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三篇大綱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三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論者有諸多看法。下面是小編我爲您準備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三篇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一

有一天,我讀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故事裏有很多美德故事,而這些我都沒有。這裏面有尊敬師長、愛國愛民、尊老愛幼。這些故事讓我深有感觸。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像蠟燭,用知識照亮學生的心靈。

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孔子,據說有三千多名弟子,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有一個叫張良橋子來真誠拜師。無不出於這樣真摯的情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每個時代都會有愛國愛民的志士和偉大的英雄。只要我們團結一致,衆志成城,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

林則徐是一位清朝的將領,英國強盜把x片這種x品源源不斷地偷運進中國,毒害百姓。林則徐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最終,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菸運動迅速開展。6月3日人們把x片全部投進硝煙池裏,x片全部被銷燬,林則徐做了一件爲國爲民的大好事。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每個人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之一。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人民。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應該尊敬老人,愛護幼兒。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的弟子中,一政事著稱。但子路家很窮,父母想吃一點米飯,可是家裏沒有米,子路就翻山越嶺走了幾十公里從親戚家背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鄰居都誇子路是個孝順的孩子。

讀了《中華美德故事》真是感觸良多。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二

給你殺豬吃。”便把豬給殺了,來實現承諾。後來他的`兒子也是一個很講信用的人,讓人十分信任與尊敬。

同時也讓我想起了狼來了的故事,那個愛撒謊的放羊小孩,只爲多次騙人,最後他的羊全被吃掉了。真是應了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然而,現在的很多人爲了金錢而不講信用,如:黑心奶粉、地溝油、瘦肉精,還有穿的黑心棉等等,都是一些商家爲了賺錢,而不講信用,害得我們老百姓吃苦,我媽媽成天一買菜就會嘮叨,“你說啥能吃,你說還能買啥?”一買電器就會問,“老闆,不會是假的吧?”讓人們什麼都不敢買,買了也不敢用,唯恐傷到人。

這些唯利是圖的人,害得人們真假難辨,真是太令人生氣了,不過一次次的欺騙,只會讓人更警覺,會讓人們的眼睛更亮,從古至今,只有誠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這是真理,那些不講誠信的人們快點覺醒吧,否則你們會輸得很慘的,因爲只有“誠”才能取“信”。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完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覺得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這個故事,對我啓發教育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孔子6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學新去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孔子學一首曲子埋頭一練就是十天,明明已經彈熟了還是不肯換新曲子。這又爲什麼呢?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用要通過曲子的旋律來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怎麼想也想不出來該怎麼做,突然想起一本參考書上有這道問題的答案,就不懂裝懂地把答案抄下來,並且交給了老師。第二天,作業發下來我得了優秀,老師還表揚我,挎我聰明。可是,現在翻開本子一看,好像“優秀”上多了一個小黑點,這個小黑點彷彿在問我“你懂了嗎?”我越想越覺得難受。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讓我又想起了這件事,提醒我,作爲一箇中隊長,在班裏要起帶頭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要虛心向老師請教。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們現在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就更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後爲祖國做出新貢獻。