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篇一】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系列三冊《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從*能代表我中華傳統美德的十五個字爲切入點,每個字分別通過3 個正面經典歷史故事以及1個反面歷史故事爲代表,配以極具中國特色的原創工筆繪畫插圖,突出介紹以上每個字的意義與其內在的深層含義,從而詮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大開本,大彩圖,全文注音的形式,十分適合低幼段小學生閱讀。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篇二】

第一:讀懂原文抓中心。讀後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能感得深刻。

第二:選擇重點作感點。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面對衆多的感點,我們必須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點,作爲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

第三:讀感結合有側重。讀後感中少不了對原文的敘述,但它不像記敘文中的敘那樣具體、形象、生動,讀後感中的敘要做到簡明。寫作時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

第四:聯繫實際談感受。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後感才能感染人。

第五:結構安排有次序。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寫清感受後,結尾再回扣讀。還要注意讀後感的題目,可以直接以讀《》有感爲題,也可以把自己的感悟作爲題目,把讀《》有感作爲副標題。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篇三】

寒假裏,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殺豬》一文,文章介紹了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爲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後讓你吃豬肉。兒子一聽有肉吃,就不鬧着去了。妻子回來後,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捨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殺豬。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後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後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爲兒子做個榜樣。於是曾子把豬殺了。他的兒子長大後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一起我經常說話不算數,答應別人的事也沒有及時做的,爲這事沒少惹老師和父母生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後要寫一篇日記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矇混過關。

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纔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