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陶淵明飲酒的讀後感

陶淵明飲酒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導語:陶淵明的一生最喜歡的一個是美酒,一個是菊花,這兩點嗜好在《飲酒》其五中都有生動的體現。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陶淵明飲酒的讀後感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陶淵明飲酒的讀後感

  陶淵明飲酒的讀後感1

在陶淵明的飲酒其五悟出返璞歸真的人生真諦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採菊時的悠然,即是南山的悠然;鳥的倦而知還,也即是他的倦而知還。這是《莊子》“吾忘我”精神境界的現實實現。當然同時也是陶淵明觀照萬物時悟到的“真意”——生命真正的意義,只是這“真意”在於人的心領神會。“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倘一說出,便是意落言筌,所以陶淵明終於不再說下去。然而,他已將“真意”暗示於我們:東籬採菊,悠然所見者;黃昏時山嵐之氣每分每秒都在變換着它的美麗,飛鳥聯翩着飛翔在回家的路上……人情與物景在這裏真是達到空前的“妙合一體”,所以朱光潛說:“到陶淵明手裏,情景的吻合可算登峯造極。”在詩中“情景合一”絕非是一種“藝術技巧”的問題,而是“人情”與“物景”的“天人合一”。當我們放下過分的物慾,也不再狂妄地以“萬物之靈長”自居,而是將自己混化於宇宙大全的“大我”中,“忘掉”那個被利害、物慾所糾纏的“小我”,“人情”與“物景”就不再“間隔”。

這是個體的人超越生死的途徑,既然生死之情都已不足慮,那麼人生之得失與禍福又何足掛懷!

  陶淵明飲酒的讀後感2

讀完陶淵明的《飲酒》後,我似乎有所明白他的“悠然”,讀懂了些“他所謂的真意”。

陶淵明到底爲何要歸隱田園呢?有人說這是無奈,當時的黑暗到極點,入仕做官本是他的根本目標,但幾次入仕失敗後,他選擇了逃避;更有人說這是他執着這追求人生價值的表現,因爲他無法忍受官場的黑暗,選擇了做“本我”,是高尚理想。

他是否仕看清了當時黑暗的社會險惡的官場,將自己鎖于田園生活中,過着悠閒自得的生活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曾有多少騷客名家揚棄鄙視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與人格,但在我看來他的行爲有死好笑。何哉?因爲他就是無法忍受官場的黑暗和對人性的摧殘,而逃之夭夭雨田園之中,這是消極的表現。他可知:他的才華可謂百年不遇,倒是的百姓、社會需要他這樣淡泊名利的人,可他卻選擇避世,不敢直視與黑暗,不幹與惡、險作鬥爭。試想,他若勇敢的像海燕搏擊風浪那樣的與黑暗作着永不停息的鬥爭,發動革命,喚醒人們的心靈。那東晉不也是歷史的一大頂峯嗎?若陶淵明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有海燕的“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寫吧!”的勇敢堅定;由歐陽修的“樂其樂,醉能同其樂”的與民同樂,那一切就都會改變。

現代的我們應如何?我通過讀《讀酒》才真正懂得什麼叫“真意”!不是陶淵明的返璞歸真,遠離世俗,貼近自然,完全不問世事,而是以天下爲己任,以百姓爲己任。我忽然有了莫名的衝動——長大以後當官,進入爾虞我詐的工作崗位,下基層,爲百姓分憂解難,推動農村又好又快的發展,能“樂其樂”也是一大幸事。

現在有多少人選擇當警察,打黑滅黑,與險惡和阻遏社會的壞人作鬥爭,有的則選擇投身科學創造中去,造福百姓,推動社會發展。無數的人放棄了燈紅酒綠的生活,放棄了隱逸田園的生活,爲了同一個目標——人類的奮發,而奮鬥!

  陶淵明飲酒的讀後感3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陶淵明的這首詩,喜歡的是他字裏行間透出的那種超然灑脫,還有他平靜詳和的心態。那份屬於心靈的安寧,那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每每讀來都讓我心醉不已,羨慕不已。“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何其輕鬆與愜意。反覆品讀才真正的讀懂了詩人想告訴我們的深意:真正的安靜不在於環境的喧鬧或寧靜,重要的是你自己內心的安寧。

陶淵明出生在連年兵亂的東晉,身邊雖有不少士大夫、官員汲汲名利,而他不屑與之爲伍,不爲五斗米折腰,過着隱逸儉樸的田園生活,雖然,生活裏也曾有斷糧無炊的苦境,卻讓他在這樣的生活裏感受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意境,短短的一句“心遠地自偏”刻畫出的是詩人何等寬廣的胸懷和何其超然的心態。好個耐人尋味的“心遠地自偏”,遠離開爭名奪利的世俗你將擁有輕鬆;遠離開紛紛擾擾的喧譁你會得到快樂;遠離開糾纏難了的愛與失意你才能懂得幸福;遠離開掙扎徘徊的迷茫你纔會明白珍惜。

熙熙攘攘的塵世,人們重複演繹着一個個不可思議的故事,於是,月明風清的夜晚裏流動的是浮躁,心靜如水的背後隱藏着的是那無數的無奈,而我們在疲憊的跋涉裏還是渴望着屬於自己心靈的安祥屬於生命的寧靜。

我們需要一顆平靜的心,一種平淡的心態:即使身處何種窘境,也一樣的從容淡然處之。這是一種境界,是人們在這沸沸揚揚的世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心遠地自偏的'超然。生活的忙碌奔波中,一路走來,物資富有了,可人們的精神靈魂歸屬何處,一種來自於靈魂深處的孤獨會時時纏繞着我們的心,讓我們疲憊。而這內心的不平靜裏,又有着太多太多的無奈和傷感!你是否意識到心靈那樣的需要一種平靜,你是否也在苦苦探詢“心遠地自偏”的真諦。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選擇了歸隱,在車馬喧囂中卻能夠細細體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超脫的意境,怡然於日起日落;王維處於廟堂之高,卻能夠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揮筆抒寫“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絕妙畫面,把酒飲歡。在鐵馬冰河的邊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恢弘雄壯中,岑參細心地觀察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感慨古人的灑脫和超然的同時,你還想到些什麼?

問自己是否心靜如水?問自己是否能感受心靈的寧靜?其實,我眼裏的寧靜也不過如此:對待生活的曲折,多些熱愛少些痛苦;面對別人的誤解,多些寬容少些仇視;回顧愛情的經歷,多點感恩少些怨恨;總結生命的得失,多一份平靜少一份不平。如此的生活,即使再多的不如意,也不會失去自我心靈的那份安寧與灑脫。

笑看風雲,順其自然,享受生活,品味幸福,活着就是一種幸福的得到!

  陶淵明飲酒的讀後感4

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是鄉里小人也——陶淵明。

很早就聽說陶淵明很了不起,有骨氣,不向權貴低頭。

陶淵明又名潛,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出生在沒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時代有遠大的抱負,曾經三次做官,但由於官場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過隱居生活。

陶淵明歸隱後,生活變得十分貧困,要過年了,別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卻還冷冷清清的,由於他愛寫詩,於是他揮筆寫下一副傳於後世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讀過書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陶淵明用自己的只是創去連宣泄困苦,雖然身苦,看心態樂觀,不改初衷。

他那“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勉勵後人以天下蒼生爲重,以節義貞操爲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爲世上任何名利和浮華所改變。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嫺靜少言,不慕容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爲“五斗米折腰”到“嫺靜少言,不慕容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終一帆風順是天方夜譚的,面對挫折堅信,我們絕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積極者,應像陶淵明一樣爲自己的志向“不爲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於濁世中,潔身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