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大綱

《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

《孔融讓梨》讀後感1

謙讓是我國傳統的禮儀。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孔融,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語。孔融4歲時,一日,父親給他和他的哥哥買了一些香梨,父親給他了一個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卻拿了一。最小的香梨,父親看了非常驚喜、高興。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們乘上了車,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上車了,老奶奶沒有位子,只能站着,第3站,一些人下車了,老奶奶剛要坐下,一羣年輕人跑過來,把老奶奶推開,自己坐下,老奶奶差點兒摔倒,看到着一幕,我心裏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輕輕地說道:“姐姐把我們的位子,讓給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你看她沒有位子坐,多可憐呀!”

妹妹難道你想站着,不想坐着嗎?”姐姐疑惑的問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歲能讓梨,我現在是10歲,你現在16歲,難道我們這些都不懂嗎?我們把座位讓給老奶奶!這樣也算助人爲樂呀!”我認真地說道。“妹妹,妹妹你說的太有理了,讓我實在太佩服了,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讓座吧!”“OK。”我回答到,說着我把老奶奶攙扶了過來,又讓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連聲說:“謝謝,謝謝呀!”“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我站着,偷偷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歲都會讓梨了,作爲我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學會謙讓的小學生!

《孔融讓梨》讀後感2

中國集郵總公司專門配合今年”六一“發行的《孔融讓梨》郵票,設計推出一款愛心郵冊。該套郵票由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岳母刺字、聞雞起舞、曹衝稱象、鐵杵磨針、囊螢映雪、程門立雪等8個著名的歷史典故組成,宣揚謙遜、智慧、好學、堅韌、互助、愛國的優秀品質,讓全國的青少年認識並牢記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和諧社會風尚。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我經常和表弟爲了一盤好菜,爭得面紅耳赤。都想自己能多吃一些,根本沒有考慮別人。我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以後,要像孔融那樣,知道尊敬兄長。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

的傳統美德,有時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3

孔融讓梨是個衆所周知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在文中: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孔融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他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讀完這個故事,想想平時的自己,感到有一些慚愧,我想我真應該向孔融學習。孔融那麼小的時候就知道要謙讓,好東西要和別人一起分享,而不應該自己獨自佔有。雖然,家裏只有我一個小孩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而我以前卻從來沒有考慮到他們,我現在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真是不懂事。孔融不僅懂得要和別人分享好東西,還知道要尊敬比自己大的人,我要向孔融學習,做個懂事的好孩子。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孔融很小就有這種謙讓的精神,這種傳統美德已經在中國流傳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和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美德、是尊重、是寬容、也是貢獻,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在家裏孝敬父母長輩,在學校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只要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4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前聽的,可是它卻讓我難以忘記。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可是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很久以前,有個小孩叫孔融。每個人都誇他很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當梨端上桌子時,媽媽把最大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卻不要,將這個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種種。孔融他願意也毫不猶豫地將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我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與弟弟搶東西。我身爲姐姐,卻比當弟弟的孔融還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總是第一個衝上去挑,東挑西挑,必須要把最大,看起來最美味的拿來吃,堅決不留給父母或弟弟。我不禁感到一絲絲的內疚與後悔,而且,不僅如此,吃飯時,總會有一些很美味的東西吃,只要飯菜一端上來,我就會毫不猶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東西全部夾在碗裏。媽媽每次都教育我要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可是我總將她說的`當耳邊風。

有時候在坐車時,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邊,可是我卻看了她們一眼,就坐在那裏了。有時,這些小朋友會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着我,就算我的心再怎麼虛,爲了我個人的利益,我的心還是控制住了雙腳。

現在想起,不禁後悔莫及及自責。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爲自己着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那麼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應該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做什麼事都要爲別人着想,不要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讓位置給老少;將好吃的留給別人等等。

讓我發揚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5

我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許多古人身上就有很好的體現。在孔融孔文舉身上就體現出來了。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父親讓孔融分梨,結果孔融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他:“爲什麼你自己拿最小的梨呢?”孔融說:“哥哥比我大,應該吃大的。弟弟最小,我應該讓他。”

後來,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大家都說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是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家長們也經商用這個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謙讓。

我們平時做到謙讓了嗎?如果爸爸媽媽讓我們分梨的話,我們會給自己留個最小的嗎?估計大多數孩子不會吧?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後,會怎麼做呢?

我曾經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副情景,一個老奶奶慢慢的走上了車,愛心座位被幾個年輕小夥子佔了,看見老奶奶上車,有的拿出手機玩,有的裝作睡覺,沒有人給老奶奶讓座。真是太自私了,太不懂謙讓了。

想一想平時,我們有的人上公交車爭先恐後去搶座位,有的人在學校發什麼東西的時候,也是搶在前面,生怕自己拿不到,有的人看到排隊很長,就會擠到前面去插隊。這些行爲都是不謙讓的行爲。所以,讓我們學會做一個謙讓的人吧。

有人認爲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我覺得謙讓也會讓人感覺快樂!讓我們一起盡情享受快樂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6

孔融是一個個聰明好學,才思敏捷之人。4歲時,他已能背誦很多詩詞歌賦了。一天,他的父親買來幾個金黃的鴨梨,父親拿了一個最大的梨給孔融,孔融卻把梨讓給了讓給了哥哥,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故意問孔融爲什麼不拿大的梨。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最小的,這些大的梨應該讓給哥哥吃。”父親聽後,開懷大笑,連連誇讚孔融。

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是小孩,應該吃最好的,每次爸爸媽媽買什麼好東西,全都應該給我吃,而我也不懂讓給爸媽吃,自從讀過孔融讓梨的故事,我懂得了道理,決定以後要像孔融一樣,尊老愛幼。

10歲生日那年,我們全家人去餐館吃飯,餐桌上放着許多豐富的佳餚,我拿起一個麪皮,在裏面放些吃的,在沾些醬,完成了,可不要誤會是我嘴饞,這是給媽媽準備的,我把這個遞給了媽媽。媽媽搖了搖頭讓我吃。我說:“這是給你吃的,如果我要吃的話還有,這個你就吃了吧!”媽媽聽後,便吃了下去,臉上盪漾起甜蜜的微笑。然後,我又拿了幾個給爸爸,爺爺奶奶吃,他們笑着誇我懂事,我開心極了。

從那以後我決定要當小孔融,尊老愛幼,做一個有美德的少年。把它當作自己的目標,不斷的改變自己,使自己成爲一個有"德"的人.

要做一個美德少年,其實並不難,只要從小事做起就行了。再乘公交車時,給年老的人讓位;遇到盲人過馬路要去攙扶;看到老人拿較重的東西,主動去幫忙......在家時,要幫家人做事,有好東西要與家人同分享,讓父母少爲自己操勞。

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小孔融,尊老愛幼,懂得謙讓,愛護身邊每一個人,讓世界充滿美德與愛心!

《孔融讓梨》讀後感7

想必大家對《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不陌生吧。我雖然幾年前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了,可今天卻把這本書翻出來,有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因爲我覺得禮貌謙讓是當今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現代社會,就是缺少想孔融一樣謙讓有禮貌的人。我和妹妹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一天爸爸從外地回來,帶了一大堆禮物。我看上了琳琅滿目的飾品,妹妹盯上了異常可愛的毛絨玩具。挑選一番後,我和妹妹同時發現了一盒糖果上面寫着“雪&彩”。我打開盒蓋,哇!40只小鴨子分別穿着海軍陸軍空軍和冠軍的衣服齊刷刷地看着我(其實是軟糖啦),我頓時呆住了。一會兒我蓋上了蓋子,打算帶走。這時妹妹一把抓住盒子說:“我要吃糖糖!”她才三歲,畢竟不是我的對手。我順手一拉,盒子便重新回到我的手中。妹妹一看大事已敗,便使出決計-鬧。只見她躺在地上,四肢亂舞,像個瘋子。我轉身即將離去,她有使出第二計-哭。兩種結合,沒有人能不乖乖投降。我剛要投降,眼前忽然閃過一道白光,我立即說:“想要糖,沒門!”說着就走了。這時媽媽過來了,妹妹撲來上去,告訴媽媽事情經過,媽媽火了,搶過盒子說:“誰也別想吃。”我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說難聽點,我和妹妹的故事跟孔融讓梨的故事有天壤之別。讀完故事,我深深受到啓發,覺得以後不再對妹妹。

《孔融讓梨》讀後感8

今天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孔融讓梨》。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從小我們就被父母教導,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守孝悌知禮義的人。而從這篇文中我們也能看出孔融的聰慧。孔融小小的年紀就懂得爲其他人着想,爲其他人考慮。我讀完之後心中一種佩服之情油然而生,這種高尚無私精神,是多麼可貴呀!

有一句名言說的是:“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先尊重其他人。”

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要首先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謙讓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寬容,高興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是快樂着,謙讓讓我們的生活和諧快樂,同時也能化解人與人的矛盾。

在生活中,尊重並不常見。

餐桌上,兩個小朋友爲了一盤很好吃的菜而爭得面紅耳赤。

公共汽車站裏,許多人爲了先上車搶一個好位置而瘋擁而上。

這些都是生活中真真切切存在的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但生活中又不乏尊重。

同樣是餐桌上,同樣是兩個小朋友,卻爲了讓對方吃得更好爭得面紅耳赤。

還是在公交汽車站裏,許多人爲了給一位老人讓座,都紛紛站起身來讓座。

其實尊重他人是一種高尚的美德,是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

尊重他人是一個人的政治思想修養好的表現,是一種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順利開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的基石。

孔融在這一方面就做到了我們同齡人所不能做到的。

我們通常是搶先吃那一個最大的雞腿,是搶先坐上那一個空餘的位置,沒有尊重過其他人。

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圍滿是鮮花,種刺的人身邊都是荊棘。

所以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向他學習尊重他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孔融讓梨》讀後感9

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尊老愛幼,團結友愛。也讓我想到了很多……

我的同桌,有個哥哥,他們上學前和父母吃完飯,因爲早飯不多,最後還剩下一個饅頭,父母硬要叫他們兩兄弟吃,而他們不約而同地給了父母。這樣,讓人感動的家庭氛圍,這兩兄弟,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孔融呀!他們知道父母的辛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父母的關心和愛!

我最近看了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頭狼和一隻狐狸抓到了一隻小羔羊,彼此都想獨吞,還互相殘殺,最後小羊跑了,它倆餓死了。這個故事與《孔融讓梨》成了鮮明的對比,孔融的孝心讓人感動,而狼和狐狸的故事卻被人們用來諷刺那些爲了爭搶利益不會謙讓而最後兩敗俱傷的那些人。

這樣爲利益爭搶的事也曾發生在我身上。那一天,我和同桌爲了一本課外書,“在我的,是我的”的話語中,我們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最終我們都不再理會對方。而當我讀到《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時,我覺得非常羞愧難當,覺得自己不應該和同桌爲了一本書而爭搶,以後無論什麼東西,我都會和她分享。經過這件事,我發現,其實分享、謙讓這些美德做起來並不難,而且也能使大家其樂融融。

“百善孝爲先”“尊老愛幼”“謙讓”,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我們的點滴做起,感恩父母,感恩長輩,相互謙讓,學會分享,將我們的傳統美德繼續弘揚。

《孔融讓梨》讀後感10

謙讓是我國傳統的禮儀。

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孔融,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語。孔融4歲時,一日,父親給他和他的哥哥買了一些香梨,父親給他了一個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卻拿了一。最小的香梨,父親看了非常驚喜、高興。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們乘上了車,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上車了,老奶奶沒有位子,只能站着,第3站,一些人下車了,老奶奶剛要坐下,一羣年輕人跑過來,把老奶奶推開,自己坐下,老奶奶差點兒摔倒,看到着一幕,我心裏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輕輕地說道:“姐姐把我們的位子,讓給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你看她沒有位子坐,多可憐呀!”“妹妹難道你想站着,不想坐着嗎?”姐姐疑惑的問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歲能讓梨,我現在是10歲,你現在16歲,難道我們這些都不懂嗎?我們把座位讓給老奶奶!這樣也算助人爲樂呀!”我認真地說道。“妹妹,妹妹你說的太有理了,讓我實在太佩服了,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讓座吧!”“OK。”我回答到,說着我把老奶奶攙扶了過來,又讓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連聲說:“謝謝,謝謝呀!”。“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我站着,偷偷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歲都會讓梨了,作爲我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學會謙讓的小學生!

《孔融讓梨》讀後感11

我國古代,有許多人擁有優良的傳統美德,在我看完《孔融讓梨》時,知道了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在小朋友身上,也開出了一朵燦爛的花。

故事是這樣的,桌上有一盤梨,孔融等人來吃梨,別人都挑大梨吃,只有孔融挑小梨吃。之後,別人問他:“孔融,你怎麼不吃大梨呢?”孔融笑了笑說:“哥哥姐姐們比我大,我應該尊敬他們,弟弟妹妹們比我小,我應該讓着他們。”人們聽了都豎起了大母指。就是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卻讓孔融留芳百世。物以惡小而爲之,物以善小而不爲,中國人不做壞事做好事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不論大與小,都能反應出一個人的德,一個人的德陪伴他的一生。其實,我也很敬佩孔融,誰會說我從來沒有過看見一個東西先上去拿一個最大的,甚至把別人的份子拿走,不顧別人的感受,現在,你是否知道了這個道理,記得小時候,拿什麼東西都是挑最大的,父母拿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我那哪裏聽的進去?更別說比了,跟本就是比不起來的!而且對孔融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反感,總覺得爸爸媽媽就是喜歡孔融似的,嘴裏時不時還會冒出一句,不就是讓個梨嗎,有什麼了不起,還什麼美德的種子!總讓人感覺是孔融把爸爸媽媽奪去了似的,那時的我,哪裏知道,那是一種望子成龍的急切,這個故事我早聽過了,但是對他產生敬佩的還是頭一次。

讓我們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撥撒美德的種子。

《孔融讓梨》讀後感12

我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許多古人身上就有很好的體現。在孔融孔文舉身上就體現出來了。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父親讓孔融分梨,結果孔融自我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他:“爲什麼你自我拿最小的梨呢?”孔融說:“哥哥比我大,應當吃大的。弟弟最小,我應當讓他。”

之後,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大家都說孔融四歲就明白讓梨,是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家長們也經商用這個故事教育自我的孩子要懂得謙讓。

我們平時做到謙讓了嗎?如果爸爸媽媽讓我們分梨的話,我們會給自我留個最小的嗎?估計大多數孩子不會吧?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後,會怎樣做呢?

我以往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副情景,一個老奶奶慢慢的走上了車,愛心座位被幾個年輕小夥子佔了,看見老奶奶上車,有的拿出手機玩,有的裝作睡覺,沒有人給老奶奶讓座。真是太自私了,太不懂謙讓了。

想一想平時,我們有的人上公交車爭先恐後去搶座位,有的人在學校發什麼東西的時候,也是搶在前面,生怕自我拿不到,有的人看到排隊很長,就會擠到前面去插隊。這些行爲都是不謙讓的行爲。所以,讓我們學會做一個謙讓的人吧。

有人認爲幫忙別人是一種歡樂,我覺得謙讓也會讓人感覺歡樂!讓我們一齊盡情享受歡樂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13

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積累。美德使人更美好;美德使社會更和諧;美德使生活更豐富。美德爲人與人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一個鼓勵的眼神是一種美德,一聲親切的問候是一種美德,一次靜悄悄的關懷是一種美德,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也是一種美德……

《孔融讓梨》的故事講述了孔融四歲的時候,在全家吃梨時,他沒有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樣搶大的,而是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爺爺問他爲什麼拿最小的,他天真卻認真地說:“我比弟弟妹妹大,我應該讓着他們,我應該吃小的!”

而我們現在,自私的人越來越多,總是先考慮自己,其實我們應當像孔融一樣,學會謙讓,學會愛護幼小。

富有愛心、樂於助人、愛護幼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二,也是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應具備的品德,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快樂是人生中最美麗的彩虹,我們時常可以在助人爲樂的同時得到快樂。

前年暑假,我同往常一樣到徐奶奶家竄門,我看到徐奶奶正拿着窗簾從椅子上邁下來。徐奶奶對我說:“窗簾太髒了,拆下來洗洗。”“好吧,我來幫你!”徐奶奶的手腳不利索,眼睛也已經有些模糊,幫她也是應該的。

我把窗簾從徐奶奶手中接過,放在盆裏浸泡了一會兒,然後拿起擠掉一點水,塗上肥皂,用柔軟的毛刷輕輕地由上到下刷去上面的灰塵。最後,我打開水龍頭,小心翼翼地將窗簾搓洗乾淨,灰塵、污垢就全部清除掉了。頓時,眼前一亮,窗簾潔淨如新。雖然我熱得汗流浹背,但看着煥然一新的窗簾與徐奶奶慈祥的笑臉,我心裏像吃了蜜似的欣喜,心裏的煩惱與雜念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

作爲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必須如孔融一樣謙虛禮讓、愛護幼小。讓美德之花,在心靈深處綻放!

《孔融讓梨》讀後感14

一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故事,《孔融讓梨》讀後感。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十分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子來,叫孔融先拿。而孔融拿了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爲什麼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就應給他吃。”

讀完之後,一種佩服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起,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麼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巧妙的回答深深迷住了我,實在令人印象深刻。簡樸的語句中,洋溢着可貴的尊老愛幼品質,蘊藏着那種謙讓的美德。孔融與童年的我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一件令人慚愧的事又在腦海中飄蕩着。那事發生在我五歲的時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動畫片,我看了看鐘,糟糕!電視劇大結局呀。我立即拿起遙控器換了臺。弟弟一下子變了眼色,跑過來與我爭吵。聞聲驚動了奶奶,奶奶從一樓上來,瞭解了狀況後,就說:“傑仔,做哥哥的讓下弟弟,而且是弟弟先看的,你還能夠下一樓看啊,幹嘛必須要在這看。”我說:“就不!”“聽話!”奶奶說道。我瞪了奶奶一眼,就氣沖沖地回房間了。晚上,趁奶奶在看電視,我刻意在電視機前左擺右擺,,奶奶叫我別擋着,我假裝沒聽見。最後奶奶也沒說什麼,就出去了。

讀了《孔融讓梨》這個小故事後,我明白了做人要尊老愛幼。

《孔融讓梨》讀後感15

三字經這篇稱爲三大國學啓蒙讀物。今天,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看看,讀着便琅琅上口。其中,我看到“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這句話,我刨根問底,終於查到。

原來,孔融是一個四歲,有孝心的孩子。一天,和藹可親的爸爸面帶笑容從市場上買來一帶黃澄澄的鴨梨。他讓孔融先吃,他左挑細選,拿了一個小鴨梨,大人們都疑惑不解,孔融說自己年齡小,應該吃小的。看着文中的孔融,我不禁慚愧起來。他才四歲,就知道自己年齡小,就應該吃小的。多麼一個孝順的孩子啊。看我四歲時,我每天都撒嬌地跟爸爸媽媽要這樣要那樣,每回去飯店吃飯,也是自己先吃。想到這兒,我不禁嘆了口氣。於是,我下定決心,要做向孔融一樣的孩子。每天早飯時,我總把大的雞蛋剝了殼,開心地給了媽媽,媽媽欣慰地點點頭。晚上,我打開電視,搖了搖媽媽喜愛看的電視劇,和她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對電視上的人物指指點點,媽媽笑得好似一朵絢爛多姿的花朵。

哥哥生日會上,服務員端着一盤我情有獨鍾的烤鴨卷盤。我眼疾手快,拿了一個麪餅,這時媽媽踱了踱自己的高跟鞋,臉色陰沉,可我不管不問,拿起筷子,到了一片又大又脆,香噴噴的烤鴨,放上幾根小蔥,井井有條地包了起來,媽媽的臉好似一隻兇猛的老虎,差點想把我“咬了”。我把包好的烤鴨卷遞給媽媽,媽媽頓時煙消雲散,差點露出了淚花,開始不緊不慢地吃了起來,我的心裏甜滋滋的,在場的人都說我很孝順。

現在,我好像一名小孔融,孝順父母親,給他們帶來溫暖。關心一下身邊的人。孟子說的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後,我要成爲一名真正的小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