長的性格不說,他還是一個學問極其淵博的人。是他親手打造了這個“怪物”,鸚鵡螺號,而且在他的收藏中,還收藏了大量生物標本,且後在那個時代首創了用電類驅動設備工作這一理念產,且精通化學,物理等學科,面對歷史有很多的瞭解,船長還是一個愛與閱讀的人,在他的潛艇上設有圖書館,且藏有12000本書。

可以說,尼摩就是社會上許多人物的集體,從他身上可以拆射出五彩的光芒。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9

我喜歡藍色,因爲它是海的顔色;而海是神祕的。《海底兩萬裏》這篇科幻冒險小說出自於儒勒·凡爾納,他是19世紀下半葉法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他自幼酷愛科學,又喜歡幻想,但他在大學學的是法律。他原本打算畢業後當律師,因偶然結識了著名作家大仲馬,在後者的鼓勵下,轉而走向文學創作之路。作者卻能一口氣公開海的很多祕密,我很佩服這本書的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

《海底兩萬裏》這本書主要說的是阿龍納教授和他的兩個同伴受到船長尼摩的邀請坐“鸚鵡螺號”(潛艇名)在太平洋、珊瑚、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底遇到的驚險故事。還經歷了擱淺、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險情。寫了阿龍納斯、康賽爾以及尼德蘭因偶然他們來到了“鸚鵡螺”號上。尼摩船長帶他們去海底森林打獵、穿過瓦尼科羅羣島、在深海舉行葬禮、錫蘭島的採珠場看看……最後阿龍納斯、康賽爾和尼德蘭逃出“鸚鵡螺”號,“鸚鵡螺”號被捲入漩渦中,之後無人知曉。

我最喜歡本書的第三十章《缺氧》,這章讓我是又緊張又感動。緊張是因爲“鸚鵡螺號”當時被一些大冰塊壓在了海底,需要有人工鑿冰纔有一絲生機,但空氣又不多了,該怎麼辦呢?我的心都揪起來了。感動的是因爲鸚鵡螺號周圍的冰被鑿的差不多可以動了的時候,“我”卻因爲受不了潛艇內大量的二氧化碳,暈了過去,但因又得到了新鮮空氣而清醒過來了,是到了水面上了嗎?不是,是奈德蘭和康塞爾他們犧牲了自己來救“我”,把氧氣箱裏最後的一些氧氣留給了“我”,這種舍已救人的精神讓我很感動。

這本書裏有四個主要人物,分別是:鎮定的“我”阿龍納教授;“我”忠厚的僕人康塞爾,急躁的奈德蘭;知識淵博的尼摩船長。我最喜歡的是急躁的魚叉手奈德蘭,叉魚的命中率幾乎能達到100%,還有他雖然急躁,但有危險時卻能冷靜下來。

在《聖經》中有個問題:“誰能測知深遠的最深處呢?”當今世界上,只有兩個人有權回答:尼摩船長和阿龍納斯。

這本書開拓了我的想象力,豐富了我的海洋知識,讓我對大海有一種嚮往,希望也能在大海中探險。

中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0

在鮮血如注,墨液滾滾的平臺上,他們在猶如蟒蛇般探頭探腦的章魚觸叢中跌打滾爬。——題記

身披絲絨袍,翠綠色的細帶隨波飄逸的金鰭魚,猶如韋羅內塞畫筆下的老爺從前搖搖擺擺地遊過。多刺的斯巴爾魚迅速地划動着鰭匆匆而過。銀白色的月亮魚堪稱名副其實,躍出海面,猶如—彎彎銀月。

引人注目,詩意盎然。

猛地,一根長長的觸角隨即像蛇一樣,從艙口探了進來。它纏住了走在尼摩船長前面的那位船員,以勢不可擋的力量將其捲走了。

誰也料不到會發生這樣的意外。

這隻巨大的章魚足有八米之長。力量大的令人害怕,揮動一名船員就像舞動一根羽毛那樣輕鬆。

在最後關頭,尼摩船長趕在了前頭,掄起他和中的斧頭深深地砍進了章魚巨大的牙牀骨。

加拿大人獲救了。

而他滿身是血。一動不動。看着大海流淚。

尼摩船長是英勇頑強的,也是沉着冷靜的。他冒着生命危險,不顧一切地用魚叉捅進了章魚的三顆心臟。解救了所有人。他高貴的精神品質令人佩服,也值得讓大家學習。

其實在人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生活原本就是一幅空白的畫,需要人們自己爲這幅畫增添各種色彩。而這幅畫的好壞,美醜,真假,完全取決於作畫者本身的心態如何,生活經歷是否豐富,與品質的高尚。如若作畫者是隻井底之蛙,那麼這幅畫便顯得目光狹隘了;如若作畫者經歷豐富,自信勇敢,那麼這幅畫便顯得更有生機與色彩。

這是一本特別的科幻小說,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理性的外表下透出一股強烈的浪漫主義氣息,從而感染讀者。不同的性格在鸚鵡螺號這個密封的空間摩擦、衝撞,成爲情節發展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