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虞美人聽雨讀後感

虞美人聽雨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虞美人聽雨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虞美人聽雨讀後感

  虞美人聽雨讀後感 篇1

在中華情節目中,聽任志宏讀這首詞,任老師的聲音真可謂餘音繞樑,令人回味無窮,品味之餘,心靈再受震撼,年少時便已成誦的詞竟然有了新的韻味,時過境遷,現在讀來,心境全然不同。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爲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悽然。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展現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蕩不羈的,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歷人生的風雨,心中有着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爲賦新詞強說愁罷了。在悠閒與得意中,會爲了春花與秋月而不由發出感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一個昏字,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雲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羣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爲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的。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描寫的是一幅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髮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着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淒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餘。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嘎然而止。 蔣捷的這首詞,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爲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髮星星。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

聽雨的三個場景,便是人的完整的一生。聽雨僧廬下的場景,令我記起了劉禹錫的《代悲白頭翁》。人至暮年,回首前塵往事,心境大抵都是這樣的。今日小雨飄零,心中悲苦,是有此感!

  虞美人聽雨讀後感 篇2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南宋詞人蔣捷的一首《虞美人·聽雨》。蔣捷是南宋末年中的進士,可嘆尚未一展鴻圖,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蔣捷,鬱鬱寡歡,退隱江湖,棲息於太湖中的竹山島,恪守氣節,終不出仕,過着飄零悽苦的生活。他的詞作多抒發亡國之痛,山河之劫,讀來意蘊深遠,耐人尋味。

有道是“物感於心,情發於衷”。蔣捷以敏銳的藝術觸覺,深入到每個事物、每種境遇難以觸摸的地步。到老來終於對人生大徹大悟的蔣捷,從伴隨人一生始終的風雨中,提煉了“聽雨”這一典型情景,融爲富有韻味的詩境--就那麼幾十個字,三次聽雨,概括了人的一生境界:青春的張揚和激情、中年的奔波與流落、晚年的悽苦與無奈。道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情仇愛恨。尤其是到最後僧廬下聽雨,寥寥“一任”二字,便將人生的悲哀和無奈寫到了無法言說的.極致。

人生的境界如此純美,而這種境界只屬於敏感的心靈。它是一種存在,更是一種體驗,猶如月光、花香和清新的空氣,瀰漫在人生的旅途中。悲歡離合是人生永遠的主題,恩怨情仇是人生永恆的旋律。因爲有遺憾,我們才追求完美;因爲有苦難,我們才珍惜幸福;因爲有離去,我們才眷戀塵世。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瘋狂歸於平靜,萬事終成雲煙,“從容走過”便是人生的理想境界。

  虞美人聽雨讀後感 篇3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虞美人?聽雨》

雨打笠帽,雨滴行人,雨濺屋瓦。諾大的街道上,衆生接受着雨的洗禮。歌聲在高樓響起,清脆、婉轉。歌女的歌喉完美地釋放出來。

少年在旁,認真地聽,仔細地看,看那如柔荑的手,如凝脂的肌膚,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眼。少年沉醉。雨作雨簾,在樓的四面垂下,樓內成了個封閉的空間。點着紅燭,垂着羅帳。

樓外的雨聲,只成了樓內歌聲的伴奏。“少年不知愁滋味”。

廣闊的江面上一點――孤舟。雨水不斷侵入水面。躁動。江面儼然成了雨的樂器。風不斷吹搖着舟。舟中人煩躁。已是壯年的舟中人掀開簾布。雨敲響船舷的木板。“咚”“咚”。

雲壓低了遠方的山,泛起蒙朧,一片灰濛濛。低沉的雲中一點――斷雁。雨水不斷淋溼羽毛。震翅。風穿插在羽毛的縫隙。雁仍繼續飛――孤獨的飛。壯年何嘗不是這樣一隻斷雁。四處漂泊,有家不可回。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舟外的雨聲,令壯年無法入睡,無法做個歸家之夢。躲雨。在僧廬下看着外面的世界。江山易主。少年歡樂、壯年愁緒一一沒了。看着牆上的四字:四大皆空。

“人有悲歡離合”,它們是無情的。“滴答”“滴答”。

只希望這“一聲聲,空階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