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孔融讓梨》有感大綱

讀《孔融讓梨》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讀《孔融讓梨》有感1

我讀了《孔融讓梨》以後,我覺得孔融是一個聽話、懂事和好學的孩子。

讀《孔融讓梨》有感

小小的孔融知道在一筐大梨中選擇一個最小的,而把其它的“大個子”全部讓給別人,從中使我學到了孔融的優良的品質和心胸,平時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有與別人共同分享的意識,與別人共同分享快樂,不能以自我爲中心,任何事都不能只先想到自己,要先想到別人,要主動去理會他人的感受,我會像孔融一樣在選擇東西的時候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別人,自己選擇他人最不願選擇的東西。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貌禮節。我要向孔融學習,從小多背一些詩賦,多看一些書,多學一些知識,多懂一些道理,長大爲社會做一個有用的人。我還學到從小就要學會待人禮節,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平時大人或別人在與我說話的時候要虛心傾聽,不卑不亢,要懂得尊重別人。家有客人到來時,要主動招呼客人,爲客人倒茶、洗水果。在坐公交車時要主動給老人讓座。遇到熟悉的人要主動打招呼,表示問候……

總而言之,今後我要永遠牢記《孔融讓梨》的精神,我一定要做一個聽話、懂事和好學的好孩子。

讀《孔融讓梨》有感2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我興致勃勃地看了起來,從中知道了我們中國許多具有優秀美德的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孔融在六歲那年,他媽媽買回來一些大大的甜滋滋、水靈靈的梨,洗的乾乾淨淨後讓孔融分給他的哥哥和姐妹們,而孔融卻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媽媽十分不明,“孔融,你爲什麼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呢?”孔融笑了笑說:“夫子說過,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所以大的就留給他們吃吧!”媽媽聽了之後,連忙點了點頭,說:“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真爲你感到驕傲。”

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關心別人,令我萬分敬佩。現在有不少孩子被父母當做心肝寶貝,十分的寵愛,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關心父母,關心他人,什麼只想到自己,以自己爲中心。其實我也犯過這樣的錯。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看見冰箱裏有一大瓶果汁,我一打開,“咕嚕,咕嚕”地把果汁全喝完了。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打開冰箱看見果汁沒有了就問我,我說:“全喝完了!”爸爸媽媽沒說什麼,但是我感到十分愧疚!

我從孔融身上學到了關心別人的優秀品質,我也認識到自己以前犯了好多的錯誤,我一定要改正這些錯誤,我真的很希望所用像我一樣犯過這種錯誤的同學,都能像我一樣,知錯就改,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讀《孔融讓梨》有感3

今天,我想大家介紹一箇中國美德的故事,叫《孔融讓梨》。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孔融七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已的那一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爲什麼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這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我的感觸很多,孔融知道比他大的.應該拿大梨,而比他小的要學會謙讓。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故事。

一天,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兩個烤山芋。一個大,一個小;媽媽讓我們自己挑,於是我毫不猶豫的挑了個大的。弟弟見了也要與我搶,我也不甘示弱和他搶了起來。於是吵鬧聲越來越大,我還把弟弟的手給抓破了。媽媽見後,沒有批評我。而是不聲不響的把那個大的給了弟弟。我見後很是不開心,於是傷心地跑走了。 心想:媽媽怎麼那麼壞,明明知道大的弟弟吃不完還把它給弟弟,我吃不就正好吃完了嗎?直到我讀到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才知道我當初的行爲是不對的。和孔融比起來,我根本不算是一個好姐姐。從那以後,我什麼事情都會謙讓着弟弟,媽媽買了什麼,我會讓弟弟先挑,所以就再也沒有發生什麼爭吵事件了。孔融的這種美德是謙讓,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沒一一介紹。其實我們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們缺少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信任別人的心靈。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有許多許多,現在就要靠我們來發揚光大。什麼是中華美德傳統呢?它是指歷史流傳下來的,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於後代的優秀的道德遺產。“忠、孝、誠、信、禮、義、恥、廉”這八個字是中華美德的濃縮精華,我們要格守這八個字,做一個有美德的少年。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炎黃子孫,應當弘揚中華美德,傳承民族文化,胸中懷着一顆真摯的愛國心。今天,我們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我們爲創造中國輝煌未來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孔融的這種美德是謙讓,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沒一一介紹。其實我們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們缺少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信任別人的心靈。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有許多許多,現在就要靠我們來發揚光大。什麼是中華美德傳統呢?它是指歷史流傳下來的,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於後代的優秀的道德遺產。“忠、孝、誠、信、禮、義、恥、廉”這八個字是中華美德的濃縮精華,我們要格守這八個字,做一個有美德的少年。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炎黃子孫,應當弘揚中華美德,傳承民族文化,胸中懷着一顆真摯的愛國心。今天,我們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我們爲創造中國輝煌未來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孔融讓梨》有感4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故事,是我深有感觸。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孩叫孔融。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了一些梨,當梨端上桌的時候她給小孔融一個最大的梨,孔融卻把梨給了哥哥們,自己卻挑了一個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孔融當時才四歲,就懂得了應該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別人,而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人不尊老愛幼。比如在汽車上,有一個小孩和一位老人站在我面前。那個小孩有可憐巴巴的眼神看着我,希望我給他們讓個座,但是我爲了自己的利益,一直坐在哪裏無動於衷。現在回憶起來我太自私了,我應該在他們上車的一剎那就站起來給他們讓座,我後悔莫及。 不但公車上的人很自私,就連食堂裏的人也這樣。下課鈴一打,同學麼就爭先恐後的來到食堂。剛來到食堂同學們就蜂擁而上,擠得擠,推的推,大家都想第一個吃上飯,食堂立刻變成了一個鬧市。其實只要我們互相謙讓,也不會有人受傷。 我一定要發揚孔融的精神,做一個尊老愛幼,懂得謙讓的人。

讀《孔融讓梨》有感5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爲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着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歲,能讓梨。”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着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徑直往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他拉住,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着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係,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着這位俊才少年,心裏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爲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着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爲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爲。”面對挑戰,孔融笑着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着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着茶,引得衆人哈哈大笑。

讀《孔融讓梨》有感6

很小的時候,我就聽媽媽給我講過很多傳統美德故事,尤其是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很受啓發。

孔融是家裏最小的孩子,在他四歲的時候,一次分梨子的時候,他把大的都給了哥哥們,把最小的留給自己。並說自己 是弟弟就應該吃最小的,正是因爲他從小就有這種謙虛禮讓的精神,使他以後在工作的時候時刻保持這樣的精神,才能深得百姓喜愛。

我們每一個人也要學習他這種謙讓的精神,無論是和家人還是朋友,或是同學,都應該學會寬容待人,有矛盾的時候要以一顆仁愛之心去面對,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這樣才能保持一顆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和生活。

同學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教給我們很多 做人的道理,有心的同學們不妨去讀讀這些傳統美德故事,相信你會比我收穫更多!

讀《孔融讓梨》有感7

“融四歲,能讓梨。弟子長,宜先知。”一天,鄰居送了一筐梨子給孔融家。那時孔融纔是一個年僅四歲的小男孩,可是卻已經懂得尊敬兄長、謙讓。

孔融挑了其中一個最小的梨,把大梨讓給了哥哥們。大人們問他爲什麼不挑大的,只挑小的,他說:“哥哥們比我大,應該拿大的梨子吃,而我比哥哥們小,所以應該拿小的梨吃。”長輩們聽了之後,個個都誇孔融是一個懂得尊敬兄長的好孩子。

讀《孔融讓梨》有感8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一文,很受感動。

東漢的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兄長,把小的留給自己,有一種謙讓的品德,很受人的愛戴。

讀了這篇經典,使我懂得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首先要學會孝順長輩,尊敬師長,敬愛兄長,團結他人,其次纔是學習知識。我要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尊老愛幼,學會寬容禮讓,做一個品學兼顧,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孔融讓梨》有感9

今年五一假期,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它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孔融讓梨》主要講了童年時的孔融很聰明、懂謙讓。有人送了一筐梨給他家,哥哥弟弟紛紛挑大的吃,可孔融只撿了個最小的。爸爸很納悶,便問他:“融兒,爲什麼不拿大的吃?”孔融說:“哥哥們比我大,自然取大的吃;弟弟們要長身體,所以也拿大的吃。”

讀完故事,我不禁想起自己平時的一些行爲。記的有一次吃晚飯的時候,我看見飯桌上那香噴噴的雞翅,我的口水猶如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我馬上伸手抓起雞翅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還把它拖到我前面。並向大家宣佈:“這道菜只許我一人享受!”

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感到十分慚愧,那時孔融才四歲,就懂得謙遜禮讓,現在我終於明白:我應該向孔融學習,不自私,懂的謙讓,還要常常替別人着想,我喜歡的,爸爸媽媽應該也喜歡。我以後應該先把好吃的給長輩們嚐嚐,然後才自己享用。我決心做個小孔融。

讀《孔融讓梨》有感10

孔融從四歲就開始讓着哥哥和弟弟吃梨,我現在已經上小學了我應該向他學習,從小養着好習慣,學會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做一個讓別人的孩子。向孔融一樣得到爸爸的誇獎,從現在開始在家裏有好吃的先給奶奶和爺爺先吃在學校校讓着老師和同學,學孔融做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